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殡葬业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商人进军东京火葬业,操办安倍火葬,外国网友:快成日本省了
搜狐财经· 2025-09-29 10:56
【深度揭秘】中国商人如何悄然掌控东京殡葬业?安倍葬礼背后的商业帝国浮出水面 这场跨国商业传奇的序幕,其实早在2021年就已悄然拉开。当时日本政商界赫赫有名的麻生集团(由前首相麻生太郎家族掌控)突然减持广济堂股份,从 20%降至12%。这看似普通的股权变动,却引发商界侦探们的密切关注。经过层层抽丝剥茧,人们发现接盘者竟是Laox集团旗下公司——而Laox的掌舵者, 正是中国企业家罗怡文。 这位上海出生的商业奇才,人生轨迹堪称传奇。1980年代,怀揣梦想的罗怡文辞去上海第一百货的稳定工作,只身闯荡东瀛。初到日本时,他连日语都不流 利,却敏锐发现旅日华人获取信息的痛点,创办《中文导报》一举成功。报纸从最初简单的新闻翻译,逐步发展为涵盖生活指南、就业资讯的综合性媒体, 成为当时30万在日华人的生存宝典。 2022年盛夏,一则震惊世界的突发新闻引爆全球舆论: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街头演讲时遭遇枪击,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当这位政治强人的葬礼细节 陆续披露时,一个出人意料的事实让日本网民集体破防——为安倍操办火化仪式的,竟是一家具有中资背景的企业!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名为东京博善株式会社的企业,实际掌控着东京都23区内 ...
15年,2000多次告别:一位90后的“生死笔记”
虎嗅· 2025-09-04 10:20
行业概况 - 中国殡葬服务业近十年来快速增长 私营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 2021年全年注册相关企业2.65万家 同比增长50.72% 达近十年注册量增速峰值[23] - 行业存在各种乱象 在大连 社会上做殡葬服务的不少 各种规模都有 正规的 不正规的 遍地都是 有人说殡葬业暴利 处处是坑[44] - 人口老龄化加重 城镇化率持续提升 居民消费能力上升 促使殡葬服务行业呈现从质量到数量上的全面开花[44] 公司运营 - 公司成立于2018年 由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小团队 做殡葬一条龙服务[22] - 团队以80后 90后为主体 也有00后 还有学殡葬专业的大学生[10][45] - 专业能力过硬 依然坚持在一线接活[22] - 从2023年7月开始 公司在网络上分享视频 视频里有遇到的逝者故事 也有从业者眼中的殡葬业避坑指南[45] 服务内容 - 提供白事管家服务 包括为逝者净身穿衣 安抚家属 耐心交待亲属需要做的每一件事及注意事项[6] - 熟知大连各种民俗习惯 对丧葬流程烂熟于心 争取让服务中每一个流程都不出错[21] - 帮逝者家属完成情感的治愈与和解 耐心倾听家属诉说 想尽一切办法达到家属满意[25][33] 业务规模 - 旺季是季节交替气温不稳定的时候 有时一个月里要为20多位逝者送行[38] - 工作基本全年无休 手机24小时在线 只要来活 哪怕是深夜或凌晨 也要立刻到现场[37] 社会影响 - 公司通过抖音账号分享视频 有很多人被真实的记录打动 在评论区分享失去亲人的经历[51] - 一些大连当地人通过网络找到公司 带来了一些业务[56] - 社会对这一行的善意越来越多[55] 财务表现 - 行业内存在免费帮贫困家庭料理后事的情况 如免费提供骨灰盒 牵头爱心人士组织捐助[48][49] - 公司坚持视频记录的原因是为了让更多人谈论死亡 正确面对这件事[56]
高端殡葬业,越来越不好做了
虎嗅· 2025-09-01 14:04
行业概况与市场趋势 - 中国平均每天超过2.8万人离世 殡葬业被视为"永恒赛道" [1] - 2015年殡葬服务市场规模达1695亿元 预计2026年攀升至4114亿元 [5] - 行业由"殡"(遗体处理)和"葬"(墓地服务)构成 后者商业空间更大 [8][9] 龙头企业财务表现 - 福寿园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2.6亿元 收入总额6.11亿元同比骤减44.5% [3][12] - 核心墓园服务收入从去年同期9.06亿元暴跌至4.77亿元 [12] - 经营性墓穴销售数量6253座 同比减少6.7% 平均单价下降5.7万元/座至约6万元 [14][17] 消费行为变化 - 消费者趋向谨慎 高端墓地需求下降 中低价位产品供给增加 [13][20][21] - 经营性墓穴平均销售单价从2018年10.25万元/个降至2024年12.12万元/个后大幅回调 [10][17] - 生态安葬方式(海葬/树葬/草坪葬)接受度提升 上海提供1000元补贴 [24] 行业转型挑战 - 政策强化公益导向 2025年发布《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 2024年启动专项整治 [28] - 企业转向数字化服务(云端纪念馆/AI影像)和人文服务(生前契约/生命教育) [30][31] - 新模式盈利能力远低于墓地销售 需从"卖资产"转向"卖服务" [32][33] 社会观念演变 - 影视作品(《入殓师》《人生大事》)推动告别仪式从奢华转向情感连接 [25] - 殡葬消费从"情绪消费"转向理性 更注重个人化铭记而非形式主义 [24][26][27] - 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1亿 2035年预计达4亿 但消费能力与观念改变需求结构 [19]
中国殡葬业,在老龄社会干亏了
创业邦· 2025-09-01 10:24
行业概况与市场趋势 - 中国殡葬服务市场规模2015年达1695亿元,预计2026年攀升至4114亿元[7] - 行业被视为抗周期"永恒赛道",日均超2.8万人离世形成稳定需求基础[4] - 殡葬服务分为"殡"(遗体处理/殡仪服务)和"葬"(墓地服务)两大部分,其中"葬"环节商业空间更大[8] 龙头企业经营状况 - 福寿园作为"殡葬第一股"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2.6亿元,收入总额6.11亿元同比骤减44.5%[4][12] - 核心墓园服务收入从2024年同期9.06亿元暴跌至4.77亿元[12] - 经营性墓穴销售数量6253座同比减少6.7%,平均销售单价同比下降5.7万元/座至约6万元水平[14][16] - 2024年经营性墓穴销量比2023年减少超3800个,导致收入减少4.35亿元[15] 消费行为变化 - 消费者趋向谨慎选择,高端墓地需求下降,中价位产品供给增加[20] - 经营性墓穴平均单价从2018年10.25万元/个上涨至2024年12.12万元/个后出现回落[10] - 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受青睐,上海地区海葬/树葬/草坪葬等可获得1000元补贴[23] 行业转型方向 - 数字化服务快速发展,福寿园开通1500多个网络祭扫平台及"互动纪念屏""数字祭祀墙"等智慧装置[30] - 转向人文关怀服务,打造生命纪念馆、公益咖啡馆等情感疗愈空间,重庆安乐堂升级3500多平方米现代化纪念馆[31] - 政策监管加强,2025年4月民政部发布《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强化行业公益导向[30] 竞争格局变化 - 安贤园、万桐园和中国生命集团等上市殡葬企业2025年均出现收入承压和亏损[18] - 行业从"卖资产"向"卖服务"转型,传统土地牌照壁垒减弱,面临互联网公司跨界竞争[34] - 生前契约签约量出现下降,企业需要从销售导向转向服务体系建设和长线运营[34]
中国殡葬业,在老龄社会干亏了
36氪· 2025-09-01 08:35
行业概况 - 中国殡葬服务市场2015年规模达1695亿元 预计2026年将攀升至4114亿元[4] - 行业被视为"永恒赛道" 日均超2.8万人离世形成稳定需求[1] - 殡葬服务分为"殡"与"葬"两大板块 其中火化服务受政府严格管制 利润空间极小 而经营性墓地存在更大商业空间[5] 福寿园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2.6亿元 收入总额6.11亿元同比骤减44.5%[2][10] - 核心业务墓园服务收入从去年同期9.06亿元暴跌至4.77亿元[10] - 经营性墓穴销售数量6253座 较去年同期6704座减少6.7% 平均销售单价同比下降5.7万元/座至约6万元水平[10][12] - 2024年经营性墓穴销量比2023年减少超3800个 导致收入减少4.35亿元[11] 产品定价变化 - 经营性墓穴平均售价从2018年10.25万元/个上涨至2024年12.12万元/个[6] - 目前均价降至6万多元 高端墓葬服务溢价能力显著减弱[12] - 墓碑定制化成为高端产品核心卖点 如万籁鸣墓碑设计成电影胶卷造型[7] 行业整体趋势 - 上市公司安贤园、万桐园和中国生命集团均出现殡葬收入承压和亏损[13] - 老年人口突破3.1亿 预计2035年达4亿 潜在市场需求持续扩大[13] - 消费者消费行为趋向谨慎 选择中价位产品及简化仪式流程[13][15] 消费观念转变 - 生态安葬方式接受度提升 上海地区海葬、树葬等节地生态安葬享受1000元补贴[17] - 影视作品《入殓师》《人生大事》推动社会重新审视告别本质 从奢华仪式转向情感连接[19] - 殡葬消费从"情绪消费"转向理性消费 注重个人印记而非表面体面[15][19] 政策监管影响 - 民政部2025年4月发布《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强化行业公益导向[20] - 2024年10月启动为期一年的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整治行动[20] - 依赖土地稀缺性的"类房地产"盈利模式面临根本性挑战[21] 行业转型方向 - 数字化服务快速发展 包括云端纪念馆、直播追思和AI生成逝者影像等[21] - 福寿园开通1500多个网络祭扫平台 推出"互动纪念屏""数字祭祀墙"等智慧装置[21] - 转向人文关怀服务 如生前契约和人文纪念空间 重庆安乐堂升级为3500平方米现代化生命纪念馆[23] - 从"卖资产"向"卖服务"转型 需要建立同理心、专业服务体系和长线运营能力[25] 商业模式挑战 - 数字化产品单笔收入仅几百上千元 需成百上千客户才能弥补单个墓地客户损失[25] - 传统土地和牌照壁垒减弱 竞争对手扩展至互联网公司[25] - 福寿园"生前契约"签约量出现下降 转型面临盈利模式重构挑战[25]
比海淀房价还贵!12万/个的墓地滞销,福寿园业绩爆雷!
搜狐财经· 2025-08-14 09:02
核心业绩表现 - 公司2023年净利润约3亿元 但半年内转为亏损超2亿元 股价单日下跌9% [1] - 墓地销售量同比下降24% 从约1.66万个降至1.26万个 减少近4000个 [2] 产品定价策略 - 墓地均价达12.12万元/穴 较2017年9.54万元上涨27% [1] - 单价相当于北京市二手房均价的1.76倍 超过普通消费者年收入水平 [1][2] 市场反应与挑战 - 价格上涨未能抵消销量下滑影响 消费者对高价墓地接受度降低 [2][3] - 公司业绩波动被归因于宏观经济因素导致消费者决策更谨慎 [2] 行业消费趋势 - 高价殡葬产品面临需求阻力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 [2][3][4] - 资产价格持续上涨预期被打破 消费行为趋于理性化 [3][4]
数字化转型,殡葬业不可错失的发展契机
搜狐财经· 2025-05-27 03:26
殡葬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观点 - 殡葬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起步阶段,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时效性、空间性、全息性和仿真性的"四个超越",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1][9][22] - 数字殡葬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终端应用性创新,需结合殡葬服务场景挖掘需求,协同供给侧共同实现转型[2][12] - 数字化转型将引发殡葬习俗变革,传统设施心理价值可能淡化,元宇宙仿真技术使逝者以数字人形式永存[9][22] 殡葬数字化转型的三大优势 时间优势 - 数字化可优化礼仪程序时间节律,实现快捷/延时服务及逝者形象按需再现,突破传统时间限制[6] - 支持丧仪信息高效传递、悼念文辞快速处理,满足守时行礼的情感诉求[6] 空间优势 - 通过数字传播实现异地同步悼念,消除地理阻隔(如黄帝陵全球共祭场景),达到"临礼"效果[7] - 结合时间优势形成时空协同,使远程参与者获得与现场无差异的体验[7] 仿真优势 - AI模拟技术使逝者以数字人形态在元宇宙中复活,具备拟人思维和应答能力,实现生死两界交流[8][9] - 较传统虚拟手段(画像/照片)有质的飞跃,可触发殡葬习俗根本性变革[8][9] 殡葬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 应用场景创新 **殡仪服务** - 逝者人生文化数字化留存与活化展示[13] - 殡礼现场超时空播映及个性化礼境快速设计[13] **墓葬服务** - 建立触摸式墓址查询系统与骨灰存放动态数据库[13][14] - 开发智能化语音应答咨询终端[14] **祭祀服务** - 多媒体祭祀活动播映与自助式网上纪念园[16][17] - 祭祀用语智能检索及大型公祭数据实时统计[16][18] 实施策略 - 明确殡葬业兼具供给侧(服务提供)和需求侧(技术引进)双重属性[13] - 需跨行业协作实现技术融合,重点聚焦客户端应用创新而非源头技术研发[12][18] 数字化转型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 通过"四个超越"(时效/空间/全息/仿真)形成新质生产力,但需保留人性化服务不可完全替代[21][22][23] - 属于颠覆性技术革命,需从战略层面评估其对殡葬业服务升级的推动作用[19][21] - 历史经验表明技术革命与社会进步螺旋递进,数字化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1]
疯涨的墓地,正在被抛弃
36氪· 2025-04-08 04:09
行业整体表现 - 殡葬行业龙头企业2024年业绩普遍下滑 福寿园总营收20.7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9% 归母净利润3.73亿元同比下降52.8%[1] 福成股份殡葬服务营收9817.41万元同比下降14.91%[17] 安贤园中国前三季度收益1.02亿港元同比减少25%[17] - 行业市场化进程加速 民营资本自八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涉足 现存殡葬用品相关企业28.06万家 2024年新注册6.43万家企业同比增长17.73%[3] - 殡葬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从2015年1695亿元增长至2022年3102亿元 其中墓地服务板块规模从927.68亿元增至1499.04亿元[10] 市场需求基础 - 人口老龄化加速推动需求增长 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人占比22% 较2023年增加1334万人[8] - 城镇化率提升促进服务需求 2024年末城镇常住人口9.43亿人 城镇化率67% 近六年每年超1000万农村居民进入城镇[8] - 死亡人口基数持续扩大 2021年死亡人口突破1000万 较1990年增加三分之一 联合国预测2025-2030年中国年平均死亡人口将达1293万人[8][25] 价格变动趋势 - 墓地价格呈现快速上涨态势 福寿园墓穴均价从2013年6.83万元/个升至2024年12.12万元/个 十年涨幅近一倍[11] - 一线城市墓地价格高企 北京平均起售价8.31万元 上海9.99万元 广州4.33万元 深圳6.41万元 按0.6㎡面积计算每平米价格超10万元[13] - 出现极端价格案例 上海松鹤园0.6㎡墓地售价45.78万元 折算每平米单价76万元 达市区豪宅价格的3倍[13] 消费行为变化 - 高价墓地需求明显萎缩 福寿园2024年经营性墓穴销售数量12569个 较2023年减少3800多个 同比下降超30%[14] - 消费者转向替代方案 出现购买"骨灰房"现象 一线城市墓地费用可在三四线城市购置住宅安置骨灰 且产权年限更长[19][21] - 新型殡葬方式逐渐普及 上海海葬量从1991年200多具增至近年近万具 累计服务超31万户家庭 无锡对生态安葬给予每例2000元奖补[22][24] 企业经营影响 - 利润率显著下滑 福寿园墓园服务经营利润率从2023年60.2%降至2024年41.3% 福成股份殡葬服务毛利率从80%微降至78.51%[14][17] - 业绩下滑主因消费预期收缩 客户消费行为趋向谨慎 受整体经济环境和预期影响[14] - 行业面临结构性挑战 市场规模增长与龙头企业业绩下滑形成反差 反映高价墓地模式可持续性面临考验[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