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 - 全国碳市场顶层设计重大政策落地 明确中长期发展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1] - 全国碳市场运行四周年 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扩围 可管控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 [1][7][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配额累计成交量6.69亿吨 成交额459.3亿元 其中2024年全年成交额180.44亿元创历史新高 [2][7] 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 - 形成多层级较完备法规制度体系 制定碳排放核算核查、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等30余项制度和技术规范 [2][6] - 国务院颁布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持续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 [6] - 发布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指南等6项技术规范 建立三个行业核算报告核查政策体系 [8]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发展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已登记项目23个 减排量948万吨 [2][7] - CCER方法学拓展至生物质发电和油气甲烷回收领域 新版方法学增至十个 [1] - CCER累计成交量219.38万吨 成交额1.85亿元 成交均价屡次超过100元/吨 [7] 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 发布《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国家标准 作为产品碳足迹核算重要依据 [3] - 发布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 明显小于国外数据库的中国默认数值 [4] - 上线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 组织开展基础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等通用因子研制 [4] 碳金融市场发展 - 碳金融产品类型不断丰富 金融机构参与程度提升 [2] - 取得碳排放权交易资格的金融机构至少已有18家 涌现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 [11] - 试点地区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1.1万亿元 带动年度碳减排量近2亿吨 [13] 气候投融资试点成效 - 全国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累计出台超200项配套政策文件 [12] - 试点项目库入库和储备项目超5400个 总投资突破3万亿元 累计授信总额逾5000亿元 [13] - 覆盖低碳能源、工业减排、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 [13] 国际碳市场参与 - 全球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15] - 中国积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宣传分享碳市场建设经验 多个国家主动开展交流合作 [15] - 开展跨境碳交易相关研究 建立跨境碳交易管理制度 探索实施跨境碳交易路径 [16]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夏应显:中国碳市场迈新阶,坚定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7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