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国内芯片企业加速入局车规级UWB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6-15 13:28
车规级UWB芯片市场前景 - 汽车半导体价值将从燃油车时代的单车不到500美元增长到智能电动车超过1500美元 [1] - 车规级UWB芯片成为新增长蓝海,受益于汽车智能化对高精度、双向定位的需求提升 [1] - 2022年UWB数字钥匙渗透率仅2.1%,市场规模0.96亿美元,预计2027年渗透率超50%,市场规模达22.56亿美元 [2] UWB技术发展现状 - UWB技术凭借厘米级定位精度、低功耗和抗干扰能力开始渗透汽车行业 [1] - 宝马在2021年率先将UWB技术应用于汽车数字钥匙功能 [1] - 比亚迪汉高配版、奔驰、问界M9、极氪等中高端车型已少量采用UWB技术 [2] - 智能手机是UWB最大应用市场,汽车成为第二大应用市场 [2] 加特兰公司动态 - 加特兰发布符合IEEE 802.15.4ab新标准的车规级UWB SoC芯片"天枢" [1] - 2023年组建超百人专职UWB开发团队,包含50位无线通信领域资深专家 [2] - 已申请60余项UWB专利,含2项标准必要专利 [2] - "天枢"芯片7月送样,年底量产 [3] 行业竞争格局 - 车规级UWB芯片市场长期由恩智浦、Qorvo等国外企业主导 [3] - 国内企业如纽瑞芯、杭州优智联、欧思微等加速布局车规级UWB芯片 [3] - 国内UWB技术处于起步阶段,正从样品测试向规模化量产过渡 [3] - 纽瑞芯等企业已实现车规级UWB芯片量产 [3]
国内芯片企业加速入局车规级UWB市场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15 12:19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汽车半导体价值从燃油车时代的单车不到500美元增长至智能电动车时代的超过1500美元,新兴车用半导体需求巨大 [1] - UWB技术凭借厘米级定位精度、低功耗和抗干扰能力,开始渗透进汽车行业,2021年宝马率先应用UWB技术实现数字钥匙功能 [1] - 2022年UWB数字钥匙渗透率仅为2.1%,市场规模0.96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渗透率将超过50%,市场规模达22.56亿美元 [2] - UWB技术从高端车型开始普及,逐步向中端及大众化车型扩展,汽车市场成为UWB第二大应用市场 [2] 公司动态与产品发布 - 加特兰发布符合IEEE 802.15.4ab新标准的车规级UWB SoC芯片"Dubhe"(天枢),送样时间为今年7月,量产时间在今年年底 [1][3] - 加特兰2023年正式进入车用UWB芯片开发,组建超过百人的专职UWB开发团队,已申请60余项专利,包含2项标准必要专利 [2] - 国内芯片企业如纽瑞芯、杭州优智联、欧思微等加速车规级UWB芯片量产上车,国内UWB技术从样品测试向规模化量产过渡 [3] 竞争格局与供应链 - 车规级UWB芯片市场过去由国外企业主导,包括NXP(恩智浦)、Qrovo,其中恩智浦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3] - 国内企业如加特兰、纽瑞芯等布局车规级UWB产品,争抢国产替代红利,部分企业已实现量产 [3]
鸿蒙智行多界或设独立渠道,比亚迪回应“圆规掉头”磨损争议|第一财经汽车日评
第一财经· 2025-06-13 13:02
鸿蒙智行渠道建设 - 鸿蒙智行旗下尊界、智界、尚界、享界计划建设独立专网销售渠道,并已启动经销商招商会,倾向于在现有经销商体系内拓展门店 [3] - 2024年底中升、永达等经销商集团已调整BBA授权门店转型为问界或鸿蒙智行门店,截至2024年鸿蒙智行体验中心及用户中心数量超800家 [3] 比亚迪腾势技术争议 - 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回应"圆规掉头"功能争议,称该技术通过后轮外八模式与智能差扭控制将滑动摩擦转为滚动摩擦,轮胎磨损仅0.05毫米/年,占三年换胎周期总磨损量的2.5% [3] - 数据显示90%用户每周需使用一次该功能解决窄路掉头等场景需求 [3] 长安汽车战略规划 - 长安汽车目标2030年总销量达5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400万辆、新能源300万辆、海外150万辆 [3] - 公司新设产品CEO岗位,由狄智睿、袁志雄分别负责启源与引力品牌,强化产品与营销协同 [3] - 深蓝S09预售首月订单超2万辆,30.99万元高配版占比70% [4] 东风自主品牌动态 - 猛士M817作为战略新品试图突破豪华电动越野市场,纳米06上市起售价7.99万元 [6] - 2025年1-5月东风集团新能源车销量16万辆,同比增长34.4% [6] 岚图产品升级 - 岚图FREE+搭载华为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与乾崑智驾ADS 4系统,定位中大型SUV市场TOP3,计划6月开启预订 [7] - 岚图投入超5亿元优化产品功能,该车型为首批搭载华为乾崑ADS 4的车型之一 [7] 小鹏华为技术合作 - 小鹏G7首发搭载与华为联合开发的AR-HUD"追光全景"显示系统,解决行业普遍存在的眩晕、遮挡视线问题 [8] - 华为提供超100亿元研发的AR-HUD硬件平台,小鹏负责端到端AI算法及个性化内容设计 [8]
天有为: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下 带动汽车内屏幕用量提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6-13 11:40
公司概况 - 天有为于2024年4月24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主要从事汽车仪表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并逐步向智能座舱领域拓展 [1]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子式组合仪表、全液晶组合仪表、双联屏仪表及其他汽车电子产品与服务 [1] - 公司具备为汽车整车厂商同步研发及批量供货能力,客户包括现代汽车集团、比亚迪、长安汽车、一汽奔腾、奇瑞集团等国内外知名汽车整车厂商及零部件供应商 [1] 业务模式 - 公司产品需根据客户需要进行定制化开发,与客户车型开发进度同步 [2] - 产品验证流程包括OTS(工装样件)、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等,批量供货一般在PPAP后开始 [2] - 开发周期根据客户车型开发时间和验证时长存在差异,一般在6-24个月,海外客户开发周期一般长于国内客户 [2] 海外市场拓展 - 公司境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47.06%提升至2024年的53.60% [2] - 未来将加速全球化布局,在国际市场上获取更多份额 [2] - 海外收入主要源自技术沉淀和客户资源积累,特别是复合屏技术高性价比方案的竞争力 [2] 行业趋势 - 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下,汽车屏幕用量增加,仪表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向多屏化、大屏化、联屏化方向发展 [2] - 整车厂商降本增效,更有动力选择优质的本土汽车电子供应商合作 [2] 竞争优势 - 自主研发的复合屏技术将段码屏与TFT彩屏结合,以较低成本实现高分辨率显示 [3] - 重点发展全液晶组合仪表、双联屏仪表等高毛利产品,技术门槛高,市场竞争较少 [3] - 核心工序自制能力强,生产基地土地厂房及人力成本低于同行业 [3] - 产品体积小、重量轻,物流成本低,无需就近配套 [3] - 客户资源丰富,海外客户粘度高、订单稳定性强 [3]
博世徐大全:从“中国需要博世”到“博世需要中国”
新华财经· 2025-06-13 07:10
编者按:在从电动化向智能化跃迁的浪潮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独特的竞争优势重构全球竞争格 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是产业的观察者、推动者,也是跨界融合的"搭桥人"。新华财经与百人会共同 打造"百人会百人谈"栏目,邀请行业权威专家、企业高管、投资人士畅谈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新技术、 新趋势、新动能,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新华财经北京6月13日电(记者王鹤王钊)博世集团是全球汽车供应链的重量级存在。在中国,博世 2024年销售额达到1427亿元,同比增长2.7%。博世将中国视为全球创新引擎,正从"根植本土、服务本 土"迈向"立足中国,服务全球"。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期间,新华财经与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进行了深度对话,当AI给 汽车智能化装上加速器,博世看到什么机会?激烈的行业竞争下,供应商如何平衡价格和利润?当跨国 车企纷纷开启在华发展的2.0阶段,博世如何应变? 新华财经:AI给汽车行业按上了"加速器",主流车企近期密集发布了智能辅助驾驶战略,博世看到了 什么机会?什么挑战?有什么样的担忧? 徐大全:2025年是辅助驾驶普及的元年。前几年,各家主机厂和创新公司都在开发辅助驾驶技术,从高 速辅助驾驶 ...
惠科推出全球首款a-Si车载TRD+TDDI屏幕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6-13 04:44
产品创新 - 推出全球首款a-Si车载Tri-gate(TRD)+TDDI屏幕,是国内首创将a-Si材料的Tri-gate技术与incell触控屏整合的产品 [1] - 12.3英寸车载显示屏基于a-Si材料实现Tri-gate驱动,在相同分辨率下减少驱动芯片和外围元器件使用,降低成本 [1] - 支持多点触控、戴手套操作、湿手操作,满足各种人机交互场景需求 [2] 技术优势 - 相较于LTPS屏幕技术,拥有高信赖性、低成本等优势,显著提升驱动效率和稳定性 [1] - 利用Tri-gate架构搭配GDL电路实现极窄边框设计,提升屏占比和视觉体验 [3] - 通过快速响应和分区精准控光提升明暗对比度(1800:1),在Mini-LED背光系统中呈现更清晰画面细节 [3] 产品性能 - 通过车规级认证(AEC-Q100)和汽车行业质量标准(IATF-16949),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显示和精准触控性能 [4] - 减少零件使用带来空间节省,可在更小空间集成更多晶体管,支持驱动2K/4K甚至更高分辨率屏幕 [1] - 屏幕表面反射率降低,进一步提升画面清晰度 [3] 成本优势 - 基于成熟a-Si技术迭代,兼容现有产线,大幅缩短客户开发周期 [5] - a-Si面板良好兼容性确保产品适配各类车载显示屏,降低车企匹配成本 [5] - 高端车载LCD屏幕通常因高分辨率和大尺寸增加芯片数量导致成本上升,而该技术有效解决此问题 [5] 市场表现 - 公司持续深耕车载显示前装市场,优化产品结构 [5] - 2024年车载显示前装产品出货量同比猛增310% [5]
惠科推出全球首款a-Si车载TRD+TDDI屏幕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6-13 04:43
产品创新 - 公司推出全球首款采用a-Si材料的Tri-gate(TRD)驱动技术与incell触控屏整合的12.3英寸车载显示屏,具有高信赖性和低成本优势 [1] - 产品采用TDDI一体化设计,减少驱动芯片和外围元器件使用,降低成本并节省空间,支持驱动2K/4K甚至更高分辨率 [1] - 产品支持多点触控、戴手套操作、湿手操作,满足各种人机交互场景需求 [2] 技术特点 - 利用Tri-gate架构搭配GDL电路实现极窄边框设计,提升屏占比和视觉体验 [3] - 通过快速响应和分区精准控光提升画面明暗对比度(1800:1),在Mini-LED背光系统中呈现更清晰画面细节,减少残影和模糊感 [3] - 屏幕表面反射率降低,进一步提升画面清晰度 [3] 产品可靠性 - 产品通过车规级认证(AEC-Q100),制造过程符合汽车行业质量标准(IATF-16949) [4] - 在极端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显示和精准触控性能 [4] 成本优势 - a-Si材料TRD驱动技术基于成熟a-Si技术迭代,兼容现有产线,大幅缩短客户开发周期 [6] - a-Si面板良好兼容性确保产品适配各类车载显示屏,降低车企匹配成本 [6] - 2024年公司车载显示前装产品出货量同比猛增310% [6]
天山电子拟用1.88亿超募资金扩产 研发费五年2.38亿创新驱动发展
长江商报· 2025-06-12 23:18
公司扩产计划 - 公司拟使用约1 88亿元超募资金投资车载液晶显示模组生产线项目和综合能力提升项目 其中车载项目投资1 16亿元 综合能力提升项目投资1 11亿元 [1][2][3] - 车载项目将新增年产2534 60万片产能 重点覆盖VA 中大尺寸及高附加值产品 建设期为1年 [2] - 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包括仓库智能建设和生产综合楼建设 建设期为2年 拟使用超募资金7264 98万元和自有资金3822 11万元 [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 95亿元 同比增长31 52% 净利润3594 44万元 同比增长42 24% 扣非净利润3418 44万元 同比增长83 19% [5] - 2024年单色液晶显示模组营收3 57亿元 同比增长34 03% 触摸屏营收2699 4万元 同比增长121 60% [5] - 公司产品覆盖智能家居 车载电子等八大领域 与深天马 京东方等知名企业长期合作 产品远销欧美 日韩等地区 [4] 研发与技术优势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累计达2 38亿元 其中2024年研发费用6990 2万元 呈现逐年上涨趋势 [1][5]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专利67项 其中发明专利11项 8项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产品生产 技术性能指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6] - 公司聚焦平台化开发 加速布局大尺寸触显一体化等前沿技术 构建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3] 行业定位与战略 - 公司是国内车载显示一线供应商 扩产项目瞄准中长期技术升级 旨在抢占汽车智能化产业升级红利 [2][3] - 公司在专业显示领域定制化液晶显示屏及显示模组业务表现强劲 车载电子应用领域成为业绩增长核心动力 [5] - 量产显示应用产品超5000种 复杂模组控制板研发优势显著 [4][6]
前五月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10%—— 汽车行业运行稳中向好
经济日报· 2025-06-12 21:50
行业整体表现 - 前5个月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0.9% [1]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占新车总销量44% [1] - 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3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和36.9% [2] 政策与市场驱动 - "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叠加车企新品投放、车展促销等因素加速消费活力释放 [1] - 懂车帝"政府补贴"频道推动消费者形成买车先领补贴的认知,并倾向选择新能源产品 [1] - 纯电动汽车5月产量环比小幅下降、销量小幅增长,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呈两位数增长 [2] 自主品牌与智能化进展 - 前5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756.2万辆,同比增长26.3%,占乘用车总销量68.8%,占有率同比提升7.5个百分点 [2] - 鸿蒙智行5月交付新车44454辆,问界M9累计交付突破20万台 [2] - 比亚迪5月国内乘用车销售29.3万辆,其中79%(23.1万辆)搭载智驾系统 [2] 出口表现与全球化布局 - 5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1.2万辆,环比增长6.1%,同比增长1.2倍;前5个月累计出口85.5万辆,同比增长64.6% [3] - 中东市场成为出口增量核心,中国汽车全产业链加速海外布局 [3] - 京西智行集团在欧美拥有4大生产基地与5大研发中心,依托磁流变悬架等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 [3] 行业挑战 - 行业面临"增量不增利"局面,盈利水平持续下滑,无序"价格战"是效益下降主因 [4] - 中汽协发布倡议书呼吁企业遵从公平竞争原则,坚持创新驱动 [4]
全球主要Robotaxi运营商情况梳理
2025-06-12 15:0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Robotaxi行业、汽车行业 - **公司**:Waymo、小马智行、特斯拉、百度、滴滴、Cruise、广汽埃安、Uber、极氪、捷豹、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耐世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Robotaxi发展前景广阔**:作为L4级以上高阶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终极模式,虽面临安全性和价格担忧,但技术成熟和规模效应有望降低成本,通过监控和运营手段保障安全 可带动出行市场新增量,预计2030年国内市场创收可达2600亿美元,渗透率至少10% [1][2][3] - **中美处于领先地位**:中美两国已在多个城市限定区域内开展无人驾驶收费运营,中国起步虽晚但商业化速度较快,参与者更多,运营面积也在迅速扩大 [1][3][5] - **主要厂商进展显著** - **Waymo**:不断升级技术,在旧金山网约车市场占据重要份额,订单市占率已达20%,接近Lyft,车队规模达1500辆,总付费出行次数超过1000万次 [1][3] - **小马智行**:与广汽埃安合作的新车型成本大幅下降70%,运营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一季度收入同比增加200%,计划年底实现1000辆上路,并已在韩国首尔开启路测 还与Uber、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达成战略合作 [1][3][4][6] - **特斯拉**:宣布将在2025年6月22日正式上线Robotaxi,其纯视觉技术的可行性及大幅降本潜力备受关注 [2][8] - **政策推动商业化进程** - **中国**:武汉、北京、深圳等地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国内L3级以上自动驾驶上路,并逐步从B端拓展至C端 [7] -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发布Robotaxi政策框架,取消部署上限要求,规定企业提交运营数据和引入安全审查 [7] - **英国**:推出自动驾驶汽车法案,划分责任主体,有望未来两年实现高度自动驾驶汽车上路 [7] - **中东地区**:积极制定交通管理战略,加速智能交通计划落地,如沙特计划到2030年实现15%的公共交通车辆自动驾驶 [7] - **汽车板块智能化趋势明显**:2025年汽车板块主线是智能化,特斯拉RoboTaxi上线有望带动智能化主题发酵,RoboTaxi商业化加速可能使相关增量零部件放量,提升国内城市智驾渗透率 [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推荐标的**:整车方面优先推荐小鹏汽车,关注特斯拉、理想汽车、小马智行 零部件方面关注耐世特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