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材国际(06616)

搜索文档
环球新材国际(06616.HK)获主席兼行政总裁苏尔田增持130.5万股
格隆汇· 2025-09-30 00:15
| 表格序號 | | 大股東/董事/最高行政人員名 作出披露的 買入 / 費出或涉及的 每股的平均價 | | |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 佔已發行的有關事件的日 相關法 | | | --- | --- | --- | --- | --- | --- | --- | | | 개발 | 原因 | 股份數目 | | ( 詩参関上述 * 註 | | | | | | | | 解 份自分比 年) | | | | | | | | | 96 ) | | IS20250929E00044 | 十双 | 1101(L) | 1,305,000(L | HKD 4.4385 | 439.019.948(L) | 35.43(L)26/09/2025 | | DA20250929E00042 | 苏尔田 | 1101(L) | 1,305,000(L | HKD 4.4385 | 439,019,948(L) | 35.43(L)26/09/2025 | 格隆汇9月30日丨根据联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2025年9月26日,环球新材国际(06616.HK)获执行董事、主席兼行政总裁苏尔田在场内以每股均价 4.4385港元增持130.5 ...
环球新材国际盘中涨超9% 机构称下半年默克Susonity业务并表将为公司业绩带来增长
智通财经· 2025-09-29 02:35
股价表现 - 盘中涨幅超过9% 截至发稿时上涨8.3%至4.82港元 成交额达4484.57万港元 [1] 收购交易进展 - 公司将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寻求批准收购德国默克全球表面解决方案业务交易事项 [1] - 国证国际预计2025年下半年默克Susonity业务将实现并表 [1] 业务协同与增长预期 - 七色珠光 CQV和默克Susonity将在销售渠道 原材料和研发方面形成协同效应 [1] - 珠光颜料和合成云母主营业务现金流良好且有望持续增长 [1] 产能状况与扩张计划 - 珠光颜料原有产能1.8万吨接近满产状态 [1] - 二期工厂2024年2月投产 设计产能3万吨 当前投产产能1.5万吨 [1] - 合成云母现有产能1.2万吨 [1] - 桐庐二期工厂已开工 预计2026年投产 首批产能4万吨将解决产能瓶颈 [1]
港股异动 | 环球新材国际(06616)盘中涨超9% 机构称下半年默克Susonity业务并表将为公司业绩带来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02:32
股价表现 - 盘中涨幅超过9% 截至发稿时上涨8.3%至4.82港元 成交额达4484.57万港元 [1] 收购交易进展 - 将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寻求批准收购德国默克全球表面解决方案业务交易事项 [1] - 国证国际预计默克Susonity业务将于2025年下半年并表 [1] 业务协同效应 - 未来七色珠光颜料、CQV和默克Susonity将在销售渠道、原材料和研发方面形成协同效应 [1] - 并购带来的财务费用会增加但珠光颜料和合成云母主营业务现金流良好且有望持续增长 [1] 产能状况 - 珠光颜料原有产能1.8万吨接近满产状态 [1] - 二期工厂于2024年2月投产 设计产能3万吨 当前投产产能1.5万吨 [1] - 合成云母现有产能1.2万吨 [1] - 二期工厂在桐庐市开工建设 预计2026年投产 首批产能4万吨 [1]
环球新材国际(06616.HK)获主席兼行政总裁苏尔田增持85.1万股
格隆汇· 2025-09-24 23:03
公司高管持股变动 - 执行董事、主席兼行政总裁苏尔田于2025年9月22日至23日以每股均价4.5414-4.5718港元增持85.1万股公司股份[1] - 此次增持涉及资金约388.55万港元[1] - 增持后苏尔田持股数量达433,853,948股,持股比例从34.95%上升至35.02%[1] 股权交易明细 - 9月22日以每股4.5718港元买入682,000股,持股比例增至35.00%[2] - 9月23日以每股4.5414港元买入169,000股,持股比例进一步增至35.02%[2] - 交易通过场内方式进行,交易完成后总持股数达433,853,948股[2]
环球新材国际(06616)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8 08:34
收入和利润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人民币912.0百万元,同比增长17.7%[14] - 公司总收益由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774.6百万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912.0百万元,同比增长17.7%[24] - 总营收从774.6百万元增至912.0百万元,增长17.7%[27] - 收益同比增长17.7%至人民币91.20亿元[77] - 公司总收益同比增长17.7%至912.038百万元人民币,其中珠光颜料收益同比增长21.4%至851.125百万元人民币[91][95]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99.6百万元,同比下降31.1%[14] - 期内溢利从144.5百万元降至99.6百万元,减少31.1%[42] - 期内溢利同比下降31.1%至人民币9.96亿元[77]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下降41.9%至人民币6.22亿元[77]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05元[77] - 公司期内溢利(净利润)为99,628千元人民币,其中归属于公司拥有人的部分为62,198千元人民币[83]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62,198千元,同比下降41.9%[102] - 2025年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60.0百万元,同比增长54.4%[14] 盈利能力和费用 - 毛利率从50.1%提升至52.0%,毛利增长22.1%至473.9百万元[34] - 毛利同比增长22.2%至人民币47.39亿元[77] - 财务成本从42.7百万元增至144.6百万元,增长238.6%[40] - 财务成本大幅增加238.8%至人民币14.46亿元[77] - 利息开支同比增长717.3%至125.399百万元人民币[92] - 研发开支同比增长6.9%至36.48百万元人民币[100] - 行政开支同比增长323.2%至103.448百万元人民币[92] - 已售存货成本同比增长13.3%至432.211百万元人民币[100] - 所得税开支同比增长22.8%至48.237百万元人民币,其中中国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37.7%至41.045百万元人民币[96] EBITDA指标 - 2025年上半年EBITDA为人民币344.0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人民币266.8百万元增长28.9%[15]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EBITDA为人民币431.3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人民币290.7百万元增长48.4%[15] 业务线表现 - 天然云母基珠光颜料产品收益同比增长45.6%,由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277.8百万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404.6百万元,占总收益44.4%[25] - 合成云母基珠光颜料产品收益2025年上半年为人民币273.2百万元,同比增长1.6%,占总收益30.0%[25] - 玻璃片基珠光颜料产品收益同比增长18.1%,由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75.1百万元增至2025年上半人民币88.6百万元,占总收益9.7%[25] - 珠光颜料产品销售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701.2百万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851.1百万元,增长149.9百万元或21.4%[30] - 天然云母基珠光颜料销售额同比增长126.8百万元或45.6%,合成云母基珠光颜料增长4.3百万元或1.6%[30] - 云母功能填料销售额从40.9百万元增至49.0百万元,增长8.1百万元或19.8%[31] - 新能源材料销售额从3.2百万元降至1.4百万元,减少56.3%[32] - 珠光颜料销量从11,425吨增至15,369吨,增长34.5%[33] 地区表现 - 中国业务运营收益同比增长23.8%,由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610.4百万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755.7百万元,占总收益82.9%[24] - 韩国业务运营收益2025年上半年为人民币156.4百万元,同比下降4.8%,占总收益17.1%[24] - 中国地区销售额占比从80.0%提升至83.5%,达761.4百万元[27] - 中国业务收益同比增长22.9%至755.667百万元人民币,韩国业务收益同比下降4.8%至156.371百万元人民币[91] - 分部溢利同比增长41.4%至266.448百万元人民币,中国业务分部溢利同比增长45.8%至246.777百万元人民币[91] 产能扩张与建设项目 - 七色珠光二期年产3万吨珠光材料工厂已逐步投产[9][15] - 桐庐年产10万吨表面性能材料项目已封顶并进入设备安装阶段[9][15] - 公司计划新增10万吨合成云母产能,杭州桐庐生产基地投产后将实现整体产能大幅增长[68] - 鹿寨合成云母厂房建设进度未达预期,公司将使用内部资源提供资金[44] 收购与投资活动 - 公司于2025年7月31日完成对德国默克(现Susonity)表面解决方案业务的收购[7][16] - 收购全球表面解决方案业务的总代价为665,000,000欧元,已于2025年7月31日完成[43] - 报告期后公司完成收购Merck KGaA全球表面解决方案业务,总代价为665,000,000欧元[130] - 公司通过增持CQV股份使持股比例从42.45%增至44.59%,总代价约15.2亿韩元(约人民币805.5万元)[64] - 报告期后公司于CQV的股权由42.45%增至44.59%,获得342,715股额外普通股,总代价约1,519,768,000韩圜(约人民币8,055千元)[130] 研发与知识产权 - 公司已形成覆盖德国、日本、美国、韩国、中国的五大研发网络[10][16] - 公司七色珠光珠光颜料产品总数达1,198种[18] - 公司韩国附属公司CQV珠光颜料产品总数达994种[18] - 公司拥有159项专利、76项注册商标及4项软件著作权[18] 可持续发展举措 - 七色珠光工厂5.9兆瓦光伏系统并网以减少能耗与碳排放[11] - 公司安装5.9兆瓦光伏系统,预计年发电量约6百万千瓦时,年节省电费人民币数百万元,减少标准煤消耗1,550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超5,120吨[18] 融资与资金状况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970.2百万港元,其中330.8百万港元(34.1%)重新分配用于收购事项[43][44][45] - 发行A批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净额为人民币300.0百万元,已全部用于收购事项[46][4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人民币3,587.2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加175.8百万元[49] - 银行及现金结余达人民币358.72亿元[80] - 新增银行及其他借款人民币1,784,000千元,净融资额人民币561,000千元[109]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8,350千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所得194,824千元人民币相比转为负值[85]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51,52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加88.1%,主要由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大幅增加[85]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058,72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41.6%,主要来自新筹集的银行贷款[8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于期末为3,587,211千元人民币,较期初3,411,401千元人民币增加5.2%[85] 借款与债务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为人民币2,272.1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加543.1百万元[49] - 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总额从1,728,012千元人民币(非流动1,126,800千元 + 流动602,212千元)增加至2,272,056千元人民币(非流动1,649,936千元 + 流动622,120千元)[82] - 可换股债券的负债部分约为人民币707.8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加24.5百万元[49] - 公司持有2022年可换股债券人民币3亿元和2023年可换股债券4000万美元,初始换股价均为每股7.6港元[57] - A批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期末公允价值为人民币349,944千元,较2024年底增长2.2%[114] - 可换股债券利息支出期内为人民币16,229千元,实际年利率9.96%[113] - 二零二三年发行第一批初始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最高达8000万美元,票息9%[117] - 第一批初始债券负债部分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的人民币价值为284,856千元[118] - 第一批初始债券负债部分采用14.85%的实际年利率计算期内利息支出[119] - CQV于二零二四年六月发行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为150亿韩圜,票息2%[120] - CQV可换股债券初始换股价为每股5760韩圜[120] - CQV保留权利购买最高达债券本金额40%的债券,购买价需确保年复合收益率7%[121] - CQV可换股债券若未转换或赎回,到期时将按未偿还本金额的113.0412%进行赎回[121] - CQV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于2025年6月30日为人民币72,987千元,较2025年1月1日的人民币65,085千元增长12.1%[122] - CQV可换股债券衍生部分于2025年6月30日为人民币8,472千元,较2025年1月1日的人民币7,180千元增长18.0%[122] - 期内利息支出为人民币4,233千元,采用13.20%的实际年利率计算[123] 资产与负债结构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6.2%,较2024年末的34.3%上升1.9个百分点[51] - 公司净资产为人民币4,976.1百万元,每股净资产为人民币2.78元[52] - 资产总值较2024年末增长16.9%至人民币824.98亿元[80] - 物业、厂房及设备较2024年末增长52.1%至人民币220.29亿元[80]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增长20.0%至人民币61.50亿元[80] - 公司总资产同比增长23.2%至7.354.512百万元人民币,总负债同比增长85.2%至2.984.275百万元人民币[91] - 公司总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4,353,125千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4,976,118千元人民币,增幅为14.3%[82] - 非控股权益由976,628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1,527,917千元人民币,增幅达56.4%,主要由于期内获得5亿元注资[82][83] - 非流动负债总额从1,486,284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31,707千元人民币,增幅为36.7%,主要由于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增加[82] - 公司保留盈利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28,348千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079,865千元人民币[83] - 物业、厂房及设备收购额增加至人民币369,433千元,同比增长166%[103] - 在建工程预付款项增加人民币371,121千元,主要由于新生产设施建设预付款[105] - 托管存款增加人民币64,348千元,包含利息收入及外汇收益[106] - 受限制银行存款增加至人民币44,000千元,较2024年底增长46.7%[107]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增至人民币615,034千元,较2024年底增长20%[108]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于2025年6月30日为人民币107,686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89,013千元增长21.0%[125] 抵押与资本承担 - 资产抵押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5.311亿元大幅增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14.173亿元,增幅约167%[54] - 受限制存款及银行存款抵押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3210万元增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4400万元,增幅约37%[54] - 公司资本承担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58.731亿元增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63.911亿元,增幅约8.8%[58] - 资本承担总额于2025年6月30日为人民币6,391,058千元,其中收购全球表面解决方案业务占人民币5,587,596千元[129]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人民币413,323千元,其中在建工程预付款项为人民币343,323千元[127] - 银行贷款抵押物包括在建工程人民币771,810千元,较2024年底显著增加[109] 风险与诉讼 - CQV面临专利侵权诉讼,索赔金额约为人民币1.1百万元[53] - 专利侵权诉讼索偿约人民币1,100千元,公司认为不会对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128] - 公司外汇风险主要来自韩国业务的美元和日元计价交易,未使用金融工具对冲[63] - 二零二二年可换股债券衍生部分预期波幅从二零二四年末的36.69%增加至二零二五年中的41.08%[115] - 预期波幅变动±10%将导致二零二五年中集团溢利减少约人民币230.8万元或增加约人民币223.9万元[116] - 第一批初始债券衍生部分预期波幅从二零二四年末的40.48%下降至二零二五年中的38.96%[119] - 预期波幅变动10%将导致公司溢利减少或增加约人民币1,056千元或人民币1,009千元[124] 股权结构与股东信息 - 七色鹿寨增资导致公司持股比例从约52.22%摊薄至约47.48%,增资额为人民币5亿元[59] - 苏尔田博士通过受控制法团及实益拥有方式合计持股约34.00%[132] - 王欢女士因配偶权益被视同持有公司股份35.00%[134] - 广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持股7.94%[134] - 广西投资集团通过多层控股结构最终持股8.90%[134] - 金增勤先生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合计持股3.20%[132] - 鸿尊国际作为实益拥有人持股24.31%[134] - 林光水先生实益持股1.09%[132] - 胡永祥先生通过受控制法团持股1.56%[132] - 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持股披露完整无遗漏[133] - 国有资本广西投资集团系重要股东持股8.90%[134] - 柳州七彩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人金先生持有1,500,000股股份[135] - 柳州七彩企业管理合伙企业9名原个人股东合计持有1,733,158股股份[135] - GX Land & Sea Connectivity Holding Ltd持有公司59,478,344股股份[136] - Guangxi Land & Sea Connectivity Fund分别由广投资本管理集团和国开金融各持有49.5%[136] - 广投资本管理集团由广西金融投资集团和广西投资分别持有51.0%和49.0%[136] - 国家开发银行分别由中国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持有36.5%和34.7%[136] 员工与购股权计划 - 公司在中国内地有720名雇员,在香港有12名雇员,在韩国有192名雇员(2024年末分别为693/15/193名)[62] - 截至2025年1月1日购股权计划可授予116,269,558份购股权[13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购股权计划可授予116,269,558份购股权[137] 其他公司行动 - 公司未宣派2025年中期股息[10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未发生上市证券买卖或赎回行为[13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139]
国证国际:维持环球新材“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5.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10 07:20
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环球新材"买入"评级 目标价自5.4港元上调至5.5港元 [1] - 目标价较当前股价存在17%上涨空间 估值方法基于DCF及可比公司估值法 [1] 财务预测调整 - 预期2025/2026/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2.7/5.1/6.5亿元人民币 较2025年4月16日预测的3.8/4.9/6.4亿元有所下调 [1] - 预期2025/2026/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19/0.35/0.45港元 较2025年4月16日预测的0.26/0.33/0.43港元有所调整 [1] 上半年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7.7% [1] - 2025年上半年经营利润2.9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9.1%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62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41.9% [1] 业务发展与并购影响 - 2025年下半年默克Susonity业务将完成并表 促使盈利预测进行调整 [1] - 并购带来的财务费用预计增加 但珠光颜料、合成云母等主营业务现金流良好且有望持续增长 [1]
国证国际:维持环球新材(06616)“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5.5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0 07:19
业绩预测与估值调整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自5.4港元上调至5.5港元 较当前股价存在17%上涨空间 [1] - 预期2025/2026/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2.7亿元/5.1亿元/6.5亿元 较2025年4月16日预测值3.8亿元/4.9亿元/6.4亿元下调 [1] - 对应每股收益0.19港元/0.35港元/0.45港元 较前次预测0.26港元/0.33港元/0.43港元调整 [1] 上半年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1亿元 同比增长17.7% [1] - 经营利润2.92亿元 同比增长29.1% [1] - 归母净利润0.62亿元 同比下滑41.9% [1] 业务整合与现金流 - 默克Susonity业务将于2025年下半年完成并表 促使盈利预测调整 [1] - 并购导致财务费用增加 但珠光颜料与合成云母主营业务现金流保持良好状态 [1] - 主营业务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1]
从低头深耕到昂首引领 长期主义者的胜利 ——专访环球新材国际董事会主席苏尔田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07:29
收购交易概述 - 环球新材国际以6.65亿欧元收购默克旗下表面解决方案业务(SUSONITY),为中国珠光材料行业规模最大的海外收购 [1] - 交易被定义为"长期主义者的价值观共振",旨在实现"全球高性能材料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 [1] - 收购后公司将整合东方创新活力与西方工业严谨,推动全球业务协同 [1][8] 战略动机与行业背景 - 珠光颜料市场受高端汽车、化妆品下游市场驱动前景向好,并拓展至新能源(锂电、光伏、储能)及未来科技(AGI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 [2] - 公司为中国最大珠光颜料生产商,通过产能升级巩固全球领导地位:七色珠光二期年产3万吨工厂已投产,桐庐年产10万吨表面性能材料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2] - 合成云母被视为行业未来趋势,公司作为全球唯一拥有合成云母核心专利技术企业,计划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边际成本,解决天然云母供应链痛点 [7] 整合策略与协同效应 - 采用"客户导向"的柔性整合模式,保留各业务部门独立性,打破地域壁垒形成市场合力,共建全球供应链策略体系 [4] - 韩国CQV整合成效显著:2024年总营收601.5亿韩元(同比+17.8%),净利润92.7亿韩元(同比+171.3%);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56.9亿韩元(同比+11.6%) [5] - CQV助力公司产品进入中国前五大汽车制造商及头部新能源车企供应链,七色珠光新增60款中高端产品,推升产品均价 [5] - 全球五大研发中心(中、德、美、日、韩)协同分工:CQV专注高端效果材料、七色珠光精通大规模制造、SUSONITY擅长配方工程与客户场景转化 [6] 长期发展规划 - 2025年被视为"梦想再起航起点",通过并购扩张与内生增长结合,计划登顶全球合成云母型和天然云母型珠光颜料市场首位 [7] - 桐庐年产10万吨合成云母产能释放在即,预计直接改变全球珠光材料市场格局 [7] - 最终目标为实现"全球引领",使中国企业成为连接全球产业优势、塑造行业未来的创新枢纽 [8]
环球新材国际完成55亿元收购 正式接管默克SUSONITY业务
国际金融报· 2025-09-02 09:26
并购交易概述 - 环球新材国际以55亿元人民币对价完成收购德国默克集团旗下全球表面解决方案业务(SUSONITY)[2] - 交易为国内珠光材料行业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案[2] - 收购标的主要面向涂料、化妆品和工业表面解决方案市场[4] 战略意义与协同效应 - 收购获得SUSONITY业务覆盖全球18个国家的市场布局 在美国、欧洲、亚太等地形成多极战略布局[2][4] - 通过自产合成云母替代默克原先依赖的天然云母 有效应对原材料枯竭风险与能源成本上升挑战[2] - 整合研发体系共同开拓新能源汽车涂层、可持续美妆材料等新赛道 包括海洋防腐技术及自动驾驶感应涂层等此前被默克雪藏的技术[2] - 借助SUSONITY成熟跨境电商渠道与本地化服务体系 更高效开拓国际市场并推动销售增长[5] 财务与业务数据 - 环球新材国际2024年总营收16.6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1.15% 归母净利润2.4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3.37%[2] - 默克SUSONITY业务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4.33亿欧元(约36.36亿元人民币)、4.05亿欧元(约34.01亿元人民币)和4.02亿欧元(约33.76亿元人民币)[4] - 交易对价相当于环球新材国际2024年16.49亿元营业收入的3.4倍[3] 公司发展历程与并购策略 - 公司前身为2011年成立的广西七色珠光效应材料有限公司 2019年成为国内最大珠光颜料生产商 2021年7月16日在港交所上市[2] - 2023年以4.7亿元收购韩国企业CQV 42.45%股份(2025年增持至45.11%) 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3] - 业务策略通过参与具备增长潜力并能提升股东价值的并购活动积极寻求海外投资机会[2] 行业与市场背景 - 德国默克集团拥有超过350年历史 SUSONITY业务在其电子科技板块中占比持续收窄 2024年已不足15%[3] - 默克集团早在2022年启动出售SUSONITY计划 旨在将电子科技业务重心聚焦于半导体和光电材料领域 逐步退出珠光颜料市场[3]
环球新材国际完成55亿元收购,正式接管默克SUSONITY业务
国际金融报· 2025-09-02 09:13
并购交易概览 - 环球新材国际以55亿元人民币对价完成收购德国默克集团旗下全球表面解决方案业务(SUSONITY)[1] - 交易为国内珠光材料行业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案[1] - 收购对价相当于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6.49亿元的3.4倍[3] 战略意义与协同效应 - 获得SUSONITY在美国、欧洲、亚太等地的多极布局 有效应对地缘政治导致的供应链分化风险[1] - 通过自产合成云母替代默克原先依赖的天然云母 解决原材料枯竭与能源成本上升问题[1] - 整合研发体系共同开拓新能源汽车涂层、可持续美妆材料等新赛道[1] - 将默克原有海洋防腐技术、自动驾驶感应涂层等雪藏技术全面推向市场[1] 标的资产详情 - SUSONITY业务覆盖全球18个国家 主要面向涂料、化妆品和工业表面解决方案市场[4] - 收购涵盖默克在德国、日本、美国的7家子公司[4] - 该业务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33亿欧元(36.36亿元)、4.05亿欧元(34.01亿元)、4.02亿欧元(33.76亿元)[4] - 在默克电子科技业务中占比已不足15%[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2011年成立的广西七色珠光效应材料有限公司 2019年成为国内最大珠光颜料生产商[3] - 2021年7月16日在港交所上市[3] - 2024年总营收16.62亿元(同比增长51.15%) 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33.37%)[3] - 2023年以4.7亿元收购韩国CQV公司42.45%股权(2025年增持至45.11%)[3] 整合挑战与目标 - 跨国并购真正挑战在于后续整合能否实现预期协同效应[5] - 公司将借助SUSONITY成熟跨境电商渠道与本地化服务体系加速全球化战略落地[4] - 通过原材料协同、产能优化、流程整合与成本管控提升供应链韧性和运营效率[4] - 最终目标是打造"全球表面材料生态平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