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黑灰产
icon
搜索文档
监管出手!已有大型银行在摸查与贷款中介的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10:37
金融领域"黑灰产"整治行动 - 广东区域大型银行近期对多家贷款中介展开摸查排查合作情况并要求分支机构反馈相关信息[1] - 整治贷款领域非法存贷款中介服务是广东金融业近年重点工作2023年进一步加大力度[1] - 公安部与金融监管总局3月14日联合部署为期6个月的打击行动聚焦贷款/保险/信用卡领域违法犯罪活动[1] - 广东金融监管局要求金融机构在公安和监管统筹下以打开路整治不法中介乱象[1] 合作机构管理规范 - 监管要求加强中介机构资质审核建立严格准入退出机制[2] - 金融机构需对合作方涉嫌违规行为立即调查并终止合作管理不到位将受严肃处理[2] - 业内人士称银行摸查贷款中介合作属正常风控行为广东金融业近年持续强化合规审查[2] 其他行业动态 - 经营贷价格战进入"2时代"中小银行表示难以跟进[4]
证券投顾行业退费额激增背后 恶意代理维权“黑产”化
经济观察报· 2025-07-06 13:01
行业现状 - 证券投顾行业2022-2023年退款总额分别达23.28亿元与24.45亿元,较2021年13.48亿元激增逾80% [7] - 2024年投顾业务净收入达54.4亿元,但异常退款占比达30%-40%,吞噬行业近半利润(2023年行业利润17.62亿元) [11][23] - 上海证监局2024年接到证券投顾投诉821起,较2022年88起增长超9倍 [14] 代理维权产业链 - 代理维权公司通过短视频平台投放(日均超百万元)、伪造退款案例诱导客户签约,成功后分成30% [2][5] - 头部代理公司年收入超5000万元,净利润超2000万元,部分法律咨询公司4个月签单1389单涉及3269万元,成功退款1055万元 [6][20] - 2023年全行业代理维权收入约2.9亿元(按30%分成计算) [21] 异常退款特征 - 合同期满客户通过威胁投诉(12386/信访等)要求全额退款,占退款总额30%-40% [12][13] - 2023年全行业投诉量超23000起,较2021年增400%,某机构2024年异常退款3500万元中84%为合同到期客户 [18] - 代理维权公司联合律所提升投诉专业性,部分机构业务量激增6倍 [20] 行业应对措施 - 证券投顾机构因监管考核压力(投诉量过高或暂停新增客户3个月,损失超6000万元)被迫妥协退款 [16][17] - 机构加强系统安全防护并协助公安破获多个代理维权公司,2023年起联合整治政策出台 [25][26] - 行业正研究将代理维权按非法经营罪定罪,但面临取证难、管辖权等挑战 [28][30][32] 黑灰产新趋势 - 代理维权组织采用外网交易、空壳公司规避侦查,部分转向网红引流模式 [29][31][32] - 需构建跨部门协同监管体系,穿透资金流与信息流以遏制跨领域渗透 [33]
从金融服务到财商培养,数禾科技读懂金融普惠
财富在线· 2025-07-04 09:38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是全球金融科技产业最发达的市场,数字金融和科技金融正在持续变革传统金融体系 [1] - 零售金融和消费金融成为当前金融服务的主要方式,涌现出数禾科技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1] - 金融科技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金融黑灰产问题,如恶意催收、代理维权等不法行为扰乱市场秩序 [1] 金融黑灰产问题与应对 - 金融黑灰产是金融服务长期发展中的负面衍生品,根除需监管立法和用户风险识别能力提升 [2] - 数禾科技通过"还呗反诈有画说"等漫画形式进行金融反诈知识宣导,提升用户风险辨识能力 [2][3] - 中国居民金融素养与行业发展速度不匹配,是黑灰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4] 数禾科技的金融普惠实践 - 公司推出两大漫画系列:"还呗反诈有画说"聚焦金融反诈,"用户关心的那些事"解答借贷疑难问题 [3] - 通过寓教于乐方式提升用户金融素养,从源头遏制黑灰产发展 [3] - 为1.5亿激活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累计服务2000多万用户 [5] 技术创新与业务布局 - 公司成立于2015年,为金融机构提供AI驱动的智能化技术服务 [5] - 开发智能机器人"还小呗",通过多轮对话提升用户体验 [6] - 业务覆盖购物、旅游、教育等消费场景,累计为150万小微企业主提供900亿贷款撮合服务 [6] 国家政策与行业方向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7] - 公司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普惠金融,助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7] - 成为金融科技领域砥柱力量,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针 [7]
起底“债务协商”骗局:个人债务成金融灰黑产目标
中国经营报· 2025-06-28 14:22
债务协商骗局现状 - 不法分子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债务优化"广告,宣称可减免罚息、停息挂账等,诱导借款人支付服务费,实际不解决问题[1][3] - 新浪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涉及"律所+债务协商"的投诉超过1500件,主要问题包括收取服务费后未履约、伪造协商假象等[1][10] - 互联网黑灰产从业人数2023年达587.1万人,同比增长141%,银行业消费投诉2023年一季度同比增长50.8%[2][23] 骗局运作模式 - 不法分子使用"黑话"规避监管,如分琪(分期)、崔收(催收)等,并通过专业身份包装获取信任[3][11] - 实际运作模式为律所引流获客,后端咨询公司操作,实现风险隔离[11][13] - 常见套路包括伪造证明材料、代接催收电话制造协商假象、收取高额服务费后失联等[1][13][14] 行业影响 - 金融机构反馈相关投诉中30%为恶意投诉,严重扰乱金融秩序[2] - 某互金平台数据显示,被害银行被迫分期总金额达4554万元[21][22] - 金融机构运营成本增加,需投入大量资源追踪黑灰产活动[25] 监管与治理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保持对非法金融活动高压严打态势[26] - 公安部和金融监管总局开展为期6个月的金融领域黑灰产打击工作[27] - 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AIF)成员达150家,协助警方受理案件678起[28] 技术防控措施 - 中原消金建立黑灰产识别标准系统,成功识别17例虚假资料报案[29] - 蚂蚁消金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协商凭证造假等行为[29] - 平台通过首页风险提示、官方渠道引导等方式加强消费者教育[32]
判刑又罚款,银行"内鬼"勾结贷款中介案遭重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09:49
金融监管部门整治不法贷款中介乱象 - 金融监管部门持续保持高压态势,重拳整治不法贷款中介乱象,整治工作已初见成效 [1] - 不法贷款案件背后往往隐藏着金融腐败问题,多家银行基层员工因与贷款中介进行利益输送被判刑,涉案罪名主要集中在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1] 不法贷款与金融腐败案例 - 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个人金融部客户经理余某在2016年至2023年期间,利用审核个人贷款的职务便利,收受贷款中介贿赂高达130余万元 [2] - 某银行支行零售部副经理张某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明知贷款中介存在虚构公司身份、伪造经营场地和贸易合同等行为,仍为其客户虚假贷款申请提供帮助,非法收受好处费24万余元 [2] - 某股份制银行中心客户经理唐某在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间,为贷款中介及其客户违规办理贷款审批,收受转账合计17万余元 [2] 不法贷款中介运作模式 - 银行"内鬼"与贷款中介的勾结已形成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中介负责招揽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并进行"资质包装",银行内部人员则利用职务便利放松审查标准 [3] - 不法贷款中介惯用"资质包装""虚构贸易背景"等手段,并通过"还旧借新"、提供短期"过桥资金"的方式收取高额利息,形成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3] 金融黑灰产的危害与根源 - 银行"内鬼"与外部黑灰产势力的勾连形成极具破坏力的犯罪链条,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严重破坏金融体系的诚信基础 [4] - 此类犯罪的根源包括暴利诱惑与低成本、银行风控机制存在漏洞、部分银行业务扩张时忽视风控技术升级 [5] 监管部门的多重防线 - 《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强制要求金融机构设立首席合规官,从源头上遏制内部违规行为 [6] - 《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规定》正式施行,标志着金融犯罪案件移送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阶段 [6] - 2025年至今监管机构已开出超3.5亿元罚单,直指贷款审查不严、信息披露违规等突出问题 [6]
观察丨围剿金融“黑灰产”进行时,识别标准、行业共治需落地
券商中国· 2025-06-21 04:45
金融"黑灰产"专项打击行动 - 公安部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开展为期6个月的专项工作 重点打击贷款 保险和信用卡领域的四类非法行为 包括非法存贷款中介 恶意逃废债 非法代理退保理赔及不正当反催收 [1] - 专项工作开展以来 济南警方破获全国首例"反催收联盟"敲诈案 上海警方侦破贷款领域黑灰产案件20余起 [1] - 金融机构通过多渠道开展消费者宣传并征集线索 形成多方配合的打击态势 [1] "黑灰产"新业态特征 - 金融"灰产"规模自2021年起爆发式增长 规模扩大十倍以上 主要依托抖音 快手等平台以"债务减免""征信洗白"等名义收取高额佣金 [2] - 中国银行业协会2024年发布识别标准征求意见稿 首次明确"反催收联盟""羊毛党""恶意投诉"三类灰产形式 但标准尚未正式落地 [2] - 30%的金融消费者投诉文本存在雷同 显示黑灰产采用专业化 隐蔽性强的技术手段 [3] 金融机构应对挑战 - 非法代理维权人员多来自催收行业 利用经验教唆债务人并伪造投诉 倒逼金融机构减免债务 [3] - 核实债务人证明真实性需跨行业协作 单家机构面临时间和人力成本压力 [4] - 部分机构引入AI智能风控体系 有效识别异常投诉行为 [4] 行业治理方向 - 需建立跨行业共治体系 解决识别标准不统一和调查成本高的问题 [4] - 黑灰产泛滥导致金融消费者资金损失 扰乱金融秩序 助长逃废债风气 挤占真实维权资源 [4]
金融黑灰产破坏力加大 市场机构探索联合治理
中国经营报· 2025-06-12 11:10
黑灰产现状与规模 - 2023年一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104909件,同比增长50.8% [1] - 2023年互联网黑灰产从业人数达587.1万人,较2022年上升141% [2] - 金融机构接到的投诉中三成比例为恶意投诉 [2] 黑灰产运作模式 - 前端通过互联网引流,中端由"法务团队"提供虚假诉讼指导,后端勾结黑客或运营商"内鬼"非法获取公民信息 [6] - 使用暗语黑话规避监管,如"分琪"(分期)、"崔收"(催收)、"JR消费"(消费金融)等 [4] - 分为两种类型:一种通过传授退费技巧、提供债务咨询收取费用;另一种伪造证据、渲染违规、曲解法规进行集体投诉 [3] 行业治理措施 - 公安部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部署为期6个月的金融领域"黑灰产"打击工作,聚焦贷款中介、恶意逃废债、不正当反催收等重点方向 [3] - "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AIF)"成员达146家,协助警方受理非法代理维权案件678起,对586名当事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措施 [5] - 奇富科技通过警企联动机制协助警方立案16起,成功打击5起 [5] 技术治理升级 - AIF联盟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提取六大类典型套路特征,利用RPA机器人技术实现投诉平台智能应答、异常投诉自动化处置 [6] - 河南中原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声纹识别技术识别出80%以上的非法维权代理,成功识别17例虚假资料报案 [6] - 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与重庆大学合作构建凭证识别技术体系,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协商凭证造假和印章造假等行为 [7]
众安保险:携手警方共同打击金融黑灰产集群,发起征信关爱倡议
华夏时报· 2025-06-10 05:40
监管动态与行业行动 - 公安部与金融监管总局联合部署为期6个月的金融领域"黑灰产"打击行动,重点针对非法代理维权、反催收联盟、征信修复骗局等违法产业链 [1] - 众安保险联合华润银行、金美信消金等企业开展打击"黑灰产"专项行动,升级智能风控体系并配合公安机关实施打击 [1] - 上海警方今年已侦破贷款领域黑灰产案件2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余名 [4] - 国家网信办5月依法处置散布金融黑灰产信息的账号,如小红书"小北呦"、百度百家号"全国助你贷"等 [4][5] 黑灰产运作模式 - "征信修复"机构以3000元收费为诱饵,骗取客户定金后伪造虚假材料申请调整逾期记录 [2] - 黑灰产通过社交网站、短视频App发布"债务优化""协商还款"等虚假广告,利用模板化投诉和伪造材料逼迫金融机构违规减免债务 [3][5] - 典型案例显示有客户为修复2万元欠款记录反被黑产机构骗取2万元费用 [2] 企业技术防御措施 - 众安保险应用AI模型构建智能风控系统,采用异常检测算法、声纹识别技术识别黑灰产行为模式 [5] - 公司建立"黑产信息共享联盟"实现同业数据联动,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并开展征信知识科普 [5] - 技术体系可实现风险事件早期预警,辅助客服提升在线服务质量 [5] 消费者教育指引 - 征信记录由央行统一管理,任何删除修改承诺均为骗局 [3] - 消除不良记录的正确方式是保持良好还款习惯,历史逾期会随时间逐步减弱影响 [3] - 建议消费者强化信息防护意识,理性借贷并重视信用记录维护 [6]
监管重拳出击!网上金融信息乱象新趋势揭秘
北京商报· 2025-05-25 10:28
监管行动 - 网信办会同金融管理部门开展打击网络金融信息乱象的治理行动 覆盖信息生产、传播、变现全链条 [1] - 依法关闭"爱股票App"、"价值发现者"等发布资本市场不实信息的账号 [3] - 关闭"侃哥说财经"、"小海豚大梦想"等非法荐股账号 这些账号通过煽动性话语引导投资者付费加群跟投 [3] - 关闭"火哥聊加密"、"00后富一代"等宣传炒作虚拟货币交易的账号 以及pkex、weex等为境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提供服务的网站 [4] - 关闭"小北呦"、"全国助你贷"等散布金融黑灰产信息的账号 这些账号诱导金融消费者采用违法违规手段维权 [4] 行业现状 - 金融黑灰产乱象仍存 在短视频、社交平台上仍有大量打着债务优化、协商还款名号的账号 [7] - 黑灰产团伙收取不菲服务费 通过团购服务、线下面谈、直播间售卖等方式开展业务 [7] - 金融信息乱象呈现技术化伪装新趋势 利用短视频、直播与AI技术增强迷惑性 [7][8] - 精准化引流形成产业链 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定向推送定制化诱饵 [7][8] - 乱象呈现跨界化渗透特点 与电信诈骗、传销等犯罪行为交织 [8] 专家观点 - 打击行动有助于从源头清理金融黑灰产业务 斩断"反催收"后续问题 [5] - 监管措施释放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金融黑灰产坚决抵制的态度 [5] - 短期形成震慑效应 长期有助于巩固投资者信心 推动建立规范信息秩序 [5] - 需关注"转贷降息"类涉贷信息乱象 这些由不法贷款中介违规包装借款资质 [8] - 建议压实媒体平台责任 加强常态化巡查与处理 强化金融科普 [10] 治理建议 - 需突破黑灰产违法取证、典型案例打击、信息网络屏蔽等关键节点 [9] -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强化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 [9] -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监管效率与精准度 [9] - 进一步细化金融信息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乱象定义和处罚措施 [10] - 建立健全举报机制 鼓励公众对金融信息乱象进行举报 [10]
散布股市不实信息,一批账号网站关闭!南都此前报道荐股乱象
南方都市报· 2025-05-24 11:21
监管行动 - 国家网信办会同金融管理部门依法关闭一批散布资本市场不实信息、非法荐股、炒作虚拟货币交易、散布金融黑灰产信息的账号和网站 [1][2][3][4][5] - 典型案例包括微博账号"爱股票APP"发布转融通不实信息、抖音账号"侃哥说财经"开展付费荐股、微博账号"火哥聊加密"诱导虚拟货币交易等 [2][3][4] - 境内网站pkex、weex、htx因违规为境外虚拟货币平台提供服务被关闭 [4] 非法荐股产业链 - 社交平台出现伪造股票交割单现象,使用生成器虚构"持仓涨幅12.07%""累计收益率2300.30%"等暴利记录 [9] - 黑灰产通过"吸粉—引流—拉群—收费"链条牟利,宣称拥有内幕消息或承诺稳赚不赔 [1][3][9] - 部分账号如"小海豚大梦想""风清扬大侠"通过暗示性话术诱导投资者付费跟投 [3] 虚拟货币与AI投顾乱象 - 虚拟货币交易账号通过晒收益截图、群聊信息诱导参与,涉及平台包括微博、知乎等 [4] - 无资质机构以"AI炒股""AI投顾"为噱头违规荐股,部分大模型直接推荐个股代码但信源存疑 [12][13] - 个人博主借AI课程实施诈骗,通用大模型荐股行为存在合规缺失 [12][13] 金融黑灰产特征 - 黑灰产呈现组织化、产业化特点,如"法务公司"以普法名义开展反催收培训 [17][18] - 消费信贷领域通过短视频平台揽客,采用"债务优化""专业反催收"等话术 [5][17] - 伪造股票交割单行为被定性为违法,严重情形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9] 媒体报道焦点 - 南都·湾财社揭露伪造交割单、AI投顾诈骗、金融黑灰产分销等产业链细节 [6][9][17][18] - 调查显示黑灰产威胁金融秩序,需政府、企业、媒体多方协同治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