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搬家

搜索文档
2025年下半年非银金融投资策略:存款搬家下的价值回归
国信证券· 2025-06-24 03:29
报告核心观点 存款搬家利于增量资金涌入风险资产,促进风险资产估值企稳和股票市场估值回归;保险行业深化负债端转型,负债成本下移,建议关注中国财险、新华保险、中国人寿;证券行业边际景气度提升,建议关注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东方财富、国联民生 [3] 存款篇:市场增量资金的源泉 - 2022 年以来居民存款持续增长,2025 年 1 月较 2024 年末增加 5.56 万亿元,总量同比上升 12.40%;2023 年一季度以来季度累计新增居民存款同比少增 [9] - 居民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2025 年比重达 72.28%;东部沿海地区新增居民存款绝对规模和占比下降显著 [14] - 2023 年以来银行存款挂牌利率大幅下调,2025 - 2026 年银行存款成本将延续下降趋势;银行现金类理财报价利率 1.4%左右,定开式理财收益报价基准 2.5%左右,引导居民存款往银行理财迁徙 [15][18][21] - 国有大行定存利率下行,居民存款搬家已启动,后续将遵循风险偏好提升路径,从低风险偏好资管产品向高风险偏好资管产品迁徙 [27][30][34] 资管篇:风险偏好提升的引擎 - 经济转型阶段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带来资管扩张,当前公募基金与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三分天下 [36][38] - 银行理财产品以固定收益类为主,2025 年 3 月末现金管理型 + 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 97.7%;2023 年以来规模持续回升,预计后续有望增长 [42][52] - 银行理财“增量不增收”,管理费率下降,下一步应稳固收、做增量、提升高费率产品占比,增加基金委外、拓展资产边界 [53][56][59] - 截至 2025 年 5 月末,公募基金规模达 32.01 万亿元;货币基金收益下降、降费渐进;ETF 成为重要品种,股票 ETF 对股票市场定价能力凸显 [71][72][82]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引导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主动股基胜率不高,首批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已发布 [95][98][105] 保险篇:利差走阔,量稳质增 - 2025 年上半年保险股 1 - 3 月估值低,4 月修复,5 月以来迎来估值被动修复行情;个股表现上中国财险、中国人保领涨 [109][113] - 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回升,2025 年前 4 月人身险保费占比升至 80.8%,寿险保费占比升至 76.6%;行业加大分红险销售力度 [114] - 新华保险一季度保费和 NBV 大幅增长,中国人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9.5% [118] - 储蓄型保险中增额终身寿险固定收益,分红险有额外浮动收益,万能险和投连险投资理财属性强 [121] - 2024 年监管引导压降负债成本,个险渠道推动代理人转型,银保渠道有望贡献主要保费增速 [129] - 人身险产品结构向“低保底 + 高浮动”分红险转型,预计未来分红险保费增长提升险企权益类资产配置需求 [130][135] - 2024 年人身险合计负债成本为 2.56%,预计 2025 - 2027 年分别为 2.35%/2.28%/2.33%;截至 2024 年末上市险企加权平均打平收益率为 3.4% [139][141] 券商篇:景气改善,革故鼎新 - 2025 年以来资本市场交投活跃,证券公司经纪、两融业务弹性释放,部分券商业绩改善明显 [3] - 境内投行业务低迷,境外投行业务复苏,港股 IPO 金额再度位居全球第一;DCN 等场外衍生品兴起,为券商探索用资业务提供路径 [3]
国泰海通|宏观:存款从“回家”到“再搬家”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6-22 14:46
居民存款与资管产品配置趋势 - 2018年后资管产品收益率回落导致居民存款"回流" 而2023年存款利率持续调降又推动资金重新"搬家"至理财、货基等资管产品 [1] - 2014-2015年资管行业扩张阶段出现显著"存款搬家"现象 2018年金融去杠杆和房地产转向后居民财富配置出现"逆转"回归存款端 [1] - 2023年存款利率与银行间资金利率形成扭曲 短端同业存单利率降幅较慢 促使居民新增存款回落并回流资管产品 [1] 当前居民资产配置结构 - 2023年住户部门资金流量表显示 居民投资资管产品比例回升但反弹有限 存款类配置仍占70%高位 反映"保本"需求强烈且风险偏好改善缓慢 [1] 资金迁移受益产品类型 - 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固收类)和货币基金成为存款主要替代品 债券型基金在债市向好时吸引部分资金流入 [2] - 2024年保险行业增长加速 信托市场近两年呈现明显回暖趋势 [2] 未来配置趋势展望 - 住户存款向多元化资管产品迁移或成长期趋势 因存款降息速度预计持续快于银行间市场 货币基金及类货币金融产品配置占比或进一步提升 [2]
利率进入“1字头”,银行存款“大搬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04:48
以下文章来源于21世纪资管研究院 ,作者21金融圈 21世纪资管研究院 . 21世纪资管研究院是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致力于资管领域政策和业务研究的独立智库,研究院宗 旨:探索全球资管发展新趋势,求解国内资管发展新问题,搭建资管人才成长大平台,促进资管行业健 康长远发展。 作 者丨叶麦穗 编 辑丨方海平 长短倒挂情况依然严重 分析普遍认为,存款利率下调引发的"存款搬家"效应,是推动非银存款增长的原因之一。排排 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月银行存款"搬家"现象显著,主要受以下 因素驱动: 首 先 , 以 国 有 大 行 和 股 份 制 银 行 为 代 表 的 多 家 金 融 机 构 大 幅 下 调 存 款 利 率 , 1 年 期及以下定期存款利率普遍跌破1 %,部分中长期存款利率也回落至2 %区间,利 率优势的削弱直接降低了银行存款的吸引力。 其次,在银行利率下行背景下,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及理财产品的相对收益优势凸 显,形成一定的套利空间。再者,随着非银存款自律机制的完善和理财业务监管 政策的持续规范,客观上加速了资金向理财市场的转移。 央行数据显示,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16.96万亿元, ...
降费率、推新品、扩渠道、提限额 银行理财积极拓展业务版图
证券日报· 2025-06-19 16:51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现状 - 在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正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1] -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已经突破31万亿元[2] - 理财子公司通过"降成本、推新品、扩渠道、提容量"组合拳拓展业务版图[1] 理财子公司市场策略 - 销售渠道拓展:多家理财子公司扩大代销机构范围,从股份制银行扩大至城商行和农商行[2] - 上调持仓限额:招银理财将"招赢日日金74号A"产品单户持仓上限从5000万元提升至20000万元[2] - 产品创新:推出"微含权"系列产品,权益资产比例不超过5%,如青银理财成就系列2025年309期C份额,业绩比较基准年化2.6%-3.6%[3] - 降低费率:招银理财、光大理财等多家机构自6月份以来多次下调费率[3] 市场发展趋势 - 存款利率下行与"存款搬家"趋势推动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增长[5] - 头部机构扩大市场份额,中小机构聚焦区域特色或细分赛道[5] - 投资者短期偏好现金管理类产品,长期倾向配置"固收+"或分红型产品[5] - 预计2025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3万亿元[6] 未来创新方向 - 优化资产配置策略,提升权益类、商品类资产配比[6] - 深化分红型产品创新,推广按月/季度分红机制[6] - 开发中长期封闭期产品,匹配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需求[6] - 布局跨境资产配置产品、开发场景化理财方案、升级智能投顾服务[6]
利率跳水存款加速搬家,5月非银存款创近十年同期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11:55
存款利率下调与存款搬家现象 - 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1696万亿元 同比增长81% 当月新增存款22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多增5000亿元 [1][2] - 非银存款单月增加12万亿元 创近十年同期新高 今年以来累计增加307万亿元 同比多增6800亿元 [1][2] - 国有六大行率先下调存款利率 中长期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 中小银行陆续跟进调整 [3] 存款利率变化趋势 - 5月定期存款利率全面下跌 3个月期平均利率1004% 6个月期1212% 1年期1339% 2年期1428% 3年期1711% 5年期1573% [2] - 各期限利率较上月下降223-303BP 其中5年期利率较3年期低014个百分点 [2] - 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及维持银行净息差 央行或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 [3] 资金迁移方向 - 资金主要流向公募基金 货币基金等非银存款产品 以及权益市场 [4][5] - 银行理财规模环比增长3400亿元至316万亿元 信用债市场表现提升理财产品吸引力 [5][6] - 非银机构买债空间较大 5-7月可能是债市做多窗口期 [6] 驱动因素分析 - 银行存款利率优势削弱 1年期及以下定期存款利率普遍跌破1% 中长期利率回落至2%区间 [1] - 非银存款自律机制完善及理财监管政策规范 加速资金向理财市场转移 [1] - 股市回暖及多资产配置需求 推动部分资金进入股票市场 [4][5]
5月央行信贷收支表要点解读:非银存款高增背后:同业扩表与存款搬家
开源证券· 2025-06-19 07: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降准、降息落地及关税政策调整,看好稳增长政策驱动下信用环境修复,判断2025年全年贷款增量同比或基本持平,预计2025年银行经营业绩表现基本稳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稳步回升,继续看好稳定股息的红利策略持续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负债端 - 4 - 5月大行非银存款累计新增2.6万亿元,5月延续4月非银存款大幅增长态势,推动存贷增速差继续向上修复,反映银行阶段性向非银同业扩表以及存款降息后搬家效应初步显现 [4] - 5月“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增加6226亿元,较4月增量明显修复,或反映银行向非银融出恢复,以及部分银行提前增加短期资产储备,脱媒现象或陆续反映 [4] - 居民存款或主要分流至风险偏好接近的现金管理类、短债理财,股市涨幅缓慢时分流存款效能较弱,5月“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和“计入M2的存款”增幅接近,居民存款暂时转向货基不多 [4] - 需关注银行在存款搬家过程中负债期限缩短、稳定性减弱的可能,银行不愿吸收长期定存,一般性存款大量转移向同业存款或给流动性管理带来压力 [5] 资产端 - 5月大行票据融资同比少增2018亿元,冲量贴现减少,部分银行依靠短贷冲量,5月中小行短贷同比多增1614亿元 [6] - 5月中小行债券投资同比大幅多增5900亿元,若下阶段银行负债成本能有效下移,看好负carry压力减轻下的银行配债需求恢复,2025年农商行配债力度显著低于上年 [6] 资产比价 - 按照监管思路,下一个面临定价监管的品种大概率是同业定存,有必要引导同业负债成本下降,理财新增资产配置有望转向信用债等偏好品种 [7] 投资建议 - 红利策略推荐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受益标的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顺周期标的推荐苏州银行,受益标的江苏银行、成都银行、杭州银行等 [8]
“存款特种兵”正转型“理财特种兵”!
第一财经· 2025-06-17 15:19
存款利率下行与理财市场变化 - 大中小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普遍进入"1字头",利差极度收窄,促使"存款特种兵"转向理财市场,形成"理财特种兵"群体 [1] - "理财特种兵"通过高频调仓和多维度比较(如年化收益率、挂0次数等)捕捉理财收益波段,资金活跃于现金管理类、固收类产品 [1][3][4] - 典型案例:投资者将150万元从4.8%的5年期定存转投现金管理类理财,因当前定存利率低于1.8% [3] 理财产品的市场表现与投资者行为 - 微众银行活期+plus因T+0交易和高收益(如华夏理财固收纯债7R成立以来年化5.35%)受追捧,部分产品需"蹲守"额度 [4][5] - 社交平台涌现理财博主,如"老牛的躺平生活"手工更新产品数据(7日年化、挂0次数等),形成信息共享社群 [3][4] - 高性价比理财产品供不应求,例如某产品上线30分钟售罄,反映市场对收益的敏感度提升 [5] 存款搬家与理财规模扩张 - 5月人民币存款同比多增5000亿元,非银存款增加1.19万亿元(近十年高点),或反映存款向理财迁移 [11][12] - 银行理财收益率优势显现:5月加权平均年化2.57%,纯债类2.69%,现金管理类1.49%,显著高于国股行1%以下的存款利率 [12] - 机构推出短期高息产品吸引资金,如招银理财R1/R2产品七日年化达3.4%,平安理财14天产品近3月年化6.12% [12] 行业术语与产品动态 - 行话"掉价"指新发理财收益递减,"挂0"(正收益天数占比最低66%)可能因净值延迟更新或资产配置对冲 [7][8] - 现金管理类理财资产配置多元,包括债券、非标债权、优先股等,收益波动受债市和权益市场影响 [8] - 低利率常态化下,货币基金与现金类理财因"准活期+微收益"特性成为存款替代选项,推动机构加速产品创新 [11][12]
“存款特种兵”正转型为“理财特种兵”:抱团蹲额度、逐日算收益
第一财经· 2025-06-17 12:53
存款利率下行与理财市场变化 - 大中小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普遍进入"1字头",利差极度收窄,存款资金转向理财市场 [1] - 5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18万亿元,同比多增5000亿元,非银存款增加1.19万亿元为近十年同期高点 [7] - 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降至2%以下,难以满足"保本+略高收益"需求,资金转向风险可控、流动性强的替代性资产 [7][9] "理财特种兵"现象 - 投资者将大额存款转入理财产品,例如150万元5年期定期存款到期后放弃存款计划,转投十余只现金管理类产品 [2] - 投资者高频调仓,根据每日收益表现切换产品,理财买出股票感觉 [2] - 社交平台涌现大量理财博主,逐日跟踪银行理财产品并提供投资建议,例如"老牛的躺平生活"手工更新微众银行活期+plus等产品数据 [3] 热门理财产品表现 - 微众银行活期+plus包含16种现金管理类产品,华夏理财固收纯债7R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5.35%,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6.93% [3][4] - 招银理财R1/R2级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达3.4%,平安理财14天持有期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6.12% [8] - 5月银行理财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2.57%,现金管理类1.49%,纯债类2.69%,规模环比增长0.5万亿元至31.3万亿元 [9] 理财产品供需动态 - 高收益理财产品额度紧张,投资者半夜蹲守抢购,例如某产品上线半小时售罄 [4] - 银行客户经理提前通知客户准备抢购高性价比理财产品 [4] - 新发理财产品通过配置高收益债券吸引客户,但后续收益可能下降("掉价"现象) [6] 行业术语与投资行为 - "挂0"指理财产品单日收益为0,微众银行活期+plus中部分产品正收益天数占比最低仅66% [5] - "掉价"现象源于新发产品高收益债券后续被稀释 [6] - 银行理财主要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包括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及非标债权等 [6] 市场趋势与机构布局 - 存款向理财、货币基金搬家信号明显,低利率时代增长需求超越存款安全感 [7] - 货币基金与现金类理财提速发展,推动机构加快产品创新,但需防范久期错配等风险 [9] - 监管或加强对货币基金、现金理财的审慎监管,防止恶性竞争 [9]
新增1.19万亿元!资金为何涌向这一领域?
中国经营报· 2025-06-16 15:06
5月金融统计数据核心观点 - 5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18万亿元 同比多增5000亿元 环比多增2.62万亿元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非银存款)增加1.19万亿元 创近十年同期高点 [1] - 存款利率普遍进入"1"时代 货币基金 现金理财等高收益非银产品吸引力大增 直接推升非银存款规模 [1] - 今年以来非银存款累计增加3.07万亿元 同比多增6800亿元 [2] 存款利率下调影响 - 国有大行和股份行集中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活期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05% 定期整存整取3个月 6个月 1年期 2年期均下调15个基点 分别为0.65% 0.85% 0.95% 1.05% 3年期和5年期均下调25个基点 分别至1.25%和1.3% 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0.3% [2] -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引发"搬家效应"加速 居民和企业通过非银机构配置资产的意愿增强 推动存款结构从银行表内向表外转移 [2] - 存款利率进入"1字头"时代 居民和企业加速将资金从传统银行存款转向货币基金 现金管理类理财等收益更高的非银金融产品 [2] 资金流向多元化趋势 - 部分定存到期 潜在新增定存或转向理财 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或承接这部分超额流出 长期带动定期存款的财富化 [3] - 5月资本市场回暖 权益市场成交放量带动券商客户保证金存款增长 叠加信用债市场表现稳健增强理财产品吸引力 形成"收益提升—资金流入—规模扩张"的正向循环 加速存款搬家速度 [3] - 居民资产配置从"单一存款"向"理财+权益"的多元化切换 是利率市场化深化的必然结果 资金可能加速流入股票市场 债券型基金 私募资管产品以及保险储蓄类产品等渠道 [4] - 股市在稳市政策支撑下投资吸引力逐步增强 部分资金会通过公募基金 固收+理财等通道参与权益市场 债券市场的稳健收益特征与保险产品的长期保障属性 也将成为居民分散配置的重要选择 [4] -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背景下 银行存款搬家还会持续 存款可能流向货币基金 银行理财 债券市场和股市 [4] 存款脱媒与客户行为变化 - 随着"手工补息"叫停 同业活期存款利率调控影响释放完毕 存款脱媒进程明显放缓 对银行存款高黏性的客户可能通过拉长存款期限来寻求收益改善 [5]
“超车式”降息!部分中小行存款利息已低于大行
第一财经· 2025-06-16 11:00
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调整 - 国有大行启动新一轮存款降息后,中小银行罕见快速跟进,部分农商行三年期定存利率下调至1.2%,较同期大行利率低5个基点,出现"利率倒挂"现象[1] - 兴宁珠江村镇银行半个月内两次下调利率,两年、三年、五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分别从1.3%、1.4%、1.45%降至1.25%、1.3%、1.3%[3] - 北京怀柔融兴村镇银行三年、五年期存款利率降至1.20%,低于同期大型商业银行挂牌利率[3] - 湖北通城农商行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普通定存利率分别下调至1.05%、1.25%、1.3%,与大行持平[4] - 全国已有超过10家农商行和村镇银行存款利率与国有大行持平或更低[4] 中小银行经营策略转变 - 中小银行主动放弃"高息揽储"传统竞争手段,通过控制存款规模优化资金成本结构[1] - 经营思路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部分银行宁可少吸收存款也要盘活现有资金[6] - 农商行净息差环比大幅收窄15个基点至1.58%,降幅最大[6] - 中小银行面临更严峻的息差压力,政策传导机制驱动其快速跟进降息[7] - 压降存款成本为贷款"降价"腾挪空间是大势所趋[8] 市场影响分析 - 中小银行加速跟进降息导致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缓冲作用快速减弱[10] - 存款利率下调后一年期存款挂牌利率为0.95%,而一年期NCD到期收益率为1.68%,可能导致存款脱媒[10] - 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316.96万亿元,同比增长8.1%,当月新增存款2.2万亿元[10] - 非银存款单月增加1.2万亿元,创近十年同期新高[10] - 存款利率下调可能推动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迎来增量资金,增大债市配置力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