即时零售

搜索文档
上紧下松,酒类流通承压最重
搜狐财经· 2025-07-29 13:12
行业整体态势 - 行业分化加剧 头部酒企业绩稳健增长 中小酒企面临生存压力 市场份额被挤压[1] - 产能过剩隐忧凸显 行业处于去库存周期 渠道库存高企 动销频次下降 该形势自2022年下半年持续至今未扭转[1] - 政务消费需求受政策抑制 宴请及送礼需求急剧减少 节假日消费量同比逐年下滑[1] 消费趋势变化 - 性价比综合诉求成为市场主流 消费者要求品质可靠 体验愉悦 服务贴心和价值认同的整体解决方案[2] - 即时性与便利性需求持续增长 即时零售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美团抖音等平台业务大幅增长[3] - 个性化与多元化消费崛起 精酿啤酒 葡萄酒 洋酒 果酒 低度潮饮等多元品类增长迅速 白酒+啤酒 白酒+葡萄酒成为主销组合[3] - 信任与体验成为决策关键 消费者重视产品保真和渠道信誉 门店需成为传递品牌文化的第三空间[3] 流通领域挑战 - 酒类流通企业承压最重 面临上游厂家与消费者的双重压力[2] - 传统流通模式受线上渠道冲击 线上线下博弈加剧[2] - 价格倒挂问题压缩利润空间 传统烟酒店盈利水平持续下降[2] - 经营成本过高 库存压力大 单店盈利差 传统渠道模式与新时代需求矛盾凸显[2] 连锁业态发展 - 酒类连锁地位作用凸显 是消费者洞察最深刻的群体[5] - 行业连锁化率仅约5% 显示散弱小现状但预示巨大发展潜力[7] - 79%连锁企业对行业前景持向好或持续判断 显示业态增长空间[10] - 高质量发展需模式深度变革 非简单规模扩张[7] 战略发展建议 - 拥抱即时零售 通过线上线下流量整合 会员运营和高效履约构建核心竞争力[7] - 深耕区域市场 凭借本地化理解打造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7] - 加速数智化转型 创新酒饮+模式 与生活场景深度连接[7] - 强化供应链建设 向上游延伸 建立自主品牌和多渠道体系[8] - 注重诚信建设 参与放心酒工程 提升行业覆盖面和影响力[8] - 协会将推出白酒厂商友好度指数 从利润和政策稳定性维度优化厂商关系[10]
大牌扎堆入驻,淘宝闪购新上线12000家门店
搜狐财经· 2025-07-29 09:37
品牌入驻增长 - 7月新入驻品牌数环比6月增长110%,新上线非餐品牌门店超过12000家 [1] - 入驻品牌涵盖酒水、3C数码、服饰运动、奢品、美妆等多个行业头部品牌,包括茅台、vivo、李宁、MCM等 [1] - 3C数码、服饰运动和酒水三个品类在新上线门店中占比最高 [5] 品牌合作与门店扩张 - vivo携1500家门店入驻,成为7月接入门店数量最多的3C数码品牌 [5] - 茅台计划推动1000家门店在8月中旬前上线,劲酒、古井贡酒、迎驾贡酒也将陆续入驻 [5] - 习酒入驻一周内门店订单量破千单 [5] - 苏泊尔已上线500家门店,计划拓展至超1000家 [7] - 小米已有超7000家门店接入淘宝闪购,7月日均订单相比5月增长4倍 [7] - 苹果入驻超3000家Apple授权专营店,7月日均订单对比上线之初翻倍 [7] - 名创优品4500家门店全面接入,日均订单增长超2万单,近8成来自新用户 [7] 品类拓展与消费场景 - 美妆个护、家电家居等电商优势品类活跃,谷雨、Herlab她研社、苏泊尔等品牌7月完成入驻 [5] - 黄金珠宝品牌菜百、潮玩品牌FUFUSOUL、母婴品牌爱婴岛等细分领域头部品牌入驻,拓展品类边界 [7] - 服饰品牌VERO MODA、ONLY、JACK & JONES 7月日均订单对比入驻之初分别翻5倍、3倍和近2倍 [8] - 即时消费订单结构向多品类拓展,覆盖全消费场景 [5] 订单与平台表现 - 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超过9000万(不含0元购及自提),订单准时率稳定在96% [5] - 日订单从1000万、4000万、6000万到连续两周峰值超8000万,再到连续两个周末超9000万 [8] - 近一个月140万商家日均订单和实收显著增长,超30万非餐门店生意突破历史峰值 [8] 品牌增长与市场效应 - 平台流量聚合优势提升品牌曝光与转化,触达下沉市场及年轻客群 [7] - 潮玩品牌FUFUSOUL通过淘宝闪购将"种草到拔草"链路压缩到极致 [7] - 消费场景创新驱动品牌深度布局,如苏泊尔计划推出适配即时消费的轻量化产品 [8] - 淘宝闪购构建覆盖全品类、全场景的零售生态,带动品牌商家生意稳定增长 [8]
蒋凡再造一个“美团”?
虎嗅APP· 2025-07-29 09:23
外卖大战背景与现状 - 淘宝闪购与美团展开激烈竞争,双方投入巨额补贴,如"满25减18"大额优惠券[5] - 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9000万单,美团日订单量达1.5亿单[36][48]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今年突破万亿元,未来5年突破2万亿[14] 阿里战略动机 - 阿里通过淘宝闪购实施"外线防御性进攻",意在遏制美团对电商基本盘的侵蚀[17] - 目标并非超越美团,而是盘活资产、提升用户活跃度,淘宝日活突破2亿大关[23] - 高频外卖业务可带动低频电商消费,40%外卖用户会交叉购买商超、3C等产品[23] 美团反击策略 - 美团采取"放血计划",在淘宝闪购接近9000万单时发动饱和式优惠券攻击[47] - 7月大战中升级骑手福利,启用AI调度系统,将爆单商家出餐延迟降至8分钟[48] - 通过精准狙击将日订单量从1.2亿单拉升到1.5亿单,压制淘宝闪购[48] 业务模式差异 - 淘宝闪购推荐算法僵化,无法像美团实现动态商家推荐[29] - 美团闪购订单量达1800万单,67%销售额来自对线下和传统电商的替代[11][14] - 淘宝闪购重点补贴茶饮品类,服饰品类增长未达预期[42][37] 行业影响与挑战 - 补贴导致单笔订单客单价降低,形成投入多回报少的"效益差"[36] - 两大平台运力接近饱和,美团骑手人均21单,饿了么骑手人均20单[54] - 1.5亿日订单触及行业天花板,系统生态出现配送延迟、订单堆积等问题[53][54] 未来竞争焦点 - 阿里需构建差异化效率模型,如优化服饰品类配送方案[42][43] - 美团需维持技术架构稳定性,应对补贴引发的流量峰值[53] - 竞争将转向运营颗粒度精细化,而非单纯补贴战[46][58]
QuestMobile2025 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产业韧性增长已现,一二梯队格局成型但核心玩家战火再燃!
搜狐网· 2025-07-29 09:16
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与粘性 - 截至2025年6月全网月活跃用户规模达12.67亿 同比增长2.5% [1][6] - 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7.97小时(同比+7.8%) 使用次数117.9次(同比+2.6%) [1][8] - 增量主要来源于年轻及银发群体 用户持续向一线城市流动 [10] 头部互联网企业竞争格局 - TOP15企业去重用户规模均超4亿 腾讯(12.66亿)、阿里(12.48亿)、抖音(11.68亿)、百度(11.05亿)构成第一梯队 [1][14] - 拼多多(9.52亿)、蚂蚁(9.35亿)、美团(8.94亿)、京东(8.76亿)构成第二梯队 [1] - 企业增长分化显著:京东(+13%)、抖音(+12%)增长强劲 拼多多(+0.2%)、百度(+1.3%)低速增长 美团(-0.7%)出现负增长 [1] AI应用生态发展 - TOP30 AI应用中66.7%来自第一梯队四大互联网企业 [2] - AI原生App月活规模达2.7亿 其中DeepSeek(+1.63亿)、豆包(+0.58亿)、腾讯元宝(+0.22亿)位列增长前三 [2][22] - AI插件月活规模6.3亿 微信AI搜索(+1.63亿)、百度AI(+0.89亿)、AI微博智搜(+0.50亿)增长领先 [2] - PC网页端AI应用中百度AI助手(+1306万)、ima.copilot(+919万)、腾讯元宝(+759万)增幅最大 [2] 即时零售与在线旅游竞争 - 淘宝、京东、美团APP重合用户规模达3.88亿 同比增长22.8% [2][15] - 在线旅游行业用户规模1.56亿(同比+4.4%) GMV达1453.34亿元 [98] - 携程、美团、京东APP重合用户6521万 同比增长20.4% [2][100] 互联网广告市场表现 - 2025年Q2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 同比增幅6.8% [47] - 36.3%的品牌硬广投放规模超1000万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3.6个百分点 [49] - 6月传统行业广告主投放费用占上半年整体17.6% 为投放最高月份 [51] 短视频与内容生态 - 抖音APP流量达9亿 平台60%KOL内容集中于影视解说、短剧、美食领域 [69][72] - 知识类账号快速崛起:"韦东奕"单条视频获1.15亿活跃用户 "心中之城"4个月获6743万用户 [77] - 快手平台内容集中在影视解说、服饰穿搭、美食领域 比例近50% [74] 文旅消费数字化 - 旅游出行细分行业中 用车服务(+20%)和航班服务(+20%)成为增长最快领域 [96] - 华住会APP流量同比增长41% 洲际酒店小程序流量同比增幅达188.5% [106] - "村超"相关KOL活跃用户达26.3万 三线城市用户比例同比增长超15% [116] 移动购物与金融理财 - 京东APP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同比增长33.2% 闲鱼增速显著 [127] - 云闪付6月MAU突破1.88亿 同比增长率近80% [146] - 股票交易平台月活用户规模持续稳定在1.2亿 自2024年9月起显著复苏 [152]
9.9元一束的绣球花,拿捏“精致抠”
36氪· 2025-07-29 09:00
核心观点 - 中国鲜花消费市场经历从高端进口礼品到平价日常消费的转型 驱动因素包括供应链优化、消费场景拓展及情绪价值需求提升 行业规模达2200亿元且竞争加剧 [1][18][33] 消费趋势演变 - 进口花卉曾作为身份象征 2013年厄瓜多尔玫瑰单价达80-150元/枝 进口量同比暴增300% [1][4] - 消费动机从节日送礼转向日常悦己 调研显示63%购买动机为"调节心情" 仅29%为节日送礼 [17][18] - 价格门槛大幅降低 绣球价格从30-50元降至9.9元/枝 芍药整束价格接近奶茶价位 [1][18][27] - 下沉市场快速增长 五线城市2024年鲜花交易额同比增长24.6% 三线及以下城市贡献超三分之一市场份额 [20] 超级花卉特征 - 视觉冲击力强 如帝王花花冠直径达30厘米 宝莲灯花苞似宫廷灯笼 [8] - 故事营销加持 朱顶红蜡球宣传为"永不凋零的科技花" 帝王花绑定"南非国花"标签 [9] - 消费场景明确 宝莲灯主打"客厅C位" 朱顶红绑定"新年礼物" [10] - 健康叙事与美好寓意 绣球象征富贵团圆 芍药代表高贵优雅 [11] 产业链变革 - 订单农业模式显著提升效率 花卉基地平均收益比传统模式高47% 产品损耗率降至3%以下 [27][31] - 山东芍药基地通过错峰种植将供应期从20天延长至2个月 带动600亩花田年产值突破1500万元 [30] - 即时零售重塑消费场景 70%鲜花订单来自"临时起意"的非计划消费 美团闪购2024年鲜花交易额同比增长15.7% [32] 产品创新与IP化 - 用户共创模式推动产品研发 如35cm花径的"超大大海蓝"绣球根据用户需求开发 上市即售罄 [32] - AI技术应用深化 电商平台"AI花束设计器"使客单价提升28% 定制门槛从300元降至50元 [32] - 行业从销售花材转向生活方式IP运营 强化情感价值与文化认同 [32] 代表性品种演变 - 2015-2018年多肉植物热潮 稀有品种生石花、龟甲牡丹成为投机标的 [22] - 2019-2021年北欧风绿植兴起 琴叶榕、龟背竹等占据家居内容板块 [23] - 2022年后开花类花卉爆发 宝莲灯、帝王花凭借"无需打理开半年"卖点成为新晋顶流 [25]
冰杯市场迎来农夫山泉、伊利、蒙牛等多方巨头,这个夏天又卖爆了
犀牛财经· 2025-07-29 06:42
冰杯市场现状 - 冰杯市场热度持续上升,各大品牌纷纷入局,竞争激烈[2] - 元气森林、伊利、蒙牛、书亦烧仙草、蜜雪冰城、古茗、农夫山泉等品牌均已进入冰杯市场[2] - 伊利冰淇淋1月宣布冰工厂即将上新冰杯[2] - 蒙牛旗下"冰+"品牌4月在小红书宣布冰杯产品上市[2] - 农夫山泉6月在山姆推出"纯透食用冰"[2] - 书亦烧仙草6月在湖南门店推出"1元"冰杯[2] 冰杯产品演变 - 2024年冰杯开始进入消费视野,当时产品较基础,配料只有纯净水,价格3-5元[2] - 2024年后冰杯在口味、形状上变得更加多元,价格也在上涨[2] - 农夫山泉山姆上架的2公斤食用冰标价22.8元,是同等量纯净水价格的近3倍[2] 消费者行为分析 - 消费者愿意为冰杯买单,"冰杯+饮料"成为夏日解暑方式[3] - 冰杯带动旗下饮料销售,为产品引流并提升销量[3] - 冰杯解决了日常通勤、外出难以获取冰块的问题[3] - 冰杯提供DIY空间,制作冰杯饮品成为乐趣[3] - 《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冰杯销量连续两年增速超300%[3] - 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冰杯达48杯[3] 市场前景预测 - 《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预测未来三年冰品冰饮在即时零售渠道增速将达39%[3] - 冰品冰饮有望成为即时零售的标志性品类[3] - 目前大多数冰杯以纯水为主,风味拓展不足,可能成为未来竞争方向[3] - 冰杯作为季节性产品面临"半年饱和,半年闲置"的问题[3] 行业发展趋势 - 冰杯更多是做场景生意,满足情绪价值[4] - 具备个性化、即时性优势的产品可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4] - 冰杯市场折射出当代消费者的新追求和新期待[4]
9.9元的超级花卉,拿捏“精致抠”
虎嗅· 2025-07-29 05:09
花卉消费趋势演变 - 2013年厄瓜多尔玫瑰单枝售价高达80-150元,进口量同比暴增300%,成为"爱情硬通货" [1][6] - 鲜花消费从节日礼品转向日常情绪呵护,盒马调研显示63%购买动机为"调节心情",远超节日送礼的29% [21][22] - 价格大幅下降,绣球从30-50元降至9.9元,芍药整束价格相当于一杯奶茶 [1][23] 超级花卉特征 - 视觉冲击力强:帝王花花冠直径达30厘米,宝莲灯垂吊花苞如宫廷灯笼 [13] - 故事营销到位:朱顶红宣传为"永不凋零的科技花",帝王花绑定"南非国花"标签 [14] - 消费场景明确:宝莲灯主打"客厅C位",朱顶红蜡球绑定"新年礼物" [15] - 健康叙事加持:绣球寓意富贵团圆,芍药象征高贵优雅 [16] 产业链变革 - 订单农业模式使绣球价格从30-50元降至9.9元,销量暴增20倍,花农收入增长50% [36][39] - 山东菏泽芍药基地通过种植方式创新将供应期从20天延长至2个月,年产值突破1500万元 [40] - 中国花卉协会统计显示订单农业模式使花卉基地收益比传统模式高47%,损耗率降至3%以下 [41] 渠道创新 - 即时零售将鲜花纳入"小时级心动消费模型",美团闪购70%鲜花订单来自非计划消费 [42][43] - 用户共创模式兴起,如盒马"绝绝紫"绣球名称来自消费者投票,"超大大海蓝"花径达35cm [44] - AI技术渗透产业链,电商平台"AI花束设计器"使客单价提升28%,定制门槛从300元降至50元 [46] 市场扩张 - 鲜花消费从高线向低线城市渗透,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五线城市鲜花交易额同比增长24.6% [27] - 三线及以下城市贡献超三分之一市场份额,县城出现"热植"消费现象 [25][27] - 中国花卉市场规模达2200亿元,行业进入个性化定制新阶段 [47]
抖音整合即时零售业务,抖音超市合并至小时达|独家
36氪未来消费· 2025-07-29 03:21
抖音超市业务调整 - 抖音超市将被合并至抖音小时达以提升即时零售业务效能 [3] - 抖音超市2023年春节后上线 定位为线上电商自营业务 负责人汇报给时任电商副总裁木青 [4] - 业务初衷为满足用户电商购买体验需求 对现有平台和商家形成补充 [4] - 2022年中旬在广州 深圳及杭州等城市试点 筹备约一年 [4] - 采用代销与自营相结合的混合运营模式 类似天猫超市而非京东全自营 [4] - 履约能力明显弱于竞品 多数商品多日达 仅部分次日达 [4] 即时零售业务发展 - 抖音小时达2022年8月深圳首试点 2023年与抖音超市界面整合 [5] - 2023下半年即时零售竞争加剧 小时达入口提升至抖音商城与超市并列 [6] - 小时达定义为1小时送达服务 覆盖生鲜 日百 数码等品类 [7] - 相比外卖 小时达商品更标准化 需求波动平缓 运力压力较小 [8] - 多数商家选择自配送 看重抖音流量价值而非平台运力 [8] - 当前履约时效30-50分钟 弱于竞品半小时送达标准 [9] 业务整合背景 - 超市与小时达定位重叠 均聚焦即时零售但未形成差异化 [9] - 线上超市时效优势减弱 即时零售成为行业优先发展方向 [10] - 行业经过美团 淘宝 京东竞争培育 用户接受度已显著提升 [10] - 合并决策反映公司资源向即时零售赛道集中倾斜 [3][10]
QuestMobile2025 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产业韧性增长已现,一二梯队格局成型但核心玩家战火再燃!
QuestMobile· 2025-07-29 02:00
移动互联网行业整体发展 - 2025年6月全网月活跃用户规模达12.67亿,同比增长2.5%,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7.97小时、使用次数117.9次,同比提升7.8%和2.6% [3][11][13] - 用户结构呈现年轻用户和银发群体持续增加的特点,且用户持续向一线城市流动,消费信心回升带动线上消费能力增强 [15] - 数字化娱乐场景使用时长增长显著,尤其是泛娱乐和AIGC领域,同时线下出游及购物金融等场景快速增长 [17] 头部互联网企业竞争格局 - 腾讯控股、阿里巴巴、抖音集团、百度集团构成第一梯队,去重用户规模分别达12.66亿、12.48亿、11.68亿、11.05亿 [3] - 拼多多、蚂蚁集团、美团、京东构成第二梯队,用户规模分别为9.52亿、9.35亿、8.94亿、8.76亿 [3] - 企业间增长分化明显,京东、抖音集团用户量同比增长13%、12%,而拼多多、百度集团仅增长0.2%、1.3%,美团同比下降0.7% [3] AIGC领域发展 - TOP30 AI应用中66.7%来自互联网第一梯队四大玩家,竞争激烈 [4] - AI原生APP增长前三为DeepSeek、豆包、腾讯元宝,2025年6月较1月用户增量分别达1.63亿、0.58亿、0.22亿 [4] - AI应用插件增长前三为微信AI搜索、百度AI、AI微博智搜,用户增量分别为1.63亿、0.89亿、0.50亿 [4] - PC网页端AI应用增长TOP3为百度AI助手、ima.copilot、腾讯元宝,增量分别为1306万、919万、759万 [4] 即时零售与在线旅游 - 淘宝、京东、美团三家APP6月份重合用户规模达3.88亿,同比增长22.8% [4] - 携程旅行APP、美团APP、京东APP重合用户规模6521万,同比增长20.4% [4] - 京东外卖相关内容在内容平台互动量超2000万次,5月京东APP中外卖入口获得超1.6亿用户 [46] 短视频与在线视频行业 - 抖音APP流量达9亿,短视频行业流量进一步向抖音、快手聚集 [76] - 优酷视频在热门剧集带动下流量显著提升,哔哩哔哩日均活跃用户接近7000万 [88] - 短剧市场快速增长,红果免费短剧和河马剧场APP渠道高度集中,微信小程序渠道流量相对均衡 [94] 文旅消费与线下场景 - 2025年6月在线旅游行业用户规模同比增长4.4%达1.56亿,平台GMV达1453.34亿元 [107] - 酒店以"住宿+"模式重构场景,华住会APP流量同比增长41%,洲际酒店微信小程序流量同比增188.5% [114] - "村超"、"村T"等草根赛事出圈,2025年6月"苏超"全网互动量达1.04亿,环比增长4225.4% [126][128] 电商与金融领域 - 2025年Q2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同比增6.8% [53] - 支付宝通过泛娱乐功能转型生活服务超级APP,国有大行手机银行中农业银行流量达1.9亿 [154][157] - 股票交易平台自2024年9月起复苏,2025年行业月活稳定在1.2亿 [159] 行业TOP榜单 - 微信以11.01亿MAU居即时通讯榜首,抖音以9.04亿MAU领跑短视频 [163] - DeepSeek以16.30亿MAU成为AIGC赛道第一,豆包以14.05亿MAU位列第二 [175] - 比亚迪以971.43万辆活跃量居新能源厂商榜首,季度环比增长8.52% [187]
不搞外卖大战的抖音,该如何站稳本地生活?
36氪· 2025-07-28 23:22
外卖大战与本地生活竞争格局 - 2025年中国互联网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是外卖大战,7月达到高潮[1] - 抖音虽未直接参与外卖大战,但通过"随心团"业务和亿级补贴发力本地生活市场[2] - 抖音策略调整为"到家可有可无,到店势在必得"[2] 抖音的外卖业务探索 - 抖音曾通过"团购配送"涉足外卖市场,2023年核销后销售额达70亿元[3] - 公司未自建配送团队,依赖第三方合作,未形成完整外卖体系[3] - "随心团"业务2024年末试水,30个城市起步后全国推广[4] - 业务特色为"团购可到店可配送",满足多元化需求[4] 抖音的本地生活战略调整 - 收紧"随心团"入驻条件,仅邀请品质商户[2] - 重点吸引肯德基、麦当劳、蜜雪冰城等连锁品牌[5] - 利用流量优势连接商家与客户,而非直接竞争外卖[9] - 明确表示没有自建外卖计划[10] 到店业务布局 - 餐饮团购市场推出"抖音吃喝玩乐榜"等榜单[11] - 开发AI小程序"探饭"辅助用户决策[11] - 酒旅市场投入亿元补贴,联合连锁酒店推出6折产品[2][13] - 到店业务被视为战略重点,不依赖配送基础设施[11] 行业竞争态势 - 京东以"0佣金"吸引海底捞、瑞幸等品牌[8] - 饿了么推出10亿"优店腾跃计划"[8] - 美团通过"浣熊食堂"等模式巩固优势[8] - 酒旅市场携程占57%份额,美团15%,同程13%[15] 抖音的业务增长与挑战 - 本地生活业务从2021年百亿规模增长至2024年4000亿[19] - 外卖业务归属半年内三次调整,最终并入"随心团"[19] - 面临美团、京东、饿了么等多方竞争[16] - 需在生态、服务、效率等方面全面提升[20] 市场前景与战略方向 - 本地生活市场规模巨大,仍有增长空间[21] - 抖音将发挥内容生态和流量优势[16] - 策略转向轻资产和精细化运营[20] - 需长期投入才能在本地生活市场站稳脚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