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

搜索文档
泰达论四化 || 全球化:走向体系化竞争新阶段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3 01:33
本届泰达汽车论坛上,来自政产学研界的嘉宾回顾"十四五"汽车业取得的业绩,共同为"十五五"产 业发展建言献策。本报梳理了四个热点话题,以飨读者。 随着中国汽车"出海"规模持续扩大,数据跨境也成为必须面对的"必答题"。中汽研汽车科技(上海)有 限公司副总经理、中汽研临港数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润清认为,数据跨境合规能力决定了 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范围,直接关联企业全球化增长的天花板;数据跨境流动效率影响创新发展速度。 数据将成为全球出行领域研发的关键要素,关乎企业研发能力和全球竞争力;高价值数据应用重构运营 模型,成为品牌定价的关键因素;数据安全塑造品牌信任,是无形资产的核心构成。 各方协同 服务中国汽车"新出海"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量的快速增长,运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副秘 书长冯拓介绍,在整车物流出口过程中,滚装运输是主要方式。今年上半年,通过滚装发运的车辆占总 量的75%左右。其中,中资船公司的发运量仅占15%。为了补充运力短板,中国建造了一些大型船只, 部分原从事内贸的船只也转投外贸运输,但仍有一定不足。为保障中国汽车出口,需行业、企业各方协 力,提升运力和效率,加强与 ...
机器人乐队、超豪华智能汽车 安徽硬科技站上“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的C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1 10:35
机器人产业展示与商业化进展 - 磐石科技机器人乐队实现商业化运营 单次商演收费约20万元 [5] - 安徽省众擎机器人开源人形机器人PM01本体售价8.8万元起 教育版售价18.8万元 [5] - 优艾智合与零次方机器人展示餐饮服务场景应用 [3] - 无论科技仿真机器人头面部模块拥有34个自由度 面向文旅教育等高交互场景 [4][5] - 智能机器人展区汇聚40余家企业 覆盖整机及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 [3] - 安徽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 企业数量达520家 工业机器人产量1-8月达4.06万套 [6] 汽车产业突破与技术创新 - 江淮华为尊界S800售价70.8-101.8万元 填补安徽豪华新能源车型市场空白 [8][9] - 安徽上半年汽车产量149.95万辆居全国第一 新能源汽车产量73.09万辆同样全国第一 [8] - 奇瑞汽车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将成为年内最大规模车企IPO [8] - 国轩高科展示金石固态电池与G垣半固态电池 弗迪电池刀片电池通过针刺测试 [10] - 蔚来展出900V高性能智能电驱系统 奇瑞麦卡出行在芜湖投入L3/L4级自动驾驶测试 [10] 产业链协同与区域发展 - 安徽汽车军团覆盖多元技术路线 包括奇瑞/蔚来/大众安徽/比亚迪等企业旗舰车型 [9] - 核心零部件集中展示 包括伯特利电子驻车系统/智芯半导体芯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10] - 芜湖市位列工业机器人城市排名第6位 产业竞争力居全国第五 [6] - 麦卡出行计划2025年底将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延伸至合肥 需累计20万公里测试里程 [10]
机器人乐队、超豪华智能汽车安徽硬科技站上“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的C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1 09:58
机器人产业 - 安徽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从2013年营收不足10亿元发展至全产业链营收突破600亿元 企业数量从10余家增至520家 规模总量和竞争力居全国第五[7] - 工业机器人产量2025年1-8月达4.06万套[7] - 芜湖市位列中国工业机器人城市综合排名第6位[7] - 安徽省众擎机器人科技开源人形机器人PM01本体售价8.8万元起 教育版售价18.8万元 可完成前空翻等高难度动作[6] - 磐石科技机器人乐队单次商演收费约20万元 为国内首个文旅融合市场化机器人演绎IP[6] - 优艾智合人形机器人和零次方机器人在展会进行冰淇淋分发和饮料倾倒服务[3] - 无论科技仿真机器人头面部模块拥有34个自由度 可展示多种人类表情 应用于文旅教育等高交互场景[4][6] 智能汽车产业 - 安徽2025年上半年汽车产量达149.95万辆 跃居全国第一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3.09万辆 同样全国第一[10] - 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尊界S800售价70.8-101.8万元 填补安徽豪华新能源车型市场空白[10] - 奇瑞汽车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将成为年内最大规模车企IPO项目[10] - 国轩高科展出金石固态电池与G垣半固态电池 弗迪电池刀片电池在针刺测试中表现优异[11] - 伯特利电子驻车制动卡钳、900V高性能智能电驱系统、智芯半导体芯片等核心零部件同步展示[11] - 奇瑞集团麦卡出行在芜湖投入Robotaxi测试 计划2025年底延伸至合肥 初期投入L3/L4级自动驾驶车辆[11] - 麦卡出行需累积20万公里示范应用里程并获取运营牌照方可实现商业运营[11] 制造业展会盛况 -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举办 智能汽车和机器人处于展会C位[1] - 展会首次设立智能机器人展区 汇聚40余家企业创新成果 包括整机及减速器控制器等零部件[3] - 江淮尊界S800、奇瑞风云A9L、蔚来ET9、比亚迪仰望U7等旗舰车型集中亮相[2][10] - 展会吸引投资人、采购商及各地投促局招商团队现场观摩[4][6]
技术变革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换道超车”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06:39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深化 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得益于过去20多年系统化技术突破 包括电池技术全球领先 从材料到整车的闭环生态 研发投入与专利优势等 [3] - 2025年中国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 [1] - 今年1月—8月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962万辆 [3]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产业朝驾乘智能化 网联化方向拓展 搭载智能座舱的牵引车 适用越野的六驱沙漠冲浪车 自主换电的人形机器人等硬核科技亮相 [1] - 十堰经开区推进技改提升行动 30家企业完成覆盖研发 生产 物流全流程的数字化改造 [3] - 东风特种汽车发布6款新型氢能重卡 在轻量化 能耗效率 续航能力等方面实现系统性技术突破 [3] 国际化发展与出口表现 -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今年1月—7月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2.8%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30.8万辆 同比增长高达84.6% [6] - 十堰经开区实施百企出海拓市场行动 建成汽配类跨境电商平台 形成跨境电商+汽配产业带特色模式 [6] - 汽车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逐步从产品出口向产业链出口转变 [6] 区域产业布局与集群建设 - 十堰作为中国商用车之都 汽车产业基础雄厚 链条完整 年均专用车产量达10万辆 [6] - 十堰经开区形成整车制造 关键零部件 高端装备和现代物流四大产业集群 [4] - 产业正向新能源 智能网联方向转型 同时积极培育新材料 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4]
增动能启新篇向全球 2025泰达汽车论坛举办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9 05:10
转自:中国质量报 据介绍,2025泰达汽车论坛秉持高端智库论坛定位,助推天津汽车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已连续在天 津举办21年。作为泰达汽车论坛的永久举办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天津汽车产业的"主力军"和 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发展重镇。目前,该区已聚集以一汽丰田、一汽-大众、长城汽车、远程新能源等 为代表的整车龙头企业及200余家零部件配套企业。 本报讯 (记者岳 倩)近日,第21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2025泰达汽车论 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围绕"增动能 启新篇 向全球"主题,举办多场高端对话、政策解 读、技术展示及跨界研讨活动,发布多项重要智库研究成果,为培育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可 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结合当前行业发展形势,提出面向"十五五"时 期汽车产业的发展建议。一是锻造汽车新质生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二是平 稳推动汽车新旧动能转换,夯实智能网联发展基础,构建产业发展新篇章。三是深化国际化合作水平, 促进产业全球化布局进程。 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当前我国已经进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从跟跑到领跑 中国新能源汽车迈上新台阶
中汽协会数据· 2025-09-19 04:22
行业政策支持 - 新能源汽车被明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突破高安全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 [3] - 出台产业政策措施70余项 推出超过10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 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超2000亿元 [5] - 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 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活动 成立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实验室 [5]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年四成多提升至七成左右 充电效率提升四倍以上 [3] - 实现充电五分钟续航超500公里 电机和电控系统全球领先 整车国产化率突破95% [3] -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 实现技术自立自强 [5] 市场表现与产销数据 - 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21年352.1万辆增至2024年1200万辆 年均增速超50% [7] - 市场渗透率从2020年5.4%提升至2024年前8个月45.5% [7] - 平均每天超5000辆新能源汽车出口至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7] 产业链带动效应 - 建成全球最完整最具韧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7] - 带动优特钢产量五年增长超30% 单车芯片需求超2000片 [7] - 汽车业跃升第一经济支柱 产业链上下游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比重10% [7]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1] - 电动化与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融合 先发优势转化为产业领先优势 [7] - 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 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 [9]
第二十五届武汉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8 09:33
9月17日,第二十五届武汉国际汽车展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本届车展恰逢武汉国际车展创办三十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不仅承 载着展示汽车工业最新成果的使命,更成为助推武汉市建设国际研发中心城市、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平台。 当前,湖北省正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系统推进"三个中心"建设。作为中部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汽车行业盛会之一,武汉国际车展始终与城市 发展同频共振、与产业升级深度协同。它不仅是产品展示的窗口,更是促进消费、引领技术、汇聚资源、推动创新的综合性平台,持续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 展注入新动能。 本届车展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共同主办,多家单位联合承办。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 拓展"汽车+"生态边界 为突破传统展览模式,本届武汉车展积极尝试"汽车+"跨界融合生态,通过一系列创意活动推动"人·车·生活"多元共生。包括"青少年未来汽车设计大 赏"、"楚韵智驾形象'汉小车'设计大赛"、"汽车房车巡游巡展系列活动"、"乐驾汽车运动会"及"武汉潮流玩车节"等,吸引车迷、旅游爱好者、青少年等不同 群体参与,实现展、会、赛、娱深度融合。 特别值得一 ...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测试能力再上新台阶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6 09:45
核心观点 - 中汽中心成立智能网联科技创新基地 构建全价值链创新体系 填补行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空白 [1][2] 价值全覆盖 - 打造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聚焦智能驾驶 智慧座舱 信息安全 网联通信核心领域 支撑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1] - 打造前瞻融合应用中心 面向人工智能 飞行汽车 时空信息 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 建设跨领域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1] - 打造技术创新引领中心 建设世界一流研发测试评价试验室集群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与用户满意度 [2] - 打造行业支撑数智中心 建设专业化人才团队 打通智能网联数据底座 推动高价值数据安全共享 [2] 技术全覆盖 - 智能驾驶方向建立封闭场地 公开道路 仿真测试三大支柱 覆盖主动安全 驾驶辅助 自动驾驶全领域评价体系 [3] - 智能座舱方向建设全球首个视 听 触 生 光"五感一体"试验室群 开发多维度测试评价体系 [3] - 网联架构方向自主研制全球首个汽车通信性能紧缩场测试系统 实现车路云网一体化服务 [3] - 信息安全方向依托国家车联网漏洞平台 构建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安全综合服务体系 [3] 区域全覆盖 - 以天津为战略中枢 推进1个总部+4个分中心布局 依托长三角智能网联试验场实现隧道雨雾光照气象全覆盖 [4] - 在欧洲 日本 东南亚设立试验室与分支机构 拓展全球智能网联全价值链技术服务能力 [4]
走进北京氢能检测中心,揭秘模拟碰撞与智驾“最强大脑”
新京报· 2025-09-15 12:05
参观人员来到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筹)实验室,实地了解国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汽 车检测平台与技术。据了解,整车NVH试验室可以模拟不同行驶工况,测量车内外噪声、低速提示 音、近场噪声、通过噪声等项目。全景环视系统试验室是目前京津冀地区最大的全景环视系统试验室, 具备整车级别的测试能力,适用于乘用车、客车、牵引车等测试。在车载影像系统试验室,可以测试车 载影像设备,比如汽车上的摄像头、电子后视镜、行车记录仪等,通过高精度的设备和专业的软件,来 评估这些设备的图像质量、系统延迟等关键性能指标。 模拟碰撞室是北京地区首个大推力、高精度加速度台车试验室,能够高度仿真碰撞过程中的车辆实际状 态,并评估乘员伤害及部件性能情况。在智能网联实验室的智能化综合实验区,感知传感器模拟系统可 以模拟道路环境,测试车辆的辅助驾驶功能,并针对自适应巡航和紧急制动进行性能测试。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市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031家,作为质量安全领域的核心 技术支撑力量,在守护食品、药品及新兴产业质量安全中扮演着"技术哨兵"与"安全屏障"的关键角色。 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推进形式多样的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活动 ...
2025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比亚迪、上汽、吉利领跑汽车企业
经济观察报· 2025-09-15 11:15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汽车行业表现 - 汽车行业共有8家企业入围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1] - 比亚迪位列总榜第26名 成为排名最高的汽车企业 [1] - 上汽集团排名第36位 吉利控股位列第39名 [1] - 一汽集团排名第41位 北汽集团位列第50名 [1] - 奇瑞控股排名第58位 广汽集团位列第65名 东风汽车排名第73位 [1] 行业发展趋势 - 榜单入围门槛达479.6亿元 较上年提高5.79亿元 [1] - 汽车企业整体排名稳中有进 反映产业从规模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1] -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等新赛道保持领先优势 [1] 地域分布特征 - 上榜汽车企业覆盖长三角 珠三角 东北和中部等产业集聚区 [1] - 体现中国汽车产业布局完善性和区域协同发展良好态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