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搜索文档
马斯克增持10亿美元,关注机器人产业ETF(159551)布局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1:09
机器人板块市场表现 - 9月16日机器人产业ETF(159551)上涨3.42% [1] - 工业母机ETF(159667)上涨2.09% [1] 特斯拉机器人相关动态 - 马斯克计划9月16日对AI5芯片设计进行技术评估 下周将召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及人形机器人相关会议 [1] - 马斯克近期增持257万股特斯拉股票 每股价格区间372.37-396.54美元 总金额约10亿美元 [1] - 特斯拉董事会提出价值1万亿美元的10年激励计划 要求达成100万台Optimus机器人交付目标 将于11月股东大会表决 [1] - 9月4日Optimus展示全新金色灵巧手设计 体现高度仿生与精细化升级趋势 [1] 行业发展趋势与催化因素 - 马斯克业务重心转向FSD、Robotaxi和Optimus等核心领域 [2] - 四季度板块预计迎来beta行情 海外特斯拉11月股东大会及Optimus第三代发布在即 [2] - 国内宇树科技有望年底上市 技术迭代、量产节奏和资本运作持续催化板块 [2] 投资策略与工具 - 机器人产业ETF(159551)覆盖人形机器人海外链与国产链标的 [2] - 工业母机ETF(159667)包含PCB设备(超30%)和人形机器人设备(约40%) [2] - ETF投资可分散板块内部题材轮动较快风险 [2]
特斯拉推进机器人量产,看好量产关键环节
2025-09-17 00:5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涉及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智能制造等领域[1] - 公司包括特斯拉(整机厂) 宇树(国产整机厂) 拓普赛华 恒立液压 新泉(关节总成供应商) 兆威机电 雷赛智能 德昌电机控股(灵巧手供应商) 以及中大力德 绿谐波(减速机) 龙溪股份(轴承) 卧龙电驱(电机)等国产零部件企业[2][8][9][10] **核心观点与论据** - 特斯拉计划2026年量产人形机器人 年产量目标100万台 市值目标8.5万亿美元 需依赖机器人业务实现4000亿美元EBIT目标[1][6] - 9-10月为关键催化剂期:特斯拉审厂或释放新图纸/量产指引 宇树10月提交上市文件 马斯克11月6日股东大会展示第三代机器人量产成果[1][3] - 本轮行情或超年初AI行情 因国内科技信心增强 国产算力接受度提高 估值方式有望提升[4][14] - 选股逻辑基于2026年量产矛盾 关注供应链紧张环节:关节总成(下游需求压力大 议价能力增强)和灵巧手(产能仅1-2万台 扩产周期长)[2][7][8] **其他重要内容** - 特斯拉战略重心转向人工智能与军事智能 新负责人匹配发展方向 项目未受延迟影响[5][6] - 应用端看好智能物流(AGV/AMR/无人叉车) 缝制环节(杰克股份引入AI替代人工) 陪伴机器人(优必选等) 环卫(福龙马)[9][11][12][13] - 国产链条中期或成焦点 包括整机厂(致远/宇树/优必选)及零部件(减速机/轴承/电机)[9][10] - 物流机器人硬件成熟但数据积累不足 缝制环节通过大模型迭代实现技术突破[11][12] **数据与目标引用** - 特斯拉机器人年产量目标100万台[6] - 特斯拉市值目标8.5万亿美元 EBIT目标4000亿美元[6] - 灵巧手当前产能仅1-2万台[8] - 需销售1000万-2000万台机器人补足EBIT目标[6]
科股早知道:人形机器人行业有望进入销量上升期
钛媒体APP· 2025-09-17 00:22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 - 特斯拉计划下周召开内部会议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系统和擎天柱机器人生产计划[2] - 预计Optimus 3落地后将成为全球重要参考对象 人形机器人结构设计方向将从多样化逐渐趋同[2] - 2026年人形机器人有望放量 2025年主要进行设计升级数据积累和泛化训练[2] - 预计2025年底部分工厂应用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可定型 行业进入销量上升期[2] - 随着产业链成熟度提升 人形机器人价格将逐渐下降 供应链或将走向集中[2] 英伟达散热技术升级 - 因AI新平台Rubin与下一代Feynman平台功耗或达2000W以上 现有散热方案无法满足需求[3] - 要求供应商开发全新微通道水冷板技术 单价是现有散热方案的3至5倍[3] - MLCP技术将芯片金属盖与液冷板整合 通过微通道让冷却液直接通过芯片[3] - 该技术可缩短传热路径提高散热效率并压缩体积 减少中间介质[3] - Rubin GPU热功耗将从预期1.8kW提高至2.3kW 超过现行冷板负荷[3] - 预计2026年下半年在Rubin GPU导入MLCP 双芯片版本或依靠MLCP维持散热效率[3]
早报(09.17)| 深夜飙涨!中概指数创3年新高;美联储9月议息名单敲定:米兰入局,库克留任;特朗普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格隆汇· 2025-09-17 00:12
美股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道指跌0.27%至45757.90点 标普500跌0.13%至6606.76点 纳指跌0.07%至22333.96点 [3][5] - 大型科技股涨跌互现 特斯拉涨2.82%至421.62美元 Meta涨1.87%至779.00美元 亚马逊涨1.13%至234.05美元 苹果涨0.61%至238.15美元 微软跌1.23%至509.04美元 英伟达跌1.61%至174.88美元 [3][5] - 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1.76%创2022年2月以来新高 蔚来涨超8% 百度涨7.81%至123.79美元 京东涨3.24%至34.71美元 阿里巴巴涨2.64%至162.21美元 [3][5] 全球资产与外汇 - 国际油价强势上扬 美油主力合约涨1.93%至64.52美元/桶 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涨1.53%至68.47美元/桶 [5] - 现货黄金一度涨穿3700美元创历史新高 伦敦金现报3691.15美元涨0.04% [6] - 美元指数报96.6540涨0.01% 离岸人民币报7.1050涨0.01% 在岸人民币报7.1142持平 [6] 宏观经济与政策 - 美国8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长0.6%超预期 前值修正为0.6% [26] - 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市场正消化年底前降息75基点预期 CME数据显示9月议息会议降息25基点概率达95.8% [27] - 美联储理事库克解雇请求被驳回 米兰提名通过 将参与本周利率决策 [8][9] 贸易与地缘政治 - 美国商务部考虑基于国家安全理由对更多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 5月已对价值4600亿美元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关税 [7] - 欧盟委员会将提出对以色列制裁措施 包括暂停贸易优惠及对极端主义部长实施制裁 [11] - 中美元首可能通话讨论TikTok协议 外交部未确认具体安排 [13] 科技与产业动态 - 微软宣布未来四年在英国投资300多亿美元 包括155亿美元数据中心扩张及151亿美元AI实验室与游戏业务投入 [16] - 特斯拉CEO马斯克将召开会议讨论AI/自动驾驶、擎天柱机器人和汽车产量 正值股东对投资xAI提案表决前夕 [15] - 腾讯宣布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 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提供高性价比AI算力 [18] 中国企业与市场 - 小鹏汇天回应飞行器事故:两架eVTOL因飞行间距不足接触 一架着陆时受损起火 无人员伤亡 [19] - 万科A获深铁集团提供20.64亿元股东借款 利率2.34% 年内累计借款达258.77亿元 [19] - 豆包月活用户达15742万环比增6.6% 超越DeepSeek登顶中国原生AI App榜首 DeepSeek月活环比降4.0% [31][32] 行业数据与项目 - 中国对东盟前8个月进出口4.93万亿元同比增长9.7% 占外贸总值16.7% 连续18个月保持增长 [24][25] - 藏粤直流输电工程启动建设 线路全长2681公里 输电容量1000万千瓦 2029年投运后年输送清洁电能超430亿千瓦时 [28] - 8月末全国乘用车行业库存316万辆 渠道库存下降缓解经销商压力 [30] A股与港股市场 - A股主要指数上涨 沪指涨0.04%至3861.87点 深成指涨0.45%至13063.97点 创业板指涨0.68%至3087.04点 两市成交额2.34万亿元 [34][35] - 港股恒指跌0.03% 恒生科技指数涨0.56% 南下资金净卖出31.89亿港元 净买入阿里巴巴-W30.31亿港元 [34][37] - 两市融资余额增加183.29亿元至23454.27亿元 上交所报11936.52亿元 深交所报11517.75亿元 [38]
一个P7,从自驾到具身的转行建议......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9-17 00:02
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 具身智能行业当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面临数据稀缺、算力不足和设备不成熟等挑战,与早期自动驾驶行业状况相似[1] - 数据采集成本高,行业采用real2sim2real或sim2real方案解决数据短缺问题,并借鉴自动驾驶数据闭环和自动标注技术[2] - 商业化部署优先选择已验证的成熟技术而非最新技术,例如VLA在智驾和机械臂应用较成熟但人形机器人应用难度大[3] - 人形机器人本体稳定性是关键挑战,需要开发类似自动驾驶的兜底方案防止摔倒或损坏[6] - 部署能力已具备轻量化技术,现有算力基本满足需求,预计随技术成熟将进一步提升一代[5] 技术方法论迁移 - 自动驾驶领域的优化方法论可直接迁移至具身智能领域,仅需调整面向对象和因素[1] - 采用机器人自采集数据并通过算法筛选dirty数据的方案,与自动驾驶数据处理流程高度相似[2] - 强化学习方法在具身智能领域仍然有效,应优先采用已验证的技术方案[3] 人才转型路径 - 自动驾驶与大模型背景人才转向具身智能领域难度较低,传统机器人背景人才也存在较多相似点[8] - 缺乏相关基础者需要完整学习体系,建议通过专业社区避免自学踩坑[8] - 行业已建立具身智能之心知识星球社区,汇聚近2000名成员,目标两年内达到近万人规模[10] 行业生态建设 - 社区覆盖产业、学术、求职、问答等多领域闭环,提供实时问题解答和技术分享[10] - 与智元机器人、有鹿机器人、优必选、傅里叶机器人、开普勒机器人等近200家头部企业建立合作[17] - 汇总40+开源项目、60+数据集及主流仿真平台,提供完整技术学习路线[17] - 建立高校与企业人才通道,覆盖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ETH等国内外知名机构[17] 技术研究体系 - 社区系统化梳理30+技术路线,包括数据采集、VLA模型、多传感器融合等13个核心领域[11] - 提供具身感知、强化学习、VLN等18个专项学习路线,加速技术入门与进阶[17] - 汇总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公司研报、零部件品牌等产业基础设施信息[19][22][29] - 持续更新开源项目、仿真平台、数据集资源,覆盖从基础研究到工程落地的全链条需求[31][37][39]
10上市8亏损!智驾投资人们悄悄「逃离」
犀牛财经· 2025-09-16 23:34
行业整体状况 - 自动驾驶行业进入规模化商业阶段 不再适合依靠融资进行技术探索 [2] - 行业投资退潮 新企业机会减少 投资人转向其他领域 [2] - 行业分化加剧 头部企业开始商业化落地 部分企业面临破产或被收购 [2][5] - 10家上市自动驾驶企业中仅2家实现盈利 8家仍处于亏损状态 [1][9] - 多数上市企业亏损额收窄 经营和造血能力改善 [9] 企业破产与调整案例 - 中智行因1.5万元债务破产清算 未披露过融资消息 [1][4] - 清研微视破产清算 累计融资超1亿元 [3][5] - 纵目科技破产重整 累计融资超30亿元 [3][5] - 极越汽车破产重整 累计融资超96亿元 [3][5] - 大卓智能被奇瑞重整并入集团 不再独立发展 [3][5] - 毫末智行出现管理层剧变 可能被长城汽车整合 [3][5] - 智紧机器人正在寻求收购 累计融资约9亿元 [3][5] 上市企业情况 - 2023年12月以来超过10家自动驾驶企业成功上市 [8] - 7家企业于2024年完成上市 2家于2025年完成上市 [8][9] - 上市地点包括港交所和纳斯达克 [9] - 知行科技、速腾景创、如祺出行等多家企业上市后仍亏损 [9] - 易控智驾、驭势科技等企业已递交招股说明书启动上市 [9] 头部企业发展 - 新石器计划明年启动IPO 目前部署超7500台无人车 [9][10] - 预计9月底达成1万台部署目标 明年车队规模达3万台以上 [10] - 头部自动驾驶企业进入市场爆发期 销量指数级提升 [10] - 专注于给车厂提供智驾方案的企业迎来商业化机会 [10] 创始人与行业背景 - 中智行创始人王劲曾创立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 [4] - 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创始人均与王劲有密切关系 [4] - 王劲因多次商业机密诉讼导致融资困难 [4] - 自动驾驶行业已迈过0-1阶段 进入1-10000的商业化爆发阶段 [6]
那些号称端到端包治百病的人,压根从来没做过PnC......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9-16 23:33
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现状 - 国内新势力车企正在推进VLA(Vision-Language-Action)技术的落地和优化 而另一部分企业则聚焦WA(World Model)路线 更多车企和Tier1供应商仍处于端到端技术攻坚阶段[2] - 端到端系统通过输入传感器原始数据直接输出控制信号或自车轨迹 代表性算法包括UniAD和Sparse系列[3] - 端到端本质是实现感知信息的无损传递 解决模块化方法中人工定义感知结果无法覆盖开集场景的问题 目前工业界普遍采用模仿学习方法进行优化[4] 端到端技术挑战与行业共识 - 端到端系统虽提高性能上限但下限稳定性不足 实际落地仍需传统规控方法兜底 learning-based输出轨迹仍需经过传统PnC处理[5] - 行业共识是自动驾驶从规则驱动转向认知驱动 但端到端技术距离成熟仍有较长距离 需要更多时间沉淀[5] - 车企为突破感知模型迭代瓶颈 积极布局VLA和WA技术路线 但需理性看待端到端替代传统规控的局限性[5] 自动驾驶技术社区生态 - 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社区规模已超4000人 覆盖超300家机构与自动驾驶公司 目标两年内达到近万人规模[8][102] - 社区整合40+技术方向学习路线 包括VLA、端到端、多模态大模型等前沿领域 并提供与一线产业界/学术界大佬的直接交流渠道[8][9][17] - 社区提供岗位内推机制 成员来自蔚小理、地平线、华为、英伟达等头部企业 以及国内外顶尖高校实验室[17] 技术资源体系 - 社区汇总近60+自动驾驶数据集 涵盖VLM预训练/微调/思维链/强化学习等类型 并整合3D目标检测/BEV感知/Occupancy等开源项目[37][53][55] - 提供七大福利视频教程 内容覆盖世界模型、自动驾驶大模型、Transformer等 已举办超百场专业技术直播[88][91] - 详细梳理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体系 包括一段式/二段式量产方案、VLA算法及里程碑方法 兼顾学术界与工业界需求[39][47]
山西学霸掌舵!禾赛科技港交所上市,创激光雷达 IPO 纪录
搜狐财经· 2025-09-16 23:27
9 月 16 日,全球激光雷达领先企业禾赛科技(HSAI.US; 2525.HK)正式于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实现 "美 股 + 港股" 双重主要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 据悉,本次 IPO 是迄今为止全球激光雷达行业规模最大 IPO,也是近四年来融资规模最大的中概股回港 IPO,绿鞋前融 资总额超过 41.6 亿港元(5.33 亿美元)。 禾赛科技港股 IPO 发行价为每股 212.8 港元,发售 1700 万股,净募资 40 亿港元。上市开盘价为 229.2 港元,较发行价 上涨近 8%。期间一度报于每股 244.0 港元,市值超 360 亿港元。 李一帆与向少卿、孙恺相识于硅谷顶尖的华人工程师圈子。2013 年三人一拍即合,决定打造一家 "billion dollar company"。据悉,因是在硅谷最大城市圣何塞成立,公司便命名为 "禾赛科技"。 起初,禾赛科技创始团队希望留在硅谷发展,但在第二年,三人便决定回国创业。2016 年,禾赛科技正式探索激光雷达 市场。三位学霸出手,禾赛科技快速在雷达赛道崛起,在同年便发布了第一款 32 线激光雷达,次年又推出新款 40 线激 光雷达 Pandar4 ...
未来10年算力总量增长10万倍!华为发布十大技术趋势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16:51
核心观点 - 华为发布智能世界2035系列报告 展望未来十年关键技术趋势及其对多个行业的变革性影响 包括AGI 智能体 自动驾驶 算力等十大方向 [1][6][13] - 到2035年 人工智能将助力预防超过80%的慢性病 超过90%的中国家庭拥有智能机器人 人类进入全息生活空间时代 [1][13] - 人工智能应用率超过85% 提升劳动生产率60% 通过自主系统重构企业价值创造方式 [13] 行业变革趋势 - AGI成为未来十年最具变革性驱动力量 需克服核心挑战实现奇点突破 走向物理世界是必由之路 [6] - AI智能体从执行工具演进为决策伙伴 驱动产业革命 [7] - 人机协同编程成为主流 人类专注顶层设计和创新思考 AI处理繁琐编码执行 [8] - 交互方式从图形界面转向自然语言 并演进为融合人类五感的多模态交互 通过语音 手势获得深度沉浸体验 [8] - 手机App从独立功能实体转变为AI智能体驱动的服务节点 AI调用相关服务节点提供极致体验 [8] - L4+自动驾驶汽车走入生活 成为"移动第三空间" 关键技术突破包括世界模型和AGI水平 [6][8][9] - 通信网络连接对象从90亿人扩展到9000亿智能体 实现移动互联网至智能体互联网跃迁 [13] - 能源成为制约AI高速发展核心要素 203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突破50% AI通过Token管理瓦特实现高效电网 [13] 技术发展指标 - 2035年全社会算力总量增长10万倍 计算领域在架构 材料器件 工程工艺 计算范式四大层面实现颠覆性创新 [11] - AI存储容量需求比2025年增长500倍 占比超过70% Agentic AI驱动存储范式改变 [12] - 自动驾驶发展路径:2025年驾驶主体为人类 场景为高速L3和城区L2+ 技术为E2E;2030年特定场景完全接管 L3+规模商用 部分场景L4商用 技术为世界模型;2035年大部分场景不需人类接管 L4+规模商用 L5启动试商用 技术为AGI水平 [9] 生活与健康领域 - 人工智能助力预防超过80%慢性病 推动健康管理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 [1][13] - 超过90%中国家庭拥有智能机器人 [1][13] - 人类逐渐进入全息生活空间时代 家庭场景迎来技术驱动的沉浸式变革 [1][13] 企业生产领域 - AI Agent驱动自主决策组织重塑生产范式 [13] - 人工智能应用率超过85% [13] - AI提升劳动生产率60% [13] - AI通过感知-分析-决策-行动自主系统彻底重构企业价值创造方式 [13]
成本降低性能提升,英伟达开发新型内存技术
选股宝· 2025-09-16 15:13
英伟达技术战略调整 - 英伟达取消第一代SOCAMM推广 将开发重点转向新版本SOCAMM2 [1] SOCAMM技术特性 - SOCAMM是新型内存技术 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类似HBM性能但成本更低 [1] - 技术为AI服务器提供高带宽低功耗内存解决方案 [1] SOCAMM2性能提升 - 功耗大幅降低 同容量下带宽提升至2.5倍 [1] - 显著降低AI推理延迟 [1] 应用场景 - 主要面向HPC、通用服务器、AI集群服务器等应用场景 [1] - 适用于AI训练/推理、智能辅助驾驶和工业边缘网关领域 [1] 市场前景 - 因生成式AI和自动驾驶对内存带宽需求指数级增长 [1] - SOCAMM2凭借性价比优势预计2025-2027年成为AI服务器主流选择 [1] 产业链相关公司 - A股相关概念股包括江波龙和雅克科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