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社会

搜索文档
国家定调「人工智能+」:中国AI十年三步走,战略解读来了
机器之心· 2025-08-27 08:36
政策定位与目标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定位为2035年前人工智能发展的顶层设计,将AI从产业工具升级为社会基础设施和新质生产力核心[2][5] - 提出"三步走"战略:2027年实现AI与六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智能终端和智能体普及率超70%;2030年AI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重要增长极;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社会和智能经济阶段,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5][7][13] 重点领域部署 - 聚焦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六大领域,这些领域数据入口清晰、商业闭环明确、技术扩散效应强[6] - 科技领域建设科学大模型推动科研范式革命;产业领域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智能化改造并培育智能原生产业,如AI驱动的自动化设计公司;消费领域通过智能终端重塑服务形态;民生领域覆盖工作、教育、健康;治理领域提升城市治理和国家安全;全球合作倡导普惠共享路线[6][8][9] 技术基础设施 - 中国开源生态领先,Hugging Face平台7月开源33款大模型,Design Arena排行榜前15名开源模型均来自中国,包括DeepSeek、阿里、智谱等机构[15][16][17] - 政策支持模型创新、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数据产权制度完善、算力基础设施(如人工智能芯片和超大规模智算集群)及"东数西算"工程[19][20] 应用与产业影响 - 智能终端(AI手机、AI PC、智能助手)和智能体成为服务入口,2027年普及率目标70%,2030年超90%[5][7][11] - 服务业应用前景最广,产品层面实现万物互联,服务层面进化到认知与情感消费;智能原生企业(如基于智能体的客服平台)成为政策重点扶持对象[6][8][9] 监管框架 - 政策提及"安全"12次,要求应对模型幻觉、算法歧视等风险,与国际"可解释AI"和"负责任AI"理念呼应[22] - 配套法规密集出台:2025年9月施行《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AI生成内容添加电子水印;2025年6月施行《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规范人脸识别使用原则和数据安全[22][23]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迈向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人民日报· 2025-08-26 22:09
人工智能+行动政策背景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培育新质生产力 加快形成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1] 技术演进路径 -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实现从信息连接到知识运用的跃升 推动生产要素重组和价值创造方式升级 [2] - 人工智能技术从特定场景任务进化为通用性任务 技术通用性显著增强 应用场景从消费端向科技交通医疗等领域渗透 [3] - 人工智能应用正由信息智能向物理智能深化演进 生物智能将成为未来重要应用形态 [4] 发展目标规划 - 面向2035年提出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总体目标 [4] - 面向2027年和2030年分别设定新一代智能终端与智能体应用普及率 智能经济发展水平等阶段性目标 [4] 重点应用领域 - 聚焦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六大领域提出具体发展指引 [5][6] -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金融等高风险行业需强化监管和安全防护措施 [5] - 针对养老托育医疗健康等高难度行业需攻关自主人形智能机器人和脑机接口技术 [5] 全球合作与安全体系 - 加强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推动普惠共享 打造平权互信多元共赢的开放生态 [6] - 建立模型算法数据资源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安全能力建设 [6] - 建立健全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应对数据投毒算法黑箱模型幻觉等风险 [6]
国务院划重点:十年时间,全面AI
第一财经· 2025-08-26 15:03
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政策核心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普及率超9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阶段[3][7] - 政策旨在通过顶层设计与市场机制融合,激活多元主体创新活力,推动从AI应用大国向AI创新强国跨越[3][7] - 智能体成为人工智能落地应用重要形式,政策支持智能体广泛应用及发展"智能体即服务"[3][7][11] 六大重点行动领域 - 科学技术领域:加速AI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技术协同创新,加强AIforScience科研突破[7][8] - 产业发展领域:增强工业系统智能感知与决策能力,推广生产工艺优化方法,加快农业智能育种及智能农机、无人机、机器人装备应用[7][8][13][14] - 消费提质领域:发展智能原生应用提升文娱、电商、家政等服务品质,拓展体验消费、个性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电脑、智能家居等新一代智能终端[8] - 民生福祉领域:支持AI技能培训,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模式,提升AI在医疗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及文化创作中的应用[9] - 治理能力领域:打造政务服务新模式,提升AI在安全生产监管、防灾救灾、公共安全预警及环境监测预测中的应用[9] - 全球合作领域:政策未详细展开但纳入重点行动框架[7] 行业应用与商业化进展 - 工业领域:大模型与智能体通过工业软件和机器人驱动制造业转型,推动价值分配向研发设计和销售运营两端拓展[12] - 农业领域:丰登育种大模型辅助发现作物基因功能,超100个全球育种单位试用,无人机技术解决劳动力不足及管理粗放问题[13][14] - 气象领域:AI气象预报模型"风乌GHR"实现10公里级中期天气预报,展示AI在地球科学应用潜力[14] - 企业智能化转型从碎片化改造转向全价值链重构,人机协作成为新常态[12] 企业观点与技术趋势 - 国产大模型如DeepSeek、千问、Kimi、智谱能力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开源普惠生态形成,企业部署成本从两年前天价大幅降低[11] - 智能体具备工具使用、记忆能力和自主任务规划能力,解决大模型"缸中大脑"局限,2025年成为智能体商业化落地元年[11][12] - 网络安全隐患加剧,"智能体黑客"出现,一名人类黑客可操控数十个智能体发起攻击,需提升安全能力应对不对称性威胁[15]
国务院划重点:十年时间,全面AI
第一财经· 2025-08-26 13:43
政策目标与时间节点 - 2024年为AI应用落地元年 AI在日常生活和智能终端落地 2025年为智能体元年 AI从听令行事转向主动服务[1] - 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1][4] - 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90% 智能经济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4] - 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1][4] 重点发展领域 - 科学技术领域加速从0到1重大科学发现 加强AI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领域技术协同创新[4] - 产业发展领域增强工业系统智能感知与决策执行能力 推广AI驱动的生产工艺优化方法[5] - 农业领域加快AI驱动育种体系创新 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5] - 消费提质领域发展提效型和陪伴型智能原生应用 提升文娱/电商/家政/物业/出行/养老/托育等生活服务品质[5] - 智能终端领域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产品[5] - 民生福祉领域将AI融入教育教学过程 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新模式[5] - 医疗健康领域应用AI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 提高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效率[6] - 政府治理领域打造精准识别需求/主动规划服务/全程智能办理的政务服务新模式[6] - 全球合作领域提升AI在大气/水/海洋/土壤等环境的监测预测能力 进行精准治理[6] 行业应用进展 - 工业领域以大模型和深度学习为核心 AI技术通过工业软件与工业机器人双维度驱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8] - 农业领域丰登育种大模型辅助发现未被报道的作物基因功能 全球超100个育种单位试用[9] - 气象领域AI气象预报模型风乌GHR实现对中期天气进行10公里级建模与预报[9] - 企业智能化转型从碎片化改造转向全价值链整体重构 智能体让人机关系从人适应机器变为机器服务于人[8] 技术发展现状 - 国产大模型DeepSeek/千问/Kimi/智谱能力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开源普惠生态逐步形成[7] - 企业部署大模型成本从两年前天价大幅降低 人工智能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时代[7] - 智能体产品能够使用各种工具并具备记忆能力 可自主理解任务目标并规划分解任务[7] - 数字孪生在智能制造中深化应用 柔性生产线自适应能力显著提升[6] 产业生态建设 - 政策通过顶层设计与市场机制融合激活多元主体创新活力 推动从AI应用大国向AI创新强国跨越[1] - 智能终端依托消费电子市场优势 结合生成式AI算法优化使人机交互体验迎来质变[6] - 生物医药领域高通量测序数据增长推动AI辅助药物研发进入临床转化关键期[6] - 具备明确数据入口和清晰商业闭环的领域将成为政策落地核心抓手[6]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新华社· 2025-08-26 09:21
总体要求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丰富 产业体系完备 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 - 重点领域包括科技 产业 消费 民生 治理 全球合作 推动形成人机协同 跨界融合 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2] 发展目标 - 到2027年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3] - 到2030年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90% 智能经济成为重要增长极 [3] - 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支撑 [3] 科学技术领域 - 加速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科研范式 加快科学大模型建设应用 推动基础科研平台智能化升级 [3] - 推动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研发 工程实现 产品落地一体化协同发展 加强与生物制造 量子科技 6G等领域技术协同创新 [4] -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向人机协同模式转变 探索建立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研究组织形式 [4] 产业发展领域 - 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 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5] - 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 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 中试 生产 服务 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 发展智能制造装备 [5] - 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发展智能农机 农业无人机 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6] - 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 推动现代服务业向智向新发展 在金融 法律 交通 物流等领域推动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广泛应用 [6] 消费提质领域 - 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 培育智能服务业态 发展提效型 陪伴型等智能原生应用 提升文娱 电商 家政 物业等生活服务品质 [6] - 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 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 智能机器人 智能家居 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7] 民生福祉领域 - 创造智能工作方式 探索人机协同新型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 培育智能代理等创新型工作形态 加强人工智能技能培训 [8] - 推行智能学习方式 创新智能学伴 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 构建智能化情景交互学习模式 [8] - 打造智能美好生活 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 健康管理 医保服务等场景应用 提高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效率 [9] 治理能力领域 - 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 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 加快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向乡村延伸 [10] - 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 构建多元一体公共安全治理体系 加强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监管 防灾减灾救灾 公共安全预警等方面应用 [10][11] - 共绘生态治理新画卷 提高空天地海一体化动态感知能力 提升人工智能驱动的生态环境监测预测 模拟推演能力 [11] 全球合作领域 - 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 打造平权 互信 多元 共赢的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开放生态 深化算力 数据 人才等领域国际合作 [11] - 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 支持联合国发挥主渠道作用 探索形成各国广泛参与的治理框架 [12] 基础支撑能力 - 提升模型基础能力 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 支持多路径技术探索和模型基础架构创新 [13] - 加强数据供给创新 持续加强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完善数据产权和版权制度 培育壮大数据处理和数据服务产业 [13] - 强化智能算力统筹 支持人工智能芯片攻坚创新 加快超大规模智算集群技术突破 完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13] - 优化应用发展环境 布局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培育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商 发展模型即服务 智能体即服务等模式 [14] - 促进开源生态繁荣 支持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建设 培育优质开源项目 加快构建面向全球开放的开源技术体系 [14]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 超常规构建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 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 [15] 政策法规保障 - 加大人工智能领域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 发展壮大长期资本 耐心资本 战略资本 完善风险分担和投资退出机制 [16] - 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 伦理准则 推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相关立法工作 [16] 组织实施 -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统筹协调 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强化示范引领和经验推广 [17]
汽车早餐 | 市场监管总局在汽车领域部署开展CCC认证试点工作;齐泽凯出任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首席执行官;零跑汽车进入香港市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2 01:01
中美贸易关系 - 中美双方在伦敦磋商机制首次会议上原则达成落实两国元首共识的框架协议 [2] 汽车行业政策与认证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汽车领域CCC认证试点工作 支持认证检测机构国际化能力建设以服务汽车出口 [3] - 特朗普计划签署决议废除加州自行设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权力 [5] 智能社会标准化 - 中央网信办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标准化指引(2025版)》 明确自动驾驶等场景的社会影响评估 [4] 国际车企动态 - 通用汽车宣布40亿美元投资美国工厂 将墨西哥生产的雪佛兰Blazer和Equinox转移至美国组装 目标年产能超200万辆 [6] - 赞比亚政府积极游说车企在铜矿附近建设电动汽车零部件厂 计划通过南非工厂出口全球 [7] - 日本汽车零部件公司马瑞利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 获11亿美元新融资且80%债权人支持重组 [8] 中国车企与新能源进展 - 零跑汽车香港首店开业 计划年内确定欧洲及东南亚本地化选址 [10] - 小米SU7 Ultra量产版以7分04秒957刷新纽北赛道量产电动车圈速纪录 [11] - 小鹏汽车对泄露新车型拍摄内容的自媒体启动法律追责 [12] - 阿里速卖通在中东上线新能源车销售业务 覆盖比亚迪、小米等品牌 [13] 战略合作与技术升级 - 宁德时代与香港大学合作共建零碳未来创新中心 聚焦零碳政策与科技创新 [14] - 瑞声科技控股收购初光汽车 整合资源推动车载感知技术发展 [15] 高管变动 - 齐泽凯将于2025年接任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 孟侠转任大众商用车管理董事会主席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