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

搜索文档
美联储降息预期吸引资金回流,但估值风险将影响美股涨势?
第一财经· 2025-08-17 04:24
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市场反应 - 美联储可能在9月降息25个基点 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升温 [1][3] - 9月降息概率一度达99.9% 当前维持在85%左右 已基本充分定价 [4] - 混合通胀数据使美联储感到不适 7月PPI环比上涨0.9% 核心月率通胀增长3.7% 为3月以来最高 [3] - 零售销售增长0.5% 但消费者信心指数超预期下降 一年通胀预期从4.5%升至4.9% [3] 美股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标普500指数四次创历史新高 医疗保健、通信服务和非必需消费品板块涨幅居前 [6] - 联合健康因巴菲特买入尾盘拉升超10% 推动医疗保健板块至五个月新高 [6] - 过去一周美股基金净流入87.7亿美元 部分抵消前一周138.9亿美元外流 [6] - 奥本海默将标普500年末目标价设为7100点 较当前点位高近12% [6] 市场估值与投资者情绪 - 91%的基金经理认为当前美股估值偏高 比例为2001年以来最高 [7] - 标普500指数中61%股票高于50天均线 60%高于200天均线 但仅24%个股表现优于指数 [7] - 市场情绪仍相对强劲 逢低买入行为持续 但季节性疲软期叠加估值过高引发调整担忧 [7] 行业与板块动态 - 消费必需品板块表现最差 下跌0.6% [6] - 医疗保健板块受联合健康带动显著上涨 [6] - 通信服务和非必需消费品板块涨幅居前 [6]
关税成本传导效应显现 美国中小企业或现倒闭潮
中国新闻网· 2025-08-16 14:37
美国PPI数据与通胀压力 - 美国7月PPI环比上涨0.9%,大幅高于6月的零增长和市场预期的0.2%,为2022年6月以来最大涨幅 [2] - 7月PPI同比涨幅达3.3%,显著高于6月的2.3%和市场预期的2.6%,创今年2月以来新高 [2] - 服务业PPI环比涨幅达1.1%,为2022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 [2] - 核心PPI(剔除食品能源)环比涨0.9%,同比涨3.7%,较前值2.6%显著加速 [2] 关税成本传导机制 - 高盛测算显示截至6月美国企业承担64%关税成本,消费者承担22%,外国出口商承担14% [5] - 预计到10月消费者承担比例将升至67%,外国企业25%,美国公司降至8% [5] - 摩根大通预测关税或使美国GDP下降1%,通胀率上升1%-1.5% [5] - 匹兹堡国家公司预计核心PCE通胀将进一步偏离美联储目标 [5] 行业影响与企业应对 - 会计公司RSM指出PPI上涨反映企业利润率将持续受压 [3] - 阿波罗全球管理警告中小企业因缺乏营运资金可能面临倒闭潮 [6] - 特定行业如内布拉斯加州玩具商、怀俄明州服装店等难以承受145%额外关税 [6] 经济衰退风险 - 阿波罗全球管理预测美国经济连续两季度萎缩概率达90%,GDP或降4% [6] - 波士顿学院认为当前PPI数据低估了潜在消费者价格通胀影响 [3] - 7月核心CPI同比涨3.1%,已持续高于美联储2%目标 [3]
波黑进出口均实现增长,但逆差持续扩大
商务部网站· 2025-08-16 13:35
外贸数据 - 波黑2023年1-7月进口额184.3亿马克 同比增长3.8% [1] - 同期出口额102.5亿马克 同比增长5.2% [1] - 外贸逆差81.7亿马克 较去年同期80.1亿马克扩大2% [1] 商品结构 进口商品 - 矿物燃料及衍生品进口额21.4亿马克 占比11.6% [1] - 机械设备进口额16.3亿马克 占比8.8% [1] - 汽车及零部件进口额15.6亿马克 占比8.5% [1] 出口商品 - 电气设备出口额9.372亿马克 占比9.1% [1] - 机械设备出口额8.263亿马克 占比8.1% [1] - 家具类产品出口额6.979亿马克 占比6.8% [1] 贸易伙伴 出口目的地 - 克罗地亚18.2亿马克 占出口总额17.8% [2] - 德国14.6亿马克 占出口总额14.2% [2] - 塞尔维亚10.9亿马克 占出口总额10.6% [2] 进口来源地 - 克罗地亚34.4亿马克 占进口总额18.7% [2] - 塞尔维亚24.4亿马克 占进口总额13.2% [2] - 斯洛文尼亚15.4亿马克 占进口总额8.4% [2] 行业趋势 - 过去十年外贸逆差从70亿马克增至120亿马克 [2] - 上半年通胀率4.6% 推高进出口商品价格 [2] - 国内零售市场外国商品占据主导地位 [2]
“投资者可能忽视了风险”!美国重磅数据出炉,50个基点降息或成泡影
搜狐财经· 2025-08-16 06:31
零售销售数据表现 - 7月美国零售和餐饮服务销售额环比增长0.5%至7261亿美元 同比增长3.9%符合预期 [1] - 数据表明消费者支出增长缓解市场对消费萎缩担忧 减少美联储大幅降息理由 [1] - 零售数据强劲标志第三季度开局良好 与GDP消费者支出部分最为接近 [2] 经济预测与模型调整 - 亚特兰大联储将第三季度实际GDP增长预估维持在2.5% [2] - 7-9月实际个人消费支出增长预测从2.0%上修至2.2% [2] - 增速较第二季度回落但仍高于1.8%的可持续扩张水平 [2] 进口价格与通胀压力 - 7月美国进口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4% 扭转6月0.1%跌幅 为2024年4月以来最高读数 [2] - 关税政策对进口商品造成成本压力 未来可能进一步推高物价 [2][3] - 消费者一年通胀预期从4.5%升至4.9% 五年预期从3.4%升至3.9% [2] 美联储政策预期变化 -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9月降息概率从近100%降至85% [3] - 市场预计9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约85% 50个基点可能性归零 [3] - 关税政策被芝加哥联储主席称为"滞胀性冲击" 可能推高物价并抑制增长 [3] 市场反应与投资者情绪 - 零售数据发布后美股承压 标普500跌0.29% 纳指跌0.40% 道指涨0.08% [1] - 全周三大股指保持涨势 道指累计涨1.74% 标普500涨0.94% 纳指涨0.81% [1] - 低波动性和高估值表明市场存在自满情绪 投资者可能忽视关税风险 [3]
财经观察:为什么要促消费、“反内卷”、“薅羊毛”…… 专家这样说
人民网· 2025-08-16 01:20
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 消费支出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构成中的主体和主要驱动力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1] - 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不足 提升消费占比是经济转型的大趋势[2] - 消费需求疲软会导致价格指数下降 消费需求旺盛则推动价格指数上升 需避免价格指数大起大落[1] 消费提升路径 -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需要提高收入预期 根本动力在于产业升级和附加值提升[2] - 改善消费环境和供给能释放消费潜力 需要打造更多优质消费产品和品牌[2] - 传统消费在量和质方面都有增长空间 新型消费全面拓展也具备巨大潜力[8]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部分行业出现内卷式恶性竞争 源于外部逆全球化措施和内部需求疲软及产能过剩[3][4] - 低价竞争短期看似有利消费者 但长期会损害消费者福利并扰乱市场竞争秩序[4] - 产业集中度不足导致支配地位行业盈利能力弱 锂电池行业因格局较好全球占比超50%而利润空间更大[5][6] 政策红利利用 - 以旧换新补贴覆盖家电、汽车、家居建材等领域 补贴金额有限需抓紧时间利用[7] - 地方政府推出服务和餐饮等消费补贴 消费贷贴息政策在大件消费上能带来优惠[7] - 消费者应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时代 提升数智素养以充分利用政府政策红利[8]
蒙古国7月通胀率达8.1% 牛肉价格涨幅明显
商务部网站· 2025-08-15 13:36
通胀数据 - 2025年7月蒙古全国通胀率为8[1]1% [1] - 进口商品价格同比上涨2[1]1% [1] 商品价格变动 - 监测的430种商品和服务中进口品种占比55[1]3%(238种) [1] - 肉制品价格同比上涨11[1]3% 牛肉涨幅最高达15[1]1% 羊肉和山羊肉上涨9[1]4% [1] - 乌兰巴托市场牛肉均价24[1]586图格里克/公斤(约6[1]8美元)同比上涨19[1]2% [1] - 一级面粉均价2366图格里克(约0[1]3美元)同比下降4[1]2% [1]
金老虎:川普言意相离!美俄峰会成焦点,黄金3352 弱势空
搜狐财经· 2025-08-15 04:58
黄金价格下跌原因分析 - 美国7月PPI环比上涨0.9% 远超市场预期的0.2% 创2022年6月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核心PPI同样上涨0.9% 显著高于预期的0.3% 数据打破通胀快速回落预期 美元指数反弹至98.2 压制无息资产黄金吸引力 [3][4] - 美联储官员释放谨慎信号 古尔斯比强调需等待更多数据验证通胀趋势 博斯蒂克表示若就业市场稳固2025年仅需降息一次 利率互换市场对9月降息50基点概率从50%回落至30%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5.6基点至4.2326% 进一步压缩黄金估值空间 [4][5] - 美俄阿拉斯加峰会释放积极信号 讨论能源合作缓解俄乌冲突升级担忧 风险偏好回升推动资金转向风险资产 道指上涨1.04%创历史新高 纳斯达克指数刷新纪录 同时IEA原油供应过剩预警导致油价跌至两个月新低 能源通胀压力减轻削弱黄金避险属性 [6][7] - 初请失业金人数周减少3000人至22.4万人 低于市场预期的22.8万人 显示劳动力市场强劲 强化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立场 美元走强利空黄金 市场看多情绪减弱 [7][8] 黄金技术面分析 - 日线级别呈现"N"形下跌形态 冲高回落收上影长于下影的单阴K线 显示空头力量强于多头 价格整体运行于三角区间内 上升趋势支撑位于3280区间 [8] - 价格运行于5日均线3344下方 布林带三线拐头向下 价格盘整于布林带中轨3356下方 若不能上破将增加测试下轨3281的可能性 [9] - 技术指标显示价格运行于零轴上方但动能放量 双线粘合拐头向下 KDJ三线粘合向下发散 综合日线级别支持反弹做空操作思路 [9]
为什么老百姓希望物价下跌,经济学家却希望上涨?
36氪· 2025-08-15 02:48
通胀与通缩的宏观微观差异 - 物价适度上涨(年率2%)被视为理想状态 可鼓励消费和投资 避免因预期价格下跌而推迟购买[1] - 通胀环境受政府和企业的偏好 政府可稀释债务 企业可通过工资刚性实现盈利[1] - 普通民众对通胀的抵触源于行为经济学因素:频率效应(工资低频上涨 vs 物价高频上涨)、控制感缺失、归因偏差及损失厌恶(损失痛苦是收益快乐的2-2.5倍)[3] 美国经济结构分化现象 - GDP增长低迷(年增1-2%)与股市强劲表现脱节 因股市仅反映上市公司盈利[4] - 美国经济分层明显:科技巨头及富人受益 中小企业及普通民众面临工资停滞 政府承受债务压力(联邦债务达GDP的123-124% 利息支出超1万亿美元)[4][6] - 二季度美股73%公司每股收益超预期(历史平均59%) 实际盈利同比增长近11% 为全球除印度外最高[5] 青年就业与满意度悖论 - 2025年6月中国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14.5%(曾超20%)但该群体满意度高于整体水平[7] - 全球出现"总体失业率下降 青年失业率上升"趋势 部分源于年轻人"宁缺勿滥"的择业心态及家庭财富支持[11][14] - 青年失业反映个人选择多样化 导致"年轻人失业与企业招不到人"并存 引发劳动参与率不足问题[16] 房价变动的经济效应 - 房价上涨产生宏观"财富效应"(提升消费欲望)而非微观"挤压效应"(仅初期显著)[17][18] - "涨价去库存"策略通过库存重新分布(如棚改转移房产从开发商至居民)刺激房价上涨 支撑经济增长[19][20] - 通缩环境下物价下跌反而抑制消费 形成"通缩螺旋" 宏观逻辑与微观感受存在根本冲突[19][21] 消费行为的非理性特征 - 消费决策受情绪驱动而非完全理性 幸福感直接促进消费意愿[18] - 不同代际和收入群体消费预期分化 如Z世代(18-25岁)满意度达83% 高于千禧世代(70%)和X世代(76%)[8] - 当前CPI/PPI持续下降未有效激发需求 印证消费对价格信号的响应存在宏观微观背离[21]
通胀”爆表”!美国7月PPI同比3.3%,为三年最大涨幅,核心PPI同比3.7%
搜狐财经· 2025-08-15 00:23
美国劳工统计局周四公布数据显示,美国7月PPI同比 3.3%,预期 2.5%,前值 2.3%,美国7月PPI环比 0.9%,预期 0.2%,前值 0%。美国7月核心PPI同比 3.7%,预期 3%,前值 2.6%。美国7月核心PPI环比 0.9%,预期 0.2%,前值 0%。 更新中...... 交易员减少了对美联储将在9月降息的押注。 数据公布后,美股三大股指期货快速走低,纳指期货日内跌0.36%,标普500指数期货跌0.35%,道指期 货跌0.29%。美元指数短线拉升,日内涨0.21%。现货黄金小幅走低,日内跌0.32%。 ...
为什么老百姓想物价下跌,经济学家却希望上涨?
虎嗅APP· 2025-08-15 00:00
物价与人价 - 员工工资是物价的一种称为"人价" 物价普遍上涨时员工工资通常也会上涨 通胀与就业的匹配是宏观经济政策核心目标之一 [6] - 经济学家认为物价每年2%左右的适度上涨最理想 可鼓励消费和投资 避免因"以后更便宜"而推迟购买 通缩环境下即使利率低也难以刺激经济 [6] - 现代经济体主导者偏好通胀环境 政府可通过通胀稀释债务 企业主因工资刚性更易在通胀时期盈利 [6] 个体与整体的感受差异 - 美国GDP增长低迷但股市表现强劲 因GDP衡量整体经济产出而股市仅反映上市公司盈利状况 二季度73%美股公司每股收益超预期 实际盈利增长达11%为全球仅次于印度的市场 [10][12] - 美国经济呈现分化格局 科技巨头与富人通过创新和资本积累获益 中小企业和普通人面临工资停滞 政府因联邦债务达123%-124%GDP导致年利息支出超1万亿美元 [14][15] - 青年失业率高但满意度不低 因部分年轻人选择"宁缺勿滥" 全球数据显示青年超额失业率与人均国家财富正相关 父母财富支持其暂不就业 [17][24][25] 房价的经济效应 - 房价上涨同时产生"挤压效应"和"财富效应" 前者在购房初期压缩消费 后者因资产增值持续刺激消费欲望 实证显示财富效应整体更显著 [26][28][29] - "涨价去库存"通过价格信号改变库存分布 如棚改政策将房产从开发商转移至居民 土地从政府转移至开发商 过程中产生的财富效应支撑了经济增长 [30][31] 宏观与微观的行为差异 - 个体层面商品越便宜购买意愿越强 但宏观层面物价下跌导致通缩螺旋 抑制消费和投资 形成"涨价降库存"的反直觉策略 [30] - 行为经济学解释个体通胀厌恶心理 包括频率效应(高频物价波动影响更大)、控制感缺失(工资可控而物价不可控)、归因偏差(涨薪归功自己/涨价归咎外部)、损失厌恶(物价上涨痛苦强于工资上涨快乐)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