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

搜索文档
2025强基计划再升级!@高考生 报考千万别错过这个环节
央视网· 2025-06-19 03:09
强基计划概况 -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2020年起实施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覆盖39所"双一流"高校,聚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生物育种等基础学科及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 [1] - 录取工作于7月5日前完成,未录取考生可继续参加高考志愿批次录取 [1] - 2023年浙江大学校考笔试吸引近4000名考生参加,笔试成绩决定面试入围资格 [2] 校考模式创新 - 中国人民大学首次将校考环节调整至高考成绩公布前,笔试参与人数从400人增至5000人,扩大选拔基数 [4][6] - 当前12所高校采用高考出分前校考模式,其余27所(除清华、北大)要求考生在6月20日前完成校考确认 [6] - 高校强调确认环节重要性,电子科技大学指出确认是考生对科研道路的慎重选择机会 [6] 选拔标准优化 - 招生对象分为两类:高考成绩优异者或五大学科奥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获奖者 [8] - 北京师范大学新增破格条件:数学145分/单科理科100分/理综285分+一本线达标可入围 [8] - 天津大学增加数理化成绩加权系数,南京大学设笔试科目全国统一资格线以精准识别学科潜力 [8][9][10] 专业方向拓展 - 2023年多校新增高精尖领域专业: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等增设"智能科学""电子科学"方向,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新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13][14][16] - 中国人民大学首次在理科招生,新增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含智能科学、数据智能方向),响应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1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量子信息方向的测控技术专业,同济大学新增海洋科学与技术专业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17][18] 校考内容与备考建议 - 校考包含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高校明确反对参加社会机构培训,强调面试侧重学科基础、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7][12] - 中国农业大学建议保持笔试练习即可,同济大学指出面试应展现学术志趣而非应试技巧 [12] - 高校提醒考生警惕虚假招生信息,所有强基计划招生均未与社会机构合作 [7][12]
华谊集团(600623):公司动态研究:五大业务多元发展,拟收购三爱富股权打开成长空间
国海证券· 2025-06-18 15: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上海华谊旗下核心上市公司,五大核心业务多元发展,拟收购三爱富强化精细氟化工布局,完善新材料产品矩阵,看好公司成长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由上海市国资委授权,通过资产重组建立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前身为双钱股份,2016 年实现核心资产上市并更名,主要从事能源化工、绿色轮胎、先进材料、精细化工和化工服务五大核心业务,形成“制造 + 服务”双核驱动模式和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体系 [5]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46 亿元,同比增长 9.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9.1 亿元,同比增长 5.8% [5] 市场数据 - 截至 2025 年 6 月 18 日,公司当前价格 7.55 元,52 周价格区间 5.48 - 7.94 元,总市值 160.9244 亿元,流通市值 141.3241 亿元,总股本 213144.96 万股,流通股本 187184.20 万股,日均成交额 2.5172 亿元,近一月换手 0.76% [4] - 最近一年,公司相对沪深 300 指数 1 个月表现 5.9%、3 个月表现 3.7%、12 个月表现 26.2%,沪深 300 指数 1 个月表现 -0.4%、3 个月表现 -3.3%、12 个月表现 9.3% [4] 投资要点 - 拟收购三爱富强化精细氟化工布局,完善新材料产品矩阵,2025 年 5 月 7 日,公司拟现金购买控股股东上海华谊持有的三爱富 60%股权,交易价 40.91 亿元,三爱富是全球氟化工行业 20 强,2024 年营收 46.19 亿元,净利润 2.75 亿元 [6] - 2024 年分红比例达 41.96%,控股股东增持彰显长期发展信心,2025 年 3 月 18 日,上海华谊拟 6 个月内增持不低于 1.5 亿元、不高于 3 亿元且不超总股本 2%的公司 A 股股份 [7]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458.29、471.63、484.1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38、11.35、12.30 亿元,对应 PE 分别 17.2、14.2、13.1 倍(拟收购股权事项暂不纳入盈利预测) [8]
规划投资100亿!又一POE项目投产
DT新材料· 2025-06-18 14:36
鼎际得POE高端新材料项目进展 - 公司控股子公司石化科技完成POE中试装置投产,成功产出合格POE产品 [1] - 近期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60亿元(含20万吨/年POE装置),二期投资40亿元(含20万吨/年POE装置) [2] - 远期规划包括40万吨/年液相聚乙烯、30万吨/年乙烷制醋酸乙烯及20万吨/年POE装置 [3] - 中试装置投产验证了自研POE用茂金属催化剂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为一期20万吨POE装置奠定基础 [4] 产品验证单元项目 - 大连市生态环境局拟审查投资1.5亿元的200吨/年POE验证单元项目,用于催化剂、α-烯烃及聚合技术研发测试 [5][6] - 验证单元项目将作为一期工程配套研发设施,以乙烯和α-烯烃为原料开展小规模生产验证 [5] 产业链布局 - 公司构建"乙烷-α-烯烃-POE"核心产业链,回收乙烷制α-烯烃副产二氧化碳,形成上下游一体化协同配套的立体化产业集群 [7] 尼龙改性技术研修班议程 - 研修班聚焦高温尼龙改性工艺、玻璃纤维增强技术、无卤阻燃剂应用等主题,包含案例分析与互动交流 [9][10][11][12] - 具体议题包括高温尼龙树脂改性、玻璃纤维性能影响、低场核磁技术应用、抗老化解决方案等 [10][11][12] - 采用主题研修+案例分析+互动交流形式,每讲预留0.5-1小时互动时间 [13]
武汉出台人形机器人产业新政 整机企业最高可获6000万支持
长江商报· 2025-06-17 07:15
产业发展目标 - 打造全国人形机器人专用传感示范地、场景应用优选地、智能制造集聚地 [1] - 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 是具身智能的高阶形态 [1] 产业基础与平台建设 - 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联合3大院士团队、高校和企业共建产业联盟 [1] - 关键零部件实现85%的本地配套率 已有31个关键零部件实现本地化 [1] - 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场景最丰富、机器人款式最多的创新中心 [1] - 建设概念验证、中试和共享制造平台 最高支持1000万元 [1] - 大模型研发和算力使用分别最高补贴500万元 数据集建设最高奖励200万元 [1] 场景应用规划 - 推动三类场景开放:危险作业(危化品搬运、防爆排爆、救援救灾)、枯燥作业(汽车、3C制造)、民生服务(康养、教育、医疗、商业) [2] - 对场景提供方按项目投入30%最高奖励100万元 对产品供应方按研发投入20%最高奖励100万元 [2] 产品开发方向 - 重点发展三类整机产品:交互型(成本亲民 满足导览咨询)、高精度型(精密作业)、高可靠型(特种作业) [2] - 整机企业牵头组建联合实验室最高可获6000万元支持 特定场景靶向研制最高支持4000万元 [2] 供应链支持政策 - 整机企业采购非关联企业部组件产品 整机和部组件企业每年分别可获最高补贴500万元 [2] - 推行揭榜挂帅制 部组件企业攻关成功可获最高补贴100万元 [2] 金融支持措施 - 引导设立10亿元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 参与设立100亿元湖北省产业投资母基金 [3] - 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个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 [3] - 推动企业加快上市 通过并购方式做大做强 [3]
国机精工(002046) - 002046国机精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7
2025-06-17 03:56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在轴承和磨料磨具行业开展业务,涵盖“新材料、基础零部件、机床工具、高端装备、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五大业务板块,特种轴承和超硬材料磨具业务是利润主要来源,风电轴承业务增速最快 [2] - 公司轴承业务核心支撑为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超硬材料及制品核心支撑为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两研究所均成立于1958年,是所在行业唯一综合性研究机构 [2] 轴承业务领域 特种轴承 - 产品应用于航天、航空、兵器、舰船和核工业等领域,有完善研发、制造、服务体系,完成“东方红”等航天工程轴承配套任务,技术国内领先 [2] 风电轴承 - 轴研科技针对风电主轴轴承等攻关关键技术和工艺,研制出国产首台8兆瓦、18兆瓦及世界首台26兆瓦系列主轴及齿轮箱轴承,推进国产化替代 [3] - 目前业务订单饱满,同比大幅增长,未来计划适度扩大产能,业务增速快得益于行业景气度高和公司研发优势,在高端市场有一定份额 [3][4] 精密机床轴承 - 近几年发展稳定,产品主要为精密机床主轴轴承和滚珠丝杠轴承 [3] 磨料磨具业务领域 超硬材料磨具产品 - 是核心业务,有市场竞争优势,打破国外垄断,服务于半导体、汽车等领域 [3] 复合超硬材料产品 - 聚焦石油、硬线等领域,金刚石复合片应用于石油等地质钻探 [3] 金刚石功能化应用产品 - 大单晶金刚石性能优异,功能化应用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和新兴产业,有望在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方面突破,为“碳时代”奠定材料基础 [3] - MPCVD法生产大单晶(多晶)金刚石业务,第一阶段宝石级大单晶已商业化,第二阶段散热材料等2023年小批量销售,第三阶段半导体材料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3] 其他业务情况 超硬材料磨具业务2024年情况 - 2024年收入5.8亿元左右,下游分半导体和非半导体领域,半导体领域产品增长显著,产品性能优越,竞争对手多为国际跨国企业 [3] 伊滨产业园搬迁情况 - 今年完成微型及中小型轴承产线向伊滨科技产业园搬迁,涵盖特种和精密机床轴承业务,扩展部分特种轴承产能 [3] 培育钻石零售端布局 - 推出自有品牌“黛诺DEINO”,2024年11月在上海开设全球首店,目前线下有三家门店(2家上海,1家郑州),未来优先在一、二线城市开新店 [4] 2025年预算目标 - 预计实现收入32.72亿元,轴承、超硬材料及磨具业务预计保持增长,风电轴承板块增长显著,考虑特种轴承调价影响,目标完成有不确定性 [4]
同益中(688722):深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进军芳纶双主业快速发展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16 08: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规模企业,业绩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在地缘政治动荡背景下,海外和国内市场对防护产品需求大增,公司订单充沛,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8] - 军民两用需求快速扩张,民用领域如纺织、体育器械等有较大发展潜力,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量预计持续增长 [8] - 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能快速扩张,但军品等高端领域新增产能有限,行业格局有望维持 [8] - 公司内生外延产能高速扩张,进军芳纶双主业协同发展,未来成长空间显著 [8]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2.50、3.11、3.72亿元,对应PE估值为19/16/13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8][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规模企业,布局下游复合材料 1.1 深耕行业20余年,国投集团旗下新材料平台 - 公司是专业从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全产业链布局,主要产品包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19] - 公司发展历经产业初期、技术突破、市场拓展和产品多元化阶段,2016年至今通过自主扩产和外延并购扩张产能,进入间位芳纶和芳纶纸领域 [20] - 公司大股东为国投集团,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第一大股东为国投贸易,持股37.36%,第二大股东为国家产业投资基金,持股12.72% [24] 1.2 2024年业绩高增,产品结构向复合材料倾斜 - 2022 - 2024年公司业绩受益于产能扩张和下游需求旺盛,2024年实现营收6.49亿元,同比增长1.41%;归母净利润1.30亿元,同比下滑15.25% [27] - 公司收入重心向复合材料转移,2024年复合材料销售收入占比43.6%,较2017年提升20.3pct,产业链延伸效果显著 [32] - 两大产品纤维和复合材料毛利率逆向波动,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抗周期性,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37.70%,净利率为20.80% [33] - 公司募投项目新增产能和横向并购落地,打通产能瓶颈,截至2024年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能达7960吨,无纬布产能达2175吨,有望带动业绩持续增长 [38] 2.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空间广阔,行业高景气度有望延续 2.1 原料端:UHMWPE是主要原料,供给充足 - 近年来国内UHMWPE处于产能扩张期,我国产能已占到全球总产能的56%,但国产产品多为中低端,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53] - 公司通过工艺控制可消除原材料差异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国产原料产能释放有助于公司实现原料国产替代,降低成本 [53] 2.2 需求端:军用民用两翼齐飞,需求高速增长 - 全球范围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量总体保持增长,2018 - 2023年CAGR为12.2%,预计2024 - 2028年我国需求量CAGR为10.4% [55]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军民两用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海洋产业等多个领域,中国下游应用与欧美有差别 [57][59] - 军事装备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防弹等方面优势明显,全球防弹类纺织品市场规模预计扩大,我国国防预算增加驱动其需求增长 [62][67][68] - 海洋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海上用绳缆等的主要材料,市场需求旺盛,预计2025年需求量达1.12万吨 [74] - 安全防护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成的防护材料超轻,全球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市场稳定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需求量达1.22万吨 [75] - 长期看民用领域潜力大,包括纺织、体育器械、建筑业及机器人等领域 [78] 2.3 供给端:全球总产能持续提升,但供需缺口依然存在 - 高端产能集中于海外企业,我国企业产能占比较高,但产品总体相对低端,产能利用率不足,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84] - 2015 - 2023年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能不断增加,我国企业产能占比超60%,2023年我国产能为4.5万吨 [86] - 我国新增产能规划多,但聚焦民品企业多,重点应用在军工防护领域的企业占比较少 [87] 3. 产能高速扩张 + 核心技术奠定公司后续增长 3.1 内生外延产能扩张,打造高性能纤维集群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复合材料产能方面,2021 - 2024年公司通过自主建设和横向并购扩张产能,截至2024年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权益产能达7960吨,无纬布产能为2175吨 [91] - 间位芳纶及芳纶纸产能方面,2024年公司收购超美斯75.80%的股份,有望实现双主业协同发展,打造高性能纤维产业集群 [93] 3.2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产品性能优异 -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提升,2024年研发费用达3953万元,同比增长2.36%,研发费用率为6.09%,研发人员数量保持稳定 [100] - 公司保持技术创新机制,设立技术研究中心,与高校、研究院所合作,截至2024年末,累计获得118项国内外专利,参与制订17项标准 [101] - 公司持续科技创新围绕丰富纤维产品种类、提升纤维产品核心性能指标、推动下游无纬布和防弹制品应用展开 [105] 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2.50、3.11、3.72亿元,对应PE估值为19/16/13倍,选取可比公司平均PE为105/38/25倍,公司PE估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9]
AI风起,新材料如何重塑中国制造DNA?科创新材料ETF汇添富(589180)重磅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6-16 03:37
科创板六周年发展 - 科创板自2019年开板以来定位"硬科技",累计上市企业588家,总市值突破6.8万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0% [1] - 科创新材料ETF汇添富(589180)上市首日成交活跃,首日成交额超5000万元 [1] 新材料产业概况 - 新材料定义为近50年科技进步催生的高性能、高壁垒材料,2025年中国新材料产业产值预计达10万亿元,2016-2023年年均增速15%,2024年1-11月总产值同比增10%以上 [2] - 新材料是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军工等产业的物质基础,下游需求加速增长 [3][5][8][9] 新材料细分赛道表现 高速成长赛道 - 2024年高速成长板块营收同比+1.4%,扣非净利润同比+29.6%: - **先进封装材料**:2024年收入/盈利同比+28.3%/+31.0%,2025Q1同比+32.0%/+21.3%,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光伏、汽车电子 [12] - **高速树脂**:全球电子级PPO需求预计从2023年1863吨增至2025年5821吨,受益AI服务器需求 [12] - **合成生物学**:2024年收入/盈利同比+39.5%/+92.7%,2025Q1同比+21.4%/+97.4% [12] - **光学膜**:2024年收入/盈利同比+8.3%/-(未披露),2025Q1收入回落 [12] 业绩兑现赛道 - **半导体石英玻璃**:国产替代趋势明确,高纯石英砂需求持续 [14] - **碳纤维&复材**:2024年收入/盈利同比-18.9%/-202.5%,2025Q1收入同比+10.7% [14] - **尼龙**:2024年收入/盈利同比+13.4%/+27.8%,高端尼龙供应紧缺 [14] 初期蓝海赛道 - **固态电池材料**:2025年重点关注低空经济等新兴应用突破 [14] - **PEEK材料**:人形机器人轻量化、电动汽车高压化催生需求 [14] 科创板新材料ETF配置价值 - 科创板政策支持加码,"科创板八条"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聚集 [15] - **标的指数特点**: - 聚焦新能源材料(天奈科技、厦钨新能)、半导体材料(沪硅产业、安集科技)、航空航天材料(航材股份)等细分龙头,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合计47.5% [17][19] - 研发支出占比从2022Q3的3.84%提升至2024年的5.05%,未来三年营收/净利润增速预期领先 [19] - 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2024年9月低点以来反弹49.49%,弹性优于中证新材料 [21]
全球招募!万华化学,布局10大新材料赛道
DT新材料· 2025-06-15 13:26
万华化学全球招聘及业务布局 核心观点 - 公司面向全球招聘十大领域顶尖专家人才 涵盖包装材料 PVC ePTFE膜材料 生物制造膜产品 高端光学膜 聚烯烃薄膜 合成生物学 电解槽及电极 正负极产品 电池材料 [1] - 通过多领域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 公司正加速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重点布局新能源材料与生物基产品 [12][15][18] 各业务领域详情 1 包装材料 - 主要产品包括LDPE流延膜系列 食品接触级HDPE 高阻隔EVOH 高透明COCs 茂金属催化m-PE等聚烯烃薄膜 [1] - 推出PBAT全生物降解系列 含热收缩膜 缓冲气泡膜 气垫膜 气柱膜等细分产品 [2] 2 PVC - WH1800新品具有高强度 耐磨 耐疲劳特性 应用于医疗导管 密封条 人造革等 突破卡脖子技术 [3] - 国际竞争对手包括英力士 三井化学 国内有齐鲁石化 中泰化学等企业 [4] 3 ePTFE膜材料 - 材料特性为阻隔液体固体但透气 应用于汽车部件 医用填充 质子交换膜等领域 属国家卡脖子材料 [5] - 公司2023年PTFE树脂产能1万吨/年 但ePTFE制备工艺被美国戈尔垄断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6][7] 4 生物制造分离纯化膜 - 分离纯化占生物制造成本50%-80% 公司产品线覆盖微滤 纳滤 超滤 反渗透膜 [8][9] 5 高端光学膜 - 产品包括TPU膜 PC膜 COP/COC膜 PI膜 PMMA膜等 国际对手有三菱化学 科思创 国内有东材科技等 [10][11] 6 合成生物学 -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基1 3-丁二醇 实现100%天然碳循环 同步开发单细胞蛋白项目 未来产能达数十万吨 [12] 7 电解槽及电极 - 疑似聚焦氢能领域 与隆基绿能 法国液化空气等合作 质子交换膜依赖进口 技术被美日企业垄断 [13][14] 8 聚烯烃薄膜 - COP/COC膜已量产 POE弹性体一期20万吨/年投产 二期40万吨2025年建设 总产能将达60万吨/年全球最大 [15] 9-10 电池材料 - 布局三元/磷酸铁锂正极 钠电材料 人造石墨负极等 合资企业建设25GWh储能电池项目 [16] - 新一代磷酸铁锂压实密度≥2 7g/cm³ 能量密度接近三元锂 10万吨产线2026年投产 [17] 整体投资规划 - 2025年计划总投资294 3亿元 重点建设MDI扩能 营养科技产品 电池材料等项目 [18] 高分子材料技术研讨会内容 议题覆盖 - 玻璃纤维增强尼龙性能优化 含润滑剂 增韧剂 成核剂等助剂影响 [21] - 高性能玻璃纤维在尼龙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涉及纤维直径 浸润剂等参数 [21] - 尼龙无卤阻燃剂使用建议 抗老化系统解决方案 [22] - 高温尼龙改性工艺与挤出加工技术 [22]
【财经】再获2000万融资,推进年产值15亿高性能涂料项目建设
搜狐财经· 2025-06-14 14:35
涂界记者6月14日,武汉长弢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弢新材料")近日获得B轮融资,涉及融资金额2000万元,本轮投资人为湖北楚道睿科私募股 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后者是湖北交投集团自主发起设立和管理的首支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主要围绕交通科技、碳中和、高端制造等领域的优 质标的进行股权投资。 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新型高性能表面功能防护涂层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推进。 长弢新材料(孝感)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效果图 公开资料显示,武汉长弢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专注于新型高性能表面功能防护涂层材料的应用基础与工程化研究。公司与国内多所科研院 校构建了紧密的联合研究和创新平台,在特种功能防护涂层、涂层应用工艺与界面调控和设计及涂层长效服役性能等领域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其核心产品 "新型高性能低表面能功能防护材料"已在基础设施、石油化工、建筑外立面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并进一步向轨道交通、绿色能源、船舶航空、国防军工等 领域拓展。 公开资料显示,由长弢新材料投资兴建的长弢新材料(孝感)有限公司新型强耐候长效表面防污材料生产项目正在建设中,今年5月初,一期项目生产设 备陆续到场安装调试。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5 ...
十八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一池一码”来了 零碳电池还会远吗?
高工锂电· 2025-06-14 10:09
会议预告 - 第十八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主题为"产业链格局重整 全场景应用共振" [1] -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主题为"AI+新材料 引领能源变革" [2] 主办单位 - 高工锂电产业峰会由高工锂电和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联合主办 [3] -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由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联合主办 [4] 会议时间 - 高工锂电产业峰会将于2025年6月25-26日举行 [3] -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将于2025年7月8-9日举行 [4] 会议地点 - 高工锂电产业峰会在常州金坛万豪酒店举办 [3] -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在中国成都邛崃举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