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抗/多抗

搜索文档
百奥赛图“双业务线”再提速:国际合作频现,布局核酸递送与双抗ADC新赛道
新浪证券· 2025-09-23 02:11
核心观点 - 百奥赛图通过多项国际合作验证其双业务线战略的前瞻性与国际竞争力 在抗体偶联LNP递送 ADC开发和双抗ADC联合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1][5][6] 合作进展 - 与默克签署抗体选择权评估协议 基于RenMice®平台提供全人抗体探索抗体偶联LNP递送 若行权将获得首付款、里程碑及分成收益 [2] - 德国ADC企业Tubulis正式引进一款RenMice®平台全人抗体用于ADC产品开发 百奥赛图将获得首付款、开发与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 [3] - 合作伙伴IDEAYA在研发日展示B7-H3/PTK7双特异性ADC(IDE034) 该分子源自RenLite®平台 临床前数据显示与DDR小分子抑制剂具有显著协同效应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IND申报 [4] 技术平台优势 - RenMice®平台提供具备高亲和力与低免疫原性的全人抗体 拓展至核酸药物递送和ADC开发领域 [2][3] - RenLite®共轻链平台支持开发能同时靶向两个肿瘤相关抗原的双特异性ADC分子 [4] 战略布局 - 模式动物业务提供大规模靶点人源化小鼠与疾病模型 构建稳定收入来源 [5] - 抗体平台业务通过千鼠万抗计划输出全人抗体资产 以许可和合作研发方式实现价值转化 [5] - 双业务线布局既保持稳定现金流 又通过抗体资产授权获取潜在爆发式收益 [5] 行业影响 - 抗体偶联LNP有望解决核酸疗法精准递送瓶颈 提供更高效靶向解决方案 [2] - 公司通过构建基础设施级研发平台 深度融入下游药物研发与商业化 [6] - 在全球创新药行业多元化组合化背景下 公司成为国际合作核心节点 [6][7]
再交硬核成绩单,药明生物回归高增长通道
智通财经· 2025-08-19 11:2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收益9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1% [1] - 毛利率提升3.6个百分点至42.7%,纯利同比增长54.8%至27.6亿元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增长56.0%至23.4亿元,经调整纯利同比增长11.6%至28.4亿元 [1] - 上调2025年全年收入指引至14%-16%增长 [1] 业务驱动因素 - 新签86个综合项目创同期纪录,综合项目总数达864个 [1] - 临床III期和商业化项目分别增至67和24个,相关收益同比增长24.9% [1] - 新增项目中超70%聚焦ADC与双抗/多抗领域 [1] - 从研发到开发再到生产的客户转化率超90% [4] 订单与技术优势 - 未完成服务订单总额203.4亿美元,未来3年未完成订单规模42.1亿美元 [2] - 拥有行业领先的专有技术平台,包括大肠杆菌表达平台EffiXTM、高浓度制剂平台WuXiaHigh2.0等 [6] - 超高效连续灌流生产技术平台WuXiUP实现24/7运转,上游总产量突破110g/L,单日产量最高达7.6g/L [6] 产能与全球布局 - 爱尔兰基地首个产品通过欧盟EMA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 [6] - 旗下5个生产厂通过美国FDA上市批准前检查,商业化预充灌装厂首获批准 [6] - 全球产能释放推动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 [6] 行业环境与政策利好 - 上半年国内医疗健康一级市场完成592起融资,金额363.72亿元,同比增长17.54% [2] - 国内出海交易披露总额484.48亿美元,首付款超20亿美元 [2] - 创新药丙类目录政策更新释放支付体系优化信号 [7] 资本市场表现与估值 - 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达75% [3] - 多家投行上调收入及净利润预测,瑞银将目标价从20.30港元上调至41.20港元 [3] - 当前PE(TTM)为35.35倍,超过三年历史估值31.89倍,但仍处于五年估值分位25%区间 [8] - 全球同业龙沙和三星生物PE估值分别为59.26倍和67.87倍 [8] 战略与竞争优势 - CRDMO商业模式形成深度客户绑定,近百个与收购相关的分子正在合作,超50%在临床前或临床I期被收购 [4] - 研究服务已赋能50多个分子项目,可收取未来里程碑付款和销售提成 [4] - 近一年累计回购1.32亿股,金额22.90亿港元,每股净资产升至11.28港元 [7]
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量价齐升盘中涨超2%,京东健康涨超12%,中国创新药成果加速涌现
新浪财经· 2025-08-15 03:50
恒生生物科技ETF表现 - 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上涨2 27% 冲击3连涨 盘中换手35 71% 成交1 31亿元 市场交投活跃 [1] - 跟踪指数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上涨1 67% 成分股京东健康上涨12 22% 同源康医药-B上涨8 49% 晶泰控股上涨5 48% 阿里健康 三生制药等个股跟涨 [1] - 近1周累计上涨2 72% 涨幅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1] - 最新规模达3 52亿元 创近3月新高 [1] - 近5个交易日内合计净流入1016 07万元 [1] 生物科技行业趋势 - 中国创新药处于创新成果兑现初期 独立开发成功与BD授权交易出大单品机会较大 [2] - 肿瘤领域关注ADC靶点 抗体结构与毒素组合的创新 以及免疫疗法分子构件的组合变换与空间结构创新 [2] - 重点关注TCE 双抗/多抗 创新ADC等细分赛道及临床领先企业 [2]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构成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反映香港上市最大的50间生物科技公司整体表现 包括18A章上市公司 [2] - 前十大权重股为百济神州 信达生物 药明生物 康方生物 石药集团 中国生物制药 三生制药 翰森制药 药明康德 再鼎医药 [2] 相关产品 - 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紧密跟踪恒生生物科技指数 [3]
荣昌、石药接连斩获大单背后:中国药企半年吸金近500亿美元,跨国巨头为何疯狂“扫货”|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6-26 07:58
中国创新药企的BD交易热潮 - 荣昌生物将泰它西普全球权益授权给Vor Bio 首付款4500万美元 潜在总金额达42.3亿美元 [2] -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合作获1.1亿美元预付款 潜在总收益53.3亿美元 [2] - 2024年中国医药BD交易总金额达635亿美元 同比增长22.59% 重磅交易24项占全球20% [3] - 2025年前5个月中国在全球BD规模级交易占比从2021年5%飙升至42% 交易额达455亿美元 [4] 技术领域与市场表现 - ADC药物以546.9亿美元交易总额成为BD领域最热门技术 科伦博泰等为出海主力 [7] - 双抗/多抗以245.7亿美元交易额跃居第三 百利天恒与BMS创84亿美元授权纪录 [7] - 三生制药宣布60亿美元合作后股价单日暴涨32% 子公司连续两天涨停 [3] 研发效率与竞争优势 - 中国肿瘤临床试验占比从10年前5%-10%提升至2024年40% 全球30% License-out交易源自中国 [4] - 中国新药研发成本仅为美国30%-20% 患者招募成本为欧美1/3 研发周期更短 [9] - 2024年中国704款原研药首次进入临床 数量全球第一 近十年累计4384个超越美国 [10] 行业驱动因素 - 跨国药企面临2000亿美元专利悬崖压力 中国高性价比管线成替代内部研发首选 [9] - 中国创新药二级市场估值与临床价值错配 BD大单驱动价值回归 [8] - 医保支付端体系创新加速 构建"医保+商保+自费"多层次支付体系 [10] 全球市场地位 - 中国分子竞争力由高质量临床数据 跨境合作规模 原创分子突破共同驱动 [4] - 中美成为全球新药研发双引擎 中国创新药从"性价比"标签转向全球创新核心参与者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