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近期央行逆回购操作量多变——维护流动性更加灵活精准
新华网·2025-08-12 06:19

央行逆回购操作模式变化 - 央行连续6个交易日进行20亿元量级逆回购操作 在公开市场操作历史上较少见 自7月27日以来持续该操作规模[1] - 7月末央行实现净回笼120亿元 与历史惯例相反 2021年7月末净投放400亿元 6月末净投放3500亿元[1] - 逆回购操作规模从传统100亿元整数倍变为更灵活规模 7月出现30亿元、70亿元、120亿元等非整数倍操作[3] 资金利率与流动性状况 - Shibor隔夜利率下行10.1个基点至1.076% 7天Shibor下行3.4个基点至1.526%[2] - 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下降至1.3862% 低于政策利率水平 上交所GC001下降至1.653%[2] - 资金缺口指数处于近一年跨月同期最低水平 尽管跨月因素导致质押式回购成交规模和正回购余额下行[1] 操作策略与政策意图 - 央行通过小量操作实现"削峰填谷" 在推进宽信用同时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4] - 操作数量调整为10亿元整数倍且变动频率更高 以实现更灵活精准的调控[3] - 逆回购操作规模动态调整是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稳定 不宜解读为政策信号[4] 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 - 流动性偏松格局源于财政货币政策增量举措 机构阶段性融出意愿较强 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处于恢复阶段[2] - 央行操作逻辑在于避免流动性过于宽松引发潜在套利和加杠杆行为[2] - 操作规模变化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 短期流动性调控更注重"价"而非"量"[3] 未来流动性展望 - 资金利率将继续处于低位 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 央行以公开市场工具为主进行灵活调节[4] - 经济复苏处于关键时期 财政货币政策积极作为 流动性突然收紧可能性较低[4] - DR007平稳低位运行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