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家定调「人工智能+」:中国AI十年三步走,战略解读来了
36氪·2025-08-27 12:54

政策框架与战略定位 - 国务院于2025年8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人工智能发展至2035年的战略蓝图 [3][4] - 文件定位人工智能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新质生产力核心,不再仅是产业升级工具 [6] - 提出"三步走"发展目标:2027年实现重点领域深度融合、2030年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2035年支撑智能社会建设 [6][14] 阶段性发展目标 - 2027年目标为六大领域(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加速落地,智能终端与智能体普及率超70% [7][14] - 2030年目标为人工智能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智能终端与智能体普及率超90% [14][17] - 2035年目标为全面步入智能社会和智能经济阶段,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4][18] 重点领域应用部署 - 科技领域建设科学大模型推动科研范式革命,缩短研发与市场距离 [9][10] - 产业领域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智能化改造,培育智能原生产业如AI驱动的设计公司和客服平台 [11] - 消费领域通过智能终端(AI手机/PC/机器人)重塑服务形态,实现万物互联与情感消费 [12][15] - 民生领域覆盖工作/教育/健康/文化,鼓励创作具中国元素的文化作品 [16] - 治理领域提升智慧城市与政务水平,构建智能安全体系和生态治理 [16] - 全球合作领域倡导普惠共享路线,贡献全球治理方案 [16] 技术基础设施支撑 - 模型领域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架构创新,建立评估体系确保可控迭代 [26] - 数据领域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完善产权制度,探索数据收益分成机制 [26] - 算力领域支持AI芯片创新与智算集群建设,完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26] - 中国开源生态显著领先,Design Arena排行榜前15名开源模型均来自中国,7月开源33款大模型 [19][20][21] 监管与安全体系 - 构建算法/数据/算力全环节安全能力,应对模型幻觉、算法歧视等12类风险 [27] - 2025年9月起实施《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强制添加AI内容电子水印 [27] - 2025年6月起实施《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严格规范采集使用原则 [28] 政策实施特点 - 专项聚焦"人工智能+"融合应用,针对重硬轻软、应用碎片化等问题提出分业施策 [29] - 与2017年规划相比更注重系统性部署和务实管用举措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