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信

搜索文档
捷邦科技上半年营收增长27.5%,毛利率同比提升
全景网· 2025-09-01 04:2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756.36万元 同比增长27.5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02.36万元 出现同比下滑 [1] - 毛利率同比提升1.51个百分点 [1] 业绩影响因素 - 北美大客户VC均热板部件项目二季度处于量产爬坡投入期 [1] - 部分新业务仍处于孵化阶段 [1] - 研发费用 管理费用 存货计提跌价准备金额同比增加 [1] 业务拓展 - 通过收购赛诺高德切入VC均热板散热赛道 [2] - 拓展业务边界与客户结构 增强提供多元化产品与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2] - 赛诺高德是苹果产品VC均热板重要供应商 [2] 技术优势 - VC均热板实现二维面热传导 散热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热管 [2] - 理论均热性能是传统热管的2.5倍左右 [2] - 适用于高功率 高热量场景 [2] 市场前景 - 全球VC均热板市场有望在2030年突破20亿美元 [2] - 5G通信 人工智能 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推动需求持续攀升 [2] 产品布局 - 与国内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客户合作开发新一代电池连接系统CCS模组 [3] - 获得北美大客户液冷散热模组产品送样资格 [3] - 新增高比表炭黑产品线 已获得部分新能源锂电客户量产定点 [3] 发展预期 - VC均热板项目产能持续释放 经营业绩有望自低位回升 [1] - 赛诺高德产品良率与产能不断提升 预计后续业绩将逐步兑现 [2] - 液冷散热与新材料布局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3]
研判2025!中国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V)行业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市场投融资、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深海蓝海市场有待深度开拓,自主式水下机器人行业前景可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01 01:16
行业概述 - 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V)是一种无需实时人工干预、依靠预设程序或人工智能自主决策在水下执行任务的智能化装备系统 具有完全自主航行能力 能够独立完成从简单巡航到复杂作业的多种水下任务[2] - 根据功能、续航能力及设计特点可分为四大类:远程AUV具备超100海里续航 适用于深海矿产勘探等长周期任务;近程AUV续航小于100海里 常用于渔业监测等民用场景;混合式AUV结合遥控与自主功能 适用于复杂海区勘探;仿生AUV模仿海洋生物形态 主要应用于生态监测等对隐蔽性要求高的领域[3] - 核心特征体现在自主导航、自主避障、自主任务规划与执行等能力 配备多种传感器、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及强大数据处理单元 相比载人潜水器具有无人员风险、作业成本低、续航时间长等优势 相比ROV具有活动范围广、机动性强的特点[5] 发展历程 - 技术历经四十余年发展 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20世纪80-90年代为起步期 "海人一号"有缆机器人和"探索者号"无缆AUV相继诞生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000-2010年进入体系构建阶段 突破模块化设计、组合导航等关键技术;2011-2020年实现深海与智能化突破 "悟空"号完成全球首次全海深探测;2021年至今加速产业化进程 工程化应用达国际领先水平[6] - 当前中国AUV技术已在深海探测、智能决策、集群协同等核心领域跻身全球前列 全面支撑海洋强国战略[6] 市场规模与增长 - 水下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52.8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6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33.36% 预计2025年将突破208.8亿元[13] - 其中具备自主导航与智能决策能力的AUV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正从技术验证阶段加速迈向规模化应用 成为撬动万亿级深海经济的重要支点[13] 投融资动态 - 2021至2024年间行业累计完成7起融资事件 总额1.05亿元;2025年前7个月完成6起融资 总额高达4.25亿元 超越前四年总和的4倍[14] - 资本加速向技术驱动型与场景垂直化企业聚集:世航智能、蓝启智能等初创企业获天使轮及Pre-A轮数千万级融资;昊野科技、丞士机器人等A轮企业聚焦水中装备配套与应急救援场景;山东未来机器人在半年内完成两轮战略融资 累计获数亿资金[16] 技术突破 - 导航技术方面 "沙丁鱼-200"型AUV搭载自研F45型捷联光纤陀螺惯导系统 具备智能自主融合多源传感器数据能力[16] - 能源系统通过燃料电池技术实现能量密度翻倍 续航能力大幅提升;深海技术突破全海深探测 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超万米深度;智能化升级依托人工智能算法 实现长时间无人值守作业[16] - 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提升至65%以上 部分高端装备达90%;采用钛合金及3D打印技术优化耐压性与轻量化设计[16] 竞争格局 - 市场呈现消费级与工业级双轨并进特征:消费级领域以鳍源科技、潜行创新、瀚海蓝帆为代表 通过轻量化设计、模块化组件和智能化交互技术 推动市场以年均超50%增速扩张[17] - 工业级赛道以云洲智能、中信重工开诚、中船应急为代表 聚焦深海资源开发、海洋工程维护等高端领域 构建全场景解决方案 其中云洲智能在海洋石油勘探领域占据超60%市场份额[17] 发展趋势 - 技术融合与智能化升级:AI与仿生技术驱动自主决策能力跃迁 AI算法实现复杂海底地貌实时建模与动态路径规划 仿生推进技术使作业效率提升40%以上 集群协作技术使海底测绘耗时仅为单机的1/5[18] - 应用场景多元化拓展:从传统海洋工程向环保监测、消费娱乐、太空模拟等新兴领域拓展 清洁机器人将海洋塑料污染打捞效率提升20倍 便携式水下无人机价格下探至千元级 2024年双十一期间某电商平台销售额同比激增300%[19] - 产业链协同与生态共建:上游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从2020年的20%提升至2025年的70% 关键部件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60%;中游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布局巩固优势;广东、山东、江苏等沿海省份形成三大产业集群 预计2030年合计贡献全国75%以上产值[20]
鑫闻界丨“25岁”泰金新能携高负债率今上会,44岁董事长年薪125万
齐鲁晚报· 2025-08-31 07:33
公司IPO进展 - 科创板IPO于8月29日进入上会审议阶段 [1] - 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1] - 审计机构为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为国浩律师(西安)事务所 [1] 业务与技术定位 - 公司前身成立于2000年 专注于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研发生产 [4] -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5G通信、氢能、航天军工等领域 [4] - 国际领先的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4] - 国内贵金属钛电极复合材料及电子封接玻璃材料重要研发生产基地 [4] 财务与运营状况 - 截至2024年末母公司资产负债率达85.27%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流动比率1.07倍 速动比率0.39倍 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4] - 2024年以来部分客户存在推迟合同执行情况 [4] - 若下游市场需求持续不及预期 客户存在调整订单可能性 [4] - 经营波动可能导致短期偿债风险 特别是货款回笼困难且融资渠道受限时 [4] 管理层信息 - 董事长冯庆(1981年生)2022年11月就任 [4] - 2024年年薪为125.36万元 [4]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铁电存储器(FRAM)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发展趋势分析:铁电存储器市场规模超15亿元,行业应用前景广阔[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31 00:00
行业概述 - 铁电存储器(FRAM)是一种结合DRAM快速读写能力与非易失性存储数据保持特性的先进随机存取存储器技术 [3] - 基于铁电效应实现数据存储 通过改变铁电材料电荷分布完成读写操作 [1][3] - 主要分为破坏性读取(DRO)和非破坏性读取(NDRO)两类 [3] 技术特性 - 具备非挥发性 断电后数据不丢失 且读写速度显著快于传统闪存和DRAM [1][5] - 功耗较低 寿命较长 数据安全性高 支持10^10次读写周期 [5][18] - 工作原理依赖铁电晶体中心原子在电场下的可逆位置变化 两个稳定状态分别代表"1"和"0" [4] 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铁电存储器市场规模达12亿美元 预计2030年增至78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36.61% [12] - 中国市场规模2024年约为15.55亿元 受益于物联网设备普及和边缘计算发展 未来将持续增长 [1][14] - 智能家居作为重要下游领域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达8767.4亿元 预计2025年增长至9450亿元 [10]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原材料(PZT/SBT铁电材料、半导体材料)及设备制造 [7] - 中游为FRAM生产制造 下游应用涵盖智能家居、物联网、智能制造、消费电子、医疗设备及汽车电子等领域 [7][8] - 在物联网设备中发挥低功耗高效读写优势 在智能制造中提升生产数据管理效率 [8] 竞争格局 - 国际主导企业包括美国Texas Instruments/Ramtron 德国Infineon/FMC 日本ROHM/RAMXEED [14] - 中国主要企业包括无锡舜铭存储(首颗国产FRAM量产)、成都硅海武林、晶铁半导体等 [14][16] - 国内企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正通过技术突破提升国际竞争力 [14] 发展趋势 - 技术突破聚焦新型材料(如HfO₂薄膜)和先进制程(40nm及以下) 推动存储密度提升至16Mb以上 [18] - 读写速度有望突破10ns 耐久性目标提升至10^15次读写周期 满足汽车电子与工业自动化高要求场景 [18] - 应用场景向穿戴设备、汽车EDR、医疗植入设备及AR/VR等新兴领域多元化扩展 [19] - 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 在电网、工业控制等领域建立自主供应链 并拓展至5G基站、轨道交通等关键领域 [20] 相关企业 - 上市企业涉及雅克科技、江丰电子、珂玛科技、路维光电、海尔智家、美的集团等 [2] - 非上市代表企业包括无锡拍字节科技、无锡舜铭存储、晶铁半导体、成都硅海武林等 [3][16]
陕西华达董事长范军卫:强强联合 打造行业领先元器件平台
中国证券报· 2025-08-30 02:29
收购交易概况 - 陕西华达拟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华经微电子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开启上市后首次产业整合 [1] - 公司战略定位从专业连接器制造商升级为综合元器件解决方案商 强调产品互补与资源整合实现1+1>2聚合效应 [1] 双方业务协同 - 陕西华达为射频连接器核心企业 华经微电子为厚膜混合集成电路专业生产商 均专注高可靠电子元器件研制 [2] - 整合实现资源共享:陕西华达产品覆盖连接器与组件 商业航天光电转换产品取得可观市场规模 华经微产品涵盖混合集成电路/电源类/射频器件/光模块/车用电子等 [2][3] - 并购可迅速扩大生产规模 摊薄固定成本 降低重复投资 配套募投项目提升华经微研发生产能力 [3] 市场应用拓展 - 双方产品均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客户重心不同形成协同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实现批量配套 [4] - 无人机领域:陕西华达总线系统与华经微电源分配系统形成千万级收入 推进产品标准化 [4] - 通信领域与两大通信设备制造商均有合作 商业航天领域加强研发投入完善产品体系 [4] 战略发展路径 - 公司以现有产品体系为基础 围绕国家战略深化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拓展 加快募投项目建设提升技术研发与批量交付能力 [6] - 通过技术创新拓展工业控制/医疗电子/智能交通等民用高可靠应用市场 构建多元化业务布局 [7] - 最终目标是从元器件供应商发展为系统集成供应商 提供信号接收/处理/传输整体解决方案 打造国内领先电子元器件平台 [3][7]
中兴通讯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应收账款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9 22:4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715.53亿元 同比增长14.51% [1] - 归母净利润50.58亿元 同比下降11.77%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385.85亿元 同比增长20.92%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6.04亿元 同比下降12.94% [1] - 扣非净利润41.04亿元 同比下降17.32% [1] - 毛利率32.45% 同比下降19.75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7.07% 同比下降22.67个百分点 [1] - 每股收益1.06元 同比下降11.67% [1] 资产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394.7亿元 同比下降44.36% [1] - 应收账款292.01亿元 同比增长39.55% [1] - 有息负债672.79亿元 同比增长14.67% [1] - 每股净资产15.64元 同比增长6.3% [1] - 货币资金与流动负债比率为89.71% [2] - 有息资产负债率达31.25% [2] - 应收账款与利润比率达346.61% [2] 现金流状况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27元 同比下降81.39% [1] - 三费总额60.69亿元 占营收比8.48% 同比下降17.82% [1] 投资回报表现 - 2024年ROIC为5.61% 资本回报率一般 [1] - 近10年中位数ROIC为6.28% 投资回报较弱 [1] - 2018年ROIC为-8.44% 投资回报极差 [1] - 上市27年来出现3次亏损年份 生意模式较脆弱 [1] 机构持仓情况 - 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持有1279.94万股 进行减仓 [4] - 工银文体产业股票A持有859.70万股 进行减仓 [4] - 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持有839.12万股 进行减仓 [4] - 万家基金莫海波管理的万家新兴蓝筹A持有608.64万股 [2][4] - 万家品质生活混合A持有605.98万股 持仓不变 [4] - 兴业收益增强债券A持有448.72万股 进行增仓 [4] - 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规模67.4亿元 近一年上涨116.35% [4] 业绩预期与驱动因素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84.73亿元 每股收益1.77元 [2] - 公司业绩主要依靠研发及营销驱动 [2] - 公司业绩具有周期性特征 [1]
强强联合 打造行业领先元器件平台
中国证券报· 2025-08-29 22:28
收购交易概述 - 陕西华达拟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华经微电子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开启上市后首次产业整合[2] - 公司战略定位从专业连接器制造商升级为综合元器件解决方案商 强调产品互补与资源整合实现1+1>2聚合效应[2] 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 - 双方均为三线企业背景 陕西华达专注射频连接器 华经微电子专注厚膜混合集成电路 均属高可靠电子元器件领域[2] - 陕西华达产品覆盖连接器与组件 商业航天载荷系统光电转换产品取得可观市场规模[3] - 华经微电子产品涵盖混合集成电路/电源类 射频器件/传感器 光模块/电位器/车用电子 其中光模块产线已拉通 车用电子配套国内新能源车企[3] - 并购可扩大生产规模摊薄固定成本 避免重复投资 配套募投项目提升研发生产能力[3] 市场应用与协同效应 - 双方产品均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客户重心不同 整合实现协同发力[4] - 华经微电子产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批量配套[5] - 双方总线系统与电源分配系统在无人机领域形成千万级收入 正推进产品标准化[5] - 通信领域与两大通信设备制造商均有合作 通过优势互补提升市场份额与客户黏性[5] 战略发展与技术创新 - 公司把握低轨卫星/通信载荷/遥感系统机遇 深化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领域拓展[6] - 加快募投项目建设 提升技术研发与批量交付能力 融入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6] - 以人才培养/研发投入/管理优化为核心战略 拓展工业控制/医疗电子/智能交通等民用高可靠市场[7] - 通过平台化战略构建系统级解决方案能力 打造国内领先电子元器件平台[7] 行业背景与机遇 - 卫星互联网建设显著提速 发射周期缩短[4] - 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电子元器件行业新一轮成长机遇[7]
陕西华达董事长范军卫: 强强联合 打造行业领先元器件平台
中国证券报· 2025-08-29 20:14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陕西华达拟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华经微电子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此为公司上市后首次产业整合 [1] - 交易旨在实现产品互补 市场协同与资源整合 释放1+1>2聚合效应 战略定位从专业连接器制造商升级为综合元器件解决方案商 [1] 标的公司业务概况 - 华经微电子为国内最早厚膜混合集成电路专业化生产厂家 系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混合集成电路分会副理事长单位 [2] - 核心产品覆盖混合集成电路及电源类产品 射频器件及传感器类产品 光模块/电位器/车用电子类产品 [3] - 光模块产线已拉通并开展市场拓展 车用电子产品用户集中于国内新能源车企 集成电路及电源类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3] 协同效应与整合价值 - 双方均为60年代国家战略部署建立的三线企业 技术底蕴深厚 陕西华达专注连接器与组件 华经微电子专注混合集成电路 [2] - 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陕西华达在商业航天光电转换领域取得可观市场规模 华经微电子补充集成电路与电源产品能力 [2][3] - 并购可迅速扩大生产规模 摊薄固定成本 降低重复投资 配套募投项目将提升研发与生产能力 [3] - 双方客户协同:均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但重心不同 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实现批量配套 无人机领域形成千万级收入 通信领域与两大设备商均有合作 [4] 战略发展与行业机遇 - 公司把握低轨卫星/通信载荷/遥感系统市场机遇 深化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拓展 融入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 [6][7] - 通过技术迭代从元器件供应商发展为系统集成供应商 提供信号接收/处理/传输整体解决方案 [3][7] - 借助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 拓展工业控制/医疗电子/智能交通等民用高可靠市场 构建多元化业务布局 [7] - 以人才培养/研发投入/管理优化为核心战略 加快募投项目建设 提升技术研发与批量交付能力 [7]
智能终端ODM制造商慧为智能境外市场营收强劲,公司研发投入创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0:37
财务表现 - 半年度营业收入2.78亿元 同比增长24.44% [2] - 利润总额207.67万元 同比增长16.9% [2] - 境外市场销售收入1.58亿元 同比增长42.01% 毛利率17.48% 同比提升1.06个百分点 [2][3] - 境内市场销售收入1.19亿元 同比增长6.89% 毛利率9.22% 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 [2][3] 区域市场表现 - 境外市场成为营收增长重要动力 增速显著高于境内市场 [2] - 境内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1.06% 高于收入增速 [3] - 境外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0.20% 与收入增速基本匹配 [3] 研发与技术布局 - 重点布局云终端、AI终端、5G通信终端和边缘计算终端领域 [4] - 首个展锐5G量产项目成功落地 成为营收增长重要引擎 [4] - 基于国产处理器与操作系统的信创终端实现规模化生产 [4] - 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终端研发稳步推进 [4] - 基于MTK、瑞芯微平台的消费平板与AIoT产品持续迭代 [4] - 高端x86技术平台创新产品如AI PC、AI NAS即将批量发货 [4] 客户拓展与合作 - 通过目标市场研究、实地调查和展会营销开发客户 [3] - 持续参加美国CES电子展、香港电子展等国际知名展会 [3] - 与英特尔、瑞芯微、展锐等芯片厂商保持技术合作 [3] - 与国内外知名智能终端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核心客户合作均超5年 [3] 产能建设 - 江门研发生产基地进入完工验收阶段 [6] - 已配置先进智能化生产与仓储系统并局部投入使用 [6] - 预计三季度全面投产 将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能规模 [6] - 为承接行业头部客户大额订单提供有力保障 [6]
未来1-2年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窗口期,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底部拉升逼近翻红,成交额超2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05:12
人工智能算力产业链市场表现 - 人工智能算力产业链震荡拉升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跌幅收窄至平盘 盘中获千万资金净申购 成交额突破2亿元 [1] - 5G通信ETF(515050)强势翻红 盘中成交额超4.6亿元 [1] 国家政策导向与行业目标 -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提出 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1] - 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目标超70% 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将快速增长 [1] - 未来1-2年被定义为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窗口期 强调重点领域突破性应用 [1] 外资机构对AI算力龙头的观点 - 高盛维持对英伟达的"买入"评级 对其2026年表现抱持极度乐观态度 认为公司届时将拥有巨大上涨空间 [1] - 英伟达第二季度财报及第三季度业绩指引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但股价短期内或面临适度下行压力 [1] ETF产品结构与表现 - 5G通信ETF(515050)跟踪中证5G通信主题指数 最新规模超80亿元 深度聚焦英伟达、苹果、华为产业链 [2] - 该ETF覆盖AI算力硬件及6G产业链龙头 光模块CPO概念股权重占比31% PCB电路板概念股权重占比15.95% [2]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跟踪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970070.CNI) 聚焦AI算力(光模块CPO权重超40%)、中游软件及应用 [2] - 该ETF场内综合费率0.20%为同类最低 其跟踪指数年内累计上涨超80% 显著跑赢CS人工智、科创AI等同类指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