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化扩张
icon
搜索文档
泡泡玛特二季报最大亮点:海外太猛了,“超级IP”Labubu之外,新IP也抢眼
华尔街见闻· 2025-08-20 00:2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飙升367%至46.6亿元人民币 较盈利预告高出4% [1] - 总收入同比增长204%至139亿元人民币 符合市场预期 [1] - 毛利率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至70.3% 净利润率大幅提升12.8个百分点至33.0% [3][5] 海外业务表现 - 海外市场销售额同比猛增440%至55.93亿元人民币 贡献集团销售额的40.3% [2][3] - 海外单店销售额约为中国内地门店的4倍 线上销售占比从23.2%大幅提升至45.8% [2] - 美洲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1142%至22.65亿元人民币 亚洲地区增长258%至28.51亿元人民币 [3] IP产品表现 - 超级IP Labubu销售额同比增长668%至48.14亿元人民币 贡献集团销售额34.7% [3][4] - 新IP Twinkle Twinkle上市半年实现3.89亿元人民币销售额 远超同期Crybaby和Hirono首年表现 [1][4] - Crybaby销售额同比增长249%至12.18亿元人民币 成为增速第二快的IP产品 [3][4] 运营数据 - 零售门店总数达571家 同比增长25% 其中海外门店162家同比增长95% [3] - 海外新开门店42家 略低于预期51家 但线上销售和单店产出弥补差距 [2] - 第二季度遭遇产能瓶颈 7月产能较6月翻倍 8月预计进一步改善 [5] 增长催化剂 - Labubu与优衣库联名T恤将于8月22日推出 [5] - 《Labubu & Friends》动画第一季将于8月/9月首播 [5] - Labubu 4.0预告片将在圣诞节/春节前发布 [5] - 公司有机会被纳入恒生指数 [5]
纳芯微:增收不增利,国产模拟芯片龙头的困境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8-18 04:16
公司基本信息 - 纳芯微成立于2013年,2022年科创板上市(688052 SH),2025年4月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拟募资用于底层技术升级(如车规级MCU)、扩建产线(12nm英寸晶圆)、海外销售网络建设(目标覆盖欧洲、东南亚)及战略投资(重点收购传感器企业)[1] - 车规级芯片已在东风汽车、上汽大通、比亚迪、五菱汽车、云内动力等终端厂商实现批量装车,同时进入了上汽大众、一汽集团、长城汽车、联合汽车电子、宁德时代、森萨塔等终端厂商的供应体系[3] 股东情况 - 截至24年底,王升杨(10 86%)、盛云(10 12%)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持股21%,A股上市前股东包括小米长江、深创投、红土善利(华为关联基金)、中东主权基金等[4] - 25年一季的前十大流通股中可见全国社保基金、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等身影,兴证全球基金相关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占据50%席位[4] 产品与运营模式 - 产品覆盖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领域,可销售产品型号超3300款,车规级芯片占比36 88%[5] - 采用Fabless模式,晶圆制造委托中芯国际、台积电,封装测试由长电科技等代工,自建封测厂(苏州纳希微)满足小批量定制需求[6] - 采用直销与经销结合,直销占比约40%(服务头部客户),经销占比60%(覆盖中小客户),CR5客户贡献36 9%收入(比亚迪、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6] 过往收购与产业链整合 - 24年10月完成对麦歌恩(磁传感器)的收购,新增磁开关、磁角度传感器、磁编码器等品类,基本实现磁传感器全品类覆盖[7] - 麦歌恩在25Q1为纳芯微带来1亿元左右的营收贡献[7] 财务表现 营收 - 22-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 70亿、13 11亿和19 60亿元,24年同比增长49 5%[8] - 25Q1营收7 17亿元,同比增长97 82%,创单季度营收历史新高,主要因汽车电子高速增长驱动相关产品持续放量(78 0%),消费电子(26 5%)和泛能源领域(95 8%)景气度回暖[8] - 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占比36 88%,较上年提升5 93个百分点;泛能源领域收入占比49 49%,较上年下降10 03个百分点;消费电子领域营收占比13 63%,较上年提升4 12个百分点[8] - 传感器产品营收占比由22年6 7%提升至24年14%,信号链芯片由62 6%降至49 1%,电源管理芯片由30 5%提升至35 9%[11] - 24年海外营收占比15 58%,主要来自香港和日本等[12] 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 - 22-24年净利润2 5亿、-3 05亿、-4 03亿元,24年亏损扩大因研发投入(5 4亿元,占比27 55%)及收购麦歌恩产生的5亿元商誉增值[13] - 25Q1净利润-0 51亿元,同比大幅收窄66%,分析师预计26年扭亏[13] - 22-24及25Q1毛利率分别约为48 5%、33 9%、28%、34 4%,全线产品毛利率均下滑,传感器产品毛利率下滑8 2个百分点[13] - 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9505万元实现转正,期末现金10 12亿;流动比率17 5、9 1、6 2倍,逐年下滑但仍健康[14] 运营能力 - 22-24年存货分别为5 93亿元、8 05亿元及8 23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72天、294天及211天[16] - 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34、53、57天,逐年上升,回款能力减弱[16] - 24年存货跌价准备6200 6万元,同比23年增长101 3%,反映对未来去库进展的担忧[16]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模拟芯片行业由德州仪器、ADI、英飞凌等国际巨头主导,CR5超60%,车规市场份额超80%[17] - 23年德州仪器全面下调中国市场价格,打响价格战,反倾销政策有望削弱TI、ADI成熟制程价格优势,国产厂商迎来窗口期[17] - 国内市场中,纳芯微与圣邦股份、思瑞浦形成"三强"格局,CR3不足10%,纳芯微在汽车模拟芯片领域领先[18] - 24年模拟芯片国产化率:消费电子40-50%,通讯20-25%,工业10-15%,汽车5%,预计2029年汽车模拟芯片国产化率提升至20%[18] - 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1953亿元,预计2029年达3346亿元,2025-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11 0%,增速最快板块为汽车模拟芯片[19] 护城河 技术优势 - 24年研发人员560人(占比55%),新增专利62项(累计407项),重点突破车规级SerDes、SiC驱动芯片等核心技术[21] - 22-24及25Q1研发投入占营收分别为24%、40%、28%、25%[21] - 数字隔离芯片累计出货6亿颗,CMTI性能超TI同类产品20%,TMR磁阻传感器灵敏度较霍尔传感器提升10倍[21] 行业地位 - 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排名第14位,市占0 9%,fabless公司中排名第6位[22] - 汽车模拟芯片、数字隔离类芯片、磁传感器市场均居中国厂商第一,全球数字隔离芯片市占率15 6%(仅次于TI)[22] - 22-24年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复合增长率36 4%[22] 客户粘性与生态协同 - 通过ASIL-D认证的车规芯片进入比亚迪、蔚来等供应链,前五大客户采购占比36 9%[23] - 为比亚迪定制800V高压平台驱动芯片,为阳光电源开发16位ADC精度储能BMS芯片[24] - 共享吉利换电技术、华为云智能座舱方案,收购麦歌恩后磁传感器产品线毛利率提升至38%[25] 资本运作 - 24年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理财产品)达20 8亿,子公司苏州纳星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围绕半导体产业链投资70余个项目[26] - 未来投资并购重点围绕汽车电子和泛能源赛道,关注高速类和处理器类产品等协同方向[26] 未来规划 新兴领域拓展 - 将汽车电子技术迁移至低空经济(eVTOL)、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电子皮肤),推出车规级SerDes芯片组(NLS9116/NLS9246)[35] - 计划收购SiC厂商,完善"驱动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生态,目标2025年毛利率回升至35%以上[35] 全球化布局 - 24年境外收入占比15 58%,同比提升3 2%,境内、境外营收同比分别增长43 72%和88 75%[36] - 已在日本、韩国、德国等地设立分支机构,目标3年内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20%[36] - 24年海外员工17人(占比1 45%),拓展力度仍有提高空间[37] 行业趋势 - TI有望在8月启动新一波涨价,涉及工控类、车载类及算力相关芯片产品,国内模拟公司市场份额有望加速提升[38]
“跑鞋界苹果”,两年实现业绩翻倍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5 05:0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达到23.18亿瑞士法郎 较2022年首破10亿瑞士法郎实现两年翻倍 [2] - 2025财年Q2净销售额同比增长32%至7.49亿瑞士法郎 亚太市场净销售额同比激增101.3%至1.19亿瑞士法郎 [3] - 2025财年Q2净利润暴跌232.7% 从去年同期盈利3080万瑞士法郎转为亏损4090万瑞士法郎 [3] 市场扩张战略 - 中国已跻身品牌全球前五大市场 未来有望晋升为第二大市场 [3] - 公司计划2026年在中国门店数量达到100家 并扩大一线二线城市门店面积 [3] - 全球化路线遵循"欧美稳健增长 亚洲高速突破"策略 亚洲市场成为业绩核心增长动力 [2][3] 财务目标与行业定位 - 公司设定2024-2026财年营收目标至少35.5亿瑞士法郎(约290.5亿人民币) [2] - 被行业称为"跑步界的苹果" 凭借创新科技与颠覆性影响力确立垂直领域地位 [2] - 当前全球员工超3500人 中国员工占比约1/7(约500人) 分布于北京上海香港等地 [3] 运营模式分析 - 营收与毛利持续增长 摊销前收益稳健 显示核心运营能力强劲 [5] - 采用牺牲短期利润换取市场份额策略 与耐克/Lululemon/安踏早期扩张模式类似 [5] - 关键挑战在于控制费用增速与稳住毛利率 需在营收增速放缓时切换至盈利模式 [5] 资本市场反应 - Q2财报发布次日股价下跌近5% 市场对净利润亏损作出负面反应 [4]
港股再融资额1839亿,较去年增两倍,新经济巨头领跑
搜狐财经· 2025-08-12 23:11
港股再融资市场概况 - 截至8月6日 240多家港股公司完成再融资 总额达1839亿港元 为2024年全年融资额的2.17倍 [1] - 新经济领域企业成为融资主力 比亚迪 小米集团 药明康德等龙头企业引领募资规模 [1] - 主权基金和长线基金等国际机构投资者深度参与市场活动 [1] 新经济企业融资表现 - 比亚迪以433.83亿港元配售金额位居榜首 小米集团以426亿港元紧随其后 药明康德以76.47亿港元位列第三 [3] - 前三家企业融资总额占港股配股总金额约50% [3] - 地平线机器人 众安在线 中国儒意等企业募资额均超30亿港元 商汤 优必选 晶泰控股等硬科技企业表现突出 [3] 国际机构投资动态 - 无极资本以13.08亿港元投资第四范式 持股4.98% 并完成对商汤25亿港元投资 持股4.31% [3] - 无极资本拟以39亿港元投资中国儒意 持股7.51% 该机构2025年4月取得阿布扎比金融牌照 双总部设于香港和阿布扎比 [3] - 阿联酋Al-Futtaim家族办公室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比亚迪配售 认购金额达35亿港元 [4] 战略合作与协同效应 - 机构投资者为企业带来市场信心提升 治理结构完善和业务资源对接等超募资本价值 [5] - 中东主权基金投资有助于企业获得当地市场关注 对产品出海和海外扩张产生积极影响 [5] - 比亚迪与Al-Futtaim集团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化区域协作 [5] 技术研发与全球化布局 - 长线资金参与为新经济企业技术研发注入稳定预期 无极资本与商汤及曦望Sunrise签署战略协议 [6] - 三方将共同探索具身智能与数字金融算力底座建设 AI芯片全球化落地以及AI资本生态建设 [6] - 主权基金与长线资本的合作成为新经济企业实现全球化跳跃的重要杠杆 [6]
泡泡玛特(09992):重大事项点评:25H1业绩超预期,品牌势能持续增强
华创证券· 2025-07-21 13: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推”评级,目标价 321.9 港元 [2][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H1 业绩超预期,收入增速≥200%对应收入≥136.7 亿元,集团溢利增速≥350%对应利润≥43.4 亿元,利润率约 31.7%同比+10.6pcts,25Q2 增长继续提速 [2] - IP 生态全面升级,头部 IP 热销辐射其他 IP 多点开花,新品搪胶品类有扩张余力,labubu 3.0 二手价格企稳 [8] - 国内市场预计延续 Q1 亮眼表现,海外市场继续开店,名人效应拉动北美市场品牌影响力扩大,看好部分 IP 复刻海外成功 [8] - 上调 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93.79/129.41/158.62 亿元,对应 32/23/19x PE,给予 25 年 42x PE 对应目标价 321.9 港元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130.38 亿、300.52 亿、410.56 亿、499.34 亿元,同比增速 105.5%、130.5%、36.6%、21.6% [4]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25 亿、93.79 亿、129.41 亿、158.62 亿元,同比增速 188.8%、200.1%、38.0%、22.6% [4] - 每股盈利分别为 2.33、6.98、9.64、11.81 元,市盈率分别为 96.2、32.1、23.2、19.0 倍,市净率分别为 28.2、15.0、9.1、6.2 倍 [4]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 13.43 亿股,已上市流通股 13.43 亿股,总市值 3300.95 亿港元,流通市值 3300.95 亿港元 [5] - 资产负债率 26.80%,每股净资产 7.96 元,12 个月内最高/最低价 283.4/36.4 港元 [5] 附录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 - 2024 - 2027 年资产总计分别为 148.71 亿、280.26 亿、441.75 亿、629.17 亿元,负债总计分别为 39.86 亿、73.40 亿、99.72 亿、121.51 亿元 [9]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分别为 106.84 亿、200.63 亿、330.04 亿、488.67 亿元 [9] 利润表 - 营业总收入同主要财务指标,营业总支出分别为 89.28 亿、174.27 亿、235.96 亿、285.80 亿元 [4][9] - 净利润分别为 31.25 亿、93.79 亿、129.41 亿、158.62 亿元 [4][9] 现金流量表 - 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49.54 亿、45.43 亿、122.06 亿、151.00 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0.09 亿、 - 4.48 亿、 - 5.49 亿、 - 5.18 亿元 [9] - 融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9.59 亿、4.56 亿、4.38 亿、4.88 亿元 [9] 主要财务比率 - 成长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 105.5%、130.5%、36.6%、21.6%,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增长率 188.8%、200.1%、38.0%、22.6% [9] - 获利能力:毛利率 66.8%、69.0%、69.5%、69.8%,净利率 24.0%、31.2%、31.5%、31.8% [9] - 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 26.8%、26.2%、22.6%、19.3%,流动比率 3.6、3.9、4.6、5.5 [9] - 每股指标:每股收益 2.33、6.98、9.64、11.81 元,每股经营现金流 4、3、9、11 元 [9] - 估值比率:P/E 96.2、32.1、23.2、19.0,P/B 28.2、15.0、9.1、6.2 [4][9][10]
匠心家居(301061):点评:25H1业绩超预期,费率与拓客户视角下跨品类对比,重视公司成长加速
长江证券· 2025-07-15 10: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预计2025H1归母净利润4.1 - 4.6亿元、扣非净利润4.0 - 4.5亿元,同增44% - 61%/55% - 75%,2025Q2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增长中枢为47%/65%,Q2收入延续高增,利润增速超预期,产品结构优化和降本提效为主线 [2][6] - 匠心家居拓客效果好且费用率低,或与产品力和渠道开拓能力有关,其产品力源于更多研发资源倾斜,成长天花板高,建议重视公司成长加速度的价值定价,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约9.8/12.2/15.3亿元,对应PE为19/15/12x [8] 报告各部分总结 成长 - 强alpha持续兑现,预计Q2延续高增,持续推新品、渗透既有客户渠道、新合作大客户放量、店中店模式拓展,近年新合作优质客户将释放增量,2025Q1 - 2024Q1分别新增22/28/19/25/24家客户,2022 - 2024年期末合作全美top100家具零售商30/35/49家,Q1店中店已有500 + 家;beta层面Q2环比改善,今年1 - 5月美国家具零售分别同增7%/3%/7%/8%/9%,23年/24年分别同比 - 3%/- 2% [12] 盈利 - 产品结构优化和降本提效为主线,Q2利润增速超预期,公司推进采购降本和产品结构优化,2024年功能沙发均价同增16%,整体毛利率同比 + 5.4pcts,今年Q1盈利延续改善,Q2内生盈利质量提升可对冲关税与汇率扰动 [12] 关税 - 近期美公布越南对美关税为20%,公司越南产能基本覆盖对美收入且持续扩产;产品中高端定位下客户更重视设计端,先前10%关税阶段公司仅承担小部分 [12] 跨品类视角 - 匠心家居拓客时费率控制力好,或与产品力和渠道开拓能力有关,选取2024年销售客户CR5相较2022年下降的轻工出口代工公司,以客户集中度降幅反映拓新客户效果并与销售费用投入对比 [12] 财务预测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548|3522|4412|5512| |营业成本(百万元)|1545|2047|2525|3127| |毛利(百万元)|1003|1475|1888|2385| |销售费用(百万元)|68|106|159|215| |管理费用(百万元)|104|95|137|176| |研发费用(百万元)|125|183|238|303| |财务费用(百万元)|- 93|- 17|- 30|- 46| |净利润(百万元)|683|980|1222|1531|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683|980|1222|1531|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496|995|1228|1513|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868|- 87|- 103|- 87|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 172|31|- 2|- 2| |现金净流量(不含汇率变动影响,百万元)|1192|940|1124|1425| |每股收益(元)|4.10|4.51|5.61|7.04| |市盈率|15.07|19.28|15.47|12.34| |市净率|3.76|4.10|3.24|2.57| |总资产收益率|15.7%|17.6%|17.5%|17.4%| |净资产收益率|19.1%|21.3%|21.0%|20.8%| |净利率|26.8%|27.8%|27.7%|27.8%| |资产负债率|17.7%|17.3%|16.7%|16.2%| |总资产周转率|0.59|0.63|0.63|0.63|[26]
中烟香港(06055):独家经营壁垒,内生外延全球扩张
国信证券· 2025-07-14 13:4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1][117][1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中烟体系内唯一的烟草上市公司,独家经营壁垒深厚,以内生外延积极全球扩张,业务具有轻资产、垄断性、计划性特征,经营稳健且利润率稳定性强,2018 - 2024年收入与利润年复合增速为10.9%/21.8% [4] - 公司为中烟国际负责资本市场运作和国际业务拓展的指定境外平台,资产整合与注入有望带来跨越式发展 [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净利润9.0/9.8/10.6亿港元,利润年增速分别为+5.1%/+9.1%/+8.3%,摊薄EPS = 1.30/1.41/1.53港元,对应PE为23/21/20x,合理价值区间29.83 - 36.24港元,对应市值206 - 251亿港元 [4] 各部分总结 中烟香港:烟草稀缺标的,独家经营壁垒与全球化扩张 - 公司是中烟体系内唯一的烟草上市公司,2018年完成重组确立四大业务独家经营地位,2019年港交所上市,2021年收购中烟巴西 [7][8] - 公司定位为中烟国际负责资本市场运作和国际业务拓展的指定境外平台,目标成为国际一流烟草企业 [8] - 公司商业模式具有垄断性、计划性和资产注入预期的特点 [8] - 公司实际控制人是中国烟草总公司,持股72.3%,股权高度集中 [11] 烟叶进出口业务:基本盘稳健的现金牛主业 - 全球烟叶产量稳定,以4 - 5年为小周期波动,产需地不匹配和风味差异形成进出口需求 [33][37] - 我国烟叶进出口受国家烟草专卖制度规管,年进出口量基本稳定,公司在进口和出口业务中占一定比例 [41] - 公司烟叶类进口业务独家经营,量价齐升驱动收入增长,毛利率显著提升,受益于国内卷烟消费结构升级有望稳步增长 [47] - 公司烟叶类出口业务独家经营东南亚、中国港澳台地区,积极拓市场,出口量小幅波动,优化定价策略提升盈利 [53] 卷烟与新烟出口:内生外延的成长性业务 - 全球卷烟市场年销量约5.7万亿支,海外市场由国际烟草巨头主导,我国卷烟出口占比小,国际化进度低 [56][63] - 公司卷烟出口业务从卷烟拓至雪茄,从免税市场拓至有税市场,收入受出境客流影响,自营比例提高带动盈利提升 [70] - 全球新型烟草市场稳步增长,HNB是规模最大的品类,公司新烟出口业务收入规模快速增长,性价比优势突出 [74][84] 资本运作:海外资产注入整合带来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 - 2021年公司收购中烟巴西,迈出烟草跨境并购第一步,巴西经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持续提升,业务看点是扩大原烟收购区域与规模,拓宽非中国市场销售区域 [93] - 公司内生外延并重,内生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增长,外延通过资产整合实现海外扩张,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9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同比+0.8%/+5.5%/+4.4%至132/139/145亿港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0/9.8/10.6亿港元,利润年增速分别为+5.1%/+9.1%/+8.3%,每股收益分别为1.30/1.41/1.53港元 [102][110][119] - 综合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公司股票合理价值区间29.83 - 36.24港元,对应市值206 - 251亿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119]
江丰电子拟定增募资19亿加码半导体 连续五年研发费率超5%夯实技术根基
长江商报· 2025-07-13 23:25
公司资本动作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定增募资19 48亿元 扣除2000万元财务性投资后 募资主要用于2个生产项目 一个研发中心 5 8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借款 [1] - 募资聚焦半导体核心领域 其中9 98亿元将投入集成电路设备用静电吸盘产业化项目 占总募资51 23% [2] - 5 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 占比29 78% 以满足资金密集型行业需求 [3] 募资项目布局 - 静电吸盘项目总投资10 98亿元 建设周期24个月 旨在突破国外垄断 实现国产化量产 [2] - 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项目选址韩国 总投资3 5亿元 拟使用募集资金2 7亿元 加速全球化布局 覆盖SK海力士 三星等客户 [2] - 上海研发中心拟投入9900万元 占比5 13% 聚焦前沿技术研发以保持国际竞争力 [3] 财务与研发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0亿元 同比增长29 53% 净利润1 57亿元 同比增长163 58% [6] - 半导体精密零部件业务2024年营收8 87亿元 同比增长55 53% 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6]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从7381 1万元增至2 17亿元 费用率连续五年超5% 2024年达6 02% [1][6]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国内有效授权专利894项 含发明专利531项 [1][6] 资产规模扩张 - 2022-2024年总资产从50 98亿元增至86 89亿元 增幅70 44% 2025年一季度达92 75亿元 同比增长42 21% [7] 行业地位与技术壁垒 - 公司为国内半导体溅射靶材龙头企业 产品涵盖6N级铝靶材 5nm制程铜锰合金靶材等 实现多项技术国产化突破 [1][6] - 静电吸盘项目将增强公司在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领域话语权 缓解国内供求失衡问题 [2]
老铺黄金股价飙升16%,机构看好全球化扩张前景
环球网· 2025-06-30 07:30
股价表现 - 6月30日公司股价单日涨幅超16%至1020港元/股 时隔近一个月重回千港元关口 [1] - 当日交易数据:开盘894 5港元 最高1035港元 最低894 5港元 成交量309 967手 成交额30 6亿港元 换手率2 22% 总市值176亿港元 [2] 海外业务突破 - 新加坡滨海湾金沙新门店6月21日开业后表现超预期 成为股价主要催化剂 [1] - 摩根大通调研显示该店客流量持续高位 成交转化率超95% 每小时订单量4-10笔 消费者画像与品牌定位高度契合 [4] - 申万宏源分析认为新加坡门店坪效有望超越澳门威尼斯人店 产品组合与定价策略与内地保持一致 叠加新品发布及限时折扣有效刺激消费 [4] 机构评级与预测 - 摩根大通重申"增持"评级 目标价从1149港元上调至1249港元 预测2025-2027年销售额及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68%和76% 同期盈利预测上调11%-13% [4] - 申万宏源指出海外首店落地标志公司从区域品牌向全球化迈进的关键一步 中长期成长空间广阔 [4] 国内渠道扩张 - 6月28日上海国金中心LG1层新店开业 采取满千减百及3倍积分活动 销售火爆致排队时长近2小时 [5] - 国金中心店为公司在上海第3家门店 年内计划在上海新天地、恒隆广场等高端商圈继续拓展 [5] - 截至2025年4月已完成国内全部头部商业中心签约 未来将聚焦存量门店区位优化及高端渠道升级 [5]
6年融资190亿还缺钱?!又一锂电巨头赴港上市!
电动车公社· 2025-06-16 15:55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及行业影响 - 宁德时代2024年5月成功登陆港股,募资356亿港元,创全球最大IPO纪录[1] - 港股上市目的明确:为研发、人才储备及全球化扩张提供资金支持[3] - 二次上市趋势在中国新能源车圈蔓延,蔚小理等新势力已率先实践[4][5][7] - 中企A+H股上市模式被视作当前最优解,但引发美国投资者对盈利机会流失的担忧[9] 亿纬锂能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为小鹏、埃安、宝马等国内外车企提供动力电池,产品覆盖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全领域[13][16] - 技术地位:锂原电池销售额全球第一(连续8年)、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二、圆柱电池出货量全球第四/全国第一[17] - 大圆柱电池(如46系列)具备三大优势:成本比方形电池低30%、安全性能更优(散热面积大)、能量密度更高[24][26] - 已实现大圆柱电池量产,良品率达97%,成为宝马首发供应商并获一汽奔腾、长安汽车定点[29][34][38] 亿纬锂能订单与产能规划 - 未来5年意向需求达564GWh(圆柱磷酸铁锂81GWh+三元大圆柱483GWh),但仅66%为书面形式[39][44] - 2025年规划产能210GWh,当前募资50亿元建设23GWh圆柱铁锂+21GWh大圆柱项目,仍存显著缺口[40][49][52] - 需至少187GWh三元大圆柱产能满足可靠订单,现有资金不足(2024年经营现金流44.34亿元,同比降48.9%)[55][57][62] 港股作为新能源企业融资平台 - 香港定位明确:为内地车企提供全球化金融支撑,通过港股吸收国际资金[68][78][80] - 港股优势:相比A股融资能力更强,相比美股风险更可控,适合亿纬锂能等急需资金的企业[81][85] - 行业趋势:继宁德时代后,亿纬锂能等更多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将赴港二次上市[86] 大圆柱电池行业前景 - 技术路线受认可:亿纬锂能研究院院长称其为"新能源汽车最优解",但量产依赖高端制造能力[31][27] - 应用落地进展:宝马新世代车型将搭载,特斯拉4680电池因良品率问题推进受阻[34][27][29] - 中国供应链优势助力量产,可能重塑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格局[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