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降级
icon
搜索文档
城中村猪脚饭贴转让,刚需餐饮也难扛?实体店出路在哪?
搜狐财经· 2025-09-24 19:04
楼下那家去年刚开的猪脚饭店,今早路过时发现玻璃上贴了转让贴纸。15块钱一份的猪脚饭,肉量实 在,味道稳定,城中村年轻人多,按理说该是"稳稳的幸福",可它还是撑不住了。这让我想起前阵子朋 友说要开面馆,当时觉得"刚需+简单"准能行,现在倒替他捏把汗——连猪脚饭都倒了,面馆就能好到 哪去? 供给端也在变。以前商场四楼是网红餐厅,现在B1层的老乡鸡、乡村基挤得满满当当;超市里卖不完 的菜做成9块9的盒饭,总能看到排队的人。消费者要的是"花最少的钱吃饱吃好",那些装修花哨、定价 虚高的"情怀店",自然成了最先被淘汰的对象。 其实谁不想偶尔下馆子放松?周末加班后,闻着街角小馆的香气,真想买碗热汤面暖暖心。可打开钱包 看看,上个月刚交完房贷,孩子兴趣班的费用还没凑齐,最终还是咬咬牙走进便利店,买了份打折的便 当。看着曾经常去的猪脚饭店贴转让,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它没偷工减料,没坐地起价,怎么就撑不 下去了? 更魔幻的是,我们办公室楼下的美食街,前几天刚关了两家店,转天就有新铺子开始装修。一边是"新 开三个月倒闭"的常态,一边是"前赴后继往里冲"的热闹,这算生意好做还是难做?附近开了十年的鸡 煲店,分量大、价格实在,去年还 ...
消费降级后,我把洗衣液换回了“洗衣粉”!没想到妙用居然这么多
搜狐财经· 2025-09-24 09:59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清洁产品实在是太多了。 就拿洗衣服来说,老一辈人用洗衣粉洗衣服,洗的其实很干净, 跟洗衣液相比,洗衣粉价格相对来说更便宜,10斤洗衣粉的价格,一般只需要三四十块钱左右;而同样 斤数的洗衣液,价格却会翻好几倍。 我自从把洗衣液换成洗衣粉,30块钱的洗衣粉能用三个多月,特别省钱。 可是如今,洗衣粉早就被淘汰了,大家都用洗衣液、洗衣凝珠、留香珠、柔顺剂、消毒剂。 光是洗个衣服,用的清洁产品都是一箩筐。 我以前洗衣液,也会用很多清洁剂,但是现在自从消费降级后,我把洗衣液换成了"洗衣粉",真没想 到,妙用居然这么多。 我为什么把洗衣液换成洗衣粉? 我之前洗衣服,一直都是用洗衣液。 但是现在消费降级,想着多省点钱,所以就把洗衣液换成洗衣粉了。 而且从清洁效果来看,洗衣粉洗的的确要比洗衣液更干净, 以前一直觉得,机洗衣服,洗衣粉放入洗衣机里面,没办法溶解,但是实际上洗衣粉溶解速度很快,根 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出现。 机洗的时候,用洗衣粉洗衣服,其实要比洗衣液洗衣服更干净。 所以,不管从价格的因素来看,还是从清洁效果来看,都是洗衣粉胜出,我才把洗衣液换成了洗衣粉。 洗衣粉有哪些妙用? 大家是不是都以为,洗 ...
“鸭脖大王”陷入至暗时刻
36氪· 2025-09-23 03:05
公司财务与监管事件 - 绝味食品因2017年至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财务数据虚假记载 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 股票简称变更为"ST绝味" [1] - 五年间少计营业收入合计7.24亿元 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48%(2017年) 3.79%(2018年) 2.20%(2019年) 2.39%(2020年) 1.64%(2021年) [2] - 湖南监管局对公司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处以400万元罚款 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被罚200万元 财务总监彭才刚被罚150万元 董事会秘书彭刚毅被罚100万元 [2]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20亿元 同比下降15.57% 净利润1.75亿元 同比下降40.71% [5] - 门店数量从2023年底15950家高峰降至2025年8月15日的10838家 较2024年中减少4131家 [5] - 2023年门店增长874家但鲜货类产品销量同比下降4.36% 其中禽类和蔬菜制品销量双双下滑 [5] 行业竞争格局 - 卤味行业三大企业2025年上半年营收均下滑:绝味食品28.20亿元(-15.57%) 煌上煌9.84亿元(-7.19%) 周黑鸭12.22亿元(-2.9%) [11] - 2024年卤味品类市场规模1573亿元 同比增速仅3.7% 预计2025年微增至1620亿元 增速进一步放缓 [11] - 行业集中度较低 2022年卤制品CR3仅为3.89% 门店数50家及以下品牌占比85.6% 500家以上仅占1.4% [12] 业务模式与战略调整 - 加盟模式存在财务漏洞 总部与加盟商利益博弈导致信任裂痕 [2][4] - 推出"绝味Plus"店型尝试转型 增加堂食空间和产品创新 但效果有限未能扭转下滑趋势 [8] - 产品定价被消费者称为"价格刺客":鸭脖60元/斤 鸭肠130元/斤 鸭舌200元/斤 近八成消费者减少购买频次 [10] 市场环境与消费趋势 - 消费降级背景下人均消费金额下探 25元以下门店占比持续升高 [12] - 健康意识提升使年轻人减少高盐高油卤味消费 Z世代需求与社交、情绪、场景深度绑定 [12][13] - 热卤品牌(如盛香亭热卤、研卤堂)凭借现制新鲜体验与正餐化场景延伸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2] 同业对比表现 - 周黑鸭通过提升单店运营效能带动平均单店销售额增长 控制收入降幅 [6] - 煌上煌在原材料价格低位时加大采购力度 拉低加权平均成本 实现净利润逆势增长 [8] 市值表现 - 截至9月19日收盘股价报15.25元/股 总市值92.42亿元 较高点蒸发约537亿元 [15] - 较2021年2月超630亿元市值蒸发近85% 四年多时间市值缩水速度远超门店关闭速度 [15]
未来2年房价会持续下跌?普通老百姓挣钱越来越难,要看清楚未来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9-22 23:28
市场现状与价格趋势 - 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下滑3.2% 二手房价格指数骤降5.7% 市场连续第八个季度同比下跌 [2] - 东北 西北等部分地区房价跌幅超过10% 刷新近十年最低纪录 [2] - 北京 上海 深圳等一线城市2025年第二季度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长12.3% 新房成交量环比上涨8.7% [13] 人口结构与需求变化 - 2024年末中国人口净减少221万人 出生率跌至5.5‰创历史新低 [3] - 未来20年25至45岁主要适龄购房人群预计减少约1.2亿人 [3] - 全国闲置商品房存量达5000万套 平均去化周期拉长至26个月 [4] 居民负债与购买力 - 2025年第一季度居民部门杠杆率攀升至64.7% 逼近国际警戒线 [7] - 家庭房贷余额累计超过38万亿元 平均每个家庭房贷负担约8万元 [7]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仅为2.7% 低于同期GDP增速 [10] 政策环境与地方财政 - 2024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3.2万亿元 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约24% 较峰值下降超过40% [8] - 全国超过200个城市放松限购限贷措施 一线城市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8%左右 [8] - 央行强调保持"房住不炒"定位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支持合理住房需求 [13] 行业转型与就业变化 - 互联网行业2024年平均裁员率达15% 应届毕业生起薪较三年前下降约20% [11] - 人工智能 大数据 碳中和等新兴领域人才需求旺盛 薪资保持两位数增长 [16]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传统蓝领岗位需求萎缩 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缺口扩大 [11] 资产配置新趋势 -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开户数同比激增32% 基金定投人数增长41% [16] - 职业培训和在线教育平台2024年注册学员同比增加51% [16] - 67%受访家庭推迟购房计划 78.3%的35岁以下年轻人优先选择提升职业竞争力 [13] 区域市场分化 - 一线城市房价相对坚挺但整体难掩颓势 二三线城市普遍陷入深刻调整 [2] - 北京 上海等城市房价收入比达20:1 远高于国际3-6:1的合理区间 [13] - 优质学区房和临近地铁房源仍具备市场支撑力 市场分化趋势明显 [13]
下一个小生意机会:藏在老龄化、宠物和社区里|吴晓波频道线下大课
吴晓波频道· 2025-09-22 00:30
点击上图▲了解详情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9月20号(上周六),在杭州初秋的晨光里,吴晓波频道超级会员2025年首场线下大课拉开帷幕。 以下是这场大课的核心干货,涵盖趋势判断、行业机会、实战工具与避坑指南,未到现场的同学可以先通过本文感受一番,下一场期待你的现场光 临。 消费行业资深投资人 《当下"低成本生意"的底层逻辑与行业机会》 ▶▷宏观趋势:消费降级下的"顺周期"生意逻辑。 "我们现在面临的消费降级,不是过去几年特殊时期带来的短期波动,而是经济调速换挡的长期趋势——GDP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这种情况 在国内没有先例,只能对标日美过去100年的商业史。"有20多年消费行业投资经验的主讲老师王岑老师一开场,就点出了当下生意的核心前提。 他进一步指出,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发展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在经济高速增长结束后,能够存活并发展的企业往往具备几个特征:极致性价比、 精准细分定位、高效率运营。 现场近百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超级会员同学齐聚一堂。他们中有来自成都的餐饮老板,有在上海从事金融的资深投资人士,有广东的品牌代理 商……在上午9点半到下午6点这一整天的白昼里,共赴这场知识的盛宴。 从 ...
国人消费降级背后的心理战:为什么以前叫穷,现在叫消费降级?
搜狐财经· 2025-09-21 08:53
消费行为变迁 - 过往消费行为以价格敏感和基本生活保障为核心 消费者优先关注价格标签并精打细算每一笔开销[1] - 当前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推动消费模式发生变化[3]
星巴克的月饼,年年难卖年年卖
搜狐财经· 2025-09-21 04:09
▲这是灵兽第1681篇原创文章 无论包装得多么精美,概念炒得多么新颖,月饼的本质还是月饼。 这并个例。多位自称星巴克员工的网友纷纷在社交平台"吐槽",称在销售星巴克月饼过程中承受较大压力,甚至出现自掏腰包购买月饼的情况。 智通财经曾就"星巴克员工曝月饼卖不掉垫钱自购"的时间进行过报道,星巴克中国方面回应称,"对于网友所说的情况,我们正在核实。星巴克不允许垫 款自购这种行为,这是原则问题。 作者/晴山 ID/lingshouke 1 员工自掏腰包的"月饼焦虑" "被逼着垫了15盒,金额近3000元,导致生活费紧张。" 近日,一位IP属地为湖南且自称星巴克大学生兼职员工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声,称自己因门店中秋月饼销售任务而陷入困境。这条帖子迅速引发关注,将 星巴克月饼销售的内部压力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事实上,星巴克月饼销售的"内卷"早已有迹可循。 时间回到2023年中秋节前夕,社交媒体上关于星巴克月饼的讨论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每年这个时候,星巴克伙伴的噩梦。"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写道,并配上了某家星巴克门店内部群聊的截图。截图显示,店长正在群里分配月饼销售任 务:"每人15盒,完不成的话……大家都懂的。" 据中国连锁 ...
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因为大家都没钱,社会上或许已经发生了4大变化
搜狐财经· 2025-09-20 02:15
生活"紧"时代:一场关于消费与存在的深度重塑 生活,总是在不经意间拐个弯,显露出令人措手不及的新面貌。上周末,一场与老友的久别重逢,便将 我带入了这个名为"节俭"的新时代。还记得往昔的聚会,总少不了新车、新房、奢侈品的光环闪耀,而 这一次,话题的焦点却悄然转移,升格为一场关于"省钱"的智慧比拼。老王自豪地宣布,他已告别外卖 三个月,回归厨房的怀抱,凭此便省下了近两千元;老李则笑称,他将所有冗余的会员订阅一并取消, 一年下来便能轻松积攒五千余元。当大家七嘴八舌地分享着各自的省钱秘籍,我猛然醒悟,这已不再是 几个人的个人选择,而是整个社会消费心态的一次深刻洗礼与集体嬗变。 "钱紧"二字,近些年已如影随形,成为无数家庭的日常感受。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勾勒出令人警惕的图 景: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仅为3.2%,而同期通胀率高达2.5%,这意味着实际 收入增长 apenas 0.7%。另一项覆盖全国五千个家庭的调查则更直观地揭示了现实:高达72%的受访者表 示经济压力与日俱增,65%的人已开始积极压缩非必要开支。 这种弥漫在空气中的"钱紧"感,正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重塑着我们的社会肌理。从消费习 ...
茅台库存爆表!稀缺神话塌方,消费降级有多吓人?
搜狐财经· 2025-09-19 09:22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 更优质的内容。 文|功夫鱼 前 言 "物以稀为贵"这句话几乎人人耳熟能详,但稀缺真的等于永恒吗?飞天茅台批发价创下新低的现实告诉 我们稀缺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更像是一种阶段性的幻象。 "硬通货"也能失宠 稀缺性的几种形态 曾经作为"公务宴请标配"的茅台,价格高企买到就像捡到金砖,然而消费降级加上反腐风潮,需求快速 收缩,与此同时茅台本身的产量连年攀升,库存不断堆高,最终价格自然承压,所谓的"独一无二",在 需求塌缩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这让我们看到稀缺并不是写在石头上的标签,而是一个会随时间流转而消退的光环,经济学上稀缺性指 资源供给相对需求不足,但对投资者而言仅靠这个定义太过笼统,更实用的标准是供给有限、缺乏替代 品、需求稳定或增长、时间有限。 也就是说稀缺的价值总是带有"保质期",在某个阶段它可能是财富密码;在另一个阶段,它可能已变成 烫手山芋。 地域稀缺产地决定独特性,贵州茅台镇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茅台酒,但当扩产遇上消费降级,稀缺的故事 很快就会崩塌。 技术稀缺科技壁垒往往带来超额收益,微软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让它长期稳固, ...
薛记炒货的“高价困局”
36氪· 2025-09-19 01:25
"傲慢"的价格 "每次进薛记炒货转一圈,不花二三百块钱,根本出不来。"小夏对《灵兽》称 。 80后的小夏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前两年月薪2万出头,去年公司降薪后,整体薪资在1.3万左右。最近,她明显感受到了消费支出的压力。 让小夏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薛记炒货的购物经历,发生在今年2月份。那天下午,她和朋友路过北京市大兴区一家购物中心的门店时进去转了一圈,"本来只 想买点瓜子,结果被店员一番推荐,结账居然花了208元。" 小夏细数着那次的"战果",一袋坚果76元、芒果干68元、还有一包草莓干64元。"当时就觉得被'背刺'了,但是都装好了,又不好意思说不要。" 同时,这也表明,薛记炒货的员工售卖技巧很好。 当然,这样的经历,在薛记炒货的消费者中并不算罕见。有网友甚至调侃称,"薛记炒货门店的货能买下一栋楼"、"薛记炒货堪称薛记珠宝店"。在"薛记 珠宝店"里有一个传说,如果你不喊停,店员会帮你直接装满一袋。 更有人在"来点儿草莓脆"结果结账超过100元时,硬着头皮苦笑着来了一句"这真是堪比切糕了。" 有消费者反映,在薛记炒货的线下门店,坚果类动辄上百元一斤,网红产品五六十元一斤的情况也很普遍。此前有消费者吐槽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