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尔法收益
icon
搜索文档
业绩大爆发!信达澳亚近一年6只“翻倍基”领跑,41只涨超30%
中国基金报· 2025-08-22 07:40
核心观点 - 信达澳亚基金旗下多只产品近一年业绩表现突出 41只产品近一年回报率超过30% 其中34只涨幅超50% 25只涨超70% 6只实现翻倍 [1] - 公司通过"权益+多元策略"全面布局和"主动+量化"双轮驱动的投研体系实现全面业绩突破 [1] 主动权益产品表现 - 主动权益类基金成为业绩核心引擎 6只产品近一年实现翻倍:信澳业绩驱动A(149.64%) 信澳星奕A(118.55%) 信澳博见成长一年定开A(117.29%) 信澳匠心回报A(109.48%) 信澳优势产业A(106.43%) 信澳领先增长A(101.23%) [3] - 行业主题基金表现优异:信澳核心科技A 信澳新能源精选A 信澳医药健康A近一年净值增长率均超过70% [3] - 公司形成"价值 均衡 成长"多风格管理体系 覆盖制造 科技 消费 新能源等核心领域 [4] 量化投资表现 - 量化策略基金实现业绩突破:信澳量化多因子A近一年回报率57.48% 信澳量化先锋混合A收益56.59% [6] - 采用"HI+AI"双引擎协同 构建多因子 量化先锋等细分类型量化产品线 [6] 养老金融产品表现 - 养老目标基金采用目标日期策略和CPPI策略:信澳颐远养老目标2055五年持有A近一年回报率31.04% [6] - 通过动态资产配置实现风险收益平衡 注重长期增值和回撤控制 [6] 投研体系特点 - 公司以深度研究为核心 构建宏观策略 行业比较 公司研究等多维度的科学投资决策框架 [6] - 投研团队汇聚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 形成覆盖全市场多策略的投资能力 [6]
沪指10年新高,A股市值破100万亿,这只宽基ETF一年翻倍!
搜狐财经· 2025-08-18 05:32
市场指数表现 - 2025年8月18日上证指数涨至3741点 创2015年8月以来新高 创业板指涨至2626点 深证成指涨至11897点 均创2023年以来新高 [1] - 盘中A股市值总和一度突破100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为A股历史上首次突破该大关 [1] - 3731点后上证指数趋势阻力减弱 2025年8月18日成为A股历史标杆性时点 [3] 宽基ETF业绩表现 - 近一年中证2000增强ETF(159552)以102.16%区间涨幅居宽基ETF首位(截至2025年8月15日) [3] - 前17只宽基ETF近一年涨幅均超75% 其中10只为中证2000或创业板200相关产品 [4] - 中证2000增强ETF(159552)自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8月18日实现106.19%收益 相对指数超额收益达27.42% [5][6] - 该ETF年内涨幅超53% 资金净流入超10亿元 吸金能力居同类宽基ETF前列 [6] - 同系列1000ETF增强(159680)近一年涨幅达68.14% 年内规模增长超2亿元 [7] 小盘股与量化策略特征 - 小盘股持续走强伴随量化资金加速流入 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 [4] - 指数增强策略展现阿尔法超额能力 通过量化选股、打新收益和事件驱动实现超额收益 [9] - 小盘指数增强策略解决选股难、波动大等投资痛点 专业选股能力以低成本高效方式传递 [9] - 6月以来两融余额连续两周突破2万亿元 市场活跃度提升助推杠杆资金涌入小盘板块 [11] 投资策略建议 - 中证2000增强ETF(159552)与1000ETF增强(159680)可作为核心-卫星策略中的卫星配置 与大盘蓝筹形成互补 [11] - 需关注小盘股估值水平 若过度偏离基本面需考虑动态调整仓位 [11]
“大年”悄然来临市场环境成就量化盛宴
中国证券报· 2025-08-13 21:10
量化策略整体表现 - 量化私募产品今年回报率普遍超过40% 部分机构人士认为40%回报率为合格线 [1] - 截至8月8日 多家私募量化选股策略产品回报率超过50% 近20家机构产品回报率超40% [2] - 百亿级量化私募平均收益率达18.92% 全部36家机构实现正收益 其中3家超30% 14家介于20%-30% 15家介于10%-20% [5] 空气指增策略优势 - 全市场选股的空气指增策略无需锚定特定指数 调仓灵活 能捕捉大小盘风格机会 [2][3] - 策略通过动态调整持仓至强势股票最大化阿尔法收益 风格暴露水平始终低于20% 部分时段接近零 [3][4] - 受益于市场成交活跃和波动率提升 策略能捕捉更多交易机会和阿尔法收益 [3] 小盘指数增强表现 - 中证2000指数增强产品表现突出 多家知名私募产品收益率超40% 近一年收益率超90% [6] - 公募小盘指数增强基金业绩亮眼 招商中证2000增强今年回报率40.07% 近一年87.34% 华泰柏瑞中证2000增强今年回报率39.50% 近一年95.09% [6] - 小市值因子表现优异 在市场定价效率提升背景下超额收益显著 [7] 超额收益驱动因素 - 阿尔法收益源于三个维度迭代:另类数据使用 信号持续挖掘 全面拥抱人工智能 [3] - 大语言模型提升文本信息处理效率 量化和主观策略融合成为创新方向 [3] - 模型训练大幅提速 通过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分析实现信息效率提升 [4] 市场环境支撑 - 新增资金推动市场上涨 保险机构资金转移及居民储蓄流入支撑流动性 [6] - 量化策略风险降低 杠杆资金减少使流动性风险变小 小微盘暴露程度较2023年显著降低 [6] - 政策环境改善 监管层对市场呵护明显 [6] 机构业绩对比 - 百亿级私募中量化机构44家 主观机构39家 今年以来42家收益率超10% 其中量化私募32家 主观仅9家 [4] - 代表机构包括灵均投资 聚宽投资 龙旗科技 念空科技 明汯投资等百亿私募 以及玄元投资 孝庸私募等50-100亿机构 [2] - 稳博投资 阿巴马投资 天演资本 进化论资产 龙旗科技 信弘天禾等机构排名居前 [5][6]
“大年”悄然来临 市场环境成就量化盛宴
中国证券报· 2025-08-13 21:08
量化策略表现 - 今年以来量化私募产品回报率普遍超过40%,部分产品甚至超过50% [1][2] - 量化选股策略表现突出,整体业绩远超指数增强策略 [2] - 全市场选股的"空气指增"策略和小微盘指数增强策略表现相对突出 [1][2] 量化私募机构 - 老牌百亿级私募如灵均投资、聚宽投资、龙旗科技、念空科技、明汯投资、启林投资、天演资本旗下产品表现优异 [2] - 新锐机构如玄元投资、孝庸私募、衍盛资产、云起量化、子午投资等旗下产品同样表现不俗 [2] - 百亿级量化私募平均收益率达18.92%,36家机构全部实现正收益,其中3家收益率超30% [6] 量化策略优势 - 量化选股策略灵活性高,不受特定指数成分股和权重的限制,可动态调整持仓 [3][4] - 阿尔法收益源于另类数据使用、信号持续挖掘以及全面拥抱人工智能 [3] - 大语言模型提升文本信息处理效率,量化和主观优势互补融合成为迭代方向 [3] 市场环境与量化策略 - 市场成交额放大、投资者热情高涨、中小盘股表现强势,有利于量化策略发挥 [1][4][6] - 新增资金推动市场上涨,保险、金融机构资金及居民储蓄流入支撑流动性 [6] - 政策环境改善,监管层对市场呵护明显,量化策略风险降低 [6] 小盘指数增强产品 - 对标中证2000的量化指增产品收益率超过40%,近一年收益率更在90%以上 [7] - 公募小盘风格指数增强基金同样表现优异,如招商中证2000指数增强和华泰柏瑞中证2000指数增强 [7] - 量价策略和小市值因子表现出色,超额收益显著 [7]
公募苦练定增掘金术
中国证券报· 2025-08-12 21:06
定增市场概况 - 今年以来24家公募机构参与48家A股公司定增项目,合计获配金额达143.83亿元,按8月11日收盘价统计浮盈金额超50亿元,浮盈比例达34.86% [1] - 48家A股公司中47家实现浮盈,乐山电力浮盈比例最高达181.84%,晶华新材浮盈158.04%,星云股份浮盈134.61%,威腾电气、国机精工等多只股票浮盈超100% [2] - 行业分布上,电力、机械设备、公用事业、电子、国防军工等行业浮盈比例较高,昊华科技公募获配金额超16亿元,芯原股份超12亿元,国联民生、迪哲医药等超5亿元 [2] 公募机构表现 - 诺德基金参与定增项目数量最多达47个,浮盈金额18.72亿元,浮盈比例32.67%;财通基金参与44个,浮盈17.09亿元,浮盈比例35.05% [2] - 平安基金和朱雀基金浮盈比例最高达72.81%,均参与迪哲医药定增;东海基金、易米基金等机构浮盈比例均超50% [3] - 华夏新锦绣A今年以来回报率超40%,华夏磐泰回报率超8%,均重点布局定增主题 [3] 投资策略 - 项目折价水平是定增投资重要安全垫,需制定合理报价策略,不盲目追高,注重基本面研究和估值水平 [3] - 更注重个股阿尔法收益,如优质公司盈利能力增强、治理结构改善等带来的成长收益,同时强调行业和公司均衡配置 [4] - 财通基金探索询价转让类定增策略,2025年询价转让呈现量价齐升趋势,转让数量和金额已超2024年全年,且超过竞价定增发行数量 [4][5] 市场趋势 - 上半年市场供给稳中有升,折扣率和追加比率变化明显,反映定增市场关注度提升和资金参与热情 [1] - 询价转让目前仅适用于科创板和创业板企业,项目科创属性较强,投资机会值得挖掘 [5]
北交所投资框架:聚焦高稀缺 高成长 高股息,挖掘α β双轮驱动机会
2025-08-11 14:06
**北交所投资框架分析** **1 行业与公司概述** - 北交所定位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与沪深交易所形成差异化竞争 [1] - 北交所上市公司270家,其中158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近60% [5][22] - 企业地域分布广泛,江苏、广东、浙江等地企业数量较多,与传统认知的京津冀集中不同 [12] - 行业集中在五大产业集群:机械设备(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力设备、化工新材料、大TMT(计算机/通信/电子)、医药生物及消费子行业 [13][18] **2 核心优势与特点** - **高弹性**:涨跌幅30%,显著高于沪深市场 [5] - **高成长性**:2025年新股首日平均涨幅达329%,首日换手率81%,赚钱效应显著 [17][19] - **稀缺性**:专精特新小巨人聚集,提供"十倍股"潜力(如景博生物、同力股份等) [6][21] - **流动性改善**:日均换手率6%-12%(年换手12-24次),日均成交额4000万-1亿元,超过科创板后100家公司 [15][26] - **制度红利**:深改19条明确定位,吸引优质企业上市,总市值8500亿(为科创板1/6),平均市值25亿-30亿 [9][14] **3 市场表现与估值** - **2025年上半年表现**:北证50指数涨幅近40%,小微市值公司(0-20亿)涨幅达64%,显著领先A股其他板块 [25][24] - **估值修复**:市盈率从2023年14-15倍修复至45倍(与创业板持平,略低于科创板),反映市场信心 [7][26] - **流动性对比**:换手率超过科创板和创业板,为全市场最佳 [9][26] - **机构参与**:北证50指数ETF规模113亿元(69个产品),公募基金覆盖率60%-70%,配置空间仍有2-3倍增长潜力 [27][28] **4 投资机会与策略** - **高稀缺、高成长、高股息**:重点挖掘具备护城河的细分领域龙头(如低空经济、卫星通信、AI、国产替代等) [31][36] - **新股投资**:2025年打新收益显著,建议关注高成长性、稀缺性标的 [19] - **阿尔法收益来源**: - ESG评级高的企业(49家披露ESG报告,19家获A级以上) [29] - 并购机会(政策鼓励产业整合) [29] - 新兴行业(如AI领域的并行科技、智算基建;军工细分产业链) [32][33] - **行业偏好**:机械、化工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医疗设备、半导体等排队企业质量高于已上市公司 [18] **5 风险与挑战** - **政策变化**:需关注后续改革政策对市场流动性的潜在影响 [9] - **估值压力**:部分公司市盈率超百倍,需通过高增长消化估值 [30] - **流动性分化**:部分小市值公司成交仍偏低(科创板后100家日均成交不足500万) [15] **6 未来展望** - **发展阶段**:即将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目标成为强大股债市场,带动新三板发展 [8][34] - **经济转型角色**: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支持高端装备制造、新消费等新兴行业 [37] - **投资逻辑**:长期聚焦"从小树到大树"的成长股,结合贝塔(系统性机会)与阿尔法(个股挖掘) [35] **数据亮点引用** - 新股申购资金近7000亿 [5][17] - 2025年新股首日涨幅329% [17] - 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60%(158家/270家) [22] - 北证50指数上半年涨幅40%,小微市值公司涨幅64% [25] - ETF规模113亿元,公募配置比例仍有2-3倍空间 [27][28]
轮动智胜:估值、拥挤度与风格性价比的策略动态配置
2025-08-05 03:2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基本面量化投资策略与风格轮动配置[1] - 公司为中金公司 开发了一套独特的基本面量化模型[5] 核心观点与论据 基本面量化策略与市场风格 - 成长风格占优时 景气型投资思路更优 价值风格占优时 PBOE价值红利思路更佳[1] - 不同年份优势策略不同 例如成长趋势优选策略在成长风格表现较好时占优 价值股优选策略在价值风格占优时表现更佳[2] - 2021年至2023年开发的六个细分策略样本外跟踪表现良好[2] 中金公司基本面量化模型特点 - 偏重风险端考虑 增加时序信息 评估风险水平 在风险较小时配置高阿尔法能力资产[5] - 通过逐步筛选和比较 精准捕捉最适合当前市场环境的投资机会[6] 风格风险属性模型设计 - 估值差指标衡量风格性价比 成长和价值风格中与未来收益相关性达0.5左右[10] - 资金参与度通过主动流入率衡量 极端高位时提示风险[11] - 组合内分化度指标在成长和小盘风格中集中度越高未来收益越好 在价值和红利风格中分化程度越高未来收益越好[12] - 估值差 资金拥挤 组合分化三个维度信息互相关联性很低 可同时使用[13] 风格择时模型逻辑 - 核心逻辑包括从风格择时到风格配置 再到策略配置[14] - 单一风格择时通过临近点胜率判断投资价值 最大回撤减少 夏普比率显著提升[16] - 多重指标综合应用采用投票方式 显著降低最大回撤[17] 动态配置与轮动策略 - 动态配置每月对各个投资风格进行独立判断 选择低风险 高性价比的持仓[18] - 轮动策略在看多的多个投资风格中筛选出胜率最高的一类作为重点持仓对象[19] - 风格策略的轮动效果优于策略的动态配置以及固定比例配置[22] 历史表现与样本外验证 - 2015年小盘股表现突出 2016年成长股占优 2017年价值红利显著 2020年和2021年分别是成长和价值主导 2023年红利和小盘股占据主导地位[21] - 样本外数据验证了模型有效性 截至6月底策略配置模型实现超过30%的YTD收益[23]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控制与收益平衡 - 动态配置和轮动策略能够显著降低最大回撤 提高夏普比 但绝对收益未必超过固定比例配置或全市场指数[20] 未来跟踪与评估 - 每个月都会表达当前观点 包括各指标维度上的临界点胜率以及当前看好的市场风格[24]
基金渐入夏,超90%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翻倍产品涌现
证券时报· 2025-08-04 08:23
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行业在2025年迎来显著复苏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大幅改善 超九成产品实现正收益 业绩翻倍产品批量涌现 基金经理风险偏好提升 股票仓位和持股集中度明显提高 基金发行市场回暖 新产品发行节奏加快 但投资者信心仍需进一步修复 "回本即赎"现象仍存 [1][3][7][12][14]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表现 - 主动权益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超过13% 超九成产品实现正收益 [3] - 业绩翻倍产品批量涌现 7月29日年内翻倍产品总数达17只 业绩最佳基金收益率超140% [3] - 超800只主动权益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在近一个月创出历史新高 [3] - 部分曾连续亏损的基金经理今年业绩惊艳 例如一位曾连续亏损4年的医药基金经理产品一度斩获超70%正收益 [4] 基金经理策略调整 - 全市场近2500只基金在二季度同时提高股票仓位与持股集中度 [1][8] - 上海某新锐基金经理近期仓位提升5到8个百分点 主要加仓科技成长方向 [8] - 另一位上海基金经理将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从50%提升至接近60% [8] - 嘉实红利精选A股票仓位从15.82%大幅提升至92.8% 持股集中度从9.88%提升至43.58% [9] - 中信保诚至瑞A股票仓位从9.19%大幅提升至81.06% 持股集中度从2.98%提升至41.7% 持仓从传统消费转向成长性更高股票 [9] 基金发行市场情况 - 7月以来有116只权益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1][13] - 6月共有155只新基金成立 为近年之最 仅次于2023年3月的156只 [13] - 7月有135只基金募集成立 数量与3月份并列第二 [13] - 7月共有149只新基金启动发行 数量与2022年11月持平 [13] - 大成洞察优势基金仅募集8天就提前结束募集 募集24.61亿元 创今年主动权益基金首发规模之最 [12] - 汇添富创新医药、华夏军工安全、中欧红利优享等产品二季度规模增长居前 [12] 市场资金流向特征 - 业绩靠前的基金产品多有净申购 但净申购规模尚未爆发 [13] - 主动权益基金份额并未因业绩回暖出现较大幅度净申购 [14] - 回本即赎回现象在基金投资者中有所强化 [14] - 被动投资产品受青睐程度大于主动权益基金 业绩弹性高产品热度高于稳健型产品 [14] 投资机会领域 - A股在人形机器人、北交所、AI硬件、创新药等领域不断涌现结构性机会 [3] - 新经济领域展现出显著产业竞争优势 长期投资价值不断凸显 [4] - 科技和高端制造领域估值调整充分 业绩有望率先复苏 [10] - 特色基金产品较受资金青睐 多聚焦机器人、医药、军工等特定行业及红利、科创、小微盘等主题 [12]
基金业渐入夏!超90%主动权益基金正收益,翻倍产品涌现
券商中国· 2025-08-04 07:38
公募基金行业回暖 - 2025年公募基金行业结束四年寒冬,呈现"渐入夏境"态势 [1] - 年内超九成主动权益基金实现正收益,平均收益率超13%,17只产品业绩翻倍,最高达140% [2][3] - 超800只主动权益基金复权单位净值近一个月创历史新高 [3] 基金经理策略调整 - 近2500只基金在二季度同时提高股票仓位与持股集中度 [2][6] - 嘉实红利精选A股票仓位从15.82%大幅提升至92.8%,持股集中度从9.88%提升至43.58% [7] - 中信保诚至瑞A股票仓位从9.19%提升至81.06%,持股集中度从2.98%提升至41.7% [7] - 基金经理转向聚焦商业模式清晰、行业格局优化的龙头公司,尤其是科技和高端制造领域 [8] 基金发行市场变化 - 7月以来116只权益基金提前结募,加速入场 [2] - 6月新成立基金155只,7月新成立135只,7月新启动发行149只 [10] - 大成洞察优势8天募集24.61亿元,创今年主动权益基金首发规模之最 [10] - 特色基金产品如机器人、医药、军工等主题基金较受资金青睐 [9] 市场资金流向 - 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叠加"资产荒"环境下,高回报资产配置需求强劲 [5] - 业绩靠前的基金产品获得净申购,但规模尚未爆发 [11] - 被动投资产品受青睐程度大于主动权益基金,高弹性产品热度高于稳健型产品 [11] 行业结构变化 - 房地产行业增长动能趋缓,债券市场收益率低于2%,股市成为关键配置选项 [4] - 新经济领域展现出显著产业竞争优势,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4] - 中游制造成本压力缓解,消费场景恢复,科技创新动能强劲 [6]
均衡配置 量化增强 华商中证800指数增强基金火热发售中
新浪基金· 2025-07-30 01:01
华商中证800指数增强基金 - 华商中证800指数增强基金(A类:024669,C类:024670)正在发行,旨在高效覆盖A股核心资产并捕捉市场阿尔法收益 [1] - 该基金采用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结合大数据挖掘与数量统计分析,在跟踪中证800指数基础上力争超额收益 [2] - 基金由邓默博士和海洋博士共同管理,邓默拥有14年投研经验(9.8年证券投资经历),海洋拥有8年证券从业经历(6.8年研究+1.4年投资经历) [4][6][7] 中证800指数特征 - 中证800指数由沪深300与中证500成分股组成,具有"价值蓝筹+成长龙头"双轮驱动结构 [1] - 行业分布覆盖银行、食品饮料等成熟行业及半导体、电子、医药等科技创新行业 [1] - 指数成份股预期ROE平均值超10%,整体呈现低波动、高盈利和高分红风格 [1] - 新"国九条"政策推动长期资金配置大盘蓝筹股,中证800指数作为核心资产配置标的价值凸显 [1] 华商基金投研实力 - 华商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近7年绝对收益排名同类第3(115家公司),近5年排名第8(137家公司) [7] - 邓默博士擅长均衡配置风格,通过定量定性结合方法掘金高景气行业优质资产 [4] - 海洋博士以量化配置模型为框架,擅长行业比较和轮动,风格均衡偏成长 [7] 市场展望 - 邓默认为市场估值处于合理位置,流动性充裕,有利于多因子量化模型发挥效果 [8] - 主动量化模型有望在结构性机会中呈现稳定超额收益,将通过分散配置力争中长期超额收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