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市场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公布2025年9月复旦碳价指数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2:14
碳价指数预测 - 2025年9月全国碳排放配额(CEA)买入价格预期68.46元/吨 卖出价格预期72.38元/吨 中间价70.42元/吨 [1] - CEA买入价格指数171.15(下跌3.92%) 卖出价格指数163.31(下跌4.81%) 中间价格指数167.03(下跌4.38%) [1] - 2024年和2025年生产的三类绿证价格全面回调 生物质发电绿证价格跌幅最大 [1] - 2024年生产绿证价格排序维持集中式项目>分布式项目>生物质发电 [1] 碳市场运行状况 - 8月CEA日均收盘价71.39元/吨 较7月73.57元/吨下跌约3% [2] - 碳价呈波动下行走势 从月初72.43元/吨逐步运行至月末69.69元/吨 [2] - 8月碳配额日均成交量55.26万吨 较7月50.71万吨上涨约9% [2] - 市场交易稳定性提升 除两日外各交易日成交量均超25万吨 三个交易日突破百万吨 [2] 政策动态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2] - 意见明确碳市场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 [2] - 意见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 扩大实施范围和参与主体 优化碳排放资源配置 [2] - 业内认为意见将为碳市场建设注入动力 更多高排放行业将被纳入 [3]
嘉澳环保股价小幅回落 碳减排政策或带来发展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8-28 08:00
股价表现 - 8月25日收盘价66.55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45% [1] - 当日开盘价66.85元,最高价67.97元,最低价64.50元 [1] - 成交量32030手,成交金额2.12亿元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出1246.83万元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3376.89万元 [1] 公司业务 - 属于化学制品行业,主营业务为环保型增塑剂及稳定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浙江地区企业,在环保材料领域具有市场地位 [1] 政策环境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及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1] - 政策目标为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2030年建成与国际接轨的碳交易市场 [1] - 政策可能为生物质燃料及生物柴油相关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1]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夏应显:中国碳市场迈新阶,坚定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11:50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 - 全国碳市场顶层设计重大政策落地 明确中长期发展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1] - 全国碳市场运行四周年 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扩围 可管控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 [1][7][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配额累计成交量6.69亿吨 成交额459.3亿元 其中2024年全年成交额180.44亿元创历史新高 [2][7] 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 - 形成多层级较完备法规制度体系 制定碳排放核算核查、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等30余项制度和技术规范 [2][6] - 国务院颁布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持续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 [6] - 发布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指南等6项技术规范 建立三个行业核算报告核查政策体系 [8]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发展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已登记项目23个 减排量948万吨 [2][7] - CCER方法学拓展至生物质发电和油气甲烷回收领域 新版方法学增至十个 [1] - CCER累计成交量219.38万吨 成交额1.85亿元 成交均价屡次超过100元/吨 [7] 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 发布《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国家标准 作为产品碳足迹核算重要依据 [3] - 发布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 明显小于国外数据库的中国默认数值 [4] - 上线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 组织开展基础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等通用因子研制 [4] 碳金融市场发展 - 碳金融产品类型不断丰富 金融机构参与程度提升 [2] - 取得碳排放权交易资格的金融机构至少已有18家 涌现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 [11] - 试点地区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1.1万亿元 带动年度碳减排量近2亿吨 [13] 气候投融资试点成效 - 全国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累计出台超200项配套政策文件 [12] - 试点项目库入库和储备项目超5400个 总投资突破3万亿元 累计授信总额逾5000亿元 [13] - 覆盖低碳能源、工业减排、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 [13] 国际碳市场参与 - 全球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15] - 中国积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宣传分享碳市场建设经验 多个国家主动开展交流合作 [15] - 开展跨境碳交易相关研究 建立跨境碳交易管理制度 探索实施跨境碳交易路径 [16]
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新华社· 2025-08-27 02:51
总体要求与目标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兼顾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发展需要 坚持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 [2] - 到2027年实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2] - 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 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形成减排效果明显 规则体系健全 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2]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 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根据行业发展状况 降碳减污贡献 数据质量基础 碳排放特征等 [3] - 科学设定配额总量 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到2027年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 [3] - 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建立配额储备和市场调节机制 [3]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发展 - 建立科学完备的方法学体系 针对可持续发展效益显著 社会期待高的重点领域加快方法学开发 [5] - 倡导党政机关 企业 社会团体等积极使用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 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要发挥表率作用 [5] - 完善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规则 提高国际认可度 服务有关行业企业国际履约和产品碳中和 [5] 碳市场活力提升措施 - 稳慎推进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6] - 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 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 逐步引入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交易 [6] - 加强交易行为监管 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 操纵市场等行为 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约风险评估预警和管理制度 [6] 碳市场能力建设 - 推动建设全链条 数字化 智能化的全国碳市场管理系统 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 [7] - 加快修订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指南 实施碳排放核算分类管理 完善基于排放因子法的核算体系 [7] - 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核查机构实施认证机构资质管理 明确准入条件 行为规范和退出机制 [8] 数据质量监管与信息披露 - 压实重点排放单位履行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的主体责任 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碳排放数据质量内部管理制度 [8] - 综合运用大数据 区块链 物联网等技术提升监管水平 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8] - 重点排放单位 注册登记机构 交易机构等及时公开排放 履约 交易 质押等相关信息 接受社会监督 [8] 组织实施与国际合作 - 生态环境部加强碳市场建设统筹协调 系统推进任务落地落实 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和监管指导 [9] - 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长效机制 加大对碳市场违法犯罪行为的联合打击力度 [10] - 积极参与《巴黎协定》相关碳市场机制规则制定 推动技术 方法 标准 数据国际互认 [10]
生态环境部:三方面发力推进碳市场建设
期货日报网· 2025-08-26 20:51
全国碳市场建设政策动向 - 中办与国办联合发布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指导文件 明确了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时间表 路线图和任务书 [1] - 生态环境部将从三方面推进碳市场建设 包括扩大行业覆盖范围 提升市场活力和提高管理水平 [1] 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扩大计划 - 将根据行业发展状况 降碳减污贡献 数据质量基础和碳排放特征等指标 有序扩大强制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 [1] 碳市场金融创新与制度建设 - 生态环境部将联合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1] - 将建立碳质押 碳回购等政策制度以提升碳市场活力 [1] 碳排放数据监管与责任落实 - 严格规范碳排放核查 完善重点行业核查技术规范 [1] - 压实重点排放单位履行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的主体责任 [1] - 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 严厉打击各种弄虚作假行为 [1]
一财社论:发挥碳市场“指挥棒”作用 政府和市场要各归其位
第一财经· 2025-08-26 15:48
政策目标与时间规划 - 到2027年基本实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1] - 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 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形成规则健全且价格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1] - 全国碳市场建设需统筹节奏与力度 兼顾企业承受能力与降碳动力 促进低碳发展意识形成 [2] 市场建设与覆盖范围 - 当前全国碳市场已覆盖电力 钢铁 建材 有色四大行业 未来将有序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2] - 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6.81亿吨 累计成交额达467.84亿元 [1] - 将逐步引入自然人参与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并建立碳质押 碳回购等金融政策制度以扩大交易群体 [2] 交易机制与价格形成 - 推行免费与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3] - 通过丰富交易品种 扩展交易主体增强市场判断力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2] - 市场需聚焦资源配置效能释放 形成真实碳价信号以提升活力 [2] 监管与制度建设 - 建立履约风险评估预警制度 防范履约风险 加强对碳金融活动的监管以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3] - 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立法研究 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4] - 完善全国碳市场资金清算机制 提高清算效率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4] 政府与市场协同 - 政府需在设定碳配额目标 完善市场调节 平衡供需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防止不符合方向的碳资产入市 [3] -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 推动数据可靠性提升和行业包容性增强 [4]
一财社论:发挥碳市场“指挥棒”作用,政府和市场要各归其位
第一财经· 2025-08-26 12:43
全国碳市场建设目标 - 到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自愿减排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1] - 到2030年基本建成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 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1] - 2030年目标建成诚信透明 方法统一 参与广泛 与国际接轨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1] 市场现状与交易数据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6.81亿吨 成交额467.84亿元 [1] - 现有市场覆盖电力 钢铁 建材 有色四大行业 [2] - 碳交易市场已逐步显现"指挥棒"作用 形成排碳有成本 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 [1][2] 市场扩容计划 - 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基于行业发展状况和降碳贡献等因素 [2] - 在自愿减排市场中逐步引入符合条件自然人参与交易 [2] - 建立完善碳质押 碳回购等政策制度以扩大交易群体 [2] 配额分配与价格机制 - 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 [3] -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3] - 通过扩展交易主体和丰富交易产品形成真实碳价信号 [2] 市场监管与风险防控 - 建立履约风险评估预警和管理制度防范履约风险 [3] - 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和操纵市场等行为 [3] - 加强对碳金融活动监督管理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3] 制度体系建设 - 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相关立法研究 [4] - 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长效机制打击违法犯罪 [4] - 完善全国碳市场资金清算机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4] 系统化建设方向 - 统筹市场与政府 长远与短期 整体与局部 国内与国际关系 [4][5] - 提升数据可靠性 增强行业包容性 完善市场体制机制 [4] - 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 政府管住该管领域 市场放权该归领域 [5]
生态环境部: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实现有效管控,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6.8亿吨
华夏时报· 2025-08-26 10:14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8亿吨 成交额达474.1亿元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9万吨 成交额达2.1亿元 [1] - 碳市场体系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构成 两者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 [1] - 全国碳市场初步形成多层级较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 覆盖范围从发电行业扩大至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实现有效管控 [1] 碳市场制度设计方向 - 有序扩大强制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依据行业发展状况/降碳减污贡献/数据质量基础/碳排放特征等标准 [2] - 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 明确市场中长期碳排放配额控制目标 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2] - 配额分配方式由免费转向免费与有偿相结合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2] 碳市场交易机制创新 - 联合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建立碳质押/碳回购等政策制度 [2] - 稳妥推进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参与强制碳市场交易 [2] - 允许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自愿碳市场交易 [2] 碳市场基础能力建设 - 积极发展自愿碳市场 建立科学完备的方法学体系 加快生态系统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等重点领域方法学开发 [2] - 严格规范碳排放核查 完善重点行业核查技术规范 压实重点排放单位履行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的主体责任 [3] - 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 严厉打击各种弄虚作假行为 研究完善法律法规夯实制度基础 [3]
8月26日国内十大财经热点:A股分化调整、上海楼市松绑、碳市场建设加速
新浪财经· 2025-08-26 10:04
市场动态 - A股三大指数结束连续上涨态势 沪指跌0.39% 深成指涨0.26% 创业板指跌0.75% [2] - 市场成交额达2.71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超4600亿元 [2] - 消费电子概念股表现活跃 歌尔股份等多股涨停 华为产业链走强 拓维信息等涨停 养殖板块拉升 傲农生物封板 游戏股走高 三七互娱涨停 [2] 宏观政策 - 上海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措施 符合条件居民家庭在外环外购房不限套数 提高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政策自2025年8月26日起施行 [3] - 北京放开五环外限购 京沪两大一线城市相继放宽限购 [3] - 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提出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3] 国际贸易 -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 "十四五"期间全国海关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 货值41.5万亿元 体量全球最大 [4] - 中国已成为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 [4] 行业动向 - 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2025年8月游戏版号审批结果 共166款国产网络游戏和7款进口网络游戏获批 单月总量173款刷新2025年以来新高 [5] - 今年暑期档电影票房突破110亿元 《南京照相馆》以27亿元票房领跑 [6] 企业动态 - 拼多多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1039.848亿元 同比增长7%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307.535亿元 同比下滑4% [7] - 牧原股份半年报显示营业收入764.63亿元 同比增长34.46% 归母净利润105.3亿元 同比增长1169.77% [7] - 华为将于8月27日发布全新AI SSD产品 全联接大会2025将于9月18日-20日在上海举行 [7]
瑞达期货纯碱玻璃产业日报-20250826
瑞达期货· 2025-08-26 09: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纯碱预计供给依旧宽松,需求继续回落,价格整体将继续承压,但伴随反内卷炒作,有望出现变数;后续炒作供给减产概率进一步加大,技术面开始呈现止跌迹象,操作上建议纯碱主力短期逢低布局多单 [2] - 玻璃供应端产量不变且在底部,刚需生产明显,利润下滑,需求端地产形势不容乐观,下游深加工订单小幅抬升,采购以刚需为主,整体库存小幅上行但去库存趋势不变,有望开启补库行情;今日玻璃回落迹象明显但后续难有表现,短期多头机会不大,玻璃主力建议逢低布局多单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市场 - 纯碱主力合约收盘价1311元/吨,环比 -26;玻璃主力合约收盘价1173元/吨,环比 -18 [2] - 纯碱与玻璃价差138元/吨,环比 -8;纯碱主力合约持仓量1399714手,环比 13450;玻璃主力合约持仓量1196769手,环比 -4653 [2] - 纯碱前20名净持仓 -313904,环比 11584;玻璃前20名净持仓 -245653,环比 -10925;纯碱交易所仓单9313吨,环比 249;玻璃交易所仓单2099吨,环比 456 [2] - 纯碱9月 - 1月合约价差 -111,环比 0;玻璃合约9月 - 1月价差 -189,环比 3;纯碱基差 -91元/吨,环比 26;玻璃基差 -109,环比 18 [2] 现货市场 - 华北重碱1220元/吨,环比 0;华中重碱1325元/吨,环比 0;华东轻碱1265元/吨,环比 0;华中轻碱1215元/吨,环比 -5 [2] - 沙河玻璃大板1064元/吨,环比 0;华中玻璃大板1090元/吨,环比 0 [2] 产业情况 - 纯碱装置开工率88.48%,环比 1.16;浮法玻璃企业开工率75.34%,环比 0 [2] - 玻璃在产产能15.96万吨/年,环比 0;玻璃在产生产线条数223条,环比 0 [2] - 纯碱企业库存188.81万吨,环比 -2.27;玻璃企业库存6360.6万重箱,环比 18 [2] 下游情况 - 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累计值35206万平米,环比 4841.68;房地产竣工面积累计值25034万平米,环比 2467.39 [2] 行业消息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完善扩内需政策举措,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支持企业创新等 [2] - 中办、国办发布意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 [2] - 央行等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 [2] - 外交部否认中方愿参与乌“国际维和部队”报道 [2] - 上海优化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2] - 上海6部门印发通知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措施,符合条件居民家庭在外环外购房不限套数 [2] 观点总结 - 纯碱供应端开工率和产量上涨,利润回升但持续性低,预计后续产量下行,短期供应宽松;需求端玻璃产线冷修数量不变,产量底部,刚需生产,利润下滑,光伏玻璃走平,本周纯碱企业库存上行,预计去库反复,供给宽松、需求回落,价格承压,伴随炒作或有变数 [2] - 玻璃供应端产线冷修数量不变,产量底部,刚需生产,利润下滑;需求端地产低迷,下游深加工订单小幅抬升,采购刚需为主,库存小幅上行但去库存趋势不变,有望补库,今日回落明显后续难有表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