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技术

搜索文档
B轮知名固态电池项目,实质性破产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7-31 04:00
公司现状 - 两家上市公司安孚科技和蠡湖股份相继宣布终止与高能时代的合作 [1] - 高能时代控股股东股份遭冻结 公司2024年营收仅1 95万元 亏损1789万元 已实质性破产 [1] - 据知情人士消息 高能时代团队已经解散 [2] 技术背景 - 公司专注于全固态电池及固态电解质的技术研发与产业落地 拥有从材料端到电芯设计开发的全流程生产制造能力 [3] - 创始人罗明深耕固态电池领域15年 曾担任丰田汽车动力技术研发负责人 参与丰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 [5] - 公司成立当年设立日本先进电池研发中心 与东京大学 东京工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 成为国内首家完成1Ah-20Ah硫化物全固态原型电芯研发的企业 [6] 法律风险 - 创始人罗明对公司的所有股权 公司对两家子公司的所有股权全都被冻结 [7] - 司法案件显示公司涉及执行案件 财产保全执行 被申请人身份 [8] - 股权冻结信息显示三笔股权被冻结 金额分别为1266 5854万元 1300万元和300万元 [8] 融资历史 - 公司累计获得4轮融资 最近一轮B+轮融资完成于2024年12月 金额未披露 [8][11] - 2022年3月A轮融资获得5000万元 由同创伟业领投 中金资本 欣旺达跟投 [11] - 珠海当地机构珠海高新投和横琴深合分别在公司首轮和B+轮进行投资 [15][16] 注册地变更 - 公司2021年成立于深圳市宝安区 2022年将注册地变更至珠海 并更名 [17][26] - 2023年公司在深圳市龙岗区注册全资子公司 [27] - 首轮融资时珠海两个主体合计持股仅4% 但公司仍搬迁至珠海 [20][21] 投资机构 - 深圳投资机构同创天使二期私募基金在公司首轮融资时两个主体合计持股14% [29][30] - 该深圳机构出资人包含深圳市龙华区 [29] - 公司离开深圳8个月后又返回深圳注册子公司 [33] 管理团队 - CTO轩敏杰在朋友圈表示公司成立深圳研发中心是重大决策失误 [24] - 公司注册地频繁变更可能反映战略决策问题 [35][36]
招商证券:固态电池胶框印刷工艺迭代 UV打印脱颖而出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03:21
固态电池UV打印工艺介绍 - 全固态电池制造中通过叠片工艺层叠正极、固体电解质、负极并通过等静压工艺确保界面接触 但高压易导致极片边缘塌陷或错位 引发正负极短路风险 [1] - 为解决短路风险需对极片绝缘封装 增设胶框隔离 UV打印凭借激光辅助的高精度(微米级)和自动化优势 成为头部电池厂的主要选择 [1] 固态电池UV打印技术要求 - UV打印工艺整体节拍是固态电池生产线上的短板 激光参数、点胶速度、胶水粘度、UV固化能量等变量需精确控制 任何环节波动都可能影响良率和效率 [2] - 激光器需超快激光等高端设备 在极片表面形成微米级精密结构 德龙激光、联赢激光等企业在相关固态产品上有布局 部分产品已获头部企业订单 [2] 固态电池UV胶材料要求 - 传统液态电池中UV胶用于替代蓝膜方案 形成坚固、透明的保护膜 具备环保性能卓越、生产效率高、耐高压、绝缘耐压性能优等特点 [3] - 固态电池生产中UV胶需满足极片间绝缘要求 对抗拉强度、柔韧性、耐穿刺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同时UV胶主体及引光剂不能与硫化物电解质反应 新型配方有较强壁垒 [3] - 头部UV胶企业松井股份在固态UV胶产品、设备上有一定布局 [3] 相关受益公司 - 推荐关注德龙激光(688170SH)、联赢激光(688518SH)、松井股份(688157SH)及久日新材(688199SH) [1]
集泰股份:公司始终密切跟踪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
证券日报网· 2025-07-30 09:17
行业技术现状 - 目前主流动力电池仍以液态电池为主 [1] -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尚处于产业化初期 [1] - 固态电池尚未形成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1] 公司技术布局 - 公司密切跟踪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 [1] - 公司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相关用胶的研发与验证工作 [1] - 公司致力于为未来固态电池量产及应用提供高性能材料解决方案 [1]
西部证券:锂有望成为负极侧长期技术演进方向 固态电池催生负极新技术广阔空间
智通财经· 2025-07-30 06:21
锂金属负极技术前景 - 锂金属负极具备高理论比容量(3860 mAh/g)及低电极电势(3.04V),能兼容更高电压正极材料,实现更高能量密度(500Wh/kg重量比和1000Wh/L体积比) [1] - 2030年后锂金属负极应用侧市场空间120~360亿元,对应锂金属需求量961~2884吨(以20μm锂金属镀层为基准) [1] - 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2027年后有望0-1扩张,负极技术路径将呈现硅基负极向锂金属负极迭代趋势 [1] 行业技术布局 - 海外固态电池企业Solid Power、Factorial Energy已明确采用锂金属负极作为下一代技术方向 [2] - 国内宁德时代、清陶能源在锂金属负极技术布局领先 [2] - 锂箔制备工艺中压延法技术成熟度领先,蒸镀法性能更优但产业化尚需突破 [4] 产业链竞争格局 - 上游锂企赣锋锂业和天铁科技在金属锂压延工艺上位居行业前列 [3] - 中游负极材料厂商凭借材料研发优势向锂金属负极拓展 [3] - 箔材厂英联股份有望成为锂金属沉积工艺和新型集流体的重要开发者 [3] 技术工艺发展 - 当前压延法锂箔厚度约20-50μm,具备连续生产能力但需工艺升级实现极薄化 [4] - 蒸镀法理论可制备10μm内锂箔,膜厚控制精准但设备投入大且沉积速率低 [4] - 液相法及电化学沉积法因副反应多导致生产可靠性较差 [4]
两合作项目终止,初创企业入局固态电池之难
高工锂电· 2025-07-29 10:58
固态电池行业现状 - 两家上市公司安孚科技和蠡湖股份先后终止固态电池合作项目 均因合资方高能时代存在经营稳定性及履约能力问题 且合资公司未实际出资[2] - 高能时代曾被视为技术明星 但逐步陷入资金链破裂 2024年资产总额2607 40万元 净资产1012 96万元 年度营收仅1 95万元 净利润亏损1789 85万元[2][10] - 行业普遍面临技术高 投入高 周期长的困境 中小企业陷入技术信仰与现实困境的矛盾[2] 跨界入局挑战 - 安孚科技(碱性电池)和蠡湖股份(涡轮增压器)等跨界企业试图通过固态电池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但技术体系颠覆性变革需重构供应链并积累工艺经验[3][5] - 上海洗霸 洁美科技 三孚新科等企业通过细分领域延伸入局 但实际需要技术壁垒 供应链控制 生态协同的长期战略[5][6] - 有研新材拟转让硫化锂业务 因产业发展周期长且技术方向不确定 上海洗霸在定增失败后仍加码固态电池并引入宁德新能源投资[6] 技术路线与资本压力 - 高能时代采用硫化物路线 完成20Ah级全固态电芯A样开发 但面临界面稳定性 原材料成本(如硫化锂) 生产工艺(干法电极 环境控制等)挑战[7] - 单条产线的惰性气体保护系统需增加近亿元投资 重资本属性显著[8] - 中科固能通过产业链协同突破 与琥崧集团开发干法电极设备 与璞泰来合作开发固态电解质复合膜等关键材料[10] 新势力差异化路径 - 行业新势力分两类 一类依托高校院所技术(如卫蓝新能源背靠中科院) 一类背靠车企资源(如太蓝新能源获长安汽车投资 清陶能源获上汽支持)[12] - 储能成为商业化突破口 南都电源推出783AH储能固态电池(循环寿命≥10000次 能量密度>430Wh/L) GGII数据显示2024-2025年储能招标达1GWh[13][14] - 新兴应用场景涌现 包括建筑机器人(合源锂创) eVTOL航空器(欣界能源) 电动船舶(东驰新能源)等 通过特定场景构建技术壁垒[15] 商业化前景 - 太蓝新能源ISFD技术使半固态电池成本与液态电池相当 南都电源预计下半年单个储能项目规模或达百兆瓦时至吉瓦时级别[14] - 行业需技术可行性 产业协同性 市场敏锐度三重博弈 通过渐进式迭代 垂直整合和场景渗透实现从技术备选到行业标配的跨越[15]
7月29日早餐 | 育儿补贴政策落地
选股宝· 2025-07-29 00:06
海外市场表现 - 美股小幅震荡,道指收跌0.14%、纳指收涨0.33%、标普500收涨0.02% [1] - 特斯拉收涨3.02%,英伟达涨1.88%,Meta Platforms涨0.69%,亚马逊涨0.58%,苹果涨0.08%,微软收跌0.24%,谷歌A跌0.31% [1] 地缘政治动态 - 柬泰两国同意立即无条件停火 [2] 国内政策与行业动态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每孩每年发放3600元补贴 [6] - 工信部有序推进算力中心建设布局,提升智算资源供给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8] - 国家防总针对北京、天津、河北升级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 [8] - 上海市经信委争取年内实现浦东自动驾驶全域开放(不含陆家嘴等区域) [8] 券商策略观点 - 光大证券预计指数短期或将震荡,资金有转战科技股的迹象,科技风格或将占优 [4] 行业与公司动态 汽车零部件 - 宁德时代旗下时代智能开启首轮外部融资,融资规模20亿元,投后估值超百亿,加速推进滑板底盘业务 [5] - 国泰君安表示智能底盘是实现高阶智驾的基石,2025年高阶智驾进入快速发展期 [5] 优化生育(三孩) - 天风证券认为育儿补贴政策将加固生育率企稳预期,激活母婴刚需消费(如奶粉、纸尿裤) [6] - 申万宏源指出生育补贴落地有望拉动社零增长0.2个百分点,母婴食品等刚需品类为主要受益领域 [6] 固态电池 - 蜂巢能源计划2025年四季度试生产第一代140Ah半固态电池,2027年大规模供应 [7] - 长安汽车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 [7] - 孚能科技预计年底建成0.2GW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向客户交付60Ah电池 [9] - 国投证券表示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寿命方面显著优于液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已步入产业化阶段 [9] 半导体 - 三星电子与特斯拉签订价值165亿美元的半导体供应合同,马斯克确认特斯拉为三星美国得州工厂的客户 [10] - 彭博智库分析师认为新协议显示市场对三星即将推出的制造技术的信心 [10] 新股申购 - 酉立智能(北交所)申购价格23.99元/股,公司深耕光伏支架领域 [11] 上市公司公告 - 壶化股份拟定增募资不超过5.86亿元,用于民爆生产线及仓储系统自动化改造等项目 [13] - 药明康德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85.61亿元,同比增长101.92% [13] - 聚辰股份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43.5%,DDR5 SPD产品销量大幅增长 [13] - 中科环保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19.83%,固废处理量及供热量增长 [13] - 中科三环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399.31万元,同比增长160.82% [13] 历史新高公司 - 恒立钻真(雅江电站概念)涨幅25.26% [14] - 铜冠铜箔(铜箔)涨幅20% [14] - 上纬新材(机器人)涨幅20% [14] - 芯碁微装(PCB)涨幅20% [14] - 胜宏科技(PCB)涨幅17.51% [14] 重大资本运作 - 中化国际拟发行股份收购南通星辰100%股权 [15] - 雪峰科技拟1.54亿元收购盛世普天51%股权 [15] - 山东黄金子公司山金国际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15] 解禁信息 - 华大九天7月29日解禁市值308.99亿元,解禁比例21.69% [17] - 常润股份7月29日解禁市值18.56亿元,解禁比例57.81% [17] - 上海机场7月30日解禁市值142.03亿元,解禁比例17.44% [17]
200亿!汽车“超级央企”成立
DT新材料· 2025-07-28 15:28
公司成立与定位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于7月27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00亿元,注册地址为重庆 [1] - 新公司定位为正局级央企,由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担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成为继一汽、东风之后第三家汽车央企,也是第100家央企 [2] - 此前控股股东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汽车业务分立为独立中央企业,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2] 战略布局与规划 - 2017年启动香格里拉计划和北斗天枢计划,推进新能源、智能化及全球化发展 [3] - 2021年联合华为、宁德时代打造阿维塔,2023年推出长安深蓝、长安启源等新能源品牌 [3] - 未来5年坚持BEV、REEV、PHEV、HEV、ICE五大动力路线,面向全球推出45款全新产品,其中新能源37款 [3] - 计划到2030年实现总销量500万辆,其中自主板块400万辆,新能源300万辆 [4] 销量与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售135.52万辆,创八年新高,其中新能源销量45.17万辆,同比增长超50% [4] - 2024年营业收入1597亿元,同比增长5.58% [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41.61亿元,净利润13.53亿元,扣非净利润7.8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01.31% [5] 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 推出金钟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续航超1500公里,安全性提升70%)、天衡底盘、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技术 [6] - 2023年底与赣锋锂业合作推进固态电池产业化,2024年领投太蓝新能源B轮融资并发布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 [6] - 计划2026年验证无隔膜半固态电池,2027年量产无隔膜全固态电池 [6] 未来投资与创新方向 - 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投入超2000亿元,新增超1万人科技创新团队 [7] - 预计2025年底完成新一代飞行汽车试飞,2028年实现人形机器人生产下线 [7] - 公司预判未来汽车为"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 [7]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28日,长安汽车总市值1326亿元 [8]
晚报 | 7月29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07-28 14:30
创新药 - 恒瑞医药与葛兰素史克达成总潜在金额高达125亿美元的License-out合作,覆盖一款临床阶段呼吸系统创新药及多达11个非临床阶段候选项目[1] - 2024年中国药企共完成94笔对海外授权交易,总交易金额达到519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36%[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License-out金额已突破608亿美元,超2024年全年,全年增速有望达到近年高位[1] - 2025年预计是国内创新药授权出海的重要年份,部分先驱创新药企业有望陆续实现盈亏平衡[1] PCB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PCB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8%,其中高阶HDI板和18层以上高多层板需求增速分别达14.2%和18.5%[2] - 2025年预计全球PCB产值将增长至786亿美元,产值和出货量增速分别为6.8%和7.0%[2] - 2023至2028年全球AI服务器PCB市场复合增长率超30%,单台AI服务器PCB价值量高达传统服务器的5至7倍[2] - AI算力对高端PCB的需求快速增长,2026年全球AIPCB增量供需比位于80至103%区间,供需偏紧状态有望持续[2] 固态电池 - 蜂巢能源将于2025年四季度在2.3GWh半固态量产线试生产第一代140Ah容量半固态电池,为宝马MINI下一代车型供应,并计划2027年大规模供应[3] - 长安汽车正全力投入固态电池研发,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3] - 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寿命方面显著优于液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已步入产业化阶段,全固态电池有望2027年实现量产[3] - 固态电池技术已进入产业化拐点,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将成关键突破期[3] 优化生育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4] - 对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且免征个人所得税[4] - 全国多地相继出台生育、养育、教育等配套政策措施,鼓励生育,一些地方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住房等方面的倾斜政策[4] 半导体 - 三星电子与特斯拉签订价值165亿美元的半导体供应合同,涵盖2025-2033年,专门用于生产特斯拉下一代AI6芯片[5] - 台积电在2025年第一季度占据全球代工市场67.6%的主导份额,三星市场份额则从前一季度的8.1%滑落至7.7%[5] - 新协议可使三星代工销售额每年增长10%,同时有望带动三星产业链公司签署新合同[5] 人工智能 -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印发《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支持新一代通用人工智能、智能芯片、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重点前沿方向的技术创新[7] - 发放6亿元算力券,发放3亿元模型券、1亿元语料券[7] - 争取年内实现浦东自动驾驶全域开放,不含陆家嘴等区域[8] 影视 - 《南京照相馆》票房破5亿,有望下月在港上映,猫眼预测其票房可达32亿[8] 机器人 - 深圳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开业,可租售定制机器人[8] - 全球首款多模态梦境脑机接口设备发布[8] - 智谱发布首款SOTA级原生智能体大模型[8] - 阿里云发布无影AgentBay[8] 其他行业动态 - 造纸行业首封"反内卷"倡议书发布[8] - 工信部将巩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成效,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8] -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依规治理企业劣质低价竞争[8] - 国内首个光互连光交换GPU超节点发布[8] - 文远知行Robotaxi获沙特自动驾驶牌照[8]
2025首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国际峰会暨展览会议程重磅公布,定档11月8日广州举办!
起点锂电· 2025-07-28 09:59
活动背景与意义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现状 - 能量密度快速提升: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预计从2025年的350Wh/kg提升至2030年的500Wh/kg,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4%,显著高于液态锂电池进步速度 [1] - 商业化节奏加速:关键节点2026年实现规模化生产(原计划2027年),反映技术突破超预期(如电解质电导率>10 mS/cm、界面稳定性提升) [2] - 中日技术路线趋同:中日企业均聚焦硫化物路线,中国2024年专利申请量达日本三倍,但日本在基础专利仍占全球40%,显示产业化竞争白热化 [3] - 政策驱动明确:国内设定2027年装车节点,企业进度普遍提前半年(如60Ah电芯2025年下线),验证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效应 [4] 技术商业化突破的核心价值 - 供应链安全重构:硫化锂本土化生产可降低对日韩原材料的依赖,缓解当前99.9%纯度产品高达200万元/吨的价格压力,推动电解质成本向100美元/kg目标迈进 [5] - 终端应用场景拓展:高安全性(针刺测试不起火)特性使其适用于航空、军工等特殊领域;400Wh/kg高能量密度版本(预计2028年)将解决电动汽车续航焦虑 [5] - 生产工艺革新:干法电极工艺与硫化物电解质膜的集成,可减少传统液态电池涂布、注液等环节,降低30%以上制造成本 [6]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匹配性 - 国家战略层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5)》明确支持固态电池研发,科技部"十四五"专项投入超20亿元;欧盟《电池2030+》计划将硫化物路线列为优先方向 [7] - 产业链协同需求:宁德时代千人研发团队与中试平台建设反映头部企业布局决心,但需要材料(硫化锂)、设备(气氛保护烧结炉)等上下游企业共同建立行业标准 [7] - 市场窗口期预测:2025-2030年将是硫化物电池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的关键阶段,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达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45% [8] 核心技术议题 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研发进展 - 高离子电导率突破:硫化物电解质(如Li₇P₃S₁₁、Li₁₀GeP₂S₁₂)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已达10⁻² S/cm量级,近期通过掺杂稀土元素(如La、Ce)可进一步提升至5×10⁻² S/cm [9] - 空气稳定性改性:通过表面包覆Li₂O-B₂O₃玻璃相或构建核壳结构,将硫化物电解质在30℃/60%RH环境下的稳定性从<1小时提升至>72小时 [9] - 低成本合成工艺:机械化学法制备Li₆PS₅Cl的能耗较传统高温固相法降低60%,纯度达99.9%以上,宁德时代已实现公斤级连续化生产,材料成本较2023年下降40% [9] 界面稳定性与规模化制造挑战 - 正极界面钝化技术:采用原子层沉积(ALD)在NCM811表面构建2nm厚Li₃PO₄缓冲层,可将界面阻抗从>1000Ω·cm²降至50Ω·cm²,循环寿命提升至1000次 [11] - 干法电极工艺突破:开发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干法成膜技术,通过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网络构建自支撑电极,孔隙率控制在15-20%,能量密度提升至400Wh/kg [11] - 全电池封装方案:采用多层Al/PET复合膜封装结合激光焊接技术,使10Ah级软包电池通过200℃热箱测试,解决硫化物电池对水氧敏感的产业化痛点 [11] 热管理及安全性能提升路径 - 热失控阻断机制:Li₃N热响应隔膜在120℃触发放热反应,原位生成高离子导热的Li-N化合物,可将热蔓延速率从>10℃/s抑制至<1℃/s [12] - 三维热传导网络:清华大学提出石墨烯气凝胶复合集流体设计,轴向热导率达120W/(m·K),使5Ah电池在5C快充时温差控制在3℃以内 [13] - 失效预警系统:集成多参数传感(阻抗/温度/形变)的BMS算法,实现热失控提前300ms预警,已通过UL9540A针刺测试认证 [14] 活动组织与亮点 议程框架设计 - 全球硫化物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图发布:涵盖材料体系、工艺路径、产业化里程碑等关键指标 [17] - 全固态产业联盟成立发布会:成立首个专注于全固态电池的企业家和产业链生态联盟 [17] - 中国产业链突破路径:聚焦高纯硫化锂连续化生产(纯度≥99.9%)、界面阻抗控制(目标<10Ω·cm²)、百兆瓦/吉瓦时级产线建设等三大攻坚方向 [17] 拟邀参展参会企业 - 固态电池领域: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卫蓝、太蓝等头部企业 [20] - 固态电池材料领域:恩捷股份、湖南裕能、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多氟多等 [20] - 固态电池设备领域:先导智能、赢合科技、杭克科技、逸飞激光等 [20] 宣传推广方案 - 全媒体覆盖:通过专题报道、短视频科普、KOL解读等形式,分阶段释放论坛亮点议题与技术突破点 [23] - 定向邀请策略:针对头部车企、电池厂商、科研机构及投资机构建立分级数据库,通过EDM精准推送定制化邀请函 [23] - 线下联动造势:在新能源行业大型展会设置论坛预告展位,通过AR技术演示硫化物电解质离子传导原理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