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行业现状 - 两家上市公司安孚科技和蠡湖股份先后终止固态电池合作项目 均因合资方高能时代存在经营稳定性及履约能力问题 且合资公司未实际出资[2] - 高能时代曾被视为技术明星 但逐步陷入资金链破裂 2024年资产总额2607 40万元 净资产1012 96万元 年度营收仅1 95万元 净利润亏损1789 85万元[2][10] - 行业普遍面临技术高 投入高 周期长的困境 中小企业陷入技术信仰与现实困境的矛盾[2] 跨界入局挑战 - 安孚科技(碱性电池)和蠡湖股份(涡轮增压器)等跨界企业试图通过固态电池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但技术体系颠覆性变革需重构供应链并积累工艺经验[3][5] - 上海洗霸 洁美科技 三孚新科等企业通过细分领域延伸入局 但实际需要技术壁垒 供应链控制 生态协同的长期战略[5][6] - 有研新材拟转让硫化锂业务 因产业发展周期长且技术方向不确定 上海洗霸在定增失败后仍加码固态电池并引入宁德新能源投资[6] 技术路线与资本压力 - 高能时代采用硫化物路线 完成20Ah级全固态电芯A样开发 但面临界面稳定性 原材料成本(如硫化锂) 生产工艺(干法电极 环境控制等)挑战[7] - 单条产线的惰性气体保护系统需增加近亿元投资 重资本属性显著[8] - 中科固能通过产业链协同突破 与琥崧集团开发干法电极设备 与璞泰来合作开发固态电解质复合膜等关键材料[10] 新势力差异化路径 - 行业新势力分两类 一类依托高校院所技术(如卫蓝新能源背靠中科院) 一类背靠车企资源(如太蓝新能源获长安汽车投资 清陶能源获上汽支持)[12] - 储能成为商业化突破口 南都电源推出783AH储能固态电池(循环寿命≥10000次 能量密度>430Wh/L) GGII数据显示2024-2025年储能招标达1GWh[13][14] - 新兴应用场景涌现 包括建筑机器人(合源锂创) eVTOL航空器(欣界能源) 电动船舶(东驰新能源)等 通过特定场景构建技术壁垒[15] 商业化前景 - 太蓝新能源ISFD技术使半固态电池成本与液态电池相当 南都电源预计下半年单个储能项目规模或达百兆瓦时至吉瓦时级别[14] - 行业需技术可行性 产业协同性 市场敏锐度三重博弈 通过渐进式迭代 垂直整合和场景渗透实现从技术备选到行业标配的跨越[15]
两合作项目终止,初创企业入局固态电池之难
高工锂电·2025-07-29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