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协鑫科技(03800)涨超5% 拟折让约8.73%配股净筹53.92亿元 用于推进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01:48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协鑫科技股价上涨3.17%至1.31港元 成交额达2.35亿港元[1] - 股价盘中最高涨幅超过5%[1] 股份认购协议细节 - 公司发行47.36亿股认购股份 每股认购价1.15港元[1] - 认购价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1.26港元折让8.73%[1]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约54.46亿港元[1] - 扣除费用后所得款项净额约53.92亿港元[1] 资金用途分配 - 65%资金用于三方面用途:供给侧改革储备、强化第二曲线增长、优化资本结构[2] - 35%资金用于一般营运资金及偿还现有贷款[2] 战略发展方向 - 推进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2] - 以全球第一的硅烷气产能完成海外替代[2] - 瞄准半导体集成电路对电子特气需求提升机遇[2] - 布局TOPCon电池向BC电池转型带来的硅烷需求放量[2] - 拓展锂电行业固态及半固态电池对硅烷的应用需求[2] - 满足显示面板对硅烷气品质的高要求[2]
协鑫科技拟折让约8.73%发行47.36亿股认购股份 净筹约53.92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16 00:37
融资方案 - 公司以每股1.15港元价格向认购方发行47.36亿股股份 [1] - 认购价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1.26港元折让8.73% [1] - 融资总额54.46亿港元 净额53.92亿港元 [2] 资金用途 - 65%资金用于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强化硅烷气业务和优化资本结构 [2] - 35%资金用于一般营运资金和偿还现有贷款 [2] 股权影响 - 认购股份占现有已发行股本16.63% [2] - 占扩大后股本14.26% [2] 业务发展 - 公司将利用全球第一的硅烷气产能完成海外替代 [2] - 瞄准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特气需求提升、TOPCon向BC电池转型带来的硅烷需求放量 [2] - 布局锂电行业固态/半固态电池对硅烷的应用需求 [2] - 满足显示面板对硅烷气品质的高要求 [2]
协鑫科技:拟配售47.36亿股新股 募资约54.46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00:37
融资计划 - 公司拟配售47.36亿股新股份 每股认购价1.15港元 募资总额约54.46亿港元 [1] 资金用途 - 募资将用于供给侧改革的资金储备 [1] - 推进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 [1]
协鑫科技(03800)拟折让约8.73%发行47.36亿股认购股份 净筹约53.92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00:36
融资方案 - 公司于2025年9月16日交易时段前与认购方签订协议 发行及配发合共47.36亿股认购股份 认购价为每股1.15港元 [1] - 认购价较最后交易日收市价每股1.26港元折让约8.73% [1] - 配售代理将按尽力基准促使认购方完成认购 [1] 资金规模与股权变动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约为54.46亿港元 扣除费用后净额约为53.92亿港元 [2] - 认购股份相当于公告日期现有已发行股本约16.63% 及经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14.26% [2] 资金用途分配 - 65%所得款项净额主要用于三方面: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的供给侧改革资金储备 强化硅烷气第二曲线业务 以及优化资本结构 [2] - 35%所得款项净额用于一般营运资金用途及偿还现有贷款 [2] 战略业务方向 - 公司将依托全球第一的硅烷气产能和产量推进海外替代 瞄准半导体集成电路对电子特气需求提升、TOPCon电池向BC电池转型带来的硅烷需求放量 [2] - 同步布局锂电行业固态及半固态电池对硅烷的应用需求 以及显示面板对硅烷气品质的高要求领域 [2] - 以硅烷气业务打造新增长极 [2]
协鑫科技(03800.HK)拟发行47.36亿股认购股份 总筹54.46亿港元
格隆汇· 2025-09-16 00:36
公司融资安排 - 公司以每股1.15港元价格向无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发行47.36亿股股份 [1] - 认购股份占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约16.63% [1]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约54.46亿港元,净额约53.92亿港元 [2] 资金用途分配 - 65%资金用于供给侧改革资金储备、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及强化第二曲线业务 [2] - 35%资金用于一般营运资金用途及偿还现有贷款 [2] 战略发展重点 - 公司将利用全球第一的硅烷气产能优势完成海外替代,瞄准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特气需求提升机遇 [2] - 布局TOPCon电池向BC电池转型带来的硅烷需求放量,以及锂电行业固态/半固态电池对硅烷的应用需求 [2] - 同步推进显示面板领域对高品质硅烷气的市场需求拓展 [2] 投资方背景 - 认购方无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在中国香港及阿布扎比设有双总部,持有两地监管牌照 [1] - 最终实益拥有人为创办人兼投资总监Tony Chin,通过开曼群岛控股公司Infini Capital Global全资持有 [1]
开动供需引擎扩大体育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9-16 00:04
需求侧培育是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引擎。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民众健康意识日 益提升,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正从传统的观赏型、实物型向参与型、体验型加速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 要把"蛋糕"做大,更要把"蛋糕"做好。应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完善场馆设施、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公 共服务体系,降低消费门槛。鼓励企业聚焦消费者需求,提升产品性价比与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 增强消费黏性。同时,通过赛事运营、品牌营销、社区推广等方式,讲好体育故事,传播健康理念,营 造崇尚运动、乐于消费的社会氛围,让更多人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供需双侧发力,关键在于畅通循环、形成合力。政府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 素支持,破除制度壁垒,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企业要敏锐把握市场趋势,加大研发 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严守安全底线,诚信守法经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应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制定 标准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唯有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供给侧升级与需求侧培育紧密结合,才能 有效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让体育消费的活力充分涌动。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梦想,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和生活的丰富多彩。各 ...
谨慎看待“僵尸车企”死而复生
第一财经· 2025-09-15 07:02
想留在牌桌上难,要下牌桌也没那么简单。 最近的车圈不可谓不热闹。最新的消息来自停摆已久的威马汽车,随着重整投资人的到位,该公司正打 算开启新一轮的复工复产,目标甚至是百万辆。不过威马汽车负债高达260亿元,而重整投资人深圳翔 飞的注册资金仅1亿元,后者的关联方宝能汽车也早已陷入发展困局。 类似的消息还有很多:破产清算中的众泰汽车,遭遇股票与工厂全部流拍、无人接盘的残酷现状;今年 4月有消息称恒驰汽车正积极筹划复牌事宜,该公司称 "不懈努力继续寻找战略投资者或者买家";而哪 吒汽车在此前传出中东资本1亿美元接手后,再无下文,仍在苦苦等待白衣骑士。 中国汽车产业早已走过了"用PPT讲故事拿风投的时代"。抛开比亚迪、吉利等造车巨头不谈,"蔚小理 零"等造车新势力也早已走上资本市场,技术力量、产品能力、财务报表被全球投资人翻来覆去详细审 视,甚至吹毛求疵。 头部车企也都或多或少地拥有自己的护城河,要么具备垂直整合能力,要么具备制造技术先发优势。如 果没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空有一个造车资质,绝不具备参与市场的能力,也不具备为投资人负责的能 力。 更重要的是,减缓对"僵尸车企"的出清速度,甚至进一步扶持其复活,不仅违背了 ...
股指专题研究:不同经济周期下,上中下游股指走势详解
南华期货· 2025-09-15 06:38
报告核心观点 - 分析上中下游指数走势,结合其走势对比情况观察经济状态和经济预期变化,探寻股市运行规律,若上游/下游指数与沪深300指数走势呈理论逻辑相关性,可通过行业前瞻性分析对股市走势进行预期管理 [1] 上中下游对应不同经济状态下表现 上游行业 - 经济复苏阶段率先反弹,因基建投资和制造业回暖拉动需求、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市场预期经济回暖,股价和盈利增速领先市场;扩张阶段需求持续增长,盈利改善,但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可能引发政策调控;滞涨阶段需求增长放缓,利润波动加大,高成本可能导致需求萎缩;衰退阶段需求大幅下降,盈利下滑,股价疲软 [3] - 走势强弱为经济复苏阶段>经济扩张阶段>经济滞涨阶段>经济衰退阶段 [3] 中游行业 - 经济复苏阶段盈利逐步改善,受益于上游成本较低和下游需求回升;扩张阶段需求旺盛,产能利用率提升,盈利快速增长,但原材料成本上升可能压缩利润空间;滞涨阶段需求增长放缓,成本压力加大,盈利增速下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衰退阶段需求萎缩,盈利大幅下滑 [5] - 走势强弱为扩张阶段>复苏阶段,滞涨至衰退阶段股价承压 [5] 下游行业 - 经济复苏阶段表现相对滞后,消费者信心恢复需时间;扩张阶段消费需求旺盛,盈利增长稳定,可选消费品表现优于必选消费品;滞涨阶段通胀压力使消费能力下降,盈利增速放缓,必选消费品表现相对稳健;衰退阶段消费需求大幅下降,盈利下滑,可选消费品股价回调明显 [6] - 走势强弱为经济扩张阶段>经济滞涨阶段,衰退至新一轮复苏开始阶段表现最弱 [6] 小结 - 经济复苏阶段上游表现最优;扩张阶段中游、下游表现较优;滞胀阶段下游表现较优;衰退阶段各行业均较差 [6] 上中下游走势强弱历史回顾情况 阶段一:2005 - 2007年 - 股市整体触底上行,风格走势为上游 > 中游 > 下游 [10] - 经济基本面先扩张后收缩,汇改、外需、大宗商品牛市、工业化和房地产发展使上游行业涨幅超5倍,中游受益于房地产,下游因居民收入增速滞后表现较弱 [10] 阶段二:2008 - 2009年 - 股市整体偏弱,风格走势为下游(防御性) > 中游 > 上游 [14] - 金融危机使经济下行,政策转变,上游行业受冲击大,中游因原材料成本下降和四万亿投资表现居中,下游因防御属性和政策刺激率先反弹 [14] 阶段三:2010 - 2015年 - 股市走出“V”型行情,风格走势为下游 > 中游 > 上游 [15] - 经济转型升级,上游受产能过剩和外需疲软影响走势最弱,中游因原材料成本下降和高端制造业发展走势居中,下游因产业升级、政策扶持和消费信贷兴起发展达到顶峰 [15] 阶段四:2016 - 2020年 - 股市震荡偏涨,风格走势为上游(2016 - 2017) > 下游 > 中游 [15] - 供给侧改革使上游利润攀升,走势偏强;中游受贸易摩擦和供给侧改革影响,走势最弱;下游受益于全球流动性宽松和疫情“喝酒吃药”行情,表现居中 [15][16] 阶段五:2021 - 2024年 - 股市整体回落,风格走势为上游(2021) > 中游(2022 - 2023) > 下游 [17] - “双碳”目标使上游新能源概念股上涨,走势最强;中游受地缘冲突、疫情和欧洲能源危机影响,走势强弱居中;下游受疫情和地产下行影响,走势最弱 [17] 小结 - 中游多数表现居中,上下游走势分化明显;经济复苏时上游率先上涨,中游受补库存拉动,下游消费滞后;经济衰退时下游有防御属性,上游疲软,中游受成本下降传导走势居中;上游受供给侧政策和全球大宗定价影响明显,下游受需求侧政策主导,中游受事件和政策被动传导影响 [17] 行业对比及A股走势回顾 - 上游指数/下游指数走势与经济周期相关,与A股走势呈正相关关系,以沪深300指数为代表衡量其与上游指数/下游指数走势对比,若呈理论逻辑相关性,可对股市走势进行预期管理 [18] - 2015年前后两者相关性逆转,之前呈正相关,上游行业弹性大;之后呈负相关,下游行业弹性大,主要受经济结构转型、政策调控、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等因素影响 [20][21] - 上游/下游呈趋势性上行时有指示意义,当前经济弱复苏,结合反内卷政策或驱动上游走势占优,利于大盘指数走势,中长期或形成套利机会 [22]
密集申报
中国基金报· 2025-09-15 06:03
【导读】公募密集布局化工主题基金,看好反内卷下的中游周期制造行业机遇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近期反内卷政策持续深化推进,直接受益的化工板块稳步上涨。基金公司布局相关产品的步 伐也在加快, 9 月以来多只化工主题基金近期密集申报。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随着库存 周期本身临近景气向上阶段,叠加反内卷政策,以化工为代表的中游周期制造行业值得关注 。 化工板块迎来反弹 日前上证指数一度逼近 3900 点,科技股重回市场 "C 位 " 。在市场热度的另一端,以化工 行业板块为代表的周期股悄然反弹。 从走势来看,在中证细分产业主题指数中,周期板块近期表现领先。截至 9 月 12 日收盘, 细分有色指数近一月涨幅为 19.63% ,细分机械指数上涨 11.93% ,细分化工指数紧随其 后,涨幅为 11.84% 。从近三月来看,该指数的涨幅分别为 38.51% 、 26.42% 、 23.66% 。 工银瑞信基金表示,此前,化工行业自 2023 年一季度盈利触底以来,已在底部震荡 11 个 季度,行业经历长时间亏损后产能开始出清。海外龙头业绩普遍严重承压,近两年不间断有 产能退出,多数子行业小型工厂处于盈亏线附近甚至亏损。 ...
中国四大巨头,净利润比不过日本制铁,凭什么?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15 04:25
以下文章来源于地球知识局 ,作者地球知识局 地球知识局 .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合作请联系:xiaobaibai_9999(注明品牌和需求) 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10.05亿吨,在全球占比53.38%,连续5年成为十亿钢铁大国。产量榜TOP10中,中国 钢企独占6席。在产量这块,中国钢铁恐怖如斯。 这还是全国到处在抓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的大环境下实现的。不过中国钢企也同时存在大而不够强、产量 多而不赚钱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净利润这块,中国最挣钱的四家上市钢企(宝钢、中信特钢、南钢、华菱钢铁),24年的净利润加在一 起,却还没有日本排第一的日本制铁高。 ▼ 上世纪末,日本制铁也曾遇到过产能过剩的情况,2018年甚至出现严重亏损。但短短几年,日本制铁就成 功扭亏为盈、大赚特赚,还出资149亿美元收购了美国钢铁(USS)。 日本制铁24年粗钢产量3964万吨,而中国宝武集团的产能则高达1.3亿吨,但日本制铁的净利润竟然如此之 高,究竟是咋搞的呢? 日本之石,可以攻玉? 在战后的1946年,彼时的日本不说是回到石器时代,那也是彻底去工业化和城市化了。当年,日本钢产量 只有56.4万吨,而美国同期则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