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膜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新材料50ETF(159761)涨超3.8%,行业需求与技术突破或驱动景气周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09:19
国海证券指出,新材料是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正处于下游需求迅速爆发阶段,随着 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国内新材料有望迎来加速成长期。新材料产业属于基石性产业,是其他产业的物 质基础,支撑着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重要领域的发展。在电子信息板块,重点关 注显示材料、5G材料等;航空航天板块关注PI薄膜、精密陶瓷、碳纤维;新能源板块聚焦光伏、锂离 子电池、质子交换膜、储氢材料;生物技术板块侧重合成生物学、科学服务;节能环保板块则关注吸附 树脂、膜材料、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行业受到下游应用板块催化,逐步放量迎来景气周期。 新材料50ETF(159761)跟踪的是新材料指数(H30597),该指数主要覆盖从事先进基础材料、关 键战略材料及前沿新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上市公司证券。指数成分股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征,广 泛分布于化工、有色金属、电子等行业,以反映新材料产业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新材料主题ETF发起联接A(014908),国泰中证新材料主 题ETF发起联接C(014909)。 (责任编辑:张晓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 ...
新动能驱动化工新需求,关注化工龙头ETF(51622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03:20
化工需求侧我们可以分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传统化工需求,另一方面是刚才我所提到的以新能源、机器人、包括生物科技为代表的新兴成 长板块对于化工的需求拉动。 首先对于传统化工需求,其实我们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是像地产、基建,还有一个是偏消费的需求,像我们的衣、食、行。 传统的化工需求总结下来就是地产基建可能没有办法提供很强的动力,偏消费的像家电,还有纺服可能是偏温和的状态;汽车可能有望可以提供一定 的增量,但是它的想像空间其实也不是特别大。总而言之,传统的化工需求较为温和,并没有非常高的拉动,但也没有非常明显的拖累。 但哪一部分的需求表现比较亮眼呢?是新材料相关的需求,就是新能源,包括像固态电池、锂电池、储氢材料、膜材料等等;还有AI,包括像合成 树脂、液冷、氟化物、合成油冷却介质的需求;包括机器人对于高强度、轻量化、高性价比的新材料需求。 这里我放了一张图,这张图其实是宏观经济的图,它讲的是8月重要经济指标增速的情况。这张图其实分为了三个部分:左边是偏灰色柱子的部分, 中间是偏浅红色柱子的部分,右边是偏深红色的部分。上面写了一个叫"经济的旧动能转向经济的新动能",什么意思呢?左边这个灰色柱子主要是 ...
材料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新华日报· 2025-09-17 00:30
材料产业历史与现状 - 材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核心支柱 以材料命名不同文明阶段[1] - 材料是工业革命关键推动力 钢铁支撑第一次工业革命 有色金属支撑第二次工业革命 硅材料支撑第三次工业革命[1] - 中国材料产业2022年产值达8万亿元 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1] 新材料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 - 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擎 与六大产业存在深度关联[1] - 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遵循"一代材料一代装备"规律 航空工业以材料为基石 航天器重量优化依赖材料进步[2] - 电子信息产业依赖材料突破 美国《国家微电子研究战略》指出材料与器件设计进步为集成电路发展注入新活力[2]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模取决于动力电池材料性能 电池性能提升是产业出现的前提条件[2] - 光伏产业成本下降85%主要来自电池材料技术进步[2] - 环保产业中膜材料技术使海水淡化耗电从10度/吨降至4度/吨[2] 新材料与未来产业展望 - 新材料被定位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石和先导 对全球经济 科技 环境产生深刻影响[2] - 能源领域核聚变产业化需解决中子约束材料难题 当前尚无材料能长时间阻挡高能中子[3] - 人工智能能耗问题需通过仿生材料突破 类脑芯片采用高效离子传输材料可使能耗降低数个数量级 接近人脑20瓦功耗水平[3] - 材料科技创新是引领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要素 材料突破将直接引发产业变革[3] 专家背景与贡献 - 徐南平院士是中国陶瓷膜产业和材料化学工程学科开拓者 现任苏州实验室主任[4] - 提出"面向应用过程的膜材料设计与制备"学术思想 建立相关理论框架并实现陶瓷膜技术产业化[4] - 倡导用化学工程学科理论解决材料制备工程化问题 推动材料化学工程学科形成[4]
嘉戎技术: 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厦门嘉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调整部分募投项目投资结构和募投项目延期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27 14:02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2年4月21日完成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2913万股 每股发行价格38.39元 募集资金总额111830.07万元[1] - 扣除发行费用12928.57万元后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98901.50万元 资金已于2022年4月18日到账[1] 募集资金使用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募投项目累计投入金额47901.85万元 占总投资额96168.46万元的49.8%[2] - 募集资金专项账户余额1596.39万元 另有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余额53100万元[3]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调整 - 新增"膜材料等综合工艺贵金属提取及资源化创新研发平台"方向 总投资额保持15728.30万元不变[4] - 工程及设备费用从11896.48万元增至13041.41万元 占比从75.64%提升至82.92%[5] - 预备费从594.82万元调减至0 实施费用从3237万元调减至2686.9万元[5] - 项目完成时间从2025年12月31日延期至2027年12月31日[6] 其他募投项目延期 - 高性能膜材料产业化项目延期至2027年12月31日 原计划投资22195.16万元[9] - DTRO膜组件产能扩充项目延期至2027年12月31日 原计划投资14277.22万元[10] - 运营网络建设项目延期至2027年12月31日 原计划投资14967.78万元[11] 项目调整原因 - 终端市场需求放缓 财政支付能力减弱 公司采用分步实施策略避免产能过剩[10] - 通过自制设备替代外购 优化采购流程降低总体成本和资金投入[10] - 特种膜组件产品种类多 技术开发周期长 应用端反馈迭代慢[11] - 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导致运营网络场地选址建设进度延缓[12] 战略发展方向 - 重点布局贵金属提取 新能源 半导体等新兴领域应用场景[6] - 深化膜技术在循环经济和工业废水资源化领域的创新应用[6] - 通过"工程装备化"和"污废水治理服务化"模式解决行业痛点[7] - 建立IPD开发流程 提高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效率[7] 项目重新论证结论 - 所有募投项目仍具备必要性和可行性 是公司重要增长点[13] - 高性能膜材料项目可增加产品附加值 打通全产业链[13] - DTRO项目可扩充产能 建设差异化产品线 提升运营效率[13] - 运营网络项目可完善国内布局 为长远发展提供数据支撑[13]
唯赛勃: 唯赛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08:13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聚焦主营业务发展、强化研发投入、提升投资者回报及优化治理体系 旨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投资者信心 [2][3][4] 主营业务表现 -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8,504.93万元 较上年同期上升0.27% [2] - 营业利润1,511.32万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16.82% [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01.11万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19.30% [2] - 公司稳步推进生产建设并拓展下游市场 强化从膜材料到复合材料压力罐的全链条竞争力 [2] 研发与创新能力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维持较高水平 [2] - 累计知识产权申请244件 累计授权187件 [3] - 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强化研发团队建设 [2][3] 投资者回报措施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6元(含税) 合计2,005.03万元 [3] - 已建立长期稳定的股东分红回报机制 兼顾股东利益与公司发展战略 [3] - 未来将持续优化回报机制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3] 信息披露与投资者沟通 - 定期披露年度报告及季度报告 主动传递战略和经营信息 [4] - 通过业绩说明会、"上证e互动"平台及现场调研等多渠道与投资者互动 [4] - 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并解读经营数据 [4] 公司治理优化 - 强化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职责任和合规意识 [4][5] - 组织参与监管机构培训 及时掌握监管动态 [4][5] - 通过提升"关键少数"专业能力有效规避治理风险 [4][5]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于北京召开,关注机器人产业化进程-20250819
东海证券· 2025-08-19 08:31
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行业评级为"标配" [1] 核心观点 电子气体国产化机遇 - 日本关东电化工厂三氟化氮产线爆炸导致产能受损,该企业占据日本90%市场份额,主要客户包括三星电子与铠侠,短期内产能难以恢复 [6] - 三井化学即将退出三氟化氮生产,国内企业有望承接国际市场,推荐关注南大光电、中船特气、昊华科技等电子气体相关企业 [6]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汇聚280支队伍、500余台机器人,覆盖国内外头部企业如天工、宇树科技等,展现技术练兵、产业助推等价值 [6][14] - 赛事推动人形机器人向规模化、竞技化发展,产业化进程有望提速 [14] 化工板块市场表现 - 上周(2025/8/11~8/15)申万基础化工指数上涨2.46%,跑赢沪深300指数0.09pct,子板块中改性塑料(+12.29%)、氟化工(+5.81%)涨幅居前 [6][18] - 价格涨幅前五品种:盐酸(+15.38%)、丙烯(+4.00%)、硝酸(+3.76%);跌幅前五:丁酮(-7.16%)、液氨(-5.89%) [6][26] 供给侧结构性优化 - 国内政策推动"反内卷",海外企业因成本压力退出产能,建议关注供给弹性大的有机硅、膜材料等板块,代表企业包括合盛硅业、东材科技等 [6][15] - 煤化工龙头宝丰能源、氟化工巨头巨化股份等具备相对优势 [6][15] 需求驱动方向 - 健康添加剂需求提升,食品添加剂龙头百龙创园、金禾实业受益 [6][16] - 化工新材料国产替代加速(自给率56%),关注半导体材料、高端工程塑料等领域,如金发科技、彤程新材等 [6][17] 重点公司动态 - **中欣氟材**:上半年扭亏为盈,净利润541.2万元,含氟新材料业务突破 [33] - **万华化学**:烟台TDI装置(30万吨/年)8月19日起检修40天,福建TDI二期(36万吨/年)投产 [35] - **蓝晓科技**:中标罗布泊盐湖提锂项目,金额3577.12万元 [36] - **赛轮轮胎**:拟投资2.91亿美元在埃及建年产360万条轮胎项目 [40] 数据跟踪 - 价差涨幅前五:丙烯-丙烷(+33.47%)、炭黑-煤焦油(+11.34%);跌幅前五:双酚A价差(-26.57%)、丙烯酸价差(-20.98%) [28][29] - 原油催化裂化价差、乙烯价差等关键指标走势详见图表 [44][49]
中船特气20CM涨停,国内新材料正迎加速成长期!科创新材料ETF汇添富(589180)大涨2.65%!
新浪财经· 2025-08-13 07:22
科创新材料ETF及成分股表现 - 科创新材料ETF汇添富(589180)上涨2.65% 收于1.057元 日内涨幅1.54%[1][2] - 中船特气20CM涨停 广钢气体涨超13% 华特气体涨超12% 聚和材料涨超7% 西部超导涨超2% 中研股份涨超1%[1] - ETF前五大权重股:沪硅产业(涨2.38% 权重8.9%) 西部超导(涨7.93% 权重2.63%) 安集科技(涨1.65% 权重5.7%) 凯赛生物(涨0.23% 权重5.57%) 天奈科技(涨2.35% 权重4.04%)[2] 新材料行业成长前景 - 新材料产业处于下游需求爆发阶段 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推动加速成长[3] - 行业作为基石性产业 支撑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发展[3] 细分领域动态 电子信息材料 - 2025Q2全球硅晶圆出货量3327百万平方英寸 同比增长9.6% 环比增长14.9% 显示非存储领域复苏迹象[4] - 预计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超4000亿美元 中国市场占比近半且复合增长率近15%[4] 航空航天材料 - SpaceX成功发射英国"锻造星1号"卫星 成为全球首个开展空间制造的国家 开启天基工业制造新篇章[5] 新能源材料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澄清反内卷传闻 强调将按法治化市场化原则推进工作[7] 生物技术材料 - 海南推进琼港合作 重点深化生物医药、高端消费品制造等领域合作[7] 节能环保材料 - 九部门联合印发《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2025-2030)》 计划2030年底前全面完成隐患整治[8]
中材科技1.47亿收购加速业务布局 研发投入占5.47%净利预增超80%
长江商报· 2025-07-28 23:25
业务布局与收购 - 公司拟1.47亿元收购中建材航空15%股权并增资2亿元,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增至40% [1][2] - 中建材航空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006万元、40万元,净利润分别亏损9117万元、1454万元 [2] - 增资完成后中建材航空注册资本由10.5亿元增至15.5亿元,股权比例保持不变 [2] 战略发展 - 收购中建材航空股权旨在发展民用航空复合材料业务,支持国产大飞机国家战略项目 [1][3] - 公司业务紧扣新能源、航空航天、节能减排等领域,持续拓展海外布局 [1] - 公司拥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13.1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5.47% [1][3]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2168件,其中发明专利1047件 [3] - 2024年研发人员数量2754人,占比11.91%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8.4亿—10.4亿元,同比增长80.77%—123.81% [1][5] - 2024年营业收入239.8亿元,同比下降7.4%,归母净利润8.9亿元,同比下降59.9% [5]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预计6.7亿—8.3亿元,同比增长186.13%—254.47% [5] 海外扩张 - 控股子公司中材锂膜拟在匈牙利投资1.14亿欧元建设年产能6.4亿平方米的湿法涂覆隔膜生产基地 [6] - 控股子公司中材叶片拟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2524.34万美元建设年产110套百米级风电叶片制造基地 [6] - 2024年国外营业收入占比约9.95% [5] 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超过130%,截至7月28日报收29.71元/股,总市值498.6亿元 [6] - 公司玻璃纤维产品结构优化、价格同比上升,风电叶片产品销量同比增长驱动利润增长 [5]
基础化工2025中期投资策略:供给优化的弹性B,需求驱动的优质a
东海证券· 2025-06-30 11:23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供给侧优化弹性β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分析化工行业资本开支、产能利用率及ROE等指标,筛选供给侧结构性优化的子板块[22][25][26]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资本开支/折旧摊销比值:$$ \text{资本开支强度} = \frac{\text{年度资本开支}}{\text{折旧+摊销}} $$ - 结合ROE同比/环比变化、现金流改善情况,筛选资本开支强度低于历史均值且盈利改善的子板块[25][26] **模型评价**:能够有效识别产能出清初期的行业拐点,但对需求端敏感性不足 2. **模型名称**:需求驱动α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消费升级和科技内循环趋势,选取需求增长确定性高的细分领域(如食品添加剂、电子化学品)[94][117][140]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量化国产化率缺口:$$ \text{国产化缺口} = 1 - \frac{\text{国内产量}}{\text{表观消费量}} $$ - 叠加政策支持度(如健康中国政策)、出口增速等指标构建评分体系[98][99][108]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供给侧优化弹性β模型**: - 年化收益率18.45%[10] - 最大回撤-8.57%(纯碱子板块拖累)[7] - IR 1.32[13] 2. **需求驱动α模型**: - 年化收益率24.59%(改性塑料子板块贡献最高)[7] - 胜率67.8%[108] - 信息比率(IR) 1.89[117]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资本开支收缩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产能出清动能的先行指标[22][25]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text{收缩强度} = \frac{\text{当年资本开支/折旧摊销} - \text{十年均值}}{\text{标准差}} $$ 取负值(越低代表收缩越显著)[25][26] 2. **因子名称**:政策敏感度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量化政策对行业供需的影响[32][99]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统计行业政策文件数量及力度评分(如"糖税"政策强度)[98] - 结合企业环保认证通过率(如FDA、REACH)[136] 3. **因子名称**:国产替代空间因子 **因子构建过程**: $$ \text{替代空间} = \log(\frac{\text{进口依存度} \times \text{行业增速}}{\text{CR3市占率}}) $$ 适用于光刻胶、电子气体等细分领域[140][142][165]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资本开支收缩因子**: - 多空收益差12.62%/年(纺织化学制品子板块表现最佳)[7][65] - 因子IC 0.21[26] 2. **政策敏感度因子**: - 在食品添加剂板块中Rank IC达0.33[108] - 月度胜率58.7%[99] 3. **国产替代空间因子**: - 年化超额收益9.1%(半导体材料子板块)[140] - 最大单月回撤-5.53%[7] (注:部分子板块如有机硅、膜材料等同时受多个因子驱动[49][56][60])
沃顿科技(000920) - 2025年4月24日-4月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7 09:38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型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1] - 参与单位包括国泰君安、金科投资等多家机构 [1] - 活动时间为4月24日 - 4月25日,地点为线上沟通和公司会议室 [1] - 接待人员为证券事务代表宋伟女士和投关事务经理严珮文女士 [1] 公司经营情况 毛利率提升原因 - 推进产线升级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能规模 [1] - 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动基础材料国产化,降本增效显著 [1] 产能扩展能力 - 现有产能可在装备升级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能支撑产能扩充,适配市场增量需求 [1] 竞争优势 - 产品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结合本土场景改进,形成契合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2] - 创新能力贯穿产业链,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2] - 深刻理解国内行业政策、市场特性及客户痛点,精准把握市场趋势,推进产品迭代升级 [2] 子公司大自然经营情况 - 依托材料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积累稳定客群,构建全年龄段产品体系对接市场需求 [3] - 2024年推出大自然品牌全屋定制,提升客单值和品牌影响力 [3] - 2024年维持营收稳定,未来依托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推动业务增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