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人才

搜索文档
不会被AI淘汰的,是有产品思维的人
虎嗅· 2025-08-31 12:19
AI对就业市场的重塑 - AI正在重塑整个就业市场 码农角色被弱化 更看重设计师和产品经理[2][11] - AI可替代2-3年前端工程师和1-2年后端工程师 完成30%-40%重复性编程工作[10][32] - 软件工程师呈现两极分化 顶尖2%-10%的AI专家价值提升 普通程序员岗位被取代[23][31] 新型人才需求特征 - 具备产品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可直接与AI迭代 跳过工程师环节开发产品[13][33] - 复合型人才需要懂产品设计 会与AI协作 具备商业思维 收入可能高于传统程序员[33][34] - 个人品牌建立 人际交往能力 销售技巧 产品设计能力等软实力越来越重要[48][49] 教育理念调整方向 - 培养心理弹性 可塑性和鲜活个性等综合素养 而非特定技能[75][76] - 重视语言文化底蕴和社会化能力 理解社会运行规律[85][89] - 让孩子自然接触AI工具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淡化传统技能培养[92][100] AI创业与商业模式 - AI应用级产品变现速度快 团队三四个月可达数十万美元ARR水平[112][113] - AI替代传统人工环节 如招聘初筛和客服 实现成本优化和规模化[114][117] - 创业机会存在于存在痛点的工作流程和不理解业务的岗位[119] 技术发展趋势 - vibe coding通过自然语言生成代码 允许非技术用户开发简单产品[9][20] - 目前AI擅长快速制作样品 但复杂项目仍需团队协作[15][16] - 预计5-10年内AI将承担大部分生产性工作 引发经济制度变革[41][42] 学科背景与职业发展 - 顶尖理科生专注AI技术研发 文科生主导AI应用方向和价值判断[69][71] - 哲学等学科背景的深度思考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稀缺[72] - 文科生应培养商业思维和人文素养 引导AI应用方向[68][71]
推出六大方面20项措施,山东加快推进智能建造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8-28 02:53
政策框架与目标 - 山东省14部门联合推出6方面20项措施 旨在通过智能建造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 [1] - 政策覆盖产业集群发展、应用场景拓展、标准体系健全、全流程管理、人才建设及发展环境优化 [1] 产业集群与资金支持 - 将智能建造纳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 对符合条件的链主企业优先授予"齐鲁建造"品牌标识 [3] - 打造数字设计、智能装备、智能生产等特色集聚区 依托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支持优质项目 [3] 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 - 支持建筑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 加大对重点实验室、省级研发平台等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 [4] - 新出让地块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地产项目需在建设条件中应用智能建造技术 [4] - 将智能建造技术应用纳入工程评优评奖评价 相关装备软件纳入首台套首版次征集范围 [4] 试点扩展与激励措施 - 在现有试点城市基础上扩大智能建造试点范围 鼓励市县企业项目申请省级试点 [4] - 对取得明显成效的试点企业和项目在工程评优评奖及信用评价中给予激励 [4]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 择优给予资金奖励 [5] - 支持设立专家和技能大师工作站 提供平台资金与绩效奖补推动技术攻关 [5] 施工模式与成本优化 - 在高强度高重复性高风险场景推行人机协同施工 实现从"多人一机"向"一人多机"转变 [6] - 支持企业培育新型技术工人 可申请降低意外伤害保险基础费率以降低经营成本 [6] 财税与资金保障 - 将智能建造纳入省科技计划项目 通过技改专项贷贴息、设备更新补贴、股权投资等方式强化资金保障 [7] - 企业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投入可抵免企业所得税 [7] 标准体系与行业推广 - 针对机器人施工大型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制定计算规则 加强造价信息供给发布 [7] - 加大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宣传 突出其在提升品质保障安全降低成本和环保方面的作用 [7]
新技术浪潮重塑传统专业 复合型人才成机械类专业就业“新宠”
中国青年报· 2025-08-24 22:49
行业趋势与人才需求变化 - 企业招聘呈现复合化趋势,偏好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机械类人才,如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机器人相关专业 [3] - 制造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时期,企业普遍渴求机器人技术人才以实现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 [4][5] - 机械类人才需掌握机械设计、制造、控制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成为跨域融合创新者 [3] 企业具体需求与招聘数据 - 哈尔滨电机厂2025年校招录用120名大学生,机械类专业占比30%,其中超一半具备学科交叉背景 [4] - 民营企业如美的集团已实现高度自动化生产,各类智能化设备自动锻造、组装零部件和整机 [5] - 企业需要人才既具备扎实传统专业功底,又能结合机械与控制等新技术 [4] 高校教育变革与课程调整 - 高校优化专业课程,增加新技术类课程,如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微专业 [11] -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增加高端制造、无人系统等领域装备,哈尔滨理工大学投入800多万元搭建智能生产线 [11] - 高校通过"制图大作业"等活动强化机械制图等基础技能教学 [13] 学生能力提升与就业准备 - 学生需通过实习、比赛提前接触新技术,如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强调机械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深度融合 [8][9][10] - 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首选目标,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需求机械与人工智能、计算机融合人才 [8] - 新技术应用创造新岗位,如智能产线维护、搭建、运营仍需机械类人才 [13] 技术发展与就业影响 - "无人工厂"成为部分企业发展方向,但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是渐进过程,多数工厂不会完全转向无人化 [13] - 机械类专业价值被重新定义,成为支撑工业社会和智能制造时代发展的基础人才底盘 [14]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对机器人领域人才需求增长,传统制造行业在发展机器人产业时具备独特优势 [5]
大厂秋招 “金融+代码”当道
北京商报· 2025-08-12 16:12
互联网大厂2026校园招聘技术岗位扩招 - 腾讯面向实习生和应届生设置251个岗位 其中61个属于技术类别 包括软件开发、算法、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和安全技术等[3] - 字节跳动2026校招开放5000+Offer机会 较2025年4000+规模显著扩招 研发类岗位招聘数量同比增长23% 算法、前端和客户端增幅最大[3] - 蚂蚁集团设立"蚂蚁星"专项计划 聚焦人工智能、隐私计算和安全技术等核心技术领域[3] 金融科技人才需求特点与招聘趋势 - 金融科技业务条线发展推动人才需求 要求具备"垂直金融+代码能力" 需在动态监管环境中实现技术落地[5] - 金融业务相关岗位如风控策略和产品经理较少 京东、美团和字节的风控岗位均要求数据分析与编程能力[6] - 互联网大厂在金融业务方面更多通过社招吸纳成熟人才 与传统金融机构校园招聘模式差异显著[6] 复合型人才供需矛盾与培养路径 - 金融科技岗位要求多维度复合型能力 既需懂业务和技术 又需严守合规底线[5] - 校企联合培养和双轨协同成长路径被建议 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可联合带教 业务轮岗与创新容错机制有助于人才成长[7] - 金融业务管培计划向AI背景靠拢 传统商科学生需重新审视技能结构 行业需构建兼具数字化转型与金融产品设计能力的培养体系[7] 人工智能在金融业的应用与人才考核 -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金融业 应用全面铺开 包括产品后台运维、大模型训练和数字化风控等领域[4] - 互联网大厂面试重点考察项目经历 深挖场景理解程度 同时考核算法基础知识、工程能力和代码能力[4] - 金融对AI需求衍生技术人才缺口 大模型算法类岗位增加 但竞争激烈 求职者需具备具体场景问题解决能力[4]
“技术永远是主流”!大厂“秋招”抢人忙
北京商报· 2025-08-12 12:37
大厂校招技术岗扩招趋势 - 腾讯面向实习生和应届生设置251个岗位 其中61个属于技术类别 包括软件开发 算法 自然语言处理等 并推出针对顶尖技术人才的"青云计划"[3] - 字节跳动2026校招开放5000+Offer机会 较2025年4000+规模显著扩招 研发类岗位同比增长23% 算法 前端 客户端增幅最大[3] - 蚂蚁集团设立"蚂蚁星"专项计划 聚焦人工智能 隐私计算 安全技术等核心技术领域[3] 金融科技人才需求特点 - 金融业对AI应用全面铺开 大厂技术型人才需求旺盛 服务于产品后台运维 大模型训练 数字化风控等业务线[4] - 从业人员需具备"垂直金融+代码能力" 能在动态监管环境中实现技术落地 能力要求呈现多维度 复合型特点[5] - 面试重点考察求职者具体场景下解决问题的思路 专业基本功 工程能力和代码能力[4] 复合型人才供需矛盾 - 金融科技岗位要求既懂业务又懂技术 但"全能"复合型人才难以寻找[5][9] - 金融业务相关校招岗位较少 如京东金融风控 美团金融风控策略等 均对数据分析 编程能力有要求[7] - 部分金融业务管培计划开始向有AI背景的求职者倾斜 传统商科学生面临转型压力[8] 人才培养路径建议 - 校企联合培养 通过产学研合作让应届生提前获取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知识[9] - 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培养 规划双轨协同成长路径[9] - 参考传统金融机构业务轮岗方式 鼓励学中干 干中学[9] - 设立创新容错机制 对关键岗位设定冗余人力资源 允许试错成长[9]
中经评论:从录取通知书读出农业为何吃香
经济日报· 2025-08-12 00:01
农业院校报考热度提升 - 农业院校录取通知书设计体现科技创新 如吉林农业大学采用可食用菌物纸张 南京农业大学嵌入水稻种子 中国农业大学附赠小麦玉米和水稻种子 其中玉米种子农大778累计推广约1200万亩[1] - 涉农专业报考热度持续升温 农业院校扩大招生规模 城镇生源与女性生源比例提高[1] - 现代农业具有技术密集特征 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武装 改变年轻人对农学的刻板印象[1] 农业学科转型发展 - 农业延伸出更多细分产业与全新业态 新赛道具备极大发展潜力和职业前景[2] - 涉农高校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布局学科设置产学研结合 课程融合多学科知识 实现农工农理农文等深度交叉融合[2] -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农业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农业高校[2] 农业专业设置创新 - 农业院校专业设置接地气 瞄准就业风口和产业需要 如云南农业大学设立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国农业大学推出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3] - 现代农业需要复合型人才 既懂技术又懂管理 既勤于思考又敢于创新[3] - 农业学科从冷板凳变成热赛道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企业和用人单位认可其人文情怀吃苦精神实际能力[3] 农业人才流动特征 - 职业选择与专业选择不一致是常见现象 学农人才流向其他领域或其他学科人才进入农业均属正常[4] - 各行各业人才跨界进入农业体现行业吸引力[4] - 农业院校培养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无论是否直接从事农业[4]
车企2026届校招吹来什么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04 01:47
车企校招趋势 - 蔚来、零跑汽车等车企开启2026届实习生招募工作 [2] - 小鹏汽车、东风汽车研发总院抢先开通2026届秋季校园招聘通道 [2] - 小鹏2026届校招面向15大岗位类别设置300多个岗位方向 招聘人数从6000人扩大至8000人 [3] - 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启动2026届顶尖校园人才专项计划 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人工智能等领域成为热门需求方向 [3] - 小米集团2026届全球顶尖人才校园招聘细化自动驾驶领域到L3关键技术研究、超大模型强化学习等前沿课题 [3] - 长安汽车2026届校招计划预计招聘规模提升30%以上 拓展20所以上相关专业高校 [4] 智电人才需求热点 - 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成为车企"抢人大战"主战场 [3] - 小鹏校招大量岗位集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机器人等AI高度相关前沿方向 [3] - 东风汽车研发总院聚焦充放电技术、车载电源设计、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 [4] - 零跑汽车校招实习生招聘围绕电子与信息、电池、电驱三大产品线展开 涉及端到端大模型算法工程师等热门岗位 [4] - 车企高管普遍认为人工智能类、软件工程类、新能源科学类在未来5年仍是高薪岗位 [4] 人才供需状况 - 2017年预测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将达103万 [5] - 目前缺口有所缩小但不会太大 企业对新能源三电、智能驾驶等研发类人才需求较大 [5] -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而维修企业不到2万家 维修技能人员不足10万人 [6] - 职业院校汽车专业课程中智能网联相关课程占比不足10% 存在课程内容滞后、实践教学薄弱、师资力量不足三大痛点 [6][7][8] 人才培养举措 - 高校积极调整专业设置 新增电动汽车驱动技术、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等相关课程 [5][6] - 高校与车企开展"双导师制"等联合培养模式 部分高校开设微专业补齐教学短板 [6]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建议设立智能电动车辆一级交叉学科 目前300余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尚无一级学科作为抓手 [10] - 职业院校建议加大实训基地投入 购置先进设备 打造新能源汽车整车拆解与组装实训区等场地 [11] - 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项目 深化人才培养合作 [11]
AI“新基建”,打通算力到应用最后一公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09:24
中国大模型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 在全球已发布的3755个大模型中数量位居首位 [1]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 [1] - 行业大模型市场规模2023年达105亿元 预计2024年增长57%至165亿元 2028年有望达624亿元 [2] 技术架构与能力演进 - 大模型技术架构从IaaS/PaaS/SaaS三层升级为五层架构:IaaS(智能算力)-PaaS(语料数据即服务)-模型即服务-智能体即服务-应用层 [6] - 下一代大模型在逻辑推理 原生多模态 记忆系统等关键能力突破 将加速高价值复杂行业场景应用落地 [1] - AI推理算力市场将呈现指数级增长 未来95%的算力可能都是推理算力 [7] 行业应用与渗透情况 - 金融 政府 影视游戏和教育领域是大模型渗透率最高的四大行业 渗透率均超过50% [2] - 大模型应用从B2C转向B2B 逐步渗透至自动驾驶 医疗影像分析 3D角色生成等行业深度应用场景 [2] - Agent最容易落地领域具备三特征:人力成本高 数据易取得 任务标准化 编程 医疗 法律 金融等领域Agent营收规模较高 [8] 数据与算力基础设施 - 独特内部数据成为推动AI落地和差异化创新的关键驱动力 [4] - 百望股份平台累计处理发票交易金额达953.5万亿元 相当于2024年全国GDP的7倍 2024年发票处理量突破206.8亿份 同比增长45% [3] - 库帕思目前日生成语料已接近1TB 预计到年底形成1000TB语料数据集 [7] 生态建设与产业合作 - 需要打通"算力-数据-模型-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1] - 产业合作和打造生态成为人工智能企业家共识 [6] - 金盾全球交易管理智能体支持100+种语言 识别200+类票据格式 集成30000条国际财税规则 [2] 人才需求与培养 - 综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需要语言 法律 心理学 哲学等各行业人才 [8] - 高校调整培养模式 清华大学采用"AI+书院"模式让学生参与企业实习 培养懂应用又懂算法技术的人才 [8]
电竞专业真不是“玩游戏拿学位”
北京晚报· 2025-07-29 07:50
行业人才培养模式 - 首都体育学院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首批25名本科生毕业 标志着北京高校首次完成电竞专业本科人才培养 [1] - 专业聚焦电竞赛事运营 内容制作和产业管理等幕后支撑领域 培养具备体育理论基础 数据分析能力和文化传播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12] - 课程体系涵盖电竞运动概论 赛事制作与转播 主持与解说等核心内容 涉及体育学 管理学 传播学 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 [12] 课程设置与实训体系 - 校内配备5G+4K超高清演播实训中心和电竞实训室 支持学生实操电竞赛事直播转播及电视节目制作 [6] - 实施轮转实训制度 学生可体验摄像 导播 灯光 设备维护 画面切换等不同工种 [6] - 开设电竞数据分析 市场营销 游戏设计 摄影摄像 人工智能应用等选修课程 拓展就业选择面 [13] 校企合作与就业成果 - 与腾讯 京东星宇 英雄体育等龙头企业合作 聘请一线从业者担任客座讲师 并与10余家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合作 [7] - 首届毕业生中20人已落实就业 就业方向涵盖游戏设计 赛事主持 电竞俱乐部商业策划等领域 [13] - 毕业生入职京东星宇电竞公司 英雄电竞等企业 担任赛事运营专员 电竞教育专员等职位 [3][7] 行业价值与专业定位 - 电竞专业培养懂运营管理 会传播的复合型人才 而非专业运动员 需掌握赛事策划 执行 解说主持 内容制作等实用技能 [1][12] - 电竞赛事直播转播难度高于文艺晚会 需导播通过经验预判镜头切换时机以捕捉精妙操作 [5] - 赛事运营需声控 策划 主持等多专业技能人才 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学生上手更快 [5] 国际发展与行业前景 - 国际奥委会首届奥林匹克电子竞技运动会将于2027年在沙特阿拉伯举办 推动电竞专业获得更广泛关注 [13] - 2019年电子竞技员被人社部纳入新职业名录 2016年教育部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纳入高职专业目录 [12] - 专业已招收4批约120名本科生 2023年新生招录35人 较首届增长40% [12]
AI时代的教育之问Ⅶ:就业转型
腾讯研究院· 2025-07-18 08:18
核心观点 - AI尚未根本改变劳动力市场结构 但已重塑岗位风险分布 中间层岗位最易被替代 [3] - AI推动组织重心向思考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转移 [3][6] - 企业更倾向提升现有岗位能力而非新增AI岗位 跨学科融合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3][12] - 教育供给与就业需求存在结构性错位 需加强产教融合和跨学科培养 [22][30] 一、AI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 某世界500强IT公司用AI替代HR职能 精简人员并实现绩效薪酬全自动化处理 [4] - 中间层岗位(流程管理/行政事务/基础分析)因知识复杂度适中面临最高替代风险 [5] - 高端技术岗位和底层劳动力市场目前受AI影响较小 [5] - 游戏行业面临AI生成内容质量不稳定问题 创意岗位仍需人工干预 [7] - 设计行业AI工具应用增加 但设计师群体接受度存在分化 [8][16] 二、岗位变迁与人才选育 - 数字化转型催生MES/ERP专员等复合型岗位 需兼具业务理解和系统思维 [11] - 半导体行业更重视技术人才深度面谈 AI未显著提升招聘效率 [12] - 广告行业AI生成内容用户接受度低 需保留人情味和情感连接 [13] - 服务行业AI应用场景有限 岗位优化多于新增 [14] - AI招聘工具经训练后判断准确率提升 但创意岗位评估仍存挑战 [16] 三、教育供给与就业需求 - 微电子/半导体行业应届生招聘聚焦技术岗位 需多年培养才能参与核心研发 [19] - 设计行业倾向招聘兼具设计与制成能力的跨学科人才 [21] - 广告行业创意岗位更看重市场洞察力而非技术能力 [22] - 理工科毕业生因专业弹性成为部分企业招聘主力 [3][19] 四、未来建议 - 高校应加强团队合作/抗压能力/价值观培养 政策支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24] - 建议高等教育分两阶段 前两年打基础后两年重实践 [26] - 需增加小组作业和项目式学习 强化情商与自我管理能力 [27] - 期待政策支持AI设备减税补贴 建立权威人才认证体系 [29] - 产学融合需政策引导 如实习补贴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