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前契约
icon
搜索文档
殡葬暴利时代落幕?“天价墓地”也卖不动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9-16 03:08
行业概况 - 中国殡葬市场规模预计在2026年攀升至4114亿元[5] - 行业盈利版图分为仪式服务、火化服务与墓地销售三块 其中墓地销售是主要利润来源[5] - 一线城市墓穴价格高企 北京平均起售价约8.31万元 上海达9.99万元 广州4.33万元 深圳6.41万元[18] - 2021年中国人均丧葬花费约3.74万元 占年收入比例高居全球第二[19] 公司商业模式 - 核心商业模式直指高端墓地服务 凭借行业准入壁垒和老龄化趋势加持[5] - 采用"墓地经济学"策略:将墓园打造成"人生后花园"并利用名人效应提升价格[11] - 2012年毛利率高达80% 净利润率38% 超越当时内地最赚钱的房企[17] - 土地成本仅190元/平方米 但墓穴均价超10万元[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6.11亿元 同比下降44.5%[5] - 净利润由盈转亏 亏损达2.61亿元 去年同期盈利2.99亿元[5] - 经营性墓穴平均售价从12万元/座跌至6.34万元/座 同比暴跌47.5%[21] - 墓穴销量从6704座减少至6253座 呈现量价齐跌[22] - 墓园服务收入从9.1亿元断崖式下跌至4.8亿元 占比超八成的核心业务受重创[23] 业务结构变化 - 墓园服务收入占比从超80%降至4.8亿元[23] - 殡仪服务收入下滑34%至1.22亿元 客户数减少25%至2.6万人次[24] - 其他服务收入1462.8万元 占比2.4%[24] - 商誉减值高达2.176亿元 主要因山东、江西、河北、湖北等地收购子公司业绩未达预期[26] 区域表现 - 布局的17个省市中除陕西微增外其余全线告负[26] - 上海区域收入暴跌超54% 仅2.4亿元 原贡献四成收入的"大本营"成为重灾区[26] - 河南、安徽、江苏、黑龙江等区域收入均下滑超2000万元[26] 行业趋势变化 - 2024年五大上市殡葬企业总营收同比下滑19.35% 行业拐点显现[28] - 生态安葬方式如海葬、树葬、花坛葬从"可选项"变为"优选项"[28] - 广州每年报名骨灰撒海市民超3500人 大连海葬服务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28] - 2024年国家监委开展殡葬领域腐败整治专项行动 2025年民政部修订《殡葬管理条例》强化公益导向[29] 公司转型举措 - 推广"生前契约"但2025年上半年签约超万份 仍比同期减少1671份[31] - 推出AI追思、虚拟数智人等创新服务[31] - 通过增加中价位产品供给、优化产品结构应对市场变化[26]
老龄化社会,中国“殡葬第一股”却陷入亏损
凤凰网· 2025-09-02 11:52
核心观点 - 福寿园作为殡葬行业龙头企业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2.6亿元 收入同比骤减44.5% 反映行业整体面临结构性挑战 [4][8] - 行业需求端出现显著变化:消费者减少高价墓地购买 转向节地生态安葬 平均墓穴销售单价同比下降5.7万元/座 [8][10][16] - 政策导向强化公益属性 民政部发布《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专项整治行动持续一年 动摇行业暴利模式 [19][20] - 企业转型方向聚焦数字化服务与人文关怀 但新模式盈利能力远低于传统墓地销售 面临商业模式重构挑战 [20][21][23] 行业市场特征 - 中国殡葬服务市场规模2015年达1695亿元 预计2026年升至4114亿元 [5] - 行业分为"殡"与"葬"两大板块:"殡"环节受政府定价管制利润微薄 "葬"环节特别是经营性墓地存在较大商业空间 [5] - 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1亿 预计2035年突破4亿 城镇化进程持续催生殡葬服务需求 [11] 福寿园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总额6.11亿元 同比减少44.5% 核心业务墓园服务收入从9.06亿元暴跌至4.77亿元 [8] - 经营性墓穴销售数量6253座 同比减少6.7% 平均销售单价从2024年同期的约12.12万元/座降至6万多元区间 [8][10] - 2024年经营性墓穴销量较2023年减少超3800个 导致收入减少4.35亿元 总营收同比下滑20.9% [9] 消费行为变化 - 经济环境变化导致消费行为趋向谨慎 客户减少高价墓地购买 [12] - 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接受度提升 上海地区海葬/树葬/草坪葬获补贴1000元 [16] - 美国市场同样出现趋势:消费者寻求成本效益更高的殡葬选择并简化仪式流程 [14] 企业转型举措 - 福寿园推出数字化服务:开通1500多个网络祭扫平台 开发互动纪念屏/数字祭祀墙等智慧化装置 [20] - 转向人文关怀服务:升级重庆安乐堂为3500平方米现代化生命纪念馆 内含生命公益咖啡馆/时光印记空间等 [21] - 推广生前契约服务 但2025年签约量较2024年同期出现下降 [23] 行业挑战 - 传统墓地销售单笔收入达十几万元 数字化服务单笔仅几百至上千元 需成百上千客户弥补单客户损失 [23] - 政策监管加强公益导向 土地稀缺性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19][20] - 竞争格局变化:竞争对手从传统陵园转向更懂技术/用户体验的互联网公司 [23]
高端殡葬业,越来越不好做了
虎嗅· 2025-09-01 14:04
行业概况与市场趋势 - 中国平均每天超过2.8万人离世 殡葬业被视为"永恒赛道" [1] - 2015年殡葬服务市场规模达1695亿元 预计2026年攀升至4114亿元 [5] - 行业由"殡"(遗体处理)和"葬"(墓地服务)构成 后者商业空间更大 [8][9] 龙头企业财务表现 - 福寿园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2.6亿元 收入总额6.11亿元同比骤减44.5% [3][12] - 核心墓园服务收入从去年同期9.06亿元暴跌至4.77亿元 [12] - 经营性墓穴销售数量6253座 同比减少6.7% 平均单价下降5.7万元/座至约6万元 [14][17] 消费行为变化 - 消费者趋向谨慎 高端墓地需求下降 中低价位产品供给增加 [13][20][21] - 经营性墓穴平均销售单价从2018年10.25万元/个降至2024年12.12万元/个后大幅回调 [10][17] - 生态安葬方式(海葬/树葬/草坪葬)接受度提升 上海提供1000元补贴 [24] 行业转型挑战 - 政策强化公益导向 2025年发布《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 2024年启动专项整治 [28] - 企业转向数字化服务(云端纪念馆/AI影像)和人文服务(生前契约/生命教育) [30][31] - 新模式盈利能力远低于墓地销售 需从"卖资产"转向"卖服务" [32][33] 社会观念演变 - 影视作品(《入殓师》《人生大事》)推动告别仪式从奢华转向情感连接 [25] - 殡葬消费从"情绪消费"转向理性 更注重个人化铭记而非形式主义 [24][26][27] - 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1亿 2035年预计达4亿 但消费能力与观念改变需求结构 [19]
墓地五折卖 福寿园上市12年首亏
经济观察网· 2025-09-01 09:12
核心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6.1亿元 同比减少50% [1] - 上半年亏损2.3亿元 去年同期盈利5.1亿元 利润同比下滑145% [1] - 为2013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1] 主营业务表现 - 墓园服务收入4.8亿元 同比减少47% 回落至10年前水平 [2] - 经营性墓地销售量价齐跌:销售量6253个 同比减少451个 收入3.96亿元 同比减少51% [2] - 墓地平均销售单价5.7万元 同比暴跌47.5% [2] - 殡仪服务收入1.2亿元 同比下降34% 客户数量2.6万人次 减少25% [3] 区域表现 - 上海区域收入2.4亿元 同比下降54% 该区域原贡献超四成收入 [3] - 河南 安徽 江苏 黑龙江区域收入同比下降均超2000万元 [3] - 仅陕西区域收入实现微增 [3] 特殊支出项目 - 计提墓园资产和商誉减值损失2.18亿元 涉及山东 江西 河北 湖北等地项目 [4] - 其他一般营运开支2.2亿元 同比增加1.45亿元 增幅194% [4] - 开支增加主因维修办公费用微升及附属公司税务成本上升 [4] 利润率变化 - 墓园服务利润率从去年同期54.4%转为-44.9% [5] - 该业务上市早期利润率曾超80% [5] 行业背景与监管环境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3.1亿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 近6年每年超1000万农村居民进城 [1] - 遗体火化率58.8% (2021年数据) [1] - 民政部2025年4月发布《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对核心殡葬服务实行政府定价 [5] - 新规要求单体骨灰墓位面积不得超过0.5平方米 推广节地生态安葬 [5] - 上海等地要求经营性公墓推行墓地小型化并降低价格水平 [6]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调整产品结构 增加中价位新产品供给 [3] - 推出"生前契约"服务 上半年累计签约10252份 同比减少1671份 [6] - 非墓园服务业务不受墓地限价影响 生前契约可提前锁定未来客户和收入 [6]
中国殡葬业,在老龄社会干亏了
36氪· 2025-09-01 08:35
行业概况 - 中国殡葬服务市场2015年规模达1695亿元 预计2026年将攀升至4114亿元[4] - 行业被视为"永恒赛道" 日均超2.8万人离世形成稳定需求[1] - 殡葬服务分为"殡"与"葬"两大板块 其中火化服务受政府严格管制 利润空间极小 而经营性墓地存在更大商业空间[5] 福寿园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2.6亿元 收入总额6.11亿元同比骤减44.5%[2][10] - 核心业务墓园服务收入从去年同期9.06亿元暴跌至4.77亿元[10] - 经营性墓穴销售数量6253座 较去年同期6704座减少6.7% 平均销售单价同比下降5.7万元/座至约6万元水平[10][12] - 2024年经营性墓穴销量比2023年减少超3800个 导致收入减少4.35亿元[11] 产品定价变化 - 经营性墓穴平均售价从2018年10.25万元/个上涨至2024年12.12万元/个[6] - 目前均价降至6万多元 高端墓葬服务溢价能力显著减弱[12] - 墓碑定制化成为高端产品核心卖点 如万籁鸣墓碑设计成电影胶卷造型[7] 行业整体趋势 - 上市公司安贤园、万桐园和中国生命集团均出现殡葬收入承压和亏损[13] - 老年人口突破3.1亿 预计2035年达4亿 潜在市场需求持续扩大[13] - 消费者消费行为趋向谨慎 选择中价位产品及简化仪式流程[13][15] 消费观念转变 - 生态安葬方式接受度提升 上海地区海葬、树葬等节地生态安葬享受1000元补贴[17] - 影视作品《入殓师》《人生大事》推动社会重新审视告别本质 从奢华仪式转向情感连接[19] - 殡葬消费从"情绪消费"转向理性消费 注重个人印记而非表面体面[15][19] 政策监管影响 - 民政部2025年4月发布《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强化行业公益导向[20] - 2024年10月启动为期一年的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整治行动[20] - 依赖土地稀缺性的"类房地产"盈利模式面临根本性挑战[21] 行业转型方向 - 数字化服务快速发展 包括云端纪念馆、直播追思和AI生成逝者影像等[21] - 福寿园开通1500多个网络祭扫平台 推出"互动纪念屏""数字祭祀墙"等智慧装置[21] - 转向人文关怀服务 如生前契约和人文纪念空间 重庆安乐堂升级为3500平方米现代化生命纪念馆[23] - 从"卖资产"向"卖服务"转型 需要建立同理心、专业服务体系和长线运营能力[25] 商业模式挑战 - 数字化产品单笔收入仅几百上千元 需成百上千客户才能弥补单个墓地客户损失[25] - 传统土地和牌照壁垒减弱 竞争对手扩展至互联网公司[25] - 福寿园"生前契约"签约量出现下降 转型面临盈利模式重构挑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