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并购整合
icon
搜索文档
军信股份(301109):出海扩张+并购整合,打造第二曲线
华泰证券· 2025-09-02 09:1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9.21元 [1][5][6]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海外项目扩张和并购整合打造第二成长曲线,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1][2] - 收购仁和环境后产业链协同效应加强,叠加业务量增长驱动盈利提升 [1][3] - 高分红政策和H股上市计划有望提升股东回报和融资能力 [1][4] 海外业务拓展 - 累计签约4个海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包括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项目(投资不少于2.8亿美元)、吉尔吉斯比什凯克、奥什及伊塞克湖州项目 [2] - 阿拉木图项目协议有效期25年,处理规模不少于2,000吨/日,装机容量60兆瓦,电价55坚戈/千瓦时,处理服务费7,000坚戈/吨 [2] - 享受企业所得税、土地税减免不超过10年,财产税减免不超过8年的优惠政策 [2] 财务表现 - 2025年H1营收14.78亿元(yoy+33.07%),归母净利润4.00亿元(yoy+49.23%),扣非净利润3.86亿元(yoy+59.42%) [3] - Q2营收7.11亿元(yoy+15.91%,qoq-7.37%),归母净利润2.27亿元(yoy+57.68%,qoq+31.49%) [3] - 增长动力来自仁和环境并表、浏阳及平江项目投运、垃圾处理量及上网电量同比增10.7%和26.21% [3] - 经营现金流7.24亿元(yoy+59.81%),资本开支3.01亿元(yoy+4.45%)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7.85/8.36/8.78亿元,幅度均为7% [5] - 基于2025年19.4倍PE(可比公司均值14.9倍),目标价19.21元,理由包括资产优质、吨上网电量领先、高分红及成长空间 [5][11] - 预计2025年营收34.11亿元(yoy+40.33%),2026-2027年增速12.54%和3.69% [9] 股东回报与资本运作 - 2022-2024年分红比例均高于70%,2025年规划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50% [4][5] - 2025年5月启动H股上市,旨在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及加速国际化战略 [4] - 当前静态股息率5.83%,预计2025-2027年股息率4.51%-5.05% [9]
并购效应显现 证券投资收入增140倍 !解码国联民生首份中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3:0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11亿元 同比增长269.40% 归母净利润11.27亿元 同比增长1185.19% [1][5] - 总资产1853.97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90.7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10.88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174.90% [2][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52% 同比增加2.04个百分点 基本每股收益0.20元/股 同比增长566.67% [2] 业务板块表现 - 证券投资业务收入16.87亿元 同比增长14052.11% 占营业收入比重超40% 收益率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 [6] - 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11.95亿元 同比增长215.76% 其中经纪业务收入9.0亿元 同比增长223.8% [6][7] - 信用交易业务收入3.00亿元 同比增长136.10% 融资融券余额172.07亿元 市占率提升至9.299‰ [7] -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5.44亿元 同比增长214.94% 股权承销家数和承销收入分别位列行业第8位和第5位 [10][11] - 资产管理及投资业务收入2.94亿元 同比下降8.23% 私募股权投资业务成为业绩拖累项 [15][16] 客户与产品规模 - 上半年新增客户11.76万户 累计总客户数345.59万户 [7] - 金融产品销售规模870.20亿元 期末金融产品保有量314.36亿元 [7] - 基金投顾保有规模97.08亿元 同比增长40% [7] 投行业务细节 - 完成IPO项目3单 承销金额15.20亿元 再融资项目3单 承销金额11.00亿元 [10][12] - 债权融资业务完成245单 承销金额739.88亿元 另有已批文待发行债权项目61单 [11] - 在审IPO项目12单 在审再融资项目5单 [10] 资产管理业务 - 资产管理规模2965亿元 同比增长137.5% 其中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金1984.17亿元 [15][17] - 公募基金管理规模1969.16亿元 非货币公募基金管理规模1305.56亿元 管理公募基金90只 [18] - 主动股票管理能力行业排名第51位 主动债券管理能力行业排名第39位 [18] 私募股权业务 - 存续备案基金58只 认缴规模268.90亿元 累计投资79.43亿元 [19] - 子公司国联通宝出资4.8亿元联合设立12.2亿元科技产业投资基金 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 [20] 行业地位与整合 - 净利润增幅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二 仅次于华西证券的1195.02% [3] - 研究业务发布研究报告2983篇 覆盖六大研究领域34个研究方向 [7] - 合并后与头部券商形成"两超四强"新格局 投行协同效应初步显现 [12][22]
中烟香港20250826
2025-08-26 15:02
**中烟香港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中烟香港 中国烟草行业国际业务平台 中烟国际集团旗下负责国际业务拓展与资本运作的上市平台[2][15][17] **财务表现与增长趋势** * 2024年收入131亿港元 同比增长10.5% 归母净利润8.54亿港元 同比增长42.6%[4] * 毛利率10.5% 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 净利率6.9% 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4] * 五年复合增长率 收入7.8% 归母净利润21.8%[2][4] * 2025年业绩预计约9.5亿港元 对应市盈率约27倍[3][15] **业务板块构成** * 原料类业务 包括烟叶进口 烟叶出口 巴西经营业务[5] * 制成品类业务 包括卷烟出口 新型烟草制品出口[5] * 收入占比 烟叶进口63% 烟叶出口16% 巴西经营8% 卷烟出口12% 新型烟草1%[6] * 毛利占比 烟叶进口60% 卷烟出口20% 巴西经营13% 烟叶出口6% 新型烟草0.5%[6][7] **核心业务驱动因素** * 烟叶进口业务 全球独家经营权(除受制裁国家)采购端成本市场化 销售端非市场化 定价模式为采购价加成6%[8] * 中国卷烟高端化趋势推动优质海外烟叶需求增长 2019-2024年进口烟叶金额复合增速9.4% 量复合增速4.3%[8] * 巴西子公司收购提升整体毛利率 具备上游采收加工能力 低成本采购加工带来更高报表毛利[9] * 巴西业务30%以上产品销往其他国家及地区 实现完全市场化经营 可向跨国企业供货[9] **卷烟出口业务模式** * 集中在免税渠道 拥有新加坡 泰国 中国香港 澳门及中国大陆关外地区独家经营权[13] * 采取新老划断方式优化渠道 新渠道由公司直接对接免税终端[13] * 自营免税业务渠道商毛利水平可达50%-60% 因免税优惠分配产业链各环节[13] **新型烟草制品业务现状** * 独家经营全球范围内中国中烟公司生产的加热不燃烧产品[14] * 主要销往东欧 中东欧 东南亚及中东地区[14]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下滑 因目标市场监管政策变化及地缘政治冲突[14] * 通过产品创新与产品力提升有望恢复增长[14] **未来发展战略与并购方向** * 并购整合三个方向 母公司中烟国际集团旗下境外资产(如天泽烟草 中烟巴西等)[16][17] * 其他兄弟公司境外资产(如老挝红塔好运 中烟国际欧洲等)[17] * 全球范围内非央企体系优质资产[17] * 并购审批环节众多 具体落地时间不确定但持续推进[17] * 战略定位不变 未来发展空间巨大[17]
年内第二次并购!通策医疗加速省外扩张
IPO日报· 2025-08-25 09:24
公司战略与收购 - 公司通过两家全资子公司以4600万元总价收购上海存济口腔门诊部有限公司100%股权[1] - 此次收购是公司2025年第二次重要并购 此前于4月26日以5541.36万元完成收购杭州海胤科创有限公司100%股权[3] - 收购资金全部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 通过通策口腔投资收购99%股权 杭州通盛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购1%股权[3] 区域扩张策略 - 公司长期以浙江省为"大本营" 通过"区域总院+分院"模式深耕本地市场 "蒲公英计划"已在浙江省内开设44家分院 覆盖全部11个地级市[3] - 2024年起公司调整省外策略 从自建转向"并购+轻资产加盟"双轮驱动[4] - 此次收购上海门诊部是公司突破区域限制、进军高端市场的重要落子[4] 被收购标的特色 - 上海存济口腔定位中高端会员制服务 建设"三叶儿童口腔上海国际中心"瞄准高净值家庭客群 会员制客单价超5万元[5] - 引入国际专家团队及"卫生士联合服务模式"提升技术壁垒[5] - 坐落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核心区 精准覆盖高收入人群[5] 行业背景 - 2023年种植牙集采政策落地后单颗种植牙价格降幅超50% 直接刺激需求释放[6] - 2024年公司种植牙案例数增长24%至6.6万颗 成功实现"以量换价"[6] - 行业集中度处于低位 前五大民营口腔集团市占率合计仅9.6% 并购整合空间巨大[7] - 公司作为龙头企业2024年市场份额仅约2% 通过收购区域性优质标的扩张成为必然选择[8]
交易双方、中介机构视角下的并购环节要点梳理
梧桐树下V· 2025-08-20 14:37
A股IPO市场趋势与并购重组转向 - 2024年A股仅完成100家IPO上市,为近十年最低数量[1] - IPO政策收紧推动拟IPO企业、撤材料企业及辅导阶段企业转向并购重组进入资本市场[1] - 2025年各行业公司及央国企专业化整合加速,并购重组成为替代路径[1] 并购重组实操手册内容架构 - 手册共342页,含17.3万字,覆盖11个章节,从买方、卖方及中介机构视角梳理操作要点[4] - 纸质资料搭配线上课程《并购逻辑与实践:丹纳赫VS爱尔眼科》及定制笔记本[3] 并购核心操作环节 - 尽职调查涵盖财务规范、隐性负债、组织结构及经营业绩等关键风险点[6][12] - 方案设计需综合并购比例、操作周期、业绩对赌及终止条件等要素[18] - 交易作价包含四种作价方式(投资额/净资产/评估/差异化)及三种评估方法(资产基础法/收益折现法/市场比较法)[19] - 支付方式与融资安排联动,涉及现金/股份/零收购等方式,配套债务/股权/信托融资策略[23] 谈判与合规框架 - 谈判策略强调情报收集、地点选择、开局技巧及攻守策略,辅以经典案例解析[25] - 财务核算区分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准则差异[7] - 税务处理覆盖企业所得税特殊性处理、资产/股权收购、债务重组及印花税等税种[7] 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 - 上市公司收购方式包括要约收购(期限/定价/履约)、协议收购、间接收购及管理层收购[27][8] - 反收购措施通过毒丸计划等案例呈现,重点关注监管要求与操作风险[29] - 重大资产重组案例解析股份锁定期安排(分期解锁与业绩考核匹配)及资源整合策略[29] 并购整合与协同实施 - 整合阶段需通过业务互动、交叉培训(如财务人员轮岗)及文化融合建立信任[32] - 收购方管理团队需扮演辅助者角色,避免强势干预,以促进团队合作与协同效应[32] - 地方政府支持政策(如财政补贴)可能影响并购决策,需提前评估迁移/返投要求[14]
华润三九(000999):高基数下有所承压 创新布局高举高打
新浪财经· 2025-08-20 00:35
财务表现 - 1H25公司实现收入148.1亿元(同比+5.0%)、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24.3%)、扣非净利润17.0亿元(同比-26.5%)[1] - 2Q25收入同比增长16.8%,但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大幅下滑47.3%和51.1%[1] - 剔除昆药集团和天士力并表影响后,1H25内生收入同比下降32.0%,内生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3.9%,其中2Q25内生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降22.1%和61.5%[1] 业务板块分析 - CHC业务1H25实现收入79.9亿元(同比-17.9%),主要受感冒发病率较低影响[2] - 处方药业务1H25收入达48.4亿元(同比+100%),增长主要来自原有业务表现优异和天士力并表贡献[2] - 天士力1H25收入同比下降1.9%,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0%[4] - 昆药集团1H25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11.7%和26.9%[4] 研发创新进展 - 1H25研发费用4.6亿元(同比+40.6%),报告期内获得8个药品注册证书[3] - 在研项目达205项,覆盖心血管与代谢、肿瘤等多个领域[3] - HiCM-188项目推进II期临床试验,为全球首个在中美同时获批临床默示许可的基于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心衰再生治疗创新药[3] - 减重和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BGM0504注射液国内III期临床试验顺利推进[3] - 脑胶质瘤新药ONC201国内开展1期临床试验,并获得FDA加速批准[3] 战略发展与并购整合 - 2025年3月完成天士力28%股权收购,成为控股子公司,双方在创新研发、智能制造、渠道营销等领域形成互补[4] - 昆药集团围绕"777"三七品牌和"昆中药1381"精品国药战略,推动血塞通软胶囊焕新及终端覆盖[4] - 公司通过"全域布局、全面领先"策略持续巩固CHC业务优势,并推出益气清肺颗粒等新品提升市占率[2]
华润三九(000999):拓展创新合作,释放整合红利
华泰证券· 2025-08-18 11:24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38.10元(基于25年18x PE,参考公司近十年PE TTM均值)[1][5][7] 财务表现 - 1H25收入148亿元(+5% yoy),归母净利润18亿元(-24% yoy),扣非归母净利润17亿元(-26% yoy)[1] - 2Q25收入80亿元(+17% yoy),归母净利润5亿元(-47% yoy),主因1Q24呼吸道疾病高基数及2Q24库存提升[1] - 拟派现每股4.5元(含税),占1H25归母净利润41.39%[1] - 下调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5.3/40.7/46.1亿元(较前值-9%/-8%/-8%)[5] 业务分析 CHC业务 - 1H25收入80亿元(-18% yoy),受行业下行(1-5M25实体药店销售规模-2.3% yoy)及1H24高基数影响[2] - 预计全年呈前低后高趋势,品牌与渠道优势支撑韧性[1][2] 处方药业务 - 1H25收入48亿元(+100% yoy),主因天士力并表[2] - 聚焦"3+N"治疗领域,强化血塞通、三七等慢病管理产品线[2] 战略布局 创新合作 - 与艾尔普再生医学合作推进HiCM-188(iPSC心肌细胞)II期临床,覆盖中美等多国市场[3] - 与博瑞医药合作开发GLP1/GIP双靶点药物BGM0504,获中国大陆独家商业化权利[3] 并购整合 - 昆药集团(1M23并表)定位精品国药与银发健康,2026年重点发力三七赛道[4] - 天士力(3M25并表)强化中药创新药与医疗端协同,已完成百日整合[4] 估值与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30.32元,市值506.22亿元,6个月日均成交额4.08亿元[8] - 25年预测PE 14.74x,PB 2.52x,股息率6.41%[10]
险资再出手!垃圾焚烧成长性陆续兑现!
搜狐网· 2025-08-12 13:29
险资入市趋势 - 险资作为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在低利率时代和政策引导下入市空间进一步打开,具体表现为监管部门落实长考核周期、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会计处理变化及长期投资试点扩容等因素推动 [1] - 险资举牌次数显著增加,2023年举牌A股及H股上市公司9次,2024年增至20次,2025年前7个月已达21次,显示加速入市态势 [1] - 举牌标的集中在银行、公用事业、环保等盈利稳定、分红率高的资产,其中垃圾焚烧行业因刚需属性、特许经营权模式锁定长期收益等特点备受青睐,2025年7月中邮人寿举牌绿色动力H股72.6万股,行业此前已被中国太保、长城人寿等险资3次举牌 [1] 垃圾焚烧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加速拓展供热业务,头部企业通过供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增强业绩确定性;并购整合提速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资金与技术优势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扩张 [2] - 政策环境利好行业现金流改善,包括与数据中心协同、碳市场配额扩容、绿证强制消费、化债推进等;分析师指出行业ROE提升将推动分红长期增长趋势 [2] - 瀚蓝环境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增9%至9.67亿元,主要因并购粤丰环保贡献5000万元及降本增效;中科环保同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83%至1.96亿元,扣非净利润增23.03%至2.27亿元,得益于产能释放及海城项目纳入国补清单 [2][3] 企业业绩与运营亮点 - 中科环保2025年上半年处理生活垃圾213.63万吨(同比+10.07%),供热87.75万吨(同比+12.01%),供热比达41.08%行业领先,上网电量5.29亿度(同比+6.44%),其绿色热能模式(含工业供热、移动供热等)推动2010-2024年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22.79%,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年均复合增长27.23% [3] - 中科环保通过并购衡阳、石家庄、晋州等项目显著增厚业绩,其中石家庄项目并购后首年净利润增5000万元,晋州项目交割首月即扭亏;当前枣阳、贵港、平南项目并购推进中,全部落地后总产能将突破2万吨/日 [4] - 瀚蓝环境在完成粤丰环保百亿并购后,重点整合供热业务资源,强化多维度融合;行业整体通过并购与绿色能源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投资回报水平持续向好 [3][4]
中信建投研报:医疗仪器行业拐点已至
仪器信息网· 2025-08-12 03:58
核心观点 - 国产医疗器械行业成长逻辑从"国产替代+渗透率提升"升级为"国际化拓展+技术创新",估值体系面临重构 [2] - 政策环境优化、设备招标回暖及渠道库存去化等多重因素叠加,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行业将逐步迎来业绩拐点 [2] 政策边际改善驱动行业拐点与估值修复 - 2021-2024年医疗器械板块持续下行,2023-2024年因医疗合规要求升级及设备更新节奏放缓进一步承压 [3] - 高值耗材:集采政策优化推动估值修复,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 [4] - 医疗设备:2024年Q4招标增速已现拐点,预计2025年Q3龙头公司业绩企稳回升 [5] - IVD(体外诊断):化学发光领域Q4或2026年有望量价企稳,中长期国产替代潜力显著 [6] - 低值耗材:关税政策下关注海外产能布局及大客户合作进展 [7] - 家用器械:呼吸机、CGM等赛道空间广阔,关注消费景气度及国际化拓展 [8] 企业战略转型催生新增长曲线 - 降本增效:通过规模化生产、工艺优化及供应链管理维持利润率 [9] - 技术创新:差异化产品布局分散集采风险,医保政策为创新器械提供更长放量周期 [10] - 消费转型:医保控费影响较小,消费升级驱动可选医疗需求增长 [11] - 国际化突破:海外价格体系稳定,国产企业凭借成本与供应链优势加速出海 [12] - 并购整合:通过并购突破原有赛道天花板,布局新兴领域(如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 [13] 中国创新器械产品迈向全球领先 - 联影医疗:全球首台全身PET/CT、独家5T MR [15] - 迈瑞医疗、新产业:化学发光检测速度全球领先 [15] - 赛诺医疗:COMETIU颅内支架获FDA突破性认定,填补全球空白 [15] - 南微医学:和谐夹打破进口垄断,欧美市场热销 [15] - 心脉医疗:Castor分支型主动脉支架为全球首款获批产品 [15] - 乐普医疗、沛嘉医疗、先瑞达:部分产品研发布局国际领先 [15] - 时代天使:隐形牙套方案积累复杂病例经验,加速全球化布局 [15] 全球医疗器械龙头的成长路径 - 出海战略:从国产替代转向全球竞争,依托本土化运营与工厂建设实现海外业务高增长 [16] - 技术创新:研发投入驱动产品迭代,部分企业通过license-out模式加速国际化 [17] - 并购整合:参考美股器械巨头(10-100倍增长案例),中国企业有望通过并购释放全球成长空间 [18] 投资机会分析 - 港股方向:关注具备license-out潜力的企业、估值修复标的、集采出清后优质企业及国际竞争力强的创新器械龙头 [19] - A股方向:关注2025年Q2-Q3高增长或拐点兑现标的、集采优化政策受益企业及医疗新科技(脑机接口、AI医疗、手术机器人) [20]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型,技术创新与国际化布局将成为核心驱动力 [20]
国联民生人事调整:顾伟任董事长,多位民生证券背景高管履新
中国经营报· 2025-08-08 15:24
人事调整 - 国联民生原董事长葛小波辞去董事长、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但仍担任执行董事、总裁等职务 [2] - 董事会选举顾伟担任公司董事长,并相应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2] - 顾伟现任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裁,国联民生党委书记、董事,民生证券董事长等职务 [2] 高管变动 - 董事会同意聘任熊雷鸣担任执行副总裁,聘任郑亮、胡又文担任副总裁 [4] - 熊雷鸣现任民生期货有限公司董事、民生证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曾任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代行总裁等职务 [4] - 郑亮曾任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副总裁等职务 [4] - 胡又文曾任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副总裁等职务 [4] 领导班子构成 - 国联民生在"顾葛搭档"下,班子搭配的两名执行副总裁汪锦岭、熊雷鸣均为民生证券原高层 [5] - 高级管理人员中有近一半拥有民生证券履历 [5] 公司发展背景 - 葛小波2019年从中信证券离职后加入原国联证券,出任公司总裁,后升任董事长 [3] - 葛小波曾分管中信证券财务相关工作,参与多项并购重组案 [3] - 国联证券在葛小波履新后展开扩张战略,最终实现与民生证券的整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