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竞争

搜索文档
超3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退场”!啥原因
金融时报· 2025-07-03 11:18
银行信用卡业务调整 - 今年以来超过3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终止营业,包括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1][7] - 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年内已注销近30家分中心,仅4月就有10家分中心关停[7] -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华北、东北、华中分中心分别于2月28日、3月14日、3月28日停止营业[8] - 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关停昌吉分中心、牡丹江分中心[8] 业务模式改革原因 - 信用卡中心与分行业务存在重合,调整是为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8] - 交通银行副行长表示集中直接经营模式在新阶段局限性明显,改为分行属地经营模式[9] - 民生银行表示业务整合是战略调整及业务优化需要,相关业务转移至其他分中心[9] 行业发展趋势 - 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连续十个季度环比负增长,从2022年Q3的8.07亿张降至2025年Q1的7.21亿张[8] - "加快信用卡属地经营转型"成为多家银行2024年信用卡业务改革主线任务[9] - 信用卡业务加速向线上化、数字化迁移,线下机构精简趋势或将难以逆转[9]
三雄极光董事长换届选举现分歧,背后原因何在?
第一财经· 2025-07-01 06:57
行业现状 - LED照明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企业需加强内功以应对技术变革和行业洗牌带来的空前挑战 [1][6] - 2024年中国照明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出口总额563亿美元同比下降3.3%,下游应用市场产值约5142亿元同比下滑7.6% [5] - 行业集中度不高,主要LED照明上市公司如木林森、欧普照明、阳光照明、三雄极光等业绩均下滑 [5] - 行业向智能照明、人因照明等领域寻找新机会 [5] 三雄极光公司动态 - 公司在新一届董事长选举中出现纷争,张宇涛以7票同意、2票反对再次当选董事长,张贤庆获2票同意、4票反对、3票弃权 [4] - 反对理由包括"过去三年管理混乱,营收和净利润双下降"及"认为轮值合适" [4] - 公司无实控人,四位创始人张宇涛、张贤庆、林岩、陈松辉合计持股比例分别为22.29%、13.7%、18.25%、9.34% [5] 三雄极光财务表现 - 2021年营收27亿元,2022~2024年营收分别约为23亿元、24亿元、21亿元,2024年营收20.78亿元同比下降11.64% [4][5] - 2023年归母净利润2亿元,2024年下滑76.53%至4808.69万元 [4][5]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34亿元同比下降15.82%,归母净利润亏损1531.34万元,同比下降207.88% [5] 公司治理与未来展望 - 董事长选举采用互斥提案规则,投票过程公开透明反映不同意见 [6] - 公司正推进改革,2023年调整组织架构,董事会换届后预计有新思路和新策略 [6] - 7月1日公司股价跌0.67%至11.81元/股 [6]
第二季度消费市场呈现温和复苏态势,主要消费ETF(159672)跟踪指数午后涨幅持续扩大
搜狐财经· 2025-07-01 06:24
市场表现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000932)上涨0.13%,成分股中新诺威(300765)上涨6.19%,乖宝宠物(301498)上涨4.83%,海大集团(002311)上涨2.54%,东鹏饮料(605499)上涨2.32%,圣农发展(002299)上涨1.68% [1] - 主要消费ETF(159672)最新报价0.75元,近1周累计上涨0.67%,近1年日均成交512.05万元 [1] - 主要消费ETF近1年净值上涨1.27%,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4.35%,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5.70%,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4.87% [2] 消费市场趋势 - 2025年第二季度消费市场呈现温和复苏态势,预计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5% [1] - "两新"扩围政策有效促进国内消费增长,但居民收入预期和就业压力仍对消费形成制约 [1] - 食品饮料等必需消费品领域供给充裕,预计6月CPI同比持平,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 [1]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零食市场规模已超4700亿元,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2] - 食品质量控制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原材料价格波动显著影响休闲食品行业业绩 [2] - 休闲食品企业需紧跟消费者需求变化,在产品创新和工艺改进方面保持快速响应能力 [2] 估值与指数构成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仅18.66倍,处于近1年0.8%的分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3]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7.93%,包括伊利股份(9.86%)、五粮液(9.12%)、贵州茅台(10.39%)等 [3] - 贵州茅台(-0.19%)、伊利股份(-0.68%)、五粮液(-0.17%)等权重股近期表现分化 [5] ETF产品特性 - 主要消费ETF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4.87%,今年以来最大回撤6.82%,相对基准回撤0.34% [2] - 主要消费ETF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费率在可比基金中最低 [2] - 主要消费ETF紧密跟踪中证主要消费指数,覆盖中证800指数样本中的消费行业证券 [3]
逼着算法学品味,抖音想要第三次突围
晚点LatePost· 2025-06-25 12:39
抖音的竞争格局与挑战 - 抖音日活跃用户数超过8亿(QuestMobile口径),收入比阿里中国电商高出1/3,成为超级应用[3][4] - 竞争对手小红书、B站日活突破1亿,快手日活达4亿,微信视频号日活超6亿,均实现盈利[4][8] - 抖音面临高收入人群和年轻用户流失风险,部分用户转向小红书等平台[6][7] 抖音的内容战略调整 - 2022年启动代号"L"的图文专项对标小红书,但"经验"入口使用率不足1%[7][8] - 2023年推出"优质内容"计划,定义标准并调整算法权重,引入收藏、搜索等行为指标[9][10][11] - 上线独立应用中视频平台"抖音精选",日活500万,目标年底达1000万[11][13] 竞争对手的内容差异化 - 小红书明确打压工业化内容,允许使用时长短但提升质量,主导消费趋势如露营、骑行等[14][16] - B站日均使用时长105分钟,强调品类价值,成为专业视频内容首选平台[15][16] - 竞争对手依赖人工运营判断内容质量,与抖音算法驱动形成对比[15][16] 用户需求与行业趋势 - 用户从即时刺激转向延迟满足,对内容质量要求提升,短视频被部分用户视为"无营养"[17][18] - 抖音调研显示用户刷屏时间过长会引发负罪感,电商和生活服务类内容成为打开主因[19] - 公司尝试通过算法升级匹配用户品味进化,但需证明算法能跟上人类成长[19] 管理层动态与内部挑战 - 2025年初字节CEO梁汝波指出抖音图文UGC存在低质问题,但肯定团队长期目标[5] - 韩尚佑接任抖音负责人后重点提升内容调性,但优质图文/中视频仍落后对手[7][8][9] - 公司曾考虑牺牲短期增长换取长期结构优化,但初期缺乏执行动力[11]
中国广电5G用户3370万 能否达成三年5000万目标成疑
中国经营报· 2025-06-20 05:59
中国广电5G用户增长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末,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07亿户,广电5G用户3370.43万户 [1] - 2025年第一季度广电5G用户环比增长95万户,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338.84万户增长量下降近70% [1] - 2024年全年广电5G用户增长逾1200万户,平均每月增长约100万户 [1] - 2024年一季度广电5G净增用户58.54万户,2025年一季度95万户的增量同比显著提升 [2]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2025年一季度全国5G用户达10.68亿户,渗透率59.4%,同比增速大幅下降 [2] - 2024年三大运营商5G用户净增总数较上年减少超8400万户,中国移动5G渗透率增速放缓5.2% [3] - 一季度中国广电新增用户占全行业移动用户新增数的10%,但其总用户规模远低于三大运营商 [2] - 移动通信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运营商5G用户增长整体放缓 [3] 5000万用户目标进展 - 中国广电目标2025年发展5000万移动用户,目前移动网络用户(含固移融合)已突破4100万户 [4][5] - 剩余8个月需新增800万-900万用户,平均每月需增长100万户 [5] - 固移融合用户2023年10月达870万户,可能成为增量来源 [4] 中国广电的竞争优势与策略 - 已完成700MHz频段基站部署,可调度基站超40万座,覆盖乡镇及农村热点区域 [5] - 推进"一省一网"省级骨干网整合,预计年内完成 [5] - 通过固移融合套餐、政企专网、超高清视频等创新业务拓展应用场景 [5] - 700MHz黄金频段资源是差异化竞争的核心优势 [6] 挑战与未来展望 - 缺乏2G/3G/4G存量用户基础,在5G高渗透率下拓展新用户难度大 [6] - 价格战策略不可持续,需依赖差异化战略和生态合作 [6] - 行业认为完成5000万目标存在难度,但用户量并非唯一评价标准,生态布局更具长期意义 [6]
越来越多商场,开始被抛弃了
36氪· 2025-06-20 00:33
上海商业供给过剩现状 - 上海人均商业面积仅次于迪拜 是东京的3倍 约每8万人拥有一家大型购物中心 而东京平均每20万人以上才有一家[3] - 2025年上海预计新开商业体约60个 总规模超300万平米 其中闵行区新开12家商业 面积超100万平米[3] - 2025年第一季度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7.45亿元 同比下降1.1% 商品零售额3559.85亿元 同比下降0.8%[5] 商业项目运营困境案例 - 闵行爱琴海购物中心室外商铺空置率达90% 部分30平米商铺月租金仅1600元+500元物业费[12][18] - 恒基旭辉天地(The Roof)内街商铺接近50%关闭或装修 沦为打卡地而非消费地[35] - 青浦东渡蛙城开业不足一年即萧条 沦为电影取景地[36][39] - 七浦路批发市场部分商铺月租金从巅峰7万元跌至500元 老兴旺商场空置率超90% 部分商铺仅需缴纳7800元/年物业费即可租用[47][64][70] 商业地产抛售潮 - 万达2017-2025年累计出售近90座万达广场 自持数量从500+降至300+座 接盘方主要为新华保险(12家) 阳光保险(5家)等险资[77][80][81] - 万科2024年以23.84亿元七折出售上海七宝万科广场50%股权 以约20亿元出售上海南翔印象城48%股权[88] - 2024年远洋集团40亿元出售北京颐堤港二期64.79%股权 世茂集团出售香港中环中心写字楼等资产超10亿元[91] - 华润考虑出售南翔五彩城等低效资产 将聚焦万象城系列核心资产[93][96] 商业业态两极分化 - 七浦路部分商场转型高端成功 新七浦商场亚麻上衣售价400-500元 "欧货"女装达900元[56][58] - 徐汇滨江西岸梦中心 普陀中海环宇城MAX等新兴商业体保持高人气[99] - 商业地产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98][101]
77%受访酒企市场遇冷!当消费者定义价值,白酒业从何雄起?丨封面观酒
搜狐财经· 2025-06-19 11:50
行业现状 - 中国白酒行业面临产能增长与需求放缓、消费动能不足与价格下行、消费场景弱化与产业增长压力等多重挑战 [1] - 行业核心命题从"企业主导"转向"消费者定义价值",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成为关键竞争力 [1] - 2025年一季度全国白酒产量103.2万千升,同比下降7.2% [2] - 59.7%的企业营业利润减少,仅2%企业感知市场回暖 [2][13] 消费需求 - 仅21.1%的企业客户数量提升,白酒消费群体萎缩成为共识 [5] - 61.5%经销商反映春节及节后消费量减少,五一期间仅11.5%经销商消费量增加 [5] - 77%企业认为市场遇冷,较去年同期80%略有改善 [13] - 消费者更加追求性价比,中低端价格带向100-300元下沉 [8] 价格表现 - 动销最好价格带为100-300元、300-500元、100元及以下 [8] - 价格倒挂最严重区间为800-1500元、500-800元、300-500元 [8] - 500-800元价格带产品生存最为困难 [8] 企业经营策略 - 80%以上经销商选择"重点保住现金流"策略,仅12.5%选择"利润为王" [14] - 66.7%白酒企业下半年主要经营思路为"优先扩大规模" [14] - 64.9%企业集中资源投入核心产品,33.3%积极开发新品 [18] - 40.4%企业选择以大众价格段提高销量 [18] 渠道变革 - 1-5月白酒线上总销量超6000万瓶,总销售额超30亿元 [21] - 42.9%企业线上业务占比增长,37.1%持平,20%减少 [21] - 电商平台促销导致名酒品牌均价持续走低,区域酒企面临份额萎缩压力 [25] 行业建议 - 厂商合作应向"价值共同体"进化,渠道职能转为"服务商" [25] - 线上聚焦流量转化与数据沉淀,线下强化服务体验与场景深耕 [25] - 通过"酒+新业态"、"酒+新科技"重塑消费场景,迎合年轻群体 [25] - 加强文化认同,构建多元化人才储备体系 [25] - 推动白酒国际化,适应本土化消费场景与生产渠道融合 [25]
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海信视像总裁李炜回应 |《封面》对话
凤凰网财经· 2025-06-16 08:31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全球显示产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市场规模趋于稳定 竞争焦点从技术参数转向用户场景和产业链生态的全生态价值博弈 [3] - 电视行业面临新挑战 但消费者对高品质视觉体验需求持续 百吋电视出货量暴涨400% 98寸以上大屏电视出货量增长119% [2][4] - 联名《黑神话:悟空》定制产品销量环比激增56% 京东平台成交额同比飙升13% 证明高质量内容体验驱动用户回归电视 [2][4] 产品战略与技术布局 - 公司以激光显示、RGB-Mini LED、AI大模型破局 构建横向覆盖家庭、商业、车载场景 纵向深耕显示技术、芯片、云服务及操作系统的立体化创新矩阵 [3] - 推出E5N Pro系列游戏电视 联名定制产品中游戏电竞迷用户占比提升12个百分点 25-35岁年轻用户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 [4] - 激光显示产品具有低能耗特性 百吋激光电视功耗仅为普通液晶电视的1/3多 符合新能源车对低能耗显示的需求 [8] 场景化应用拓展 - 提出"显示无处不在"战略 在厨房、车载等场景提供显示解决方案 如闺蜜机提供菜谱 HUD激光抬头显示路况信息 天窗激光投影实现车内观影 [6] - 与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合作 推动大屏游戏和竞技观看场景 强化大屏电视在特定场景的不可替代性 [4] - 积极探索车载激光显示应用 响应新能源车对高画质低能耗显示的需求 参考华为赛力斯M9后排投影方案 [9][10] 用户行为与产品定位 - 电视消费进入"墙有多大 屏就该多大"时代 大屏沉浸式体验推动用户回归电视 [3][4] - 电视打开率低是伪命题 用户观看方式变化而非需求消失 公司基于用户兴趣场景持续优化大屏体验 [3][5] - 全球出货量份额剑指第一 通过全场景解决方案重新定义人与屏幕的交互方式 [2][3]
蜜雪冰城调整加盟政策,空白乡镇市场只招本地人
南方农村报· 2025-06-13 12:33
加盟政策调整 - 公司于6月11日实施新一轮加盟政策,重点引导意向客户优先选择景区、交通枢纽站及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高流量场景门店 [2][3] - 针对空白乡镇市场首次提出新客户需为本地户籍才可开设门店 [4] - 政策调整核心方向在于场景化选址与精细化运营,景区门店因资源稀缺和竞争壁垒高可提升单店业绩 [6][7] - 乡镇加盟商本地户籍要求配合驻店政策,有助于解决异地管理导致的品控问题 [8] 行业发展背景 - 2018-2023年公司采用"极致性价比+快速下沉"策略,在三四线及乡镇市场快速扩张 [13][14] - 新茶饮行业已从高速增长期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部分区域出现"百米三店"现象 [18][19] - 行业整体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竞争,公司需从"铺量"转向"提质" [20] 市场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全球门店总数超4.6万家,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现制饮品门店规模第一 [21] - 国内门店数超3.7万家覆盖366个城市,75%以上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 [22][23] - 2024年12月已开始调整开店政策,要求加盟商深耕已开发商圈并试水空白场景 [26] 战略意义 - 新政是应对市场竞争加剧的主动举措,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密度避免单店盈利下滑 [30][31] - 动态调整保护范围可分散同区域门店密度带来的经营压力,保障加盟商权益 [32][33] - 在门店规模触顶后,探索通过场景创新和运营提效挖掘存量市场增长空间 [35][36]
蜜雪冰城宣布放缓开店,乡镇市场只招本地人
36氪· 2025-06-12 06:33
蜜雪冰城加盟政策调整 - 公司自2025年6月11日起对新开门店进行四项调整:优化门店布局与保护范围、优先发展经营优异加盟商、限制已有门店者进入空白乡镇(仅限本地户籍新客户)、鼓励开发景区/服务区等特殊场景门店[1]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2024年26个茶咖品牌门店存量11.93万间,增速从32.5%骤降至11.12%,行业总门店数减少1.6万间[3] - 特殊渠道门店成为竞争焦点:35个品牌已开设超9000家校圈店(占总门店6.15%),瑞幸/Tims等品牌加速布局医院/交通枢纽等高流量点位[7][9][10] - 校园店占比呈现品牌差异:甜啦啦以22.1%居首(1286家),蜜雪冰城校园店2162家(占比6.64%),瑞幸1256家(6.12%),星巴克仅71家(0.86%)[10] 公司经营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内地门店超4.1万家(蜜雪冰城品牌约3.6万家),但单店日均GMV从2021年4144元降至2023年4127元,加盟毛利率从32.03%降至30.10%[3] - 2024年关闭1600家门店(连续四年增长),供应链收入占比超94%(248.29亿元总营收中商品销售占主体)[3] - 特殊渠道门店存在运营门槛:入驻流程复杂/租金模式特殊,但具备客流稳定优势[11] 战略调整方向 - 强化存量管理:2024年9月推出驻店政策,要求加盟商每月完成≥90小时现场打卡(未达标者限制续约权益)[4][5] - 聚焦空白市场开发:对乡镇新店实施"本地户籍+本人驻店"双门槛,匹配低流量区域运营特性[11] - 政策调整本质是从规模扩张转向单店效益提升,通过运营精细化保障供应链收入稳定性[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