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技术

搜索文档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山西国科·完成亿元A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7-23 08:32
公司融资情况 - 山西国科半导体光电有限公司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太行基金、山证投资、腾飞资本、首业资本、上海彧好 [1] 公司背景与技术优势 - 公司成立于2020年底 由中科院半导体所科学家团队创立 [2] - 国内唯一打通Ⅲ-Ⅴ族锑化物半导体全链条产线的高新企业 [2] - 主营产品包括激光芯片、红外探测器件及指挥系统 应用于量子通信、航空航天、低空安防、医疗美容等高端场景 [2] - 拥有全国首条Ⅲ-Ⅴ族锑化物兼容产线 技术壁垒极高 [4] 融资资金用途 - 持续加码材料、芯片、器件到系统的全流程研发迭代 [3] - 扩建首期产线 提升高端激光与红外模组产能 [3] - 加速量子通信、国土防御等新兴市场的纵深拓展 [3] 投资方观点 - 太行基金看好公司近二十年技术沉淀与全链条自主可控技术 [4] - 产品已批量进入航天、量子等战略赛道 市场空间广阔 [4] - 核心团队兼具科研深度与产业化经验 是稀缺的"硬科技+硬场景"标的 [4] 行业与政策环境 - 国家部委近期密集出台鼓励半导体与量子技术的创投政策 [5] - 公司技术响应国家号召 彰显硬科技创业速度 [5] - 投资机构精准卡位国家战略赛道 体现专业担当 [5]
对话量旋科技项金根:黄仁勋预测太保守,10年后将实现百万物理比特的容错量子计算机
钛媒体APP· 2025-07-21 11:01
公司融资与业务发展 - 量旋科技完成B轮数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建信股权、梁溪科技城发展基金等政府基金及星空投资、华强资本等机构 [2] - 融资资金将用于超导量子计算机技术研发、生产扩张及科研团队扩充 [2] - 公司产品覆盖全球40余国200多所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未来聚焦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 [2] - 公司成立至今完成五轮融资,历史投资方包括明势资本、深圳高新投等 [7] - 当前核磁量子和超导量子业务收入占比各50%,主要满足教育、科研场景需求 [7] 技术路线与产品布局 - 公司专注超导和核磁量子计算路线,提供超导量子计算机、桌面型核磁量子计算机及量子计算云平台 [6] - 2023年发布自研超导芯片"少微",具备高Qi值、长比特寿命等特点,并实现中国首枚超导芯片出口中东 [7] - 超导量子产品线包括整机"大熊座"、芯片"少微"及测控系统,销售模式含直销和经销商 [8] - 超导量子计算路线优势:比特扩展性强、产业投入规模大、可复用传统半导体产业链 [10][11] - 计划2025年推出百比特级超导量子计算机,目标实现中等规模量子处理器(NISQ) [11]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麦肯锡预测:2025年全球量子计算营收超10亿美元,2035年量子科技总规模近1000亿美元,2040年达1980亿美元 [5] - 量子计算通过量子比特实现指数级算力增长,在AI算力领域潜力显著 [5] - 超导量子计算是目前发展最快、产业化程度最高的路线,IBM等巨头重点布局 [9][10] - 行业预计2029年实现数千量子比特、0.999保真度的通用量子计算机,2035年实现百万级逻辑量子比特容错计算机 [11] 研发进展与战略规划 - 公司自研超导芯片加工周期仅5天(对比公共平台需2个月),加速技术迭代 [18] - 研发重点:提升量子比特数量与保真度,同步优化测控系统与全产业链工程能力 [11][17] - 未来聚焦三方向:技术升级(硬件及云平台)、应用场景拓展(金融/生物医药/AI)、全球化市场布局 [12] - AI对量子计算有双向促进作用:优化量子控制算法,未来量子算力反哺AI需求 [24][25] 行业技术挑战与竞争 - 量子纠错是关键技术瓶颈,谷歌实验已验证理论可行性,预计5-6年内实现实用化 [20][21] - 容错量子计算机需10年以上研发,涉及逻辑量子比特互联操作 [21] - 量子计算云平台当前仅解决"有无"问题,尚未达到产业化应用水平 [22] - 公司对标IBM等国际企业,目标实现自主可控的通用量子计算机 [25]
特朗普访华前,中方送美国一句话,不到24小时,白宫除名反华团队
搜狐财经· 2025-07-21 02:21
美国政府裁员涉华部门 - 特朗普政府裁撤美国国务院1300多名工作人员 加上自愿离职人员总数接近3000人 [1] - 被裁人员主要来自涉华关键部门 包括反华团队 这些部门此前负责制定对华外交策略和处理全球科技领域竞争事务 [1] - 裁员行动是美国政府重组计划的一部分 旨在改革国务院并缩减雇员规模 特朗普上任后已有近6万名联邦雇员被解雇 [3] 涉华部门重组情况 - 涉华关键部门被裁撤后相关职能并未完全取消 而是重组到其他职能部门 例如东南亚海事问题办公室并入新成立的东南亚事务办公室 [5] - 裁员重组发生在特朗普访华前夕 可能是向中国释放积极信号 为访问行程铺路 [5] 中美外交互动 - 王毅外长在裁员事件后24小时内提出16字对美方针:加强接触 防止误判 管控分歧 拓展合作 [7] - 中美外长在吉隆坡会晤 会谈被评价为积极务实建设性 可能涉及特朗普访华准备工作 [7] 美国内部反应 - 拜登政府时期中国事务官员表示 裁撤关键对华事务团队将削弱美国应对中国的能力 [3] - 部分美国官员警告称此举可能让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竞争中占据先机 [3]
“1+6”,重磅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13:47
科创板"1+6"新政核心内容 - 上交所正式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及六项配套业务规则,设立科创成长层、优化上市标准、强化投资者保护,系统性解决未盈利科技企业融资痛点 [1][2] - 新政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通过分层管理、风险标识、长期资本引入等手段平衡高风险投资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3][5] - 第五套IPO标准重新启用,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禾元生物成为首家以第五套标准过会的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 [4][22] 市场影响与投资机会 - 科创50指数2024年以来涨幅超17%,半导体和AI芯片板块增长动能强劲 [6][7] - 公募基金重点关注方向:半导体设备材料(国产替代加速)、创新药(政策环境优化)、低空经济(政策红利驱动)、AI产业链(算力/应用)、商业航天等 [7][8][11] - 指数化投资空间打开,预计推出科创成长层指数、跨市场联动指数、细分行业主题指数等创新产品 [15][16] 机构响应与业务调整 - 公募基金调整选股逻辑,聚焦研发管线进入临床III期(创新药)、客户导入量产(半导体设备)或订单放量(AI硬件)的企业 [11][13] - 券商加速系统升级,国泰海通、国金证券等已上线科创成长层权限开通功能,强化适当性管理和风险提示 [20][21] - 投行业务增量显著,国联民生等券商成立空天通信、集成电路等行业组,储备"硬科技"项目,筛选标准侧重技术领先性、专利质量及市场规模匹配度 [22][23] 制度创新亮点 - 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要求机构近5年助推5家以上科创板企业上市并持续持有3%以上股份,形成"责任捆绑效应" [5] - 实施"新老划断"原则,盈利前置筛选帮助企业捕捉估值跃升窗口,优化科技企业生命周期判断 [13] - 构建"技术研发-资本支持-产业转化"闭环,推动科技、资本、实体高水平循环 [5]
这类芯片,全球首颗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0 04:06
量子技术集成芯片突破 - 跨学科学术团队成功将量子光源和控制电子设备集成到单个硅芯片上,采用标准45纳米半导体工艺制造 [3] - 该芯片能产生连续的相关光子对流,这是量子应用的基本组成部分,标志着"量子光工厂"芯片大规模生产的重要一步 [4] - 芯片包含12个可并行操作的量子光源,每个谐振器必须与入射激光保持同步,克服温度漂移和干扰 [6] 技术细节与创新 - 通过集成光电二极管监测入射激光对准度并保持量子光产生,片上加热器和控制逻辑不断调整谐振频率 [7] - 采用内置反馈稳定每个光源,使性能在温度和制造工艺变化下保持可预测性 [7] - 芯片采用商用45纳米CMOS芯片平台制造,由波士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格芯和Ayar Labs合作开发 [7] 行业影响与前景 - 该技术不仅可用于AI和超级计算的光互连,还能在硅平台上实现复杂量子光子系统 [7] - 随着量子光子系统规模和复杂性进步,该芯片可能成为安全通信网络、先进传感和量子计算基础设施的基石 [8] - 多位研究生作者已加入PsiQuantum、Ayar Labs、Aurora和Google X等公司,推动硅光子学和量子技术发展 [8] 研究背景与支持 - 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电子学》杂志,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帕卡德科学与工程奖学金和催化剂基金会支持 [9] - 芯片制造由Ayar Labs和GlobalFoundries提供 [9]
国家知识产权局:我国品牌价值达1.76万亿美元 企业成为新技术产出的主阵地
中国经营报· 2025-07-18 17:09
知识产权转化与产业化 - 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 [1][3] - 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11.97%提升到2023年的13.04% [3] - 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3194.4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3987.1亿元,年均增速5.7% [3] 国际合作与全球排名 - 我国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知识产权合作关系,PPH覆盖84个国家 [1] - 全球前5000个品牌中我国品牌价值达1.7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1][4] - 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排名第11位,连续两年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第一 [1] 审查效率与保护水平 - 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15.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 [3] -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2020年的80.05分提升至2024年的82.36分 [3] - 建立最高标准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推进商标法等法规修改 [5] 高价值专利与区域创新 -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7.2万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 [9]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件,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9] - 长三角地区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达68.5万件,占国内总量的31.8% [10] 数字与医疗技术领域 - 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增速前三领域:信息技术管理方法(34.1%)、计算机技术(22.7%)、医学技术(19.8%) [8] - 人工智能、新能源、绿色环保、生命健康等领域储备高价值核心专利 [9]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52.4万家,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74.4% [7] - 企业拥有的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达76.6%,海外同族专利中企业占比87.0% [9] 知识产权服务与数据平台 - 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达483家,地市级覆盖率达52.6% [4] - 上线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汇聚400余项基础数据 [4] - 建设28个重点产业专利专题数据库,免费向创新主体开放 [4] 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贡献 - 2023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16.87万亿元,占GDP比重13.04% [11] - 专利密集型产业在创新、效益、就业等方面贡献突出 [11] 上半年数据表现 - 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501万件,同比增长13.2% [7] - PCT国际专利和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分别同比增长12.7%和23.2% [7] - 国外在华商标注册申请同比增长7.4%,德意美三国增长超20% [8]
国新证券每日晨报-20250718
国新证券· 2025-07-18 06:44
报告核心观点 7月17日国内外市场表现不一,国内A股市场量价齐升、震荡上扬,海外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涨;同时报告还涵盖了国内外的重要新闻及经济数据 [1][2] 国内市场综述 - 7月17日大盘量价齐升、震荡上扬,上证综指收于3516.83点,涨0.37%;深成指收于10873.62点,涨1.43%;科创50涨0.8%;创业板指涨1.75%;万得全A成交额15603亿元,较前一日上升 [1][4][9] - 30个中信一级行业有26个上涨,国防军工、通信及电子涨幅大,电力及公用事业、银行、交通运输跌幅居前;电路板、光模块及CRO等指数表现活跃 [1][4][9] - 中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强调城市更新等工作,当日A股3536只个股上涨,1611只下跌,260只持平;231只个股涨超5%,22只跌超5%;66只个股涨停,7只跌停;市场调整后上行利于提振做多热情 [10] 海外市场综述 - 7月17日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涨,道指涨0.52%,标普500指数涨0.54%,纳指涨0.74%;旅行者集团涨超3%,迪士尼涨近2%;万得美国科技七巨头指数涨0.52%;中概股多数上涨,联掌门户涨超10%,蔚来涨逾6% [2][4] 新闻精要 - 外交部表示芬太尼是美国问题,责任在美国自身,美方加征关税冲击中美禁毒合作、损害中方利益,应停止抹黑推责、平等对话 [11] - 中马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持相关护照人员以休闲旅游等为目的,在缔约另一方停留不超30日且每180日累计不超90日可免签 [12][13] - 义乌全球数贸中心10月开业,现正招商,900多个商铺吸引超1.9万户报名,参与者含10余家上市公司及6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 [14] - 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运用成效显著,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至53.3%;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11.97%提至2023年的13.04%;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3194.4亿元提至3987.1亿元,年均增速5.7% [15] - 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和《清晰法案》,前者将提交特朗普签署,后者将提交参议院审议 [16][17] - 上半年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7%,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4.6%,汽车制造业增长16.7% [19][20] - 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减7000人至22.1万人,连续五周下降至4月中旬以来最低;6月零售销售环比增0.6%,高于预期,各领域全面反弹,主要受汽车销售带动 [20]
【环球财经】华侨银行携手新加坡三大高校 深化量子技术研究助推金融创新
新华财经· 2025-07-17 15:31
合作背景与目标 - 新加坡华侨银行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及新加坡管理大学签署为期12个月的研究合作协议,旨在深化量子技术在前沿金融领域的应用[1] - 合作聚焦三大关键领域:利用量子计算加速金融衍生品定价、通过后量子密码学加强数据安全,以及应用量子机器学习提升欺诈检测能力[1] - 合作成果将以论文形式发表,以惠及整个金融行业,加速量子技术的落地应用[1] 合作具体内容 - 利用量子计算加速金融衍生品定价中广泛使用的蒙特卡洛模拟,以实现近乎实时的投资组合风险建模与调整[3] - 聚焦后量子密码学(PQC),开发能抵御未来量子计算机网络攻击的先进加密方法,保护银行的敏感信息和关键数据[3] - 探索量子机器学习(QML)技术,通过分析复杂的非结构化数据,更精准、快速地识别欺诈行为模式,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3] 政府支持与投入 - 新加坡政府自2007年以来已投入超过4亿新元建立世界级的量子研究生态系统,并在去年宣布追加近3亿新元投资以支持国家量子战略[3] - 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首席量子顾问许智贤表示,此次合作是产学研结合的正确方向,有助于将量子研究成果从实验室推向市场,为金融业解锁新机遇[3] 各方表态 - 华侨银行集团营运与科技部总裁雷法明表示,产学研的交流对公司意义深远,通过与三所大学的紧密合作,正将新兴技术应用于真实世界的挑战[4] - 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里本乔斯特认为,合作提供了将量子算法理论付诸实践的宝贵机会[4] - 南洋理工大学教授王华雄指出,此次合作将为银行基础设施提供更强的韧性[4] - 新加坡管理大学副教授保罗歌里芬表示,合作旨在将前沿的量子机器学习研究转化为能增强银行业信任和弹性的实用工具[4] 公司长期规划 - 华侨银行自2021年起便制定了量子技术发展路线图,并积极培养内部人才,目标在2026年前培训超过100名具备中级量子技术水平的员工[5]
新型原子钟创下最高精度纪录
快讯· 2025-07-15 22:04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研究团队14日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发表一项重要成果:他们通 过将铝离子捕获于离子阱中改进了原子钟,使其精度创下小数点后19位的惊人纪录。这项突破有望推动 国际单位制中"秒"的重新定义,并促进量子技术的发展。 ...
据华尔街日报:空客硅谷创新中心与AI初创公司SandboxAQ发布采用量子技术的新导航技术成果。
快讯· 2025-07-15 11:02
据华尔街日报:空客硅谷创新中心与AI初创公司SandboxAQ发布采用量子技术的新导航技术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