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税战
icon
搜索文档
外交部:震惊、失望、无法理解!
中国基金报· 2025-08-01 07:53
中美外交关系 - 中方对美国制裁巴勒斯坦官员和巴解组织表示震惊、失望和无法理解 认为美方无视国际社会促和努力 [1] - 中方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 支持巴民族权力机构对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管辖 支持"两国方案"解决巴勒斯坦问题 [1] 网络安全问题 - 美国政府通过德国、韩国、新加坡、荷兰等跳板对中国实施网络攻击 2024年境外APT组织对中国重要单位发起超600起攻击 [2] - 中方指出美国是中国头号网络威胁 暴露其"贼喊捉贼"的虚伪面目 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维护网络安全 [2] 台湾问题 - 巴拉圭代理众议长公开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认为巴拉圭不应再与台当局"合作" [3] - 中方称该表态反映巴拉圭多数民众意愿 希望巴政府作出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正确选择 [3] 贸易政策 - 中方反对特朗普政府滥施关税的行政令 明确表示关税战和贸易战没有赢家 保护主义损害各方利益 [4]
外交部:中方反对滥施关税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07:37
贸易政策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大多数国家实施关税 [1] - 中方反对滥施关税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 [1] - 关税战和贸易战没有赢家 保护主义损害各方利益 [1]
特朗普签令对大多数国家实施关税,外交部回应
快讯· 2025-08-01 07:25
金十数据8月1日讯,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8月1日例行记者会。会上法新社记者提问称:美国总统特 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令,对大多数国家实施关税。请问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郭嘉昆对此表示,中方反 对滥施关税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搞保护主义损害各方的利益。 (环球 网) 特朗普签令对大多数国家实施关税,外交部回应 ...
“最后通牒” 从4月发到8月 诺奖得主痛斥美关税政策:愚蠢交易的艺术
央视新闻· 2025-08-01 07:13
当地时间7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确定了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具体税率从10%至41%不等。"对等关税"的生效日期也被 推迟至8月7日,而非此前确定的8月1日。 该行政令列明: 叙利亚被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最高,定为41% 缅甸、老挝为40% 瑞士为39% 阿尔及利亚为30% 印度25% 越南为20% 菲律宾、泰国、柬埔寨为19% 巴西、英国关税最低,定为10% 多数国家及地区的关税税率定为15%,包括日本、韩国、以色列、土耳其 针对欧盟国家,若商品现行关税低于15%,将补足至15%;高于15%的不再追加 行政令还表示,未列明国家统一适用10%的关税税率。此外,如有国家或地区通过第三地转运方式规避关税,其商品将被征收40%的转运税。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行政令里列出的只是"对等关税"一项关税,有些国家在此之外还被征收其他关税。比如巴西此次被征收的10%"对等关税",将与7月30 日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中对巴西加征40%额外关税叠加生效。这将导致一大部分巴西输美商品被加征50%附加税。 当天稍早前,白宫还表示,特朗普已签署行政令,将对加拿大的关税税率从25%上调至35%,于8月1日生 ...
关税战恶果显现?美债被大量抛售,中美会谈结束,特朗普故技重施
搜狐财经· 2025-08-01 04:49
中美贸易谈判进展 - 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将关税休战期延长90天,避免原定8月12日的"关税悬崖" [1] - 若谈判失败,美国对华关税将从30%升至145%,中国反击措施将使关税从10%升至125% [1] - 双方最终仅达成"再拖90天"的共识,关键分歧全部搁置 [7][9] 美国债务危机 - 美国国债规模达36.2万亿美元,人均负债10万美元 [2] - 美国国债年利息支出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超过军费预算 [1][2] - 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将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预计未来十年新增赤字3.4万亿美元,推动债务总额增加4.1万亿美元 [4] 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 美国对华加征145%关税后,家电价格上涨23%,汽车涨价18%,医疗用品上涨15% [5] - 沃尔玛中国制造微波炉从49美元涨至79美元,牛仔裤单价突破40美元 [5] - 美股总市值半月内蒸发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14% [5] 贸易战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预计导致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0.2% [5] - 越南三星电子裁员30%,东莞玩具厂停工放假 [5] - 中国对军用稀土出口管制导致F-35生产线停摆,洛克希德·马丁裁员2000人 [7] 中国应对策略 - 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从2018年19%降至14.7%,对东盟出口增长16.9%,对非洲订单激增35.3% [12] - RCEP自贸区拉动中国上半年出口逆势增长4.8% [12] - 中国掌握全球90%重稀土产能,优先保障华为订单,美国军工企业采购申请积压超三个月 [14] 科技领域进展 - 中芯国际获得荷兰光刻机维修许可,长江存储232层NAND闪存市占率突破15% [11] - C919客机获美制发动机出口许可,波音737MAX对华复飞遥遥无期 [11] 美国企业反应 - 联邦快递CEO率30家企业高管团访华,苹果追加120亿投资郑州工厂 [16] - 特斯拉上海储能工厂提前三个月投产,被视为"预防性布局" [16] 市场反应 - 30年期美债收益率冲破5%,创2008年以来新高 [16] - 摩根大通客户疯狂抛售长期美债,净多头仓位创五月新低 [16] - 金价飙升至3400美元/盎司历史高位 [16]
暂缓期内“极限施压”,贸易伙伴五味杂陈,美“对等关税”下一步怎么走?
环球时报· 2025-07-31 22:31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李勇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韩雯 裴茗 甄翔】8月1日是美国设定的"对等关税"暂缓期结束的日期。在此前夕,美总统特朗普发布了 一系列重磅消息:与韩国将签署全面、完整的贸易协议,将对其施加的税率从25%下调至15%;自8月1日起对自印度进口的商品征收25%关税;由于加拿大 宣布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美加将难以达成协议……无论与美国贸易谈判的结果如何,相关国家的舆论都五味杂陈。比如韩国总统办公室政策室长金容范7月 31日谈及汽车关税时说,韩方一直坚持的税率是12.5%,但美方表示"全部15%","此次协议某种程度上动摇了FTA(自由贸易协定)框架,这令人感到遗 憾"。而作为最早与美国开始贸易谈判的国家之一,印度再次被特朗普批评"关税过高",而且因为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要受到"惩罚"。据美国CNBC网站7月 31日报道梳理,在120天里,白宫已宣布与中国、英国、日本、欧盟、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韩国等经济体在贸易问题上达成协议或取得重要成果。8 月1日过后,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又将步入一个怎样的阶段? 美韩说法 " 相互矛盾 " 据韩联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30日,特朗普在白宫与韩国经贸磋商代表团 ...
冯德莱恩刚见中方高层,美国传出三条新消息,特朗普要收手却晚了
搜狐财经· 2025-07-31 15:05
首先传出的重磅消息是,特朗普在一次公开场合中宣称,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谈判正在接近尾声,预计 双方很快就会达成协议。最近一段时间,特朗普屡屡提到中国的积极态度,甚至在接见菲律宾总统马科 斯时,公开表示菲律宾需与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马科斯听到此言,不禁惊愕,毕竟他在上任之后频频 与中国对立,背后显然是美国的操控意图。 在7月24日的上午,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科斯塔亲自抵达 北京,与中国政府的高级领导人进行了重要的会谈。这一联合访华的行动,毫无疑问地传达了中欧关系 的重大意义以及双方在经济、政治等领域加强合作的紧迫性。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正当两位欧洲领导人 深入谈判、寻求共识之际,来自美国的三条消息引发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从分析来看,特朗普在贸易关 税问题上似乎有意收手,但却发现局势已然失控,这让他意识到,想要抽身已为时已晚。 第三条消息来自美国媒体,据称特朗普正在准备对欧盟的大部分产品加征15%的关税。之前,特朗普曾 威胁要对欧洲提高至50%的关税,如果这一报道属实,意味着在面对强硬的欧盟时,特朗普再次选择了 妥协之路。 从以上信息来看,特朗普似乎有意在关税战中收手,但实际上 ...
智通财经港股08月投资策略及十大金股
智通财经· 2025-07-31 14:22
先回顾上个月的看法:"对于 7 月行情的展望,整体看没啥好悲观的,因为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过程会比较震荡,但大趋势值得期待",7 月走势差不多就是这样,上半月震荡之后再度上行,恒指月 度涨幅在 4.59%,运行空间在 23690.94-25735.89 点。 相对来说 7 月恒指震荡的烈度不大,调整的幅度很小。主要原因有几点:首先是关税战这块更多聚集的 是美国和其它国家,对我们属于空窗期。其次,地缘政治这块出现了难得的平静期,尤其是中东这块以 色列和伊朗之间没有起新的冲突,这主要归功于特朗普急于从中东脱身处理关税事宜。而后面的走强则 主要是美国和主要国家的关税协定相继落地,加上国内雅下水电站项目的世纪工程推动。 市场整体表现都不错,其中板块强度最高的依旧是创新药,连续几个月都在涨,国家政策加上业绩、 BD 不断催化,很多品种都涨幅可观,如康方生物(09926)、昭衍新药(603127)(06127);医疗国 产替代加上 AI 赋能也相当强势,如微创医疗(00853);消费类有周杰伦入驻抖音概念的巨星传奇 (06683)、电商新模式的东方甄选(01797)及耕耘东南亚快递方向的极兔速递(01519);新题 ...
美企大豆耍花招被看穿!美国的CEO们连夜来华,中方三张牌已摆好
搜狐财经· 2025-07-31 12:38
大豆贸易与关税规避 - 阿根廷港口发现30万吨美国中西部大豆伪装南美大豆 蛋白质含量达353% 显著高于南美大豆平均值34% [1] - 美国大豆通过密西西比河停留72小时进行身份伪装 偏离阿根廷常规航线 试图规避中国关税 [1] - 关税战使美国大豆成本每吨增加600元 巴西大豆到岸价仅420美元 价差推动中国粮食企业转向南美采购 [5] 中国海关检测技术升级 - 上海海关国家级项目将生物风险因子拦截准确率提升20% [3] - 口岸检测采用便携式高灵敏度智能化前处理技术 检测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4小时 [9] - 实施蛋白质光谱分析 区块链溯源和随机开箱检查三道关卡 有效识别转口贸易欺诈 [5] 区块链溯源系统应用 - 中南美共建区块链平台为每粒大豆颁发数字身份证 记录种植地GPS坐标等12项数据 [5] - 区块链技术使数据篡改无从下手 能识别绕行墨西哥湾或公海更换船旗等规避手段 [5] - 稀土出口同样应用区块链溯源 精确掌握最终用途 对德国军工和法国芯片企业产生影响 [6] 美国农业与贸易商困境 - 美国中西部大豆农民收入下降23% 部分农场难以维持经营 [5] - 贸易商为生存冒险进行转口贸易 但遭遇中国海关技术拦截 [5] - 联邦快递 波音等企业组成高级别代表团访华 寻求关税减免和市场机会 [6] 中美经贸谈判与资源博弈 - 第三轮经贸谈判于7月28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正值90天关税暂缓期到期 [7] - 中国6月对美国稀土出口增加660% 但对军工重稀土仍实行严格控制 [6] - 稀土磁体出口量同比减少52% 出口需详细说明用途并提供产品照片 [7] 企业市场动态与战略调整 - 波音中国订单占全球23% 但737 MAX复飞后交货缓慢 面临合作风险 [6] - 联邦快递中国市场被顺丰 京东物流挤压 希望通过关税减免重拾优势 [6] - 贝莱德 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密集访华 关注新能源和人工智能芯片领域 [6] 技术标准与贸易监管 - 中国海关技术更新速度被美国商界低估 检测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3] - 通过技术手段精确掌握资源流向 既缓解全球供应链压力又为产业升级争取时间 [7] - 美国暂停英伟达H20芯片禁令等出口管制措施 为谈判创造氛围 [7]
一觉醒来,韩国“跪”了!GDP前9中,除中国,只剩2国未向美妥协
搜狐财经· 2025-07-31 10:28
美韩关税协议核心内容 - 美国对韩国产品加征15%关税正式生效,韩国则对美国产品实行零关税[2] - 韩国承诺未来10年投资3500亿美元,并购买1000亿美元的美国产液化天然气[2] - 此举被视为韩国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的“归队”宣示,是一次彻底的让步[5] 韩国妥协的驱动因素 - 日本已于7月与美国签署关税协议,锁定了15%的税率优势,在汽车出口上抢占先机,对韩国汽车产业构成竞争压力[5] - 韩国对美出口占比超过10%,汽车出口是其经济命脉,市场份额面临威胁[8] - 韩国的国家安全、技术供应链和金融体系与美国深度绑定,不具备独立对抗美国的外交空间[8] 全球各国的阵营划分 - “妥协阵营”包括日本、英国、欧盟和韩国,在全球GDP前九大国中已有六国与美国签署协议[10] - “抵抗阵营”包括中国、加拿大和印度,目前未与美国达成任何关税协议[12] - 美国采取逐国谈判的“分而治之”策略,效果可观[10] 抵抗阵营各国的立场与处境 - 加拿大面临8月1日的最后期限,否则其出口产品可能面临高达35%的报复性关税[12] - 加拿大超过60%的出口流向美国,农业、木材、汽车产业可能遭受重创[15] - 印度明确表示不接受单边让步,因其农业人口占比超过40%,且汽车产业处于崛起阶段,需要保护[15] - 印度农产品平均进口关税高达30%,妥协将影响内政稳定[18] - 中国拒绝妥协,作为全球供应链中枢,其策略是稳住自身并扩展朋友圈[18] 美国关税攻势的成效与挑战 - 战术上斩获颇丰,盟友签署协议为美国国库带来收入,并促进制造业回流和能源出口[21] - 韩国3500亿美元投资和液化天然气大单是鲜明例子[21] - 但日本和欧盟的投资承诺出现延期,部分资金变为“意向性备忘录”,实质投入遥遥无期[21] -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数据,美国全年贸易逆差仅缩减2%,协议实际效果可能有限[23] - 打压盟友的做法消耗美国信任资本,德国媒体称欧洲正“重新考虑与美国的长期合作方式”[23] 全球贸易体系与供应链影响 - 全球化退潮,供应链重构,墨西哥、越南、印尼等国开始承接部分中国产能转移,但接收能力有限[25]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若全球贸易体系继续分裂,全球GDP年均增速可能下降0.5个百分点[29] - 美国若长期维持高关税,将导致本国企业成本压力和通胀风险上升[25] - 中国的坚持为全球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合作不一定从妥协开始[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