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侧AI

搜索文档
植根中国三十年 孟樸详解高通成功之道与AI新战略愿景
中国经营报· 2025-09-27 08:10
2025年是高通公司成立40周年,也是其进入中国市场的30周年。一路走来,高通不仅经历见证了中国通 信业"3G跟随、4G并跑、5G领跑"的蜕变历程,更成为助力培育中国终端产业繁荣生态的重要参与者。 面对全球科技业的新一轮AI变革浪潮,与中国市场共生共荣的高通将如何抉择迎接下一个10年,成为 产业各方关注的焦点。 答案随着9月24日在北京举办的2025骁龙峰会·中国而正式揭晓。会上,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在接受 《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植根中国30年,高通的成功离不开不懈的技术创新,以及与中 国本土产业链的紧密合作。面对AI带来的产业变局,高通也将秉守初心,以"端侧AI + 连接"作为新的 切入点,通过产品延展、生态合作与行业场景示范,加速AI在中国更多终端与行业的规模化落地。 在孟樸看来,终端侧AI之所以关键,核心在于其能够带来个性化、安全且高效的全新用户体验。他强 调,与依赖云计算的AI不同,终端侧AI直接在设备上处理数据,无须上传至云端,从而最大限度地保 障了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回首中国30年:长期主义与产业共生 "高通的成功并非源于某一个'爆发性'的事件,而是对'长期主义'理念坚持的成果。" ...
荣耀详解端侧AI:输出“中国模式”,重塑全球化路径
南方都市报· 2025-09-27 05:11
南都湾财社记者从荣耀方面获悉,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在现场发表了主题演讲,并公布了一系列最新成 果:即将推出的荣耀Magic8系列和荣耀MagicPad3 Pro,将首批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 此次发布,被行业视为荣耀迈向全球市场的关键一步。更深层次的变革在于,荣耀与高通正联手重塑 AI在终端上的生产力,试图向世界输出一种更普惠、更安全、也更具经济性的"中国模式"。 这也预示着,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AI的牌桌上,正从一个聪明的"跟牌者",悄然转变为一个敢于制定新 规则的"发牌人"。 当AI在"螺蛳壳"里起舞 长期以来,芯片厂商与终端厂商的关系,更多被理解为上游供应商与下游采购方的合作。但在AI时 代,这种简单的"供需"关系正在被彻底颠覆。 核心的变革,始于对端侧AI根本性难题的解答——要将动辄千亿参数的大模型,塞进功耗和空间都极 其有限的手机里,无异于"螺蛳壳里做道场"。长期以来,这都是阻碍AI体验真正走向每个人的核心难 题。 "真正的智能,不应完全依赖云端。"方飞在演讲中如是说。方飞介绍,荣耀此次联合高通带来了一 套"高效能端侧AI模型方案",对端侧AI模型进行了巧妙的"结构改造"。 该方案包含两大技术 ...
荣耀详解端侧AI:输出“中国模式” 重塑全球化路径
南方都市报· 2025-09-27 04:59
AI革命的奇点已至,但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所有科技巨头的面前:AI,如何更好地栖身于终端? 9月24日-25日,在高通一年一度的骁龙峰会上,荣耀给出了一个新答案——从AI模型与底层架构两方面 同时入手,系统性解决大模型在终端运行的功耗、性能与隐私难题。 南都湾财社记者从荣耀方面获悉,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在现场发表了主题演讲,并公布了一系列最新成 果:即将推出的荣耀Magic8系列和荣耀MagicPad3 Pro,将首批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 此次发布,被行业视为荣耀迈向全球市场的关键一步。更深层次的变革在于,荣耀与高通正联手重塑 AI在终端上的生产力,试图向世界输出一种更普惠、更安全、也更具经济性的"中国模式"。 这也预示着,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AI的牌桌上,正从一个聪明的"跟牌者",悄然转变为一个敢于制定新 规则的"发牌人"。 当AI在"螺蛳壳"里起舞 长期以来,芯片厂商与终端厂商的关系,更多被理解为上游供应商与下游采购方的合作。但在AI时 代,这种简单的"供需"关系正在被彻底颠覆。 核心的变革,始于对端侧AI根本性难题的解答——要将动辄千亿参数的大模型,塞进功耗和空间都极 其有限的手机里,无异于"螺蛳 ...
荣耀高通联手破局 端侧AI攻克算力与能效瓶颈
中国经营报· 2025-09-27 01:08
9月25日,在2025高通骁龙峰会上,高通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骁龙8 Elite Gen5处理器)正式 亮相。后续,该平台预计将陆续登陆荣耀、小米、iQOO、一加等主流手机品牌的高端旗舰机型,成为 2025年下半年安卓手机产品的核心动力。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旗舰处理器性能日益同质化。一场围绕处理器芯片的"深度融 合"之战悄然打响。而近年来,各家手机厂商也在加码与高通的合作,不再满足于处理芯片的"拿来主 义",而是通过联合定制、深度融合、底层算法优化等策略,力图在影像、AI、性能调度上打造差异化 体验。对此,荣耀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在高通骁龙峰会上表示,荣耀与高通在端侧AI领域 的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双方通过底层芯片级联调,成功突破了端侧AI的算力与能效瓶颈,为大规模AI 模型在终端设备上的高效、稳定运行开辟了新路径。 "构建端侧多模态感知能力,不仅大幅降低了AI调用对硬件存储和算力的依赖,也让终端设备能够高效 构建个人知识库,支持多模态数据的实时理解与结构化处理。"方飞表示。 端侧AI突破:低比特量化与向量检索技术 Canalys分析师钟 ...
腾讯应用宝与高通(中国)基于骁龙平台推动PC生态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9-25 12:10
合作内容 - 腾讯应用宝与高通(中国)围绕移动应用跨端引擎技术与端侧AI应用创新展开联合研发 [1] - 推出针对搭载骁龙X系列计算平台设备的定制化应用解决方案及基于端侧AI能力的智能启动台 [1] - 专属定制化升级移动跨端引擎 从性能优化 安全防护 应用覆盖三大维度助力完善应用生态 [1] 技术实现 - 依托骁龙X系列平台硬件优势及腾讯在应用生态运营与AI技术研发的积累 [1] - 运用本地端侧AI能力重构用户与设备交互方式 降低AI服务调用成本并保护用户本地数据隐私 [1] - 智能启动台依托骁龙X2Elite计算平台集成80TOPS NPU及腾讯混元大模型端侧运行能力 [2] 产品进展 - 移动跨端引擎已对搭载骁龙X系列设备全量发布 [1] - 上架覆盖社交娱乐 学习办公 AI工具等领域的1000余款热门APP [1] - 智能启动台旨在革新传统文件与应用管理模式 通过"伴随式"AI设计衔接用户需求与场景服务 [2]
孟樸解码高通在华30年:以创新为根,与中国共探AI、机器人新蓝海
环球网· 2025-09-25 10:38
公司发展历程 - 高通在华30年发展轨迹被定义为与中国通信产业同频共振的成长史 从90年代中期参与中国CDMA建设为起点 正式开启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2] - 3G时代成为重要里程碑 高通与三家运营商均建立合作 成为首家推出中国移动TD-SCDMA芯片的厂商[2] - 4G时代携手中国手机厂商完成从本土到全球的跨越 2018年与中国领先手机厂商共同发起"5G领航计划" 实现中国品牌5G首发产品全球覆盖[2] 智能汽车领域布局 - 高通在智能汽车领域布局延续20余年 从早期通用汽车安吉星CDMA 1x车载网联解决方案到T-Box 一直是该领域主要供应商[3] - 2020至2022年间 支持众多中国汽车品牌推出超过210款车型 成为智能座舱与舱驾融合领域核心合作伙伴[3] - 中国厂商推动新技术上车周期可缩短至一年以内 高通既跟上"中国速度"又满足多方面要求[3] AI技术战略 - 端侧AI被视为技术落地关键方向 中国市场及产业链的活力与竞争力成为端侧AI技术落地的优秀土壤[4] - 具身智能成为关注焦点 高通2021年就提出"5G+AI赋能千行百业"理念 展示咖啡拉花机器人等应用演示[4] - 几乎所有研发汽车的企业都在布局具身机器人 二者技术相通性极高 高通愿跟随产业探索芯片需求与应用场景[4] XR与新兴终端 - 高通推动XR领域发展超过10年 目前"百镜大战"中多数参与者采用高通芯片[4] - 新终端品类初期可基于现有主流芯片进行小改动适配 但随着应用细分 专用芯片将成为必然[4] - 高通已推出AR VR专用芯片及参考设计 未来将持续围绕尺寸 功耗 散热等核心痛点优化解决方案[4] 工业领域布局 - 针对中国市场分散化碎片化特征 通过高通跃龙品牌推进精准布局 推出集成NFC支持的定制化产品[6] - 联合合作伙伴打造应用示范案例 包括苏州通力电梯工厂5G全连接项目 无锡急救车信息化等示范案例[6] - 梳理全球近200个行业应用案例供企业借鉴 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 众多工厂面临智能化升级需求[6] 未来赛道展望 - 机器人与AR/VR/AI眼镜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代核心终端 未来有望达到"人手一个"的普及度[6] - 机器人将广泛应用于家庭及各类场景 其市场规模未来可能等同甚至超过智能手机[6] - 高通将持续投入技术研发 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杀手级应用诞生[6] 发展策略与竞争应对 - 更倾向于用"创新与合作"而非"巩固优势"来定义发展路径 科技公司进步源于持续挑战自我与提升合作能力[7] - 针对部分厂商自研芯片趋势 形成明确应对策略:深化与安卓阵营合作巩固手机领域优势 加速汽车 IoT XR PC等领域业务多元化[7] - 即使没有自研芯片 在商用芯片领域也有许多竞争者 重点是如何找到对客户有价值的方案 提供好的技术和服务[7] 市场竞争格局 - 新兴领域初期大量玩家涌入印证赛道价值 通过竞争加速技术突破 但市场终将走向整合[8] - GPU入门门槛不高 但打造标准化商业化优质产品难度极大 企业竞争力最终在应用落地中分化[8] - 以3G时代WCDMA芯片研发为例 全球众多企业参与 最终通过市场筛选形成少数主导者格局 这一过程适用于智能驾驶 眼镜芯片等细分领域[8] 未来发展方向 - 高通商业模式从未改变 始终是技术赋能型公司 未来将坚持长期投资技术创新 与中国产业链共同探索AI 6G等下一代技术机遇[8] - 汽车领域在业务中占比越来越高 团队架构与服务模式将持续优化 但以客户为中心 与中国市场共成长的核心方向不会改变[8] - 30年合作只是起点 在AI与6G时代浪潮中 高通与中国产业链的共同成长故事仍在继续书写新篇章[8]
高通“转身”押注AI智能体,还把“王兴兴们”拉进自己的朋友圈
钛媒体APP· 2025-09-25 07:17
新产品发布 - 高通推出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处理器 采用台积电N3P 3nm工艺 首次在移动芯片中引入基于Arm SME扩展的硬件AI加速功能 [4] - 新一代处理器采用2+6核心架构 第三代Qualcomm Oryon CPU性能提升20% 能效提升35% 整体功耗降低16% [4] - Adreno GPU图形性能提升23% Hexagon NPU性能提升37% 异构AI引擎算力与能效同步提升 [4][9] - 同步推出PC端骁龙X2系列芯片 其中Elite Extreme版本提供高达80TOPS的AI处理能力 在相同功耗下CPU性能领先竞品75% [6][8] - 骁龙X2 Elite相比前代平台 在相同功耗下性能提升达31% 达到相同性能所需功耗降低43% 预计2026年上半年上市 [8] 合作伙伴生态 - 小米17系列将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荣耀 一加 iQOO等品牌将在十月发布相应旗舰新品 [6] - 高通联合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小米 荣耀 立讯精密和面壁智能等开启"AI加速计划" [13] - 公司在三星旗舰机型中保持约75%的市场份额 即使客户开展自研芯片仍维持合作关系 [17] - 业务范围从手机扩展至汽车 IoT XR PC等领域 汽车领域业务占比显著提升 [17][18] 技术战略方向 - 高通自2011年开始布局边缘计算 2022年展示AI赋能实时体验 2023年提出"AI是新的UI"概念 2024年演示多模态助手 [11] - 公司认为六大趋势驱动AI发展:AI成为新UI 以智能体为中心 计算架构变革 模型混合化 边缘数据相关性增强 未来感知网络 [11] - 端侧AI需要算法 硬件 应用场景深度协同 公司已开始6G研发 预计6G预商用终端最早2028年推出 [13] - 针对具身智能领域 公司采用现有芯片架构适配策略 而非专门开发新芯片 [16] 市场定位理念 - 高通坚持不与客户竞争的原则 强调"客户不成功我们也不会成功"的合作理念 [2][18] - 公司专注于技术创新 通过手机技术解决方案扩展至其他终端品类 实现多元化部署 [16][17] - 中国区业务受到高度重视 特设中国分会场并调整CEO演讲时间至北京时间上午九点 [2]
研报掘金丨天风证券:维持美格智能“增持”评级,物联网行业维持高景气
格隆汇APP· 2025-09-25 05:47
财务表现 - 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0.84亿元 同比增长151.38% [1] - 调整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1亿元/3.0亿元/4.1亿元 原值为2.5亿元/3.5亿元/4.7亿元 [1] - 对应25-27年PE估值分别为61倍/42倍/31倍 [1] 经营状况 - Q2毛利率环比进一步下行 受出货产品结构和存储芯片涨价等因素影响 [1] - 营收实现快速增长 受智能网联车和端侧AI硬件等需求拉动 [1] - 期待盈利能力在下半年环比改善 [1] 行业与需求 - 物联网行业维持高景气 [1] - 车和端侧AI带动需求强劲 [1] 业务发展 - 在多下游应用场景实现业务拓展 [1] - 结合AIMO智能体产品加速开发DeepSeek-R1模型在端侧落地应用及端云结合整体方案 [1] - 多应用场景实现拓展 展现端侧能力 [1]
高通高管:这两个领域有望比肩手机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9-24 14:57
2025.09. 24 本文字数:1301,阅读时长大约2.5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李娜 封图 |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 9月24日下午,在2025高通骁龙峰会期间,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在接受第一财经等记者采访 时表示,中国的产业链是全球最有活力且最有竞争性的,端侧AI的普及需要强大的终端制造能力和丰 富的应用场景来驱动,中国恰好同时具备这两点。 "一方面,中国的合作伙伴反应速度极快,一个新想法能迅速在产品上落地。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 对新科技的接受度高,催生了大量独特的应用需求。" 孟樸进一步表示,汽车是端侧AI的绝佳应用场 景,"车因为安全性、移动性、即使响应性,没有办法依赖云端AI,必须在本地解决。" 当下正值高通进入中国三十年,而在这期间,高通几乎与所有的中国主流手机品牌建立了深度合作, 而在过去三年间,合作更是逐步从手机等领域扩至汽车市场。 在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合作中,孟樸表示,"最开始提出智能网联车需求的是欧美厂家,但他们 的开发周期很长,通常是4到6年。而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完全不同,他们的速度非常快。有的客户一 边在签订合同,一边就要开始催货,开发周期非常短。" 这种速度也带来了多 ...
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未来机器人与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将媲美手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14:52
公司发展历程 - 高通进入中国三十周年 与国内所有主流手机品牌建立深度合作关系[1] - 过去3年间合作从手机市场扩展至汽车市场[1] - 高通支持中国几乎所有主要汽车品牌 参与210多款车型发布[5] 竞争策略与市场定位 - 面对苹果小米等厂商自研芯片趋势 高通强调通用芯片的经济性优势[1] - 不同厂家使用高通芯片数量取决于当年自研芯片表现[1] - 采取平台化芯片策略 利用手机芯片通用性拓展新领域[6] AI发展战略 - 端侧AI是重点发展方向 通过在骁龙芯片强化AI算力实现[4] - 认为AI落地必须到端侧 因终端离用户最近能保护隐私并提供实时响应[4] - 判断当前AI处于早期阶段 未来所有产品都需要用AI重新打造[5] 新兴业务布局 - 智能网联汽车 机器人和智能眼镜被视为下一个业绩增长引擎[5][6] - 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开发周期仅1年 远快于欧美厂商4-6年周期[5] - 机器人市场规模未来将等同或大于智能手机 AR/VR/AI眼镜可能人手一个[6]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为特定场景开发专用芯片应对需求分化[6] - 机器人芯片方案将与产业伙伴共同探索[6] - AI眼镜面临性能 能耗与成本平衡的挑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