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情绪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学士服、西游记装扮”Labubu受追捧,“宝妈、白领买得多”!99元Labubu撬动千元“娃衣”消费
第一财经· 2025-06-14 16:30
Labubu的商业价值 - Labubu成为今年夏天的"顶流",展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从抢娃到娃衣、适配Labubu尺寸的眼镜、包包甚至是美甲,都在成为商机 [1] - 仅"潮玩消费"四个字难以概括Labubu的火爆,巴掌大的"娃娃"撬动着惊人的消费力,也在突破"娃圈"文化、情绪消费的新可能 [1] - 比起年轻人,更让"娃衣"卖家印象深刻的客群是全职妈妈、30岁至40岁的白领 [1] 娃衣市场火爆 - 小红书博主小娜koilya从4月起开始做Labubu的配件生意,4月份一天卖几十单,现在可以卖四五百单,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五百来单 [3] - 小娜的店铺中,一件娃衣的价格在20元-30元左右,保护壳则是10元-20元左右,保护壳的利润近30%,娃衣的利润为近40%,这门相对轻巧的生意最多时候一天就能带给她几千元的收益 [10] - 工厂端的感受更为鲜明,Labubu娃衣首先在海外打开市场,去年9月有客户下单了几千套娃衣,到了去年10月,工厂开始不停地给客户出Labubu娃衣样品,去年11月Labubu娃衣开始在海外爆单 [11] Labubu的二创空间 - Labubu变成毛绒玩具后给了二创空间,区别于泡泡玛特的许多手办早已有特定的场景,Labubu毛绒玩具版更接近"娃圈",可以让每个玩家把玩偶变成自己想要的造型,也激发了更多的创作和商业空间 [12] - 在Labubu的热潮之中,"娃衣"正在将Labubu推入更场景化、故事化的消费之中,例如学士服、财神装扮、西游记角色装扮等,都在成为热卖款 [12] - 博主7哥聘用的裁缝阿姨数量已经从年前的3个增加到了十几个,两年前她的精力是三分之一放在Labubu上,现在她的精力是百分之百放在Labubu上 [20] 消费者画像 - 宝妈、白领是Labubu的高消费群体,许多有钱的宝妈会买很多,一个宝妈一次下单了18个保护壳,意味着她有18个Labubu [22] - 30岁到40岁的女性是主要客户,她们会给Labubu买粉红色的财神娃衣放在工位"搞玄学",也会通过购买娃衣来安慰自己 [22] - 在Labubu系列,60%的顾客都买了五个角色的西游记系列,要一千两百多元,而一盒娃娃才六百左右 [22] 娃衣市场趋势 - 艺恩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玩偶服装市场规模约为18亿美元,预计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娃衣市场正逐渐向中高端方向演进 [23] - 国内高端娃衣面料的稀缺可能影响高端娃衣的市场,许多面料需要通过日韩进口,国内类似粗糙面料的价格是20元一米,进口价格是100元一米 [23] - 版权问题也在影响"娃衣"市场,自行设计的Labubu西游记系列娃衣上线后很快在电商平台出现盗版 [24]
“学士服、西游记装扮”Labubu受追捧,“宝妈、白领买得多”!99元Labubu撬动千元“娃衣”消费
第一财经· 2025-06-14 15:57
Labubu的商业价值 - Labubu成为今年夏天的"顶流",展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从抢娃到娃衣、适配Labubu尺寸的眼镜、包包甚至是美甲,都在成为商机 [1] - 仅"潮玩消费"四个字难以概括Labubu的火爆,巴掌大的"娃娃"撬动着惊人的消费力,也在突破"娃圈"文化、情绪消费的新可能 [1] - Labubu毛绒玩具版更接近"娃圈",可以让每个玩家把玩偶变成自己想要的造型,激发了更多的创作和商业空间 [9] 娃衣市场的火爆 - 小红书博主小娜koilya从4月起开始做Labubu的配件生意,4月份一天卖几十单,现在可以卖四五百单,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五百来单 [3] - 小娜的店铺中,一件娃衣的价格在20元-30元左右,保护壳则是10元-20元左右,保护壳的利润近30%,娃衣的利润为近40%,这门生意最多时候一天就能带给她几千元的收益 [8] - 工厂端的感受更为鲜明,Labubu娃衣首先在海外打开市场,去年9月做了两个Labubu娃衣新品打样,有客户下单了几千套娃衣,到了去年10月,工厂开始不停地给客户出Labubu娃衣样品,去年11月Labubu娃衣开始在海外爆单 [9] 消费者画像 - 比起年轻人,更让"娃衣"卖家印象深刻的客群是全职妈妈、30岁至40岁的白领 [1] - 许多有钱的宝妈是主要客群之一,一个宝妈一次下单了18个保护壳,意味着她有18个Labubu [21] - 30岁到40岁的女性是主要客户,她们会给Labubu买粉红色的财神娃衣放在工位"搞玄学",也会通过购买娃娃来安慰自己 [21] - 70%的顾客来自上海,一线城市的情绪消费市场值得关注 [22] 娃衣市场的特点 - 传统"娃圈"中BJD等"娃"要五六千,高端娃衣消费五六百很正常,但在99元的Labubu面前,两百多元的衣服已经是衣服比娃贵了 [21] - 在Labubu系列中,60%的顾客会一次性购买五个角色的衣服,花费一千两百多元 [21] - 2023年全球玩偶服装市场规模约为18亿美元,预计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娃衣市场正逐渐向中高端方向演进 [22] - 国内高端娃衣面料的稀缺可能影响高端娃衣的市场,许多面料需要通过日韩进口,国内类似粗糙面料的价格是20元一米,进口价格是100元一米 [22] 版权问题 - 自行设计的Labubu西游记系列娃衣上线后很快在电商平台出现盗版 [23] - 商家售卖娃衣的过程中,如果在拍摄当中故意使用Labubu等作为背景使用,或者在产品上面直接标注的,也可能涉嫌版权侵权 [24]
“宝妈、白领买得多”,99元Labubu如何撬动千元娃衣消费?
第一财经· 2025-06-14 13:35
Labubu的商业价值 - Labubu作为今年夏天的"顶流",展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从抢娃到娃衣、适配Labubu尺寸的眼镜、包包甚至是美甲,都在成为商机 [1] - Labubu的娃衣市场令人惊讶,虽然Labubu本身仅售99元,但消费者愿意花两三百元购买一件娃衣,甚至一次性购买多件花费上千元 [1] - Labubu毛绒玩具版更接近"娃圈",可以让每个玩家把玩偶变成自己想要的造型,激发了更多的创作和商业空间 [3] 娃衣市场的火爆 - 小红书博主小娜koilya从4月起开始做Labubu的配件生意,4月份一天卖几十单,现在可以卖四五百单,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五百来单 [2] - 小娜的店铺中,一件娃衣的价格在20元-30元左右,保护壳则是10元-20元左右,保护壳的利润近30%,娃衣的利润为近40% [2] - 深圳的一家娃衣工厂表示,Labubu娃衣首先在海外打开市场,去年11月开始爆单,今年6月国内市场走红后订单激增 [3] 消费者画像 - 比起年轻人,更让"娃衣"卖家印象深刻的客群是全职妈妈、30岁至40岁的白领 [1] - 7哥的顾客中,有70%来自上海,显示出Labubu带动的消费热背后,一线城市的情绪消费市场值得关注 [8] - 在传统"娃圈",高端娃衣消费五六百很正常,但在99元的Labubu面前,两百多元的衣服已经是衣服比娃贵了 [7] 市场趋势 - 艺恩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玩偶服装市场规模约为18亿美元,预计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娃衣市场正逐渐向中高端方向演进 [8] - 7哥聘用的裁缝阿姨数量已经从年前的3个增加到了十几个,反映出Labubu"娃衣"订单的快速增长 [4] 行业挑战 - 国内高端娃衣面料的稀缺可能影响高端娃衣的市场,许多面料需要通过日韩进口,价格差很大 [8] - 版权问题也在影响"娃衣"市场,自行设计的Labubu西游记系列娃衣上线后很快在电商平台出现盗版 [9] - 商家售卖娃衣的过程中,如果在拍摄当中故意使用Labubu等作为背景使用,或者在产品上面直接标注的,也可能涉嫌版权侵权 [9]
火成这样了,为什么有人骂Labubu是郁金香?
凤凰网财经· 2025-06-14 11:05
核心观点 - Labubu持续爆火引发舆论两极分化,一方质疑为"当代郁金香",另一方强调其为Z世代"情绪刚需" [1] - 资本通过饥饿营销、限量拍卖将Labubu捧成天价"稀缺资产",导致抢购冲突、黄牛泛滥 [1] - 在Z世代消费逻辑变迁背景下,情绪消费具有合理性,但需警惕资本炒作风险 [1] - "全球唯一一只"131cm薄荷色Labubu以108万元拍卖成交 [1] - 调查显示40%认为Labubu天价是"盲目跟风",42%表示"看不懂但大为震撼" [1] 市场表现与争议 - 泡泡玛特股价一年多翻10多倍,市盈率达108倍 [2] - 公司创始人王宁以1479亿身家成为河南新首富 [2] - 2024年泡泡玛特营收130.38亿元,净利润31.25亿元 [10] - IP爆款THE MONSTERS系列(含Labubu)年销售额达30亿 [10] - 原始股东蜂巧资本抛售全部股票套现22亿港元离场 [7] 消费逻辑分析 - Z世代消费呈现"效用至上"向"意义消费"转变 [11] - Labubu成为承载情感认同和身份表达的"社交货币" [11] - 情绪消费锚定三种心理:治愈需求、个性宣言、身份归属感 [13] - 泡泡玛特核心用户为18-35岁年轻女性、Z世代和都市白领 [15] - 女性基金经理重仓泡泡玛特比例显著高于行业平均 [15] 市场过热现象 - 薄荷色Labubu玩偶拍卖价达108万元 [16] - 伦敦门店因消费者争抢Labubu爆发肢体冲突 [16] - 原价3000元的潮玩被炒至7万元 [17] - 投诉平台显示100多条投诉与未成年人盲盒消费有关 [17] - 黄牛泛滥导致真正爱好者被迫承担溢价或退出 [17]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新兴消费逻辑崛起,传统消费逻辑让位 [18] - Labubu用社交货币和情绪价值构筑护城河 [20] - 泡泡玛特需警惕Molly式热度消退风险 [20] - 关键挑战在于能否孵化下一个爆款IP [21] - 需在过热市场氛围下守住潮玩本质价值 [21]
火成这样了,为什么有人骂Labubu是郁金香?
凤凰网财经· 2025-06-14 11:04
核心观点 - Labubu持续爆火引发舆论两极分化,一方质疑为"当代郁金香",另一方强调其为Z世代"情绪刚需"[1] - 资本通过饥饿营销、限量拍卖将Labubu捧成天价"稀缺资产",导致抢购冲突、黄牛泛滥[1] - 在Z世代消费逻辑变迁背景下,情绪消费具有合理性,但需警惕资本炒作风险[1] - 一只131cm薄荷色Labubu以108万元拍卖成交,引发广泛关注[1] - 调查显示仅4%认为Labubu高价因切中潮流需求,40%认为是盲目跟风,42%表示看不懂[1] 市场表现与争议 - 泡泡玛特股价一年多时间翻了10多倍,市盈率达108倍[2] - 2024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130.38亿元,净利润31.25亿元[9] - IP爆款THE MONSTERS系列(含Labubu)年销售额达30亿元[9] - 截至6月12日股价273港元/股,较2024年底增长205%[9] - 舆论呈现明显割裂,既有"欣赏不来"的质疑,也有"为情绪买单"的支持[2][4] 批评观点分析 - 一类质疑基于直觉,认为Labubu"不就是个布玩偶"[4] - 另一类直接定性为当代"郁金香热",预言崩盘只是时间问题[4] - 专业分析聚焦盲盒机制"原罪",指责利用隐藏款稀缺性刺激投机心理[6] - 原始股东蜂巧资本抛售全部股票套现22亿港元,被视为负面信号[6] Z世代消费逻辑 - Labubu代表情绪消费,将商品转化为"社交货币"[10] - 满足Z世代"治愈需求"、"个性宣言"和"身份归属感"[13] - 类似"娃圈"、"谷圈"文化,年轻人购买的是圈层归属感和情感投射[11] - 泡泡玛特核心用户为18-35岁年轻女性、Z世代和都市白领[15] - 女性基金经理重仓泡泡玛特比例显著高于行业平均[15] 市场过热风险 - 薄荷色Labubu玩偶拍出108万元天价,远超普通消费者购买力[16] - 英国伦敦门店因争抢Labubu爆发冲突被迫暂停销售[18] - 原价3000元的玩偶被炒至7万元,伤害真正爱好者[19] - 未成年人卷入盲盒交易纠纷,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超100条[19] - 资本操作导致普通爱好者被迫承担溢价或退出市场[18][19]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新兴消费逻辑崛起,传统消费逻辑让位[20] - Labubu用社交货币和情绪价值构筑护城河[20] - 泡泡玛特需解决如何孵化下一个爆款IP的挑战[20] - 需在过热市场氛围下守住潮玩本质价值[20][21] - 此前爆款IP"Molly"热度下滑导致2022-2023年股价低迷[20]
成年人为什么需要Labubu?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11:42
泡泡玛特Labubu热潮 - Labubu潮玩在全球引发抢购热潮 部分二手市场价格溢价超30倍 初代薄荷色Labubu拍出108万元天价 [1] - 小红书毛绒玩具话题浏览量超18亿 豆瓣"毛绒玩具也有生命"小组成员达4.7万人 [4] - 00后成为毛绒玩具最大消费群体占比43% 90后占比36% [4] 情绪消费市场特征 - 中消协报告指出2024年情绪释放成为年轻消费者决策关键因素 将催生新消费热点 [7] - 消费者从功能需求转向情感文化认同 推动消费模式转型 [8] - 年轻群体更倾向为虚拟兴趣消费 情绪消费具有低门槛特征 允许适度"奢侈" [8] 潮玩行业发展趋势 - 潮玩行业面临周期性挑战 新消费品牌热度周期通常不足三年 [10] - 情绪类产品需求具有高度可替代性 需持续创新维持吸引力 [10] - 内容IP(如迪士尼/漫威)生命周期更长 可通过多形态衍生实现破圈 [10] - 泡泡玛特需加强核心研发能力 持续推出新IP并向内容IP转型 [10]
申万宏源证券晨会报告-20250613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13 00:14
核心观点 报告涵盖多个行业投资策略及就业相关研究,包括2025年纺织服装、社会服务、美容护理行业中期投资策略,以及就业趋势和失业保障研究,各行业有不同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就业呈现新趋势且失业保障面临挑战与可借鉴经验 [2][10][14] 市场指数表现 大盘指数 - 上证指数收盘3403点,1日涨0.01%,5日涨0.99%,1月涨0.55%;深证综指收盘2028点,1日涨0.15%,5日涨1.17%,1月涨0.87% [1] 风格指数 - 大盘指数昨日表现-0.12%,1个月表现-0.17%,6个月表现-3.18%;中盘指数昨日表现0.13%,1个月表现0.01%,6个月表现-7.17%;小盘指数昨日表现0.11%,1个月表现0.27%,6个月表现-3.31% [1] 行业涨幅 - 影视院线、贵金属、饰品、化学制药、商用车等行业有不同涨幅,如影视院线昨日涨2.55%,1个月涨6.83%,6个月跌3.62%;贵金属昨日涨2.52%,1个月涨6.72%,6个月涨24.26% [1] 行业跌幅 - 白色家电、白酒Ⅱ、非白酒、养殖业、种植业等行业有不同跌幅,如白色家电昨日跌2.45%,1个月跌-5.25%,6个月跌-4.74%;白酒Ⅱ昨日跌-1.53%,1个月跌-9.27%,6个月跌-13.94% [1] 2025年纺织服装行业中期投资策略 上半年表现 - 25上半年SW纺织服饰指数上涨5.5%,相对申万全A上涨3.6%,相对收益位居全市场第11位,公司低位高频回购彰显信心 [2] 投资方向 - 高性能运动户外:24年中国户外高性能服饰市场规模1027亿元(同比+17%),品牌市占率CR10仅27%,推荐安踏体育、滔搏、波司登、361度等 [10] - 折扣零售:推荐性价比服饰海澜之家(旗下京东奥莱) [10] - 睡眠经济:推荐罗莱生活、水星家纺 [10] - 母婴消费:24年龙年我国新出生人数954万(同比+52万),推荐森马服饰、稳健医疗、孩子王等 [10] - 国潮等文化内涵服饰:建议关注锦泓集团(旗下TEENIE WEENIE稀缺IP、南京云锦非遗瑰宝) [10] - 核心制造:推荐申洲国际、华利集团、伟星股份;建议关注诺邦股份、浙江自然 [10] 2025下半年社会服务投资策略 酒旅情绪消费 - 旅游需求释放新增消费力,传统景区与IP结合,体育运动趋势向上,建议关注长白山、祥源文旅等;消费者重视高性价比酒店,建议关注亚朵、华住酒店等 [2][10] AI+赋能 - OTA平台通过AI优化,部分景区嵌入AI推荐官,建议关注黄山旅游、同程旅行;招聘企业接入AI,建议关注科锐国际、BOSS直聘等 [10] 一带一路和自贸港 - 一带一路国家出海贸易需求高,游乐设备出海东南亚增速快,建议关注米奥会展、金马游乐;海南自贸港建设年底“全岛封关”,建议关注中国中免 [10][15] 2025年美容护理中期投资策略 板块表现 - 25年初至今SW美容护理指数大涨13.4%,领涨31个SW一级行业,25H2预计势能持续 [3][15] 细分领域 - 化妆品:完善矩阵、布局新成分、与国潮共舞,推荐上美股份、珀莱雅等,建议关注贝泰妮、华熙生物等 [15] - 医美:新产品激发兴趣,看好医药械公司向日常化等产品发力,推荐爱美客,建议关注朗姿股份 [15] - 电商板块:建议关注南极电商 [15] 我国失业保障研究 现状 - 失业保险基金主由保险费构成,支出向预防失业领域倾斜,缴纳遵循“共担共责”原则,领取有门槛 [17] 挑战 - 重点群体覆盖率低,受益率低,部分地区收支平衡压力凸显 [17] 海外经验 - 海外部分经济体财政支持力度大、覆盖广、政策调整灵活,我国可借鉴扩大覆盖、提升受益率等经验 [17] 就业新趋势 就业倾向转变 - 就业从“追求高薪”转向“反内卷”,交运等行业就业吸引力增强,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或弱化 [18] 区域变化 - 区域工资“收敛化”、就业“消费化”,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向中西部集聚,部分私营与灵活就业人员涨薪 [18]
【时代风口】 泡泡玛特重塑潮玩格局 情绪消费走出现象级发展曲线
证券时报· 2025-06-12 17:46
泡泡玛特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约130.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06.9% [2] - 总市值超过日本三丽鸥 打破日本主导的潮流玩具市场格局 [2] 商业模式创新 - 将潮流玩具从小众爱好推向大众消费 [2] - 以不超过两位数价格的玩偶提供即时情绪价值 [2] - 构建以情感需求为主 收藏欲与社交货币为驱动力的商业模式 [2] 情绪消费经济特征 - 满足当下情绪波动的即时性与冲动性消费行为 [3] - 解决快节奏生活与工作的高压情绪释放问题 提供"悦己感" [3] - 利用多巴胺反馈循环机制 从预期到投入再到不确定性奖励的消费动力重塑 [3] 市场趋势转变 - 消费社会从功能性需求转向符号价值追求 [3] - "商业+情绪文化"新模式体现 [3] - Z世代推动从中国制造到国际潮流引领 从物质消费到情绪消费的转变 [3] 国际扩张表现 - 英国伦敦出现消费者争抢盲盒的轰动事件 [2] - 美国洛杉矶门店排队购买LABUBU系列盲盒现象显著 [2]
潮玩连锁店专家交流
2025-06-12 15:07
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酷乐潮玩、名创优品、GARM Party、九木杂物社、52TOYS、泡泡玛特、卡游公司、布鲁可、爱婴室、万代、嗨特购、好特卖、好想你 - **行业**:杂货业态、潮流消费行业、玩具行业、零售行业 核心观点和论据 酷乐潮玩 - **发展情况**:2015 年开始扩展,2018 年快速扩张,2023 年后趋于谨慎,2025 年计划开不超 30 家新店;疫情期间增长持平,关闭部分亏损门店,后借租金下降重新扩展;目前有 370 多家店,销售额排名第三,年销售额达 11 亿,单店月销约 40 万,单店销售同比恢复约 90% [1][5][9][10][18][20] - **门店情况**:典型门店约 200 平方米,有 2500 - 3000 个 SKU,玩品占 60%、用品占 20%、潮流配饰占 30% [11][12] - **盈利情况**:儿童玩具毛利率 40% - 60%,二次元产品 35% - 40%,日常用品约 50%,潮流配饰超 60%;高知名度 IP 毛利低,独家授权毛利可超 50%;净利率达两位数 [1][13][15][21] - **IP 商品**:可直接与 IP 方谈独家使用权或从小品牌采购;芝麻街一年独家授权费 3000 万,小品牌合作毛利约 30% [14] - **发展策略**:暂无加速发展和开放加盟计划,重点拓展国际市场,如东南亚销售额达国内三倍且利润率更高 [1][22] - **竞争对手**:主要是名创优品和 GARM Party;与名创优品比,净利率高但发展保守,未引入资本和开放加盟 [1][2][19][20][21] 名创优品 - **发展情况**:2017 年用资本迅速扩规模,2024 年收入 6.57 亿,国内稳定扩店,国外定位高端 [49][50][51] - **经营策略**:近年重点发展 IP 合作提升客单价,利用资本和规模化运营完善供应链;难以全面开发独家 IP,按品类区分合作 [6][24][42][49] - **盈利情况**:利润率较低,对外宣布约 40% [21] 潮流消费行业 - **盲盒市场**:快速萎缩,仅剩泡泡玛特活跃,杂货店盲盒销售占比降至个位数 [27] - **二次元文化及卡牌经济**:2025 年上半年被放大,轮动快,低价卡牌成热点;IP 情绪类消费品周期与经济环境相关,政策限制致卡牌游戏市场下跌 [3][28][31] - **竞争策略**:品牌需紧跟趋势创新,开小型门店营造氛围,商场用低租金吸引消费者 [25] 玩具行业 - **市场情况**:上游版权批发使玩具店增加,下游店铺倒闭加速;乐高消费群体稳定,仿制品难竞争 [3][36][41] - **销售群体**:初中生、刚上班族及大学生是主要购买力,小学生购买少;女孩市场发展有限 [35][40] - **产品销售**:布鲁可等 IP 潮玩销售稳定;看得见徽章销售降,看不见徽章销量高 [34][37] - **供应链和渠道**:整合能力对品牌扩展至关重要,规模大企业与知名 IP 合作好 [42] 零售行业 - **发展趋势**:未来面临挑战,小型折扣和便利连锁受欢迎 [3][61] - **租金情况**:购物中心租金递增 5% - 8%,街边店签长约无递增 [6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GARM Party**:旗下有力丽、Party City 和兰诺三个品牌,有 500 多家门店,是除名创优品外门店最多的品牌 [19] - **爱婴室与万代高达合作**:跨界合作新颖,但持续存疑 [43] - **万代**:国内受众 30 - 40 岁,作高端礼品,高端产品受欢迎 [45] - **嗨特购与好特卖**:嗨特购依赖小加盟商,供应链不稳定;好特卖靠大供应链优势,采购策略精准 [54][55] - **量化零食店和折扣连锁店**:疫情期间发展好,相互有影响 [56] - **好想你**:在北京有 80 多家店,以便利店为竞争目标,靠加盟商费用盈利 [57][58]
洞察消费需求 把握市场动向
贝壳财经· 2025-06-12 07:45
潮玩经济崛起 - 潮玩行业通过IP形象设计契合年轻消费者审美,满足悦己消费和情绪消费需求 [1] - 泡泡玛特旗下LABUBU IP因独特反差感形象在海外市场引发抢购潮,一季度海外业务收益同比增长475%以上 [1] - 公司认为设计、艺术及传递美好体验是全球消费者的共同需求,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1] 消费需求升级 - 新消费群体从注重商品实用性转向追求消费带来的情绪价值,渴望情感共鸣与心理满足 [2] - 情绪消费驱动青年消费向个性化、体验式升级,带动潮玩经济及"谷子经济"等新型消费 [2] - 情绪消费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2万亿元 [2] 行业竞争策略 - 在充分竞争市场中,敏锐洞察消费需求成为企业必修课,需超越单纯产品开发 [1] - 泡泡玛特通过深刻把握中国消费新趋势,实现海内外市场协同增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