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利资产
icon
搜索文档
大调仓!张坤最新动向曝光!
天天基金网· 2025-04-01 11:15
摘要 3、基金年报出炉,张坤大幅调仓,看好中国科技!从公募基金加仓动向看未来机会。 真话白话说财经,理财不说违心话 --这是第1327 篇白话财经- - 今天,开盘的强势还是没逃过午后的跳水,最终仅有沪指收红,但个股有超3800只上涨,有了回暖的迹象。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APP,统计截至2025/4/1,不作投资推荐) 两市成交额仅有1.13万亿,盘面上,医药板块大涨,贵金属、银行、汽车等回调。 别的不说,医药人可算是迎来了曙光! 机构分析认为,近期A股增量资金净流入减少,资金面正在转为存量博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调整。 医药大涨,特朗普关税影响几何? 特朗普最新表示, 可能会在4月1日晚上或者4月2日宣布关税细节。 面对即将到来的的风暴,花旗最新报告总结了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形: 一是仅互惠关税,低(10%或更低)的统一关税:会是比较乐观的情况,市场反映较为有限; 二四互惠关税+增值税:美元指数可能立即上涨50-100基点,全球股市下跌; 三四互惠关税+增值税+行业性关税,25%甚至是35%的 统一 关税:市场反映或将更加剧烈。 摩根大通建议资产配置方案: 区域层面: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市场将被视为相对安全的避 ...
牛,还在吗?
虎嗅APP· 2025-04-01 00:07
虎嗅旗下二级市场投研服务品牌,为您提供精选上市公司价值拆解,热门赛道产业链梳理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丁萍 头图 | 视觉中国 每当市场出现亏钱效应,投资者总会陷入这样的灵魂拷问:A股的牛市还在吗? 2024年9月,A股在极度悲观的预期下迎来了大幅反弹。从波浪理论视角来看,这一反弹正是牛市启动第一 波 (1浪) 的典型特征——悲观预期的修复与估值的回归,在这之后就是2浪的调整。 以下文章来源于妙投APP ,作者丁萍 妙投APP . 当2浪的调整结束且未创新低时,市场开始企稳并逐渐回升。在这一阶段,敏锐的投资者已开始察觉基本面 正在改善,并逐步进场。此时,股市上涨的动力逐渐由基本面支撑,投资者信心恢复。因此,3浪通常是五 浪上涨中持续时间最长、幅度最大的阶段。 显然,眼下我们仍然处于2浪漫长的调整中,这一调整幅度远超过市场预期,已经让不少投资者陷入疑惑: 牛市是否依然存在? 调整虽未结束,但形势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悲观 。 市场情绪进入降温模式 2024年底,随着Deepseek的横空出世和春晚机器人的亮相,AI的技术革命终于为A股市场吹响了号角。正如 洪灏老师所说,Deepseek的崛起打破了美国科技股 ...
睿郡王晓明最新详谈地产、市场与调仓逻辑:大方向看,A股和港股的投资机会成本依然很低……
聪明投资者· 2025-03-31 02:39
核心观点 - AI浪潮中具备场景、数据和客户优势的企业将存活 缺乏这些要素的企业可能被颠覆[1][8] - 中国科技优势建立在完善制造业产业链基础上 拥有庞大内需市场和工程师团队[1][10][14] - 2025年可能进入地产出清最后阶段 地产供求关系或转向平衡[21][22] - 投资组合要求三年维度至少15%增长空间 优先选择性价比最佳标的[47][46] - 黄金上涨后需拓宽视野 寻找权益资产中具备核心价值且不易损毁的标的[40] 行业分析 科技行业 - 中国在AI应用需求端具优势 美国强在供给侧基础模型和算力芯片[7] - DeepSeek基于开源模型开发低成本数据训练模型 Manus体现应用端优势[8] - 生物医药领域全球并购BD中40%流向中国企业 研发实力达国际对话水平[12] - 光伏产业经历多轮周期迭代 确立全球产业链领先地位但面临产能过剩[15][17][19] - 互联网龙头企业估值较美国MAGA7显著便宜 阿里仅10倍腾讯12倍[52] 地产行业 - 地产库存四年减少8-9亿平米 2025年供求或趋平衡但资产出清尚未完成[21][22] - 租金回报率1%-2%仍偏低 老破小因价格跌30%-40%回报率近2%[26][27] - 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化后期制约房价 整体反弹尚早但结构企稳可能[27][28] 消费与宏观 - 中国外贸占全球比重超第2-10名总和 必须依靠内需启动稳定增长[31][32] - 消费提升需增加收入和保障预期 政策需转向民生保障与劳动力分配[32][35] - 结构性政策调整需时 非简单降息放水可解决[37][38] 投资策略 组合管理 - 维持高仓位运作 聚焦港股并增持互联网/半导体/创新医药[3][50] - 股票占比超80% 可转债约16% 行业集中通信/化工/电子达70%[4] - 采用多资产配置 可转债/气囊/雪球等工具控制回撤[82][84][85] 估值与机会 - 风险偏好提升推动科技板块反弹 关注机器人/半导体/智能驾驶[61] - 红利投资需兼顾稳定性与增长性 通信行业受益算力需求爆发[65][66] - 中美科技估值差20%具合理性 但中国无风险利率仅1%+显低估[71] 市场展望 - 恒生科技指数已有涨幅 易受美股调整牵连但自下而上机会仍存[2] - AI应用发展尚未成熟 未到科技止盈时点[76] - 创新药企估值十几倍 无明显泡沫[78]
又有险资举牌红利资产!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反弹,连续12日吸金9000万!中国移动豪气分红超500亿,牵手阿里战略合作!
智通财经· 2025-03-27 05:43
文章核心观点 财报季日历效应叠加低利率环境,经营稳健、分红可持续的港股红利资产受多路资金青睐,“股息富翁”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配置价值突出 [4] 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表现 - 3月27日红盘震荡,涨0.63%,有望终结两连阴,盘中溢价达0.26%,已连续12日累计获资金净流入近9000万,最新规模突破20亿元 [1] - 标的指数成分股多数涨跌不一,中国联通涨超3%,海丰国际涨超2%,中国建材等涨超1%,三桶油集体走强,粤海投资重挫3%,农业银行等走弱 [2] - 已有17只成分股公布2024年财报及分红方案,合计派发分红总额达2869亿港元,其中港股分红总额达1612亿港元,中国移动以514亿港元暂居“分红王” [3] - 连续12日获资金增配近9000万元,近60日吸金超5.6亿元,最新股息率达7.71%,居主流红利类指数前列 [8] - 自2024年7月以来连续9月分红,每10份已累计分红0.28元,一年最多可分红12次 [9] 行业及公司动态 - 《上海市关于促进智算云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5 - 2027年)》发布,到2027年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元,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云服务商2024年算力相关资本开支同比增幅超50%,计划2025年扩大投入 [2] - 3月26日,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公布2024年财报,与交通银行均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分红稳健,拟派发末期普通股现金股利,派息率约30% [2] - 中国移动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多方面展开合作,共同建设运营AI数据中心 [3] 资金流向 - 险资现港股红利举牌潮,今年举牌超10次,瑞众保险增持中国神华H股等,华泰证券认为险资或加大红利股配置力度,选股注重稳定DPS、低估值、一定股息率 [5][6] - 南向资金呈现“红利 + 科技”哑铃配置,中国移动、中国银行等为港股红利ETF基金成分股,港股通资金大幅净流入,今年恒科成分股流入占比高于22年,金融行业流入占比较24年小幅下行但仍高于23、22年 [6][7] - 全球资管巨头看好红利资产,贝莱德、富达等计划扩大中国业务,增持高股息资产 [7]
5分钟涨超200%!大佬重磅发声,这一指标创四年来新高!
天天基金网· 2025-03-26 10:14
摘要 1、今天,A股继续震荡,三大指数午后翻绿,但个股有超3500只上涨,港股恒大汽车突然大涨。 2、高盛发布名为China is back的报告,指出外资做多中国的热情激增至四年新高。 3、当下 制约A股走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做好资产配置应对波动? 真话白话说财经,理财不说违心话 --这是第1324 篇白话财经- - 今天,又是兜兜转转白忙活的一天,尾盘三大指数集体翻绿,但个股有超3500只上涨。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APP,统计截至2025/3/26,不作投资推荐) 两市成交额不足1.2万亿元,光伏、汽车、地产等板块走强,银行、电力、煤炭板块下跌。 机构分析认为,在短期博弈加剧的情况下,市场或在高位宽幅震荡,当前的投资策略仍然建议维持"高低切换"的思路,关注防御性资产。 恒大汽车突然大涨,A股震荡原因 今天,港股出现回暖,恒生科技指数涨超1%,恒大汽车午后突然拉升,5分钟涨超200%,最终涨幅收窄至74%。 (图片来源: 东方财富APP,统计截至2025/3/26,不作投资推荐) 有传闻称"广汽集团华望(GH)项目将收购恒大汽车南沙工厂",不过广汽集团回应称"不要轻信任何传言,以公司公告为准。" 分析人士 ...
规模同类最大的港股红利指数ETF(513630)连续5天获资金净流入,红利资产备受机构看好
界面新闻· 2025-03-24 07:03
港股红利指数ETF表现 - 港股红利指数ETF(513630)连续5天获资金净流入 合计吸金3.50亿元 最高单日净流入1.70亿元 日均净流入7005.87万元 [1] - ETF最新报价1.35元 盘中成交额达1.06亿元 最新规模94.88亿元 最新份额71.17亿份 规模居Wind跨境策略指数ETF第一 [1] - 杠杆资金持续布局 最新融资买入额609.44万元 融资余额达4009.49万元 [1] 摩根资产管理红利产品体系 - 旗下跟踪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的产品总规模超111亿元 含场外指数基金规模16.87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 [1] - 港股红利指数ETF紧密跟踪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 覆盖50只波幅最小收益率高的港股通股票 [2] - 摩根红利优选股票型基金以中证红利指数为基准 通过量化选股模型构建组合 [2] - 摩根亚洲股息基金聚焦亚太区(除日本)高股息资产 连续3年获金牛海外互认基金奖 [3] - 摩根中证A50ETF设季度强制分红机制 2024年累计分红金额近1亿元 [3] - 摩根中证A500ETF联接基金为首批纳入个人养老金的指数基金 增设Y类份额 [3] 红利资产投资价值 - A股市场逾120家上市公司公布现金分红方案 其中13家公司股息率超过3% [2] - 红利资产盈利能力稳定且估值偏低 具安全边际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是重新布局时机 [2] - 政策面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为红利板块提供增量资金支撑 [2] 公司战略定位 - 摩根资产管理在利率新常态下致力于把握相对确定性优质资产投资机会 [4] - 依托集团全球市场洞察与研究能力 提升客户持有体验和获得感 [4]
盘点四种不同策略的“固收+”基金
雪球· 2025-03-13 04:54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以来债市维持强势,权益类资产整体震荡但局部有行情,部分"固收+"产品在复杂市场环境中表现突出[2] - 选取了四只采用不同策略的"固收+"产品进行分析,包括"固收+可转债"、"固收+周期股"、"固收+红利"和"固收+量化选股"策略[2] - 不同策略的"固收+"产品具有各自独特的风险收益特征,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2][15] 华安强化收益债券 - 采用"固收+可转债"策略,基金经理郑伟山过去1年收益11.41%,排名同类前2%[3] - 债券持仓以可转债为主(70%以上),国债和金融债为辅,不持有公司信用债[3][4] - 股票持仓行业分散(10-15个),偏好成长和周期类行业龙头股,坚持"少而精"思路[6] - 基金经理权益投研出身,投资风格积极灵活,偏好弹性较高资产[5][6] 华泰柏瑞鼎利灵活配置混合 - 采用"固收+周期股(主要是黄金股)"策略,近1年收益率6.72%[7] - 债券持仓以金融债为主(30%-65%),公司信用债和同业存单为辅,不持有可转债[7] - 股票持仓择时操作明显,黄金股占比28%-40%,个股数量100个以上,分散程度高[8] - 两位基金经理分工明确,固收部分追求稳定票息收益,权益部分专注周期股灵活投资[8] 易方达瑞锦混合 - 采用"固收+红利"策略,近1年收益10.90%[10] - 债券持仓以金融债和公司信用债为主(50%以上),较少投资国债和可转债[10] - 股票持仓根据市净率指标择时,加仓银行、公用事业等高股息资产[11] - 基金经理坚持绝对收益思路,债券以票息收益为主,股票以高股息资产为主[11] 招商安阳债券 - 采用"固收+量化选股"策略,近1年收益9.72%[12] - 债券持仓以金融债和公司信用债为主,2024年下半年国债持仓提升至10%[12][13] - 股票采用"多因子选股+行业轮动模型"量化策略,行业配置灵活调整[13] - 基金经理分工明确,固收部分控制信用风险,权益部分定量定性结合[14] 结语 - "固收+"产品策略丰富多样,不同策略在过往市场中实现了多元化超额收益[15] - 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选择合适的产品[15]
国内及海外市场策略(一) - 中金公司2025年度春季投资策略会
中金· 2025-03-11 01: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市场风险偏好回归正常,结构性机会或增加,市场变化频率更快、振幅更小,下半年市场环境更好 [1][2] - 自上而下宏观策略重要性下降,自下而上赛道选股重要性抬升 [2][3] - 今年上半年推荐TMT领域科技成长,下半年关注新能源相关制造成长,部分韧性外需可行,红利是阶段性结构性机会 [3][4][10] - 2025年A股市场盈利增速预期为1%左右,下半年业绩增速可能更好,政策发力下半年超预期可能性更高 [9][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环境判断 - 去年9月是资本市场重要历史大底,今年市场既不像去年9月前谨慎,也不像去年10月亢奋 [1] - 去年市场先抑后扬,今年变化频率更快、振幅更小,下半年市场环境好于上半年 [2] 配置层面看法 - 去年自上而下宏观策略关注度高,今年自下而上赛道选股重要性抬升,因去年大拐点已现,今年多是趋势延续 [2][3] - 今年上半年看科技成长,下半年看新能源相关制造成长;部分韧性外需可行;红利是阶段性结构性机会 [3][4][10] 市场近期表现及原因 - 春节后A股和港股风险偏好明显回升,原因是国内科技进步奖和文化输出超预期 [4][5] - 春节后两周多,占A股市场权重3%的TMT成交占比达46%左右,上半年TMT有结构性机会,但可能行情扩散或估值高低切 [5][6] 外部影响 - 特朗普上台后关税提升对A股和港股风险偏好影响比预期偏弱 [7] 基本面情况 - 政策信号去年11月基本确立,基本面信号仍在改善中,部分指标有边际改善 [7] - 2024年非金融增速可能在 -8 - -9,金融增速正六正七,2025年A股盈利增速预期1%左右,下半年业绩增速或更好 [9] 配置建议 - 上半年推荐TMT领域科技成长,下半年关注新能源相关制造成长;部分韧性外需可行;红利是阶段性结构性机会 [3][4][10] - 红利资产推荐部分自然垄断型和部分消费类,如交运、电信、传媒、食品饮料龙头,银行、煤炭机会少 [12][13] 主题机会 - 去年推的并购重组、破镜、还债领域主题机会今年会延续,仍是趋势性热点 [13]
港股升温,名私募们的仓位已经默默上去……
聪明投资者· 2025-03-04 06:46
资金挥师南下的气魄不仅仅体现在科技股上,更体现在最新"冻资王"蜜雪冰城1.84万亿的认购金额上。 春节后市场一波气宇轩昂的科技行情,领头羊恒生科技指数在前两个月涨了 23.9% 。跟全球重要指数相 比,仅次于涨了 27.9% 的俄罗斯 RTS 指数。 这家平价下沉市场走出来的茶饮龙头,昨天(3月3日)上市首日涨幅超过43%,市值迈入千亿港币。 在去年底今年初我们听过的20多场私募交流中,大家基本共识的"港股性价比最高",很快就迎来了这波市场 的正反馈。 就行业而言,电子、电力设备、汽车、材料、传媒等在前五大重仓中出现的频率比较多,电子行业的共识 度尤其高。而部分坚守公用事业、家电、银行的私募则体现出理念和研究深度的差异化。 最近走访时,一些私募管理人坦言,港股仓位(在1月底的基础上)还加了一些,不少的股票仓位中,港股 已经占据多数。 有的持仓中,互联网个股占比最高;也有在这波港股涨幅中做了一些换仓,加了港股地产和创新药。 一向"稳重"的宁泉资产近日的港股频频举牌的信息也很刷屏。报道显示,宁泉资产今年以来在港股市场增持 多家公司,包括:碧桂园服务、新特能源、万科企业、中粮家佳康、信义能源等。 当然,短期波动也在 ...
33万亿"长钱",新动向!
券商中国· 2025-03-03 01:22
保险资产管理业投资者信心调查结果 - 2025年第一期调查共有120家保险机构参与,包括36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和84家保险公司 [1] - 截至去年四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3.26万亿元 [2] 资产配置偏好 - 债券仍是2025年保险机构首选投资资产,其次是股票和银行存款 [2] - 超过半数保险机构可能适度或微幅增加债券和股票投资 [3] 债券市场展望 - 多数保险机构对2025年债券市场持较乐观态度,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区间为1.4%-1.6%,中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区间为1.5%-2.0% [3] - 看好超长期利率债、银行永续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及10年期以上信用债 [3] - 保险资管机构债券投资偏好:超长期利率债、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高等级产业债和中长久期利率债 [4] - 保险公司债券投资偏好: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长期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和超长期利率债 [5] A股市场展望 - 多数保险机构对2025年A股持较乐观态度,预计上证综指区间为3000-3700点 [6] - 看好沪深300和中证A500相关股票,重点关注电子、银行、计算机、公共事业、家用电器、食品饮料、通信和国防军工等行业 [6] - 关注新技术、红利资产和高分红高股息领域 [6] 基金投资偏好 - 保险资管机构倾向配置基金类型:指数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纯债基金、固收+基金 [7] - 保险公司倾向配置基金类型:股票型基金、混合偏股型基金、二级债基、指数型基金 [7] 境外投资偏好 - 债券投资最受保险机构青睐,40%机构看好黄金投资和港股投资 [8] - 保险资管机构境外投资偏好:债券、黄金、美股、港股 [8] - 保险公司境外投资偏好:债券、港股、黄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