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数字化转型

搜索文档
从高光开局到顺势退场 直销银行十年“沉浮录”
上海证券报· 2025-09-24 19:46
张大伟 制图 回顾直销银行的十余年沉浮,其承担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任务,又在展业受困、手机银行逐步满足 用户需求之下顺势退场。"随着手机银行在用户体验、业务场景和技术架构上的全面升级,直销银行的 独立存在价值被稀释,其作为'过渡形态'的阶段性任务便宣告完成。"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向上 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曾经风头无两 "看到邮惠万家银行被吸收合并的公告时,我打开朋友圈,看到很多在直销银行共事过的老同事和朋友 都在转发这条公告,满屏都是对'时代落幕'的叹息。"曾在直销银行工作过的刘晓(化名)向上海证券 报记者慨叹。 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的困境 □ 邮惠万家银行经营三年多以来,始终没能盈利,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18亿元 □ 招商拓扑银行甚至尚未正式经营就告"夭折"——撤回开业申请并终止筹备工作 □ 百信银行亏损几年后,至2021年才开始盈利,但目前经营仍面临压力。截至2024年末,百信银行实现 净利润6.52亿元,同比下滑23.74% ◎记者 徐潇潇 黄坤 邮储银行日前公告称拟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邮惠万家银行,这意味着国内第二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在成 立不到四年后也走向终局。至此,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仅剩百信 ...
直销银行,溃败无声
36氪· 2025-09-24 11:27
邮储银行吸收合并邮惠万家银行 - 邮储银行于9月23日公告将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邮惠万家银行 承继其全部业务、财产、债权债务及其他权利义务[1] 邮惠万家银行成立背景与定位 - 邮储银行于2020年底获批筹建直销银行 旨在将其作为数字化转型抓手和"试验田"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3] - 该行2022年6月正式开业 运营仅三年多即被合并[3] 邮惠万家银行经营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注册用户约2000万 总资产规模120亿元[3] - 2024年存贷款余额大幅收缩 不良率从2.28%升至6.66% 信用减值损失达4.31亿元[6] - 连续三年亏损:2022年净亏1.62亿元 2023年净亏2.63亿元 2024年净亏4.15亿元 累计亏损超8.4亿元[7] - 2025年7月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被罚425万元 相关负责人被罚17万元[7][9] 行业环境与竞争态势 - 国内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发展不顺 百信银行后第二家迟迟未开业[4] - 招商拓扑银行2022年撤回开业申请[4] - 2024年百信银行净利润同比下滑23.74% 不良率上升0.14个百分点[10] - 民营银行2024年净利润187.76亿元同比下降8.14% 不良指标创历史新高[11] 直销银行模式困境 - 直销银行作为无物理网点互联网业务模式 2013年由北京银行首创 2017年数量达114家[12][13] - 多数直销银行仅是母行部门 缺乏资源争夺能力 沦为产品线上销售通道[13] - 手机银行App成为主流服务渠道 直销银行App截至2025年7月仅剩10余家 不足巅峰期十分之一[13][15] - 北京银行2025年退出直销银行市场[15] 战略调整与行业趋势 - 邮储银行指出手机银行为主要服务渠道格局已形成 合并旨在实现战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15] - 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消退 消费不振、息差收窄、市场竞争加剧使行业承压[10]
邮惠万家银行退场!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为何仅剩“独苗”?
国际金融报· 2025-09-24 11:16
邮储银行吸收合并邮惠万家银行 - 邮储银行公告将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邮惠万家银行 邮惠万家银行独立法人资格将注销 国内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仅剩中信百信银行一家 [1][2] - 合并旨在优化管理及业务架构 有效利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 整合线上运营经验和业务资源 提高整体竞争能力和运营效率 [1][2] - 邮惠万家银行成立于2022年1月 注册资本50亿元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连续亏损 分别为-1.62亿元 -2.63亿元 -4.15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0亿元 净利润-1.18亿元 同比减亏38.74% 截至2025年6月末净资产40.42亿元 累计注册用户超2000万人 [2] 直销银行行业现状与挑战 - 直销银行与手机银行业务功能高度同质化 定位不清晰 内部协同困难 业务同质化导致持续亏损 难与母行共享资源增加综合成本 加速了母行吸收合并进程 [1][3][4] - 直销银行持续降温 2018年全国有96家独立运营直销银行 目前仅剩零星几家 如青岛农商银行直销银行 湖南银行直销银行 [3] - 中信百信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业净收入28.75亿元 净利润4.72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8.64%和1.66% 成为国内仅存的独立法人直销银行 [4]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策略 - 银行业现阶段更侧重细分业务和具体客群的精耕 注重差异化能力打造 创新探索倾向于通过临时团队或新设职能部门而非独立法人架构 [5] - 大型银行采用综合性金融平台作为主流策略 中小银行可通过API输出核心金融能力 构建嵌入性场景服务能力 采用BaaS模式或垂直领域专家型平台模式 [5] - 邮惠万家银行与母行业务重合度高 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主要针对个人及小微企业客群 合并可整合同业合作资源和客群资源 [2][3]
独立直销银行模式受挫 邮惠万家三年半亏9.6亿,将被邮储银行吸收合并
经济观察报· 2025-09-24 02:45
公司公告与交易 - 邮储银行宣布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邮惠万家银行 以实现战略整合 优化资源配置和降低管理成本[1] - 吸收合并完成后邮惠万家银行独立法人资格将注销 其全部业务 财产 债权债务及其他权利义务由邮储银行依法承继[1] 邮惠万家银行财务表现 - 2022年总资产70.22亿元 净资产48.38亿元(低于注册资本) 营业收入1.01亿元 净利润-1.62亿元[3] - 2023年总资产149.86亿元 净资产45.74亿元 营业收入3.55亿元 净利润-2.63亿元 亏损同比扩大 注册用户2055.82万人 AUM 289.83亿元[4] - 2024年总资产缩水至128.28亿元 净资产降至41.59亿元 营业收入2.43亿元 净利润大幅下滑至-4.15亿元 AUM降至217.28亿元[5] - 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120.05亿元 净资产40.42亿元 营业收入1.50亿元 净利润-1.18亿元 同比减亏38.74%[6] - 自成立以来累计总亏损9.58亿元人民币[7] 直销银行行业格局 - 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从"三足鼎立"演变为中信百信银行"一枝独秀" 招商拓扑银行2022年终止筹备 邮惠万家银行被合并[8] - 行业面临三线竞争挤压:母行手机银行App 大中型银行手机App 以及微众银行 网商银行等原生互联网银行[8] - 行业存在规模不经济魔咒:高昂科技投入 风控建模成本和市场获客费用难以在短期内形成足够资产规模覆盖成本[9] - 纯线上模式存在服务小微企业短板 产品与传统银行同质化 难以构建护城河[10] - 百信银行凭借中信银行金融底蕴与百度流量技术基因形成差异化协同优势[10]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 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退 银行网点线上迁移完成 市场饱和导致传统获客模式边际效益递减[11] - 手机银行市场竞争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 数字化进入深水区[11] - 数字化成功关键在于能力内化与重构 而非组织分设[11] - 邮储银行整合邮惠万家线上运营经验 科技系统与人才队伍赋能全行数字化升级[12] - 数字银行创新需以更高效 更普惠方式服务实体经济 长期无法证明商业可持续性的模式必然调整[12]
抢人大战!银行秋招拉开帷幕,四大国有行招聘超7万人
券商中国· 2025-09-13 10:36
银行校园招聘规模与结构 - 四大国有银行2026届校园招聘合计超7万人 其中农业银行招募约21000人 工商银行招募约20320人 建设银行招募约16880人 中国银行招募约13280人[2] - 除国有大行外 股份行及城农商行同步开展招聘 例如上海农商行总行招聘管理培训生15人 业务培训生5人 FINTECH培训生60人[3] - 招聘岗位以境内分行为主 总行 直属机构 子公司及海外机构为辅 呈现多元化特征[2] 金融科技人才需求趋势 - AI 大数据等科技岗位成为招聘核心关键词 工商银行设立"科技菁英"岗位覆盖系统开发 数据挖掘等领域 建设银行远程智能银行中心招募数据分析及智能化平台建设人才[4] - 银行业重点培养"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 民生银行推出"STEM+金融"计划 优先招募理工科及金融工程背景学生[4] - 金融科技人才直接推动智能投顾 精准营销等创新业务 并强化银行科技自研能力与风控体系[4][5] 就业市场竞争与人才结构变化 - 银行求职竞争加剧 总行单个岗位可达数千人投递 基层岗位出现清北毕业生竞争现象[1][6] - 2026届国有大行校招规模较去年均缩减约千人 但对应聘者综合素质要求显著提升[6] - 行业出现"学历通胀"趋势 高学历人才涌入一线业务岗 但岗位适配性问题导致人才留存度下降[6][7] 岗位特征与职业发展挑战 - 一线岗位(如客户经理 柜面服务)侧重实操能力 但重复性工作易引发新人离职[6] - 银行需通过双轨发展机制 岗位轮岗及差异化激励提升基础岗位吸引力[7] - 随着普惠金融 绿色信贷等国家战略推进 一线岗位职责持续动态调整 需强化服务意识与稳定性[7]
每经热评|破解技术与业务“两张皮”困局 首席信息官是银行数字化转型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3:32
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部分中小银行曾陷入技术与业务"两张皮"的困境。科技部门将大量精力投入到 IT架构的升级换代、系统的云化迁移中,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难以看到业务成效的显 著提升。深究其中缘由,在于这类转型仅停留在"上系统、建平台、用技术"的表面层面,过度关注工具 的引入与堆叠,缺乏以业务为核心的牵引和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最终导致价值产出微乎其微。 每经评论员李玉雯 时隔两年,郑州银行首席信息官(CIO)一职的"补位"工作提上日程。日前,该行发布公告,面向社会 公开选聘总行首席信息官。从岗位任职条件来看,公告对应聘者提出三项硬性条件:一是全面掌握银行 各类业务流程;二是深刻理解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三是曾主导或深度参与银行大型科技项目研发与实 施。 这一"技术+业务"的双线要求,深刻映射出当下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角色定位的重大蜕变。过去,银行信 息科技部门大多扮演着"服务支撑"的角色,核心职责仅为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响应业务部门提出的技术 需求。但随着数字化浪潮全面席卷,科技在银行体系中的定位发生了根本转变——它从后台逐步走向前 台,从单纯的成本中心跃升为驱动价值创造的"战略引擎"。这一角色蜕变的关键意 ...
这家上市银行公开选聘首席信息官!有这些要求
券商中国· 2025-09-05 02:56
9月4日,郑州银行发布总行首席信息官选聘公告,在选聘条件方面,该行要求应聘者精通银行的各项业务,深刻理解 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并拥有银行大型科技项目研发或主导实施经验。 对岗位任职条件的描述,郑州银行要求具有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头部城商行或农商行总行信息科技 条线负责人管理工作经验。同时要求精通银行业的各项业务,如零售金融、公司金融、风险管理等,以真正能够科技赋 能业务创新,驱动业务发展。 在项目经验要求方面,该行要求应聘者具有丰富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管理、重大项目建设、系统运维管理、数字化转型 及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经验,拥有银行大型科技项目研发或主导实施经验。 截至目前,郑州银行的首席信息官这一职位已空缺两年。公开资料显示,该行前任首席信息官为姜涛,其于2015年12月 起担任该行首席信息官,并于2020年3月起兼任该行创新业务总监,后于2023年9月离职。 郑州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在职员工5593人,其中,信息技术人员339人,占比5.54%。 从业绩表现看,今年上半年,郑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6.90 亿元,同比增长 4.64%;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6.27 ...
上市银行2025年中报:银行业绩迎来关键回暖|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9-02 09:18
核心观点 - 银行业绩企稳回升 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回暖 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且略有下行 风险抵补能力增强 拨备覆盖率逐步企稳 呈现盈利与资产质量同步向好趋势 [2] 盈利能力 - 42家上市银行中 26家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正增长 占比超过六成 其中2家银行同比增速达到两位数 [4] - 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29% 降幅较前期收窄 非息收入同比增长6.97% 自一季度以来重回正增长 [4]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06%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0.68% 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下降96.85% 但第二季度单季实现20.27%正增长 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3.46% [4] - 六大国有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3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1.8万亿元略有提升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25.24亿元 略低于去年同期6833.88亿元 [4] - 六大行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 其中三家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股份制银行中仅有两家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4] - 六大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32万亿元 同比下降约2% 除交通银行实现同比增长外 其余国有大行利息净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5] - 手续费及其他非息收入增速明显回升 对营业收入增长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四家大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正增长 两家同比降幅显著收窄 [5] - 部分股份行在低基数与代销业务回暖推动下 手续费净收入增速提升 其他非息收入普遍大幅提升 主要得益于二季度债券利率下行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负转正 [5] - 民生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大幅增长25% 浦发银行在较高基数上仍实现6%增长 [5] 风险控制 - 上市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23% 与上一季度末持平 [8] - 对公不良贷款继续实现"双降" 主要得益于房地产相关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不同产品线个人贷款的不良率均出现不同幅度上升 风险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领域 [8]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最低为0.92% 是国有行中唯一一家控制在1%以下的银行 但其不良率同比环比均有所上升 交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实现同比与环比双降 中国银行同比持平环比下降10个基点 [8] - 股份制银行整体资产质量管控良好 九家上市股份行不良贷款比率均维持在1.5%以内 招商银行不良率长期处于行业最低水平为0.93% 是股份制银行中唯一一家不良率低于1%的机构 [8] - 除民生银行不良率小幅上升外 其余股份制银行均未出现不良率增长 [8] - 六家国有行的拨备覆盖率表现有所分化 交通银行环比显著提升9个百分点 邮储银行环比再度下降 由去年国有行首位降至第二 农业银行虽出现小幅下滑但仍持续保持国有行领先地位 中国银行拨备覆盖率最低延续平稳下行趋势降至197.39% [9] - 股份制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总体波动有限 招商银行保持行业最高水平环比上升至410.93% 民生银行仅为145.06%处于股份行最低位 其余股份行环比变动幅度较小整体保持稳定略低于国有行 [9] 数据表格摘要 - 工商银行利息收入3135.76亿元同比下降0.1%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70.2亿元同比下降0.6% 其他非息收入1135.16亿元同比增长6.5% [6] - 建设银行利息收入2867.09亿元同比下降3.2%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52.18亿元同比增长4.0% 其他非息收入1075.64亿元同比增长19.6% [6] - 农业银行利息收入2824.73亿元同比下降2.9%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14.41亿元同比增长10.1% 其他非息收入874.64亿元同比增长15.1% [6] - 中国银行利息收入2148.16亿元同比下降5.3%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67.91亿元同比增长9.2% 其他非息收入1141.87亿元同比增长26.4% [6] - 邮储银行利息收入1390.58亿元同比下降2.7%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69.18亿元同比增长11.6% 其他非息收入403.88亿元同比增长19.1% [6] - 交通银行利息收入852.47亿元同比增长1.2%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04.58亿元同比下降2.6% 其他非息收入481.21亿元同比变化0.0%至-6.7% [6] - 招商银行利息收入1699.69亿元同比增长1.8%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76.02亿元同比下降1.9% [6] - 兴业银行利息收入1104.58亿元同比增长2.3%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0.75亿元同比增长2.6% 其他非息收入367.03亿元同比下降3.8% [6] - 中信银行利息收入1057.62亿元同比增长3.1%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69.06亿元同比增长3.4% 其他非息收入345.61亿元同比下降5.1% [6] - 浦发银行利息收入905.59亿元同比下降2.6%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1.57亿元同比下降1.0% 其他非息收入322.52亿元同比增长6.8% [6] - 民生银行利息收入723.84亿元同比下降7.3%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6.85亿元同比增长0.4% 其他非息收入231.81亿元同比增长25.0% [6] - 平安银行利息收入693.85亿元同比增长11.2%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7.39亿元同比下降2.0% 其他非息收入248.78亿元同比下降11.3% [6] - 光大银行利息收入659.18亿元同比增长5.9%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4.43亿元同比下降0.9% 其他非息收入204.86亿元同比下降5.6% [6] - 华夏银行利息收入455.22亿元同比增长6.2%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0.95亿元同比增长2.6% 其他非息收入149.48亿元同比下降10.2% [6] - 浙商银行利息收入332.48亿元同比增长6.1%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2.93亿元同比下降17.6% 其他非息收入102.02亿元同比下降12.3% [6] - 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33% 拨备覆盖率217.71% [11] - 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33% 拨备覆盖率239.4% [11] - 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 拨备覆盖率295% [11] - 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1.24% 拨备覆盖率197.39% [11]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2% 拨备覆盖率260.35% [11] - 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 拨备覆盖率209.56% [11] - 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0.93% 拨备覆盖率410.93% [11] - 兴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08% 拨备覆盖率228.54% [11] - 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1.16% 拨备覆盖率207.53% [11] - 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1.31% 拨备覆盖率193.97% [11] - 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1.48% 拨备覆盖率145.06% [11] - 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05% 拨备覆盖率238.48% [11] - 光大银行不良贷款率1.25% 拨备覆盖率172.47% [11] - 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1.6% 拨备覆盖率156.67% [11] - 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36% 拨备覆盖率169.78% [11]
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首选服务商:奇富科技信贷智能体的“破题之道”
财富在线· 2025-08-20 08:16
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痛点 - 2025年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营销精准度欠佳、客户流失率高、信贷尽调周期长(传统流程需7天)、IT基础设施国产化需求迫切等核心问题 [1] - 艾瑞咨询报告指出奇富科技(非传统IT厂商)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首选服务商 [1] 奇富科技信贷智能体解决方案 营销数字化突破 - 通过"千人千面"客户画像系统整合大数据与AI技术,实现个性化产品推送 [2] -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2025年7月上线的智能营销平台使转化率提升25%(相当于每月新增500万元存款/中型网点) [2] 信贷效率革命 - 信贷智能体将尽调周期从7天压缩至1天(节省6倍时间),可支持团队额外完成3个小微企业贷款项目前期调研 [2] -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2025年6月案例与腾讯云"华兴银行效率提升90%"案例形成技术印证 [2] 行业权威认证与实施成果 - 艾瑞咨询从行业深耕度、技术能力等4维度评估,奇富科技入选"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卓越服务厂商TOP30" [3] - 公司10年金融IT经验覆盖15家国有/股份制银行,落地20余个信贷智能体项目 [3] - 中国银行北京分行2025年8月智能外呼平台项目(中标金额66万元)使外呼效率提升40%(100→140通/天) [3] 市场定位与行业影响 - 奇富科技被定位为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首选伙伴",其解决方案涵盖营销、信贷、IT基建及生态融合 [4] - 2025年关键案例(智能营销/信贷/外呼)均来自银行公开采购数据及艾瑞咨询研究报告 [4]
泰兴农商银行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
江南时报· 2025-08-19 07:29
数字化转型战略 - 公司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并聚焦数智化人才支撑[1] - 公司副行长强调数据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资产且数据分析能力是金融从业者必备素养[1] - 公司通过常态化开展数据分析及金融科技专项培训提升全员数字化素养[2] 人才培养举措 - 公司正式启动2025年度BI数据分析培训且副行长出席开班仪式[1] - 培训为期近两个月并设计系统化课程体系以夯实数据技能及赋能业务发展[1] - 培训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并引导学员掌握BI数据分析核心技能及解决方法论[1] 业务发展目标 - 培训旨在实现从学技能到创价值的转化并运用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1] - 参训学员包括客户经理、支行行长及部门业务骨干[1] - 公司要求学员提高思想认识、注重学用结合及严守培训纪律[1] 科技投入与基础建设 - 公司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并完善数据治理体系[2] - 公司为打造数字驱动型银行奠定坚实基础[2] - 参训学员将积极探索数据赋能业务的新路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