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调控

搜索文档
央行精准调控 年中时点流动性料合理充裕
中国证券报· 2025-06-03 20:34
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 - 6月3日人民银行开展4545亿元逆回购操作 因83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 实现净回笼3755亿元 [1] - 月初银行考核节点已过 资金面转向宽松 净回笼符合市场预期 [1] - 5月15日降准释放约1万亿元流动性 5月MLF操作加量续作 显示人民银行呵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 [1] 流动性管理工具 - 人民银行综合运用抵押式逆回购 MLF 买断式逆回购等中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 [1] - 流动性投放工具期限分布合理:长期有降准和国债买卖 中期有MLF和结构性工具 短期有7天期逆回购 [2] - 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2] 年中流动性展望 - 6月为传统信贷投放大月 银行缴准规模将季节性增加 对流动性有影响 [1] - 后续资金面转紧压力不大 DR007或在1.5%附近震荡 [3] - 必要时可能进一步采取降准等措施 确保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 [2] 货币政策方向 - 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方向还有发力空间 [2] - 人民银行将灵活把握政策力度和节奏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2][3] - 国债买卖操作有望适时重启 关注国债收益率变化 [2]
超长期特别国债首发结果出炉 流动性调控精准“护航”财政发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2:20
特别国债发行情况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首次发行工作同步启动,市场流动性保持平稳,单日近3000亿元特别国债集中供给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1] - 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金额500亿元,中标利率1.98%,全场认购倍数3.11,边际倍数8.42;30年期品种发行金额710亿元,中标利率1.88%,全场倍数3.66,边际倍数3.43;5年期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发行金额1650亿元,加权中标利率1.45%,全场倍数2.67,边际倍数1.97 [2] - 与2024年首只30年期特别国债发行情况相比,今年30年期品种全场认购倍数基本持平,但边际倍数明显回落,市场投标行为更趋于理性 [3] 利率倒挂现象 - 2025年首批超长期特别国债出现利率倒挂现象:20年期利率1.98%高于30年期的1.88%,两者利差达10BP [3] - 利率倒挂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扩大,年内政府债供给将显著放量;二是30年期品种相比20年期具有更强的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形成了流动性溢价 [3] 债券市场供给 - 今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规模较2024年增加3000亿元,其中8000亿元用于支持"两重"项目建设,5000亿元用于实施"两新"政策 [4] - 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4] - 4月24日单日债券市场总供给规模超4000亿元,形成明显的"抽水"效应 [4] 央行流动性调控 - 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结合本月1000亿元MLF到期,本月MLF净投放达5000亿元,连续第二个月加量续做MLF [5] - MLF加量幅度较上月的630亿元显著放大,表明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通过MLF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的力度 [5] - 银银间隔夜回购利率DR001保持在1.60%左右,七天期回购利率DR007在1.72%左右 [5] 市场解读分歧 - 专业人士认为MLF大幅增量展现了央行"削峰填谷"的资金波动控制能力,短期内降准降息概率有所下降 [6] - 债市多头认为MLF超量续作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取向,意在补充银行系统中长期流动性 [6] 债市前景分析 - 货币政策对债市利多有限,资金面维持均衡偏紧状态,DR007总体维持在1.7%附近 [7] - 24日买券主力是银行和基金,大行作为承接政府债配置主力支撑起了首批特别国债认购承接环节 [8] - 银行负债成本和债券收益率的价差维持在紧平衡状态,债市未来一段时间保持窄幅震荡的可能性更大 [8]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节奏明显前置,集中在4月至10月发行,较去年整体提前约一个月 [8] - 地方政府债仍将保持较快发行节奏,债市可能即将在5-6月迎来发行高峰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