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交易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碳市场行情简报(2025年第164期)-20250926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9-26 12: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CEA价格回暖,日成交量环比增长16.5% [5] - 9月起重点排放单位制定交易计划,强制流通配额加速释放,碳价或承压运行;10月底履约压力显现、强制流通配额释放接近尾声,碳价有望趋势性回升 [8] - 建议缺口企业在10月底前分批逢低采购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 - CEA方面,GEA24弱稳运行,其余标的小幅反弹,挂牌81.3万吨,大宗84.5万吨;CCER方面,挂牌协议成交量13.98万吨,成交均价78.30元/吨,跌幅17.14% [6] - 全国碳配额(CEA)不同年份收盘价、涨跌幅、新旧价差、大宗成交均价、总成交量、挂牌协议成交量等数据有所展示,如CEA19 - 20收盘价65.00元/吨,涨跌幅0.00%等 [10] - 全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成交均价78.30元/吨,跌幅17.14%,成交额1094.85万元,成交量13.98万吨,累计成交量316.05万吨 [12] 策略 - 建议缺口企业在10月底前分批逢低采购 [6] 核心逻辑 - 强制流通配额耗尽节点或成碳价反转支撑,预计10月耗尽,9月起碳价或承压,10月底或回升 [7][8]
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490亿元
央视新闻· 2025-09-26 01:11
央视网消息: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今天(9月24日)在上海召开,全国碳市场运行四年多来成效 显著,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490亿元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国 碳市场大会上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规模 创历史新高,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截至今天,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近7.2亿吨,成交额超490亿 元。 今年3月,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了对全国 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在河北唐山,全国第一家完成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的水泥企业内,废橡胶、纺织废料等工业废弃 物,通过专用管道送入高温窑炉,经科学配比替代传统燃煤;而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则转化为 生产原料。这套"吃废吐绿"系统,每年可消纳固废燃料超过15万吨。 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生产运行部部长 郭君毅:每用1吨固废替代燃料,能减排约1.7吨二氧化 碳。每年固废燃料替代量超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相当于减少10万辆家用轿车 ...
中国提出全经济减排目标 全国碳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5:21
据新华社消息,在9月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宣布了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 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 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 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国家自主贡献(下称"NDC目标")是各国根据各自国情和发展阶段确定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多名 受访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新一轮NDC目标,详细阐述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自主承 诺,将为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碳市场是行业碳排放管控的重要手段,有了总量 目标,会使得全国碳市场更高效地实现价格发现。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已有四年多。自2021年7月16日上线以来,全国碳市场已覆盖电力行业2200 余家重点排放单位,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经过3个履约周期,碳市场的制度体 系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愈加成熟。2025年,全国碳市场取得新突破,钢铁、水泥、铝冶炼 ...
如何健全我国碳市场交易体系?对话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封面专访
搜狐财经· 2025-09-25 11:14
全国碳市场运行成效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21年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整体运行成效显著 制度体系逐步健全 配额分配 交易 清缴等环节顺畅运行 已高质量完成三个履约周期的清缴履约 [4][6] - 截至2025年8月底 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 成交额超478亿元 碳价从48元/吨开市逐步上涨 最高超100元/吨 近期在60元/吨左右 [4][6] - 市场活力与推动行业减排的效果均逐步显现 顺利实现预期建设目标 [4][6] 碳市场政策支持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作出系统部署 [4][6] - 《意见》明确全国碳市场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工作路径 为发挥碳定价基础性作用 市场机制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加快打造更加有效 更有活力 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提供关键保障 [4][6] - 《意见》对市场建设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明确2027年 2030年分阶段目标 完善市场交易机制 强化支撑体系建设 [8] 行业扩围影响 - 2025年全国碳市场启动首次扩围 钢铁 水泥 铝冶炼行业正式纳入 核定新增上千家重点排放单位 覆盖年排放量增加约30亿吨 [5][10][11] - 扩围带来多方面积极变化 实现市场主体与规模显著扩容 提升市场活跃度 韧性与抗风险能力 实现市场整合与统一程度提升 实现产业链减排协同效应释放 [5][10][11] - 下一步根据《意见》要求 到2027年全国碳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11] 配额分配机制 - 《意见》提出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9] - 全国碳市场目前采用碳排放强度基准法分配配额 免费发放碳排放配额 [9] - 引入配额有偿分配并逐步提升有偿分配比例能强化企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意识 形成一级市场价格信号 与二级市场协同构建更有效的碳定价体系 [9] 交易体系完善措施 - 健全交易体系需从五方面发力 完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 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 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分配方式 建立配额储备和市场调节机制 [5][12] - 丰富交易产品 完善碳质押 碳回购等政策制度设计 推动相关业务上线 拓展企业碳资产管理渠道 [12] - 扩展交易主体 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 推动金融机构参与市场交易 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 [13] - 加强市场交易监管 完善风险预防预警及处置程序 加强交易行为监管 建立履约风险评估预警和管理制度 [13] -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研究要求相关单位公开排放 履约 交易 质押等信息 建立数据部门共享机制 加强信用监督管理 [13]
中碳登护航全球最大碳市场 给交易数据加装量子“密码箱”
搜狐财经· 2025-09-25 03:55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线上交易,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纳入首 批发电行业2162家企业,覆盖碳配额量达到45亿吨。今年5月全国碳市场启动扩围后,新增钢铁、水 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扩围后,全国碳市场覆盖碳排放量达到80亿吨,占全国 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 中碳登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守护数据安全,中碳登先后完成20次系统升级,还用上了量子加密技术, 相当于给碳交易数据加装了更安全的量子"密码箱"。截至目前,中碳登累计保障全国碳市场超1000个交 易日,累计清算金额近1000亿元,实现结算"零失误、零差错"。 位于武汉的全国碳市场主数据中心。(中碳登供图) 湖北日报讯 (记者左晨、刘郸、通讯员张阳春)"截至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6.96亿 吨,成交额478.26亿元人民币。其中,2024年成交额创2021年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年度新高。"9月24 日在上海举办的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生态环境部晒出全国碳市场"成绩单"。这张"成绩单",离不 开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以下简称"中碳登")的支撑。 位于湖北的中碳登,是全国碳市场 ...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在沪发布 逾六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纳入
解放日报· 2025-09-25 01:53
2024年,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收盘价在69元/吨至106元/吨,年底综合价格收盘价为97.49元/吨,较 2021年市场启动上线交易首日开盘价上涨103.1%,较2023年底收盘价上涨22.75%,全年交易价格呈上 涨趋势,碳排放配额的市场需求得到充分释放。 今年3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在发电行业 基础上,国务院批准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 2024年,全国碳市场共运行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较上一个履约周期上涨43.55%, 全年累计成交量1.89亿吨,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成交量占全年成交量的79%。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金额 达到181.14亿元,创2021年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年度新高。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 成交量6.96亿吨,累计成交额478.26亿元。 记者 陈玺撼 昨天,在上海举行的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报告显示, 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后,新增重点排放单位1300多家,增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30亿吨,目前 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提高至60%以上 ...
去年全国碳市场成交额创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9-24 20:17
报告显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市场活力进一步提 升,重点排放单位碳减排意识持续加强、配额清缴完成情况全面趋好,各类经营主体踊跃参与,自愿开 发和实施减排项目,碳市场功能不断显现。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9月24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获悉,截至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 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成交额约480亿元人民币。2024年全年成交额创2021年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 来年度新高。 ● 本报记者 刘杨 2024年,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和清缴圆满完成。报告提出,截至2024年年底,2023年度配额清缴完成率 为99.98%,较第二个履约周期进一步提升,创历史新高。其中,全国共有28个省级地区100%完成履约 工作,较前两个履约周期明显增加,仅4家重点排放单位未按时足额履约。 会议同期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以来,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 点排放单位有序开展市场交易,交易规模创历史新高。2024年,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金额达到181.14亿 元,创2021年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年度新高。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 ...
生态环境部李高: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稳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09:28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要针对可持续发展效益显著、社会期待高、社会和生态效益兼具的重点领域,加快 方法学开发,强化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审定实施及减排量核查等全链条管理,积极推动核证自愿减排量 应用。要丰富交易产品,扩展交易主体,着力提升碳市场活力,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李 高表示。 李高表示,全国碳市场顶层设计已进一步完善。今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是我国碳市场领域第一 份中央文件,对全面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作出系统部署,明确碳市场的基本定位、总体要求,制定了全 国碳市场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 《意见》提出,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 策工具。 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 定的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支持生态系统碳汇、可再 生能源、甲烷利用、节能、提高能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发展。 此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 ...
2024年全国碳市场成交额创市场启动以来年度新高
新华网· 2025-09-24 08:08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我国推出的又一个助力实现"双 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2025年3月,首批新登记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在交易系统开展交易。报告显示, 截至8月底,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270.61万吨,成交额2.29亿元,成交均价屡次超 过每吨100元。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表示,未来将稳步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和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 和交易方式,加强碳市场领域交流合作,加快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纠错】 【责任编辑:施歌】 新华社上海9月24日电(记者王默玲、高敬)记者从24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 获悉,截至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成交额约480亿元人民币。其中,2024 年全年成交额创2021年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年度新高。 会议同期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显示,市场交易活力正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 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运行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较上一个履约周期上涨43.55%,全年 累计成交量1.89亿吨,全年成交额181.14亿元,是202 ...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以来连续十二年实现100%履约 累计成交金额55.44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10:51
此外,上海建立健全碳普惠机制,建成碳普惠管理运营平台,创新开展跨领域实时协同的"一键式"碳账 户管理体系,成为深度融合分布式数字身份认证和区块链技术的碳管理应用场景。碳普惠管理运行体系 基本建成。 中新网上海9月22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方面22日透露,自2013年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 称:上海碳市场)开市以来,上海碳市场现货(含拍卖)累计成交2.65亿吨,累计成交金额55.44亿元,是全 国唯一连续十二年实现100%履约的试点地区。 上海推出"电-碳"协同机制。2025年1月至9月,上海绿电交易超过80亿千瓦时。上海还创新减污降碳协 同增效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0.3%或0.5%的免费配额奖励。 据悉,作为全国七个试点地区之一,上海碳市场开市以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现已覆盖钢铁、化工、 汽车、航空、水运等28个行业400余家企业,碳配额总量约1亿吨。 据介绍,上海已建立了配额总量、配额分配、监测报告核查、履约等制度,配套制定了注册登记及交易 等规则,构建了由政府部门、交易所、核查机构、执法机构等组成的多层次监管构架,形成了由法律手 段、行政措施和技术平台组成的多维度监管和保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