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

搜索文档
药明合联(02268):2025 年中报点评:上调全年收入指引,加码长期资本开支
东方证券· 2025-08-23 11:5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格为65.82港元 [2][4] 核心观点 - 上调2025年全年收入增速指引由35%至45% 主要基于充足在手订单和产能稳步释放 [8] - 25H1实现营收27.0亿元 同比增长62.2% 归母净利润7.5亿元 同比增长52.7% [8] - 全球ADC CRDMO龙头地位稳固 24-25H1全球市占率上升至22.2% [8] - 新型ADC与XDC业务高速成长 25H1完成超2300个分子的早期研究 其中XDC占比高达42% [8]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58.76亿元 同比增长45.0% 2027年预计达106.93亿元 [3] - 2025年预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53亿元 同比增长45.2% 2027年预计达29.49亿元 [3] - 毛利率持续攀升 25H1达36.1% 同比提升4.0个百分点 2027年预计提升至38.9% [3][8] - 每股收益预测上调 2025-2027年分别为1.29元、1.78元、2.45元 [2] 业务进展 - 25H1未完成订单13.3亿美元 同比增长57.9% 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48.4% [8] - 新签约37个iCMC项目创历史新高 双抗ADC和多载荷ADC占比均超15% [8] - 无锡DP3制剂车间年产能达700万瓶 已完成GMP放行 [8] - 计划加码长期资本开支 预计到2029年累计资本开支超70亿元 [8] 估值分析 - 采用DCF估值法 WACC为10.32% 永续增长率3.00% [9] - 当前股价59.05港元 较目标价存在11.5%上行空间 [4] - 近12个月绝对收益率达220.58% 显著超越恒生指数44.35%的表现 [5]
恒瑞医药(600276):2025 年半年报点评:创新药销售亮眼,BD成绩斐然
光大证券· 2025-08-23 07:42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4] 核心观点 - 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达95.6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60.66%,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75.70亿元 [2] - 归母净利润44.50亿元(YOY+29.67%),略超预期,主要因授权收入大幅增加 [1] - 25H1达成3项对外授权合作,首付款总额7.65亿美元(含1500万欧元、2亿美元、5亿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超137.7亿美元 [3] - 创新药研发进入收获期,25H1有6款1类新药获批上市,包括全球首款PCSK9单抗瑞卡西单抗和首款国产JAK1抑制剂艾玛昔替尼片 [2] - 公司运营效率提升,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0.48pp/1.11pp/1.86pp至8.15%/27.85%/20.48% [3]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大幅增长41.80%至43.00亿元,体现强劲造血能力 [3] 财务表现 - 25H1实现收入157.61亿元(YOY+15.88%) [1] - 上调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90.51/94.81/106.04亿元(分别上调8.6%/5.2%/4.1%) [4]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8/45/41倍 [4] - 25H1毛利率87.8%(2024年:86.2%),归母净利润率25.7%(2024年:22.6%) [12][13] - ROE(摊薄)预计25年达14.2%(2024年:13.9%) [5][12] 研发与产品管线 - 围绕100余款在研创新产品开展超400项海内外临床试验 [2] - ADC、AI药物研发等技术平台日臻成熟 [2] - 瑞维鲁胺、达尔西利、恒格列净等医保内创新药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2] 业务发展 - 与MSD、GSK、德国默克达成重大BD合作,首付款及里程碑金额创历史新高 [3] - 25H1已收到MSD的2亿美元首付款和IDEAYA的7500万美元首付款 [3] - 预计全年对外授权收益较2024年显著提升 [3]
科伦博泰生物-B(06990):sac-TMT商业化销售快速放量,全球3期临床全面推进
国信证券· 2025-08-22 15:15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18] 核心产品进展 - 核心产品sac-TMT第一适应症TNBC 3L于2024年底获批上市,第二适应症EGFRm NSCLC 3L于2025年初获批上市,成为首个获批肺癌适应症的TROP2 ADC [1][14] - EGFRm NSCLC 2L适应症上市申请已获受理,预计2025年获批上市 [1][14] - EGFRm NSCLC 1L、驱动基因阴性NSCLC 1L、TNBC 1L等适应症正在进行3期临床 [1][14] - 合作伙伴默沙东已启动14项sac-TMT全球多中心3期临床,覆盖肺癌、乳腺癌、妇科肿瘤等多适应症 [1][14] 研发管线进展 - SKB571/MK-2750(新型双抗ADC)与默沙东合作,主要靶向LC和CRC等实体瘤,2期临床即将在中国启动 [2][14] - SKB518、SKB535、SKB445为潜在FIC的ADC,正在中国进行临床 [2][14] - 差异化payload-linker策略的SKB500、SKB501及RDC药物SKB107临床顺利推进 [2][14]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H1营收9.50亿元(同比-31.3%),其中商业化销售约3.10亿元(主要由sac-TMT贡献)[2][8] - 2025H1销售费用1.79亿元,亏损1.4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10亿元)[2][8] - 截至2025年6月底,现金及金融资产达45.3亿元 [2][8]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9.41亿元(+0.4%)、29.28亿元(+50.9%)、47.67亿元(+62.8%)[3][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1亿元、-3.02亿元、4.75亿元 [3][4] - 毛利率预计从2025年80%提升至2027年87%,EBIT Margin预计从2025年-43.5%改善至2027年8.6% [4] 商业化与医保策略 - sac-TMT将于2025年参加医保谈判,若进入医保后有望快速放量 [2][8]
【私募调研记录】保银投资调研华东医药
证券之星· 2025-08-22 00:10
公司调研概况 - 知名私募保银投资于8月21日调研华东医药 参与公司2025半年度业绩交流会 [1] 创新药研发进展 - ADC领域8个主要在研产品中多个进入临床阶段 包括HDM2005和HDM2012等 [1] - 自免领域自研及合作开发多个产品 包括HDM3018和HDM4002等 [1] - 内分泌领域围绕GLP-1靶点布局多个产品 部分已进入临床III期 [1] 业务表现与规划 - 创新药业务收入持续增长 今年上半年占比接近15% [1] - 计划在多个学术会议发布重要数据 [1] - 多款医美产品预计在未来两年内上市 [1] 投资机构背景 - 保银投资持有香港9号牌照 提供股票和大宗商品投资产品 [2] - 团队拥有26位专业人员 具备大中华地区及全球商品市场深刻理解 [2] - 投资策略注重基本面分析和价值投资 通过深入研究获取超额回报 [2]
基石药业-B涨超8% 获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增持 机构看好公司技术平台后续发展
智通财经· 2025-08-21 01:48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基石药业-B股价上涨8.17%至8.74港元 成交额达1172.31万港元 [1] -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于8月18日增持8040万股 平均作价7.90港元 总金额约6.35亿港元 [1] - 增持后持股数量达8040万股 持股比例升至5.49% [1] 财务业绩表现 - 中期收入为4945.1万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减少80.54% [1] - 研发开支1.0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8.75% [1] - 期内亏损2.7亿元人民币 [1] - 现金与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合计6.528亿元人民币 [1] 产品与市场策略 - 为筹备国家医保目录谈判 对普拉替尼进行价格调整 [1] - 若获纳入医保目录 预计2026年及以后销售增长收益将抵消短期收入负面影响 [1] - 临床前管线包含多特异性抗体、ADC等超过九个潜在候选药物 [2] - 专注于FIC/BIC研究 覆盖肿瘤学、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等领域 [2] 技术平台与研发能力 - 创新内部ADC技术平台以优化专有连接子为特色 改善肿瘤选择性有效载荷释放 [2] - 平台支持管线2.0多个ADC产品 为未来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2]
华东医药2025年中报业绩持续增长 营收达216.75亿元 创新产品业务高速增长
证券日报网· 2025-08-19 12:1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6.75亿元 同比增长3.39% 归母净利润18.15亿元 同比增长7.01% 扣非归母净利润17.62亿元 同比增长8.40% [1] - 中期拟分红6.14亿元 占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比例达33.83% [1] 医药工业业务 - 核心子公司中美华东实现营业收入73.17亿元(含CSO业务) 同比增长9.24% 归母净利润15.80亿元 同比增长14.09% [2]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36.96亿元(含CSO业务) 同比增长12.04% 归母净利润7.37亿元 同比增长16.34% [2] - 创新产品业务实现销售及代理服务收入10.8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59% [2] 创新产品商业化进展 - CAR-T产品赛恺泽已完成全国20余省市医疗机构认证及备案 下达111份有效订单 获超百家保险及惠民保项目纳入报销 [2] - 乌司奴单抗注射液赛乐信已覆盖超过1200家医院 儿童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补充申请于2025年3月获批 克罗恩病适应症申请于2025年2月获受理 [3] 研发投入与布局 - 医药工业研发投入14.84亿元 同比增长33.75% 其中直接研发支出11.74亿元 同比增长54.21% 占医药工业营收比例15.97% [4] - 创新药研发中心推进80余项创新药管线 在肿瘤、内分泌和自身免疫三大领域形成ADC、GLP-1、外用制剂三大特色产品矩阵 [4] 肿瘤领域研发进展 - 靶向ROR1 ADC创新药HDM2005在国内开展三项临床试验 套细胞淋巴瘤适应症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5] - 靶向FGFR2b ADC创新药HDM2020与靶向MUC17 ADC创新药HDM2012获中美IND批准 HDM2012完成全球首个MUC17 ADC临床Ⅰ期首例给药 [5] 内分泌领域研发进展 - 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DM1002完成体重管理适应症中国临床Ⅲ期全部受试者入组 [5] - HDM1010片2型糖尿病适应症IND申请于2025年6月获美国FDA批准 [5] - 三靶点激动剂DR10624注射液完成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Ⅱ期临床研究并获得阳性顶线结果 [6] 其他业务板块表现 - 医药商业实现营业收入139.47亿元 同比增长2.91% 净利润2.26亿元 同比增长3.67% [7] - 工业微生物实现销售收入3.68亿元 同比增长29% 重点推进xRNA原料等四大核心业务板块 [7] - 医美板块拥有40款国际化产品组合 其中26款已在海内外上市销售 实现非手术类医美注射产品和能量源器械全覆盖 [7]
东吴证券给予新诺威买入评级,持续加码研发,全面布局ADC、mRNA和单抗药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7 14:39
公司业绩 - H1收入小幅增长 利润大幅下滑 [2] 产品研发 - EGFR ADC于AACR大会首次读出数据 潜在"重磅炸弹"药物 [2] - 公司持续加码研发 全面布局ADC mRNA和单抗药物 [2] 市场评级 - 东吴证券给予新诺威买入评级 最新价53元 [2]
投资者报告 - 2025 年中国医疗健康-Investor Presentation-Asia Summer School 2025 China Healthcare
2025-08-15 02:26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涵盖制药、生物科技、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等子领域)[1][2][5] - **核心观点**:行业整体展望积极(Industry View: Attractive),重点关注创新药全球化、政策催化及细分领域结构性机会[2][6]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制药与生物科技** -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球制药市场2023-2028年CAGR为5.7%,2028年规模达1,939亿美元;中国制药市场同期CAGR为7.7%,2028年规模达2,342亿人民币[9][12][13]。 - 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Out-licensing)交易额2024年达476.8亿人民币(6M25),同比增长显著[17][20]。 - **创新药全球化**: - 2024年全球大型跨国药企1/3的引进资产来自中国,ADC(抗体偶联药物)和双抗成为主要交易标的[21][24][26]。 - 头部交易案例:恒瑞医药(Hengrui)与GSK达成125亿美元授权协议(HRS-9821,PDE3/4抑制剂)[26]。 - **政策与催化剂**: - 2025年关键事件:医保谈判(9-11月)、安徽生物类似药集采、Fed降息预期(2H25)、Biosecure法案更新等[6][30]。 **2. 医疗器械** - **市场规模**:中国医疗器械市场2024年规模为全球的1/5,设备与耗材合计1,089亿美元[88][89]。 - **国产替代**: - 高值耗材集采后价格平均降幅超80%(如冠脉支架从1.3万降至700元),国产替代率提升至44%(2024年)[95][97]。 - 医疗设备渗透率仍低(如中国每百万人MRI数量为15台,美国为43台)[98]。 - **出口趋势**: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额488亿美元,美国(26.8%)和欧洲(13.8%)为主要目的地[110][112]。 **3. 医疗服务与互联网医疗** - **专科医院**:眼科、口腔、肿瘤专科医院2010-2021年收入CAGR达24.9%,高于行业平均[125][126]。 - **互联网医疗**: - 中国医药电商渗透率从2020年的3.5%升至2024年的5.2%,处方药线上销售增速19%(2024年)[114]。 - AI应用场景扩展至辅助诊断、医院管理等[115][117]。 **4. CRO/CDMO** - **行业驱动**: - 全球生物药CDMO需求2023-26年CAGR为15%,中国凭借成本优势(临床试验成本比美国低40%)占据份额[65][67][73]。 - 药明系(WuXi)在ADC和TIDES(多肽/寡核苷酸)领域领先,2024年新增订单中晚期项目占比提升[55][57]。 - **地缘风险**:市场对Biosecure法案反应趋理性,预计对基本面影响有限[62][64]。 **5. 其他细分领域** - **血制品**:中国血制品市场以白蛋白为主(占比62%),全球重组人血白蛋白(rHSA)上市或冲击10%市场份额[33][35]。 - **零售药店**:2025年行业门店数量首次净减少(1Q25关店10,284家),但毛利率改善[142][144]。 - **API(原料药)**:中国API出口2024年复苏,头部企业(如华海药业)向制剂转型提升利润率[155][156]。 --- **重要但易忽略的内容** 1. **政策风险**: - 血制品行业准入严格(2001年后无新浆站审批),前五大企业占60%市场份额[33][36]。 - 医保基金收支压力:2024年城乡居民医保(URBMIS)支出增速(21.6%)高于收入(17.5%)[127][128]。 2. **技术升级**: - 中国生物药创新差距从2015年的9年缩短至2024年的3.7年,加速全球化[48][49]。 - 医疗器械领域国产设备技术迭代(如手术机器人、PET/CT)是关键增长点[98]。 3. **数据细节**: - 中国药企海外销售占比普遍低于3%,恒瑞医药(75%)为例外[14][15]。 - 药明生物(WuXi Bio)在全球CDMO调研中客户选择率最高,但切换供应商风险上升[76][78]。 --- **总结** - **投资机会**:创新药授权交易(ADC/双抗)、国产医疗器械替代、专科医院及AI医疗应用。 -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集采、Biosecure法案)、医保控费、地缘政治扰动。 - **关键催化剂**:2025年医保谈判、美联储降息、临床数据读出(如恒瑞GLP-1药物、信达PD-1/IL-2双抗)[30][41]。 (注:未提及部分如具体公司财务数据、个别细分领域因原文信息不足省略)
皓元医药: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申请ADC相关的国内发明专利12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11:07
公司业务覆盖 - 公司服务了22家ADC出海国内公司中超过95%的客户 合作形式包括ADC小分子部分的技术服务与中间体产品供应 [1] - 2024年公司承接ADC项目数超过110个 活跃客户近千家 [1] - 截至2025年3月底 公司申请ADC相关国内发明专利12项 国际发明专利2项 完成13个ADC药物相关小分子产品美国FDA DMF备案 [1] 行业发展态势 - 2024年至今XDC出海交易金额达280亿美元 交易数量达27笔 [1] - ADC领域出海交易活跃 反映行业技术输出与国际合作趋势 [1] 技术竞争优势 - 公司在ADC业务小分子领域形成较强竞争优势 基于多年深耕积累 [1] - 技术成果通过发明专利与FDA备案体现 国际专利布局涉及国内12项及国际2项 [1]
逾五成CXO公司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
新华网· 2025-08-12 05:48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截至8月29日 A股已有35家CXO上市公司发布半年报 其中19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占比逾五成 [1] - 行业整体业绩分化 但多肽药物、中药、ADC等细分赛道创新研发热度呈上行趋势 部分公司订单增长明显 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振 [1][4] 头部企业财务数据 - 药明康德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3.13亿元 同比增长14.61% 营业收入188.71亿元 同比增长6.28% 预计全年收入增长5%-7% [2] - 凯莱英归母净利润16.86亿元 同比下降3.09% 营业收入46.22亿元 同比下降8.33% [3] - 泰格医药归母净利润13.88亿元 同比增长16.47% 营业收入37.11亿元 同比增长3.25% [5] - 普蕊斯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最高达218.86% 成都先导同比增长182.47% [2] 细分领域订单增长 - 药明康德TIDES业务收入13.3亿元 同比增长37.9% 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88% 预计全年收入增长超70% [4] - 博济医药新增业务合同金额5.59亿元 同比增长49% 其中中药类研发服务新增合同1.94亿元 同比增长约400% [4] - 百诚医药组建50余人中药研发团队 从事中药新药、经典名方等研究开发 [4] 海外业务拓展 - 凯莱英美国市场客户收入33.48亿元 剔除大订单后收入14.04亿元 同比增长44.77% 亚太市场(除中国)收入同比增长48.56% [5] - 泰格医药在美国进行中临床试验项目超过40个 完成对克罗地亚CRO公司Marti Farm的收购整合 [5][6] - 九洲药业与欧美大型制药公司项目管线渗透率提升 订单和项目稳步增长 [6] 企业战略动向 - 凯莱英通过技术迭代将小分子CDMO优势拓展至化学大分子CDMO、临床研究服务等新兴板块 [3] - 泰格医药计划通过团队扩张或并购整合实现全球商务开拓 提升欧美及新兴市场竞争力 [6] - 九洲药业持续推进"做深"大客户和"做广"新兴客户战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