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社区

搜索文档
从被动修复到主动免疫,探寻汽车软件故障的智慧处方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2 09:18
在汽车行业向"软件定义"转型的过程中,软件故障已成为重大挑战之一。在此背景下,如何以"智慧处方"应对软件"疾患"的挑战,引发了行业的高度关注和 广泛热议。 软件定义"为汽车赋予了"超能力",然而软件故障也成为了令行业头痛的新难题。近日,工信部明确要求,车企必须清晰界定智能驾驶功能边界并制定 安全响应措施,严禁夸大宣传。从行业实际情况来看,汽车相关软件不仅规模日益庞大,面临的考验也愈发严峻。目前,智能汽车软件代码量动辄超过10亿 行,远超Windows 10约1亿行的传统系统容量,其复杂程度更是成倍增长,潜藏风险更高。除了黑客入侵的风险,还可能引发系统崩溃或安全事故,此前特 斯拉"刹车失灵"事件便是软件漏洞所致。 将安全设计融入开发 有车主反映,两年前购买的某品牌新能源汽车,车载中控屏经常出现叠字、死机等软件错误,2级辅助驾驶系统无法启动,OTA软件升级难以完成……软件 问题如此之多,二手车商都无人问津,只好闲置在停车场。一些智能汽车的许多功能依赖软件驱动和支持,若软件频繁出现故障,车辆连基本的出行都成问 题。 "目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汽车正从机械硬件主导的传统代步工具,转变为'软件定 ...
腾讯云: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
财联社· 2025-09-16 03:02
腾讯云技术战略 - 腾讯云已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 [1] - 公司积极参与和回馈开源社区 [1] - 软硬件协同全栈优化为长期战略投入方向 [2] 算力服务能力 - 通过异构计算平台软件能力整合不同类型芯片 [2] - 对外提供高性价比AI算力服务 [2]
外滩大会观察:中国“小虎队”勾勒科技新图景
环球网· 2025-09-11 10:23
中国年轻科技创业者群体特征 - 平均年龄不足30岁 被称为"科创小虎队" 涵盖1985-2000年出生人群[1] - 具备四重核心基因:技术直觉如母语 跨维度思考锐度 产业落地紧迫感 全球技术应用视野[11] - 通过外滩大会等平台集结 参与四十余场论坛 三大技术赛事 一场创投活动[14] 前沿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团队实现403秒放电实验突破 专注FRC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与商业化[2] - 电子科技大学研发SlicerDMRI平台 将核磁共振成像时间从90分钟压缩至8分钟[2] - 中国传媒大学开发"白杨智鉴"音视频鉴伪平台 在AI安全赛道获得季军[3] 人工智能领域创新 - DeepWisdom开发全自动AI中台 支持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本 表格五种模态AI设计与生产[9] - 清华大学与蚂蚁研究院合作推出AReaL开源强化学习系统 专为大规模推理模型打造[5] - IDEA研究院开源AI辅助编程工具auto-coder系列 获GitCode2024年度十大开源项目[8] 开源社区贡献 - CAMEL和OWL项目获GitHub超万星标 推动智能体从聊天工具向自主系统蜕变[6] - Deepseek开源R1模型引发全球技术开源关注中国[9] - 开源社区参与规模近2万人 其中00后占比超过一半 最年轻参赛者为初中生[1] 产业应用落地 - 宇树科技以四足机器人技术为核心 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场景[3] - Pokee.ai打造一站式通用Agent平台 基于强化学习模型改变企业工作流[10] - 汗青工作室AI歌手Yuri单曲全网播放量突破700万次 与国际一线品牌达成合作[10] 学术研究影响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论文被引用近8万次 领导开发全球首个大规模3D数据集ShapeNet[5] -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被ExpertScape评为弥散磁共振领域全球Top1%专家[2] - 开源社区CAMEL-AI核心贡献者提出"通用Agent存在规模定律"[6]
亚马逊AWS删用户10年数据陷争议 内部人士称是管理员误操作
犀牛财经· 2025-08-11 07:56
事件概述 - AWS因账户管理问题删除资深开发者长达十年的账户及全部数据 包括关键测试数据 逾20个Rubygem项目代码 多年教学内容和未发布书稿等重要资源 [2] - 开发者指控AWS在身份验证流程中存在操作不当 提交清晰有效的身份证明与账单后仍以"文档无法读取"为由拒绝 并在5天后直接删除账户 [2] 账户删除原因争议 - AWS官方将账户删除归咎于第三方支付人问题 支付人因FTX崩盘失联导致每月约200美元测试费用验证失败 [2] - 开发者反驳AWS拒绝切换回其原本绑定并长期启用的信用卡 违反常理处理流程 未遵循90天数据保留期承诺 [3] - 内部人士透露真实原因为AWS管理员脚本错误 因Ruby与Java语法差异在对休眠账户进行概念验证时误删活跃账户 [3] 行业影响与客户反应 - 受影响开发者在开源社区具有重要地位 其管理客户每月AWS支出超40万美元 [3] - 多个客户已同意迁移至其他云平台 开发者正开发免费AWS迁移工具帮助个人开发者及中小团队导出数据与架构配置 [3]
GitHub 第 10 亿个仓库封神了!官方祝贺认证,全球程序员笑翻:就爱这野路子!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16 02:30
GitHub发展里程碑 - GitHub成立于2008年2月29日,运营至今已17年,长期被戏称为全球最大同性交友平台[1] - 平台近期迎来第10亿个代码仓库,标志性项目名为"shit",由用户AasishPokhrel创建[4][6] - 官方员工Jonathan Hoyt(任职12年)在Issues中发帖确认该仓库里程碑地位[7][8] 第10亿仓库事件分析 - "shit"仓库内容为空,但凭借直白命名和特殊意义迅速引爆网络,32小时内获得1800个Star(后续增至2800个)[6][11] - 社区反应热烈:X平台用户调侃其"完美开场",留言区出现大量 表情刷屏[11] - 现象级传播体现开源社区特性:无README文件、无代码、无技术问题,完全依赖社区互动形成热度[11] 平台生态观察 - 事件反映GitHub作为开发者社区的活跃度,单个空仓库能引发全球程序员集体互动[11] - 官方主动参与庆祝,显示对社区文化的包容态度[7] - 里程碑数据印证平台规模:代码仓库总量突破10亿个[4]
Coze/Dify/FastGPT/N8N :该如何选择Agent平台?
虎嗅· 2025-06-09 01:29
Agent平台竞争格局分析 - Agent平台成功的关键要素包括流量获取、数据隐私安全、工具生态完善度及垂直领域幻觉问题解决能力[1][2] - 开源社区流量是早期发展重要驱动力,Dify因布局较早占据先发优势但面临FastGPT、N8N等新兴竞争者冲击[3] FastGPT产品特性 - 核心功能聚焦可视化编排、零代码操作、多基座模型支持及知识库管理,与Dify/Coze功能高度同质化[4] - 工具生态存在明显短板,缺乏医疗合理用药引擎、小语种翻译API等垂直领域工具,通用生活类插件丰富度不足[7][8] - 定位中小团队POC验证场景,私有化部署与低门槛优势突出,但企业级检索性能与权限管理弱于竞品[13][15] Coze与Dify生态优势 - Coze深度整合字节系产品(飞书/抖音),提供开箱即用的标准化插件,3天可上线问答机器人[10][24] - Dify强化LLMOps能力,支持模型路由与数据集管控,适配私有化与云服务混合部署需求[26] - 两者生态成熟度显著领先,企业案例库可缩短开发周期,如HR应用开发可复用现有模板[9][17] N8N开发者导向设计 - 采用Apache 2.0开源协议,支持Docker/K8s一键部署,提供500+官方节点与自定义脚本混写能力[20][22] - 定位工作流自动化引擎,擅长跨系统集成与复杂逻辑处理,开发自由度高于Coze等平台[19][23] - 技术团队主导场景优势明显,支持Git版本控制与CI/CD集成,流程透明度高[22][26] 企业选型策略 - 标准需求快速上线首选Coze,模型治理需求选择Dify,高合规场景适用FastGPT,复杂系统集成采用N8N[26] - 实际部署多采用组合方案:Coze原型验证+Dify模型管理+N8N系统串联+FastGPT知识库[28] - 决策需优先评估数据安全等级、业务流程复杂度及总拥有成本,无单一平台满足全需求[27][29]
1 人滥发 190 多条!某生态开发者在 GitHub 狂发 spam 引吐槽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5-18 09:03
开源社区生态冲突 - 某国产操作系统生态开发者向Babel等主流开源仓库批量提交190+条格式雷同的issue,内容涉及OpenHarmony适配提案但缺乏具体PR和实质代码贡献[2][3][9] - 典型issue模板包含三部分:背景介绍(强调OpenHarmony应用场景)、适配提案(声称已完成修改)、测试结果(列举DevEco Studio 5.0.3等开发环境)[18][19][20][21] - 上游维护者质疑其必要性,指出Babel作为跨平台工具本无需特定OS适配,且批量提交行为属于spam[24][25][26] 技术适配争议 - 适配方案存在逻辑矛盾:开发者声称需修改代码使库支持OpenHarmony,但后续承认该OS已原生支持Node.js环境,相关库可直接运行无需修改[6][9] - 实际需求聚焦在OHPM包管理器的构建脚本差异,提议由己方定期构建并发布至OHPM仓库,同时要求上游README添加OHPM链接[7][8] - 技术沟通暴露问题:误将dayjs测试结果提交至path-to-regexp仓库,显示对技术细节掌握不足[4][5] 社区协作矛盾 - 大厂员工参与但行为分化:高级员工提出自主维护方案,而其他关联账号持续提交标准化issue模板,被质疑为官方组织的批量操作[9][11][13] - 社区反感集中爆发:多个仓库维护者关闭issue并明确反对,指出应通过fork自主维护而非干扰上游项目[13][25][30] - 历史行为被存档:相似操作在Tencent/MMKV等仓库亦有记录,时光机存档显示行为模式高度一致[15][17] 生态建设方法论 - 行业共识认为国产生态建设应遵循开源规则:实质性代码贡献优先,批量模板化issue易被视为低价值噪音[13][30] - 有效路径建议:通过GitHub Actions实现构建脚本自动化,或独立维护OHPM镜像并明确标注上游归属[7][8][28] - 开发者文化冲突凸显:技术沟通中机翻文本、缺乏具体技术细节等行为降低协作效率[13][30]
北京队再上大分:新AI一句话就能搞开发,代码实时可见 | 免费可用
量子位· 2025-04-15 03:54
核心观点 - 海新智能推出的AI零代码开发平台"响指"实现非技术人员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快速生成完整应用,包括电商网站、小游戏、教学工具等[1][11][16] - 平台采用主流开源大模型,开发过程透明且支持二次编辑,平均10分钟内完成应用构建[5][13][17] - 通过创意社区实现模板共享和协作开发,降低创新门槛并加速行业应用落地[47][48][62] 产品功能 - **自然语言开发**:用户仅需描述需求(如"fashion风格电商网站")即可自动生成包含响应式设计、购物车等功能的完整代码[2][3][10] - **实时可视化编程**:开发过程公开透明,支持实时查看生成代码并修改,区别于传统黑盒模式[5][41] - **多场景覆盖**:实测案例包括运势生成器(3分钟完成)、太空射击游戏(7分钟)、神经网络教学工具等[19][22][33] 技术架构 - **模型集成**:整合DeepSeek等顶级开源大模型,技术团队占比超60%[13][53][55] - **二次开发能力**:支持代码编辑和对话式修改,如优化手写数字识别准确率[17][37] - **跨平台适配**:生成应用可发布至社区或通过链接分享,支持多人协作优化[29][51] 商业模式 - **免费策略**:现阶段完全开放使用以吸引开发者生态建设[14][70] - **社区驱动**:采用瀑布流展示模板,用户可基于他人成果进行二创[47][49] - **教育融合**:响应教育部AI教育政策,青少年已开发经济预测等实用工具[64] 行业定位 - **差异化优势**:较Replit等产品更强调可视化界面和行业场景适配[41][44][58] - **开源生态**:通过降低门槛激活金融、医疗等垂直领域从业者的创造力[60][62] - **创新理念**:借鉴"图片孵化器"实验,倡导无预设目标的开放式探索[67][69]
Github屏蔽中国用户?最新回应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14 01:28
GitHub屏蔽中国IP事件 - 微软旗下代码托管平台GitHub突然屏蔽所有中国IP地址,未登录用户访问时显示HTTP 403禁止访问状态,已登录用户仍可正常使用[1] - 技术测试显示封锁基于GeoIP地址库,部分非中国IP(如新加坡)因数据库错误也遭误封,登录页面同样被屏蔽排除了单纯反爬虫的可能性[1] - GitHub官方回应称系配置修改错误导致,影响时间为2025年4月12日20:01 UTC至4月13日14:55 UTC,问题已通过撤销配置更改解决[2] 地缘政治影响分析 - "甲辰计划"认为应将该事件视为美国政府技术封锁的"切香肠"战术,参照此前俄罗斯开发者被清除出Linux内核项目的先例,预警可能升级为账号封禁[3] - 开源社区若完全脱离GitHub将丧失核心协作能力,虽可下游维护但需消耗巨大资源,中国大陆开发者贡献占比需达30%才能形成抗风险能力[4] 行业应对建议 - 开发者需立即向参与的开源项目同步事件信息,推动制定应急预案,重点关注以GitHub为主平台的托管项目[4] - 项目赞助商应联系治理委员会询问应对方案,技术委员会成员需发起危机讨论机制[4] - 强调建立替代平台不能自动迁移开发者社群,必须通过持续贡献提升话语权[4]
中信建投证券2025年度-人工智能-投资策略会
2025-02-26 16:2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机械、IDC、半导体、存储、电子、化工材料、被动元件、C端应用、基础软件、B端软件、金融、广告及推荐系统 - **公司**:特斯拉、EX、智源机器人、优必选、因华机器人、汇川技术、埃斯顿、凯腾精工、双龙股份、中恒电气、中恒博瑞、英伟达、OpenAI、DeepSig、阿里、百度、腾讯、华为、海光信息、寒武纪、升腾、广钢气体、雅克科技、新洲邦聚化、荣旗科技、博迁新材、博云新材、东睦股份、华研精机、博客新材、悦安新材、东方钽业、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苹果、ServiceNow、SAP、Salesforce、Workday、Adobe、Oracle、Shopify、Ygl Convergence、Smart、MongoDB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AI发展对各行业影响深远** - **智能制造**:AI发展增强中国科技自信,对机械设备行业影响体现在提升基础设施效率、带动算力需求增长、推动设备智能化转变和企业合作赋能等方面[2][3][4] - **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重要载体,2025年行业变化大,量产推进使价格下降,市场空间广阔;技术进展包括模型迭代加快、应用场景扩展、双机协作进步、双系统架构应用和零样本学习能力提升等;行业呈百家争鸣态势,供应链成本下降加速商业化落地[1][4][7][11] - **工程机械**:行业基本面良好,1月挖掘机内销超预期增长,2月同比增速预计达70%以上,估值处于底部,具备研发实力,AI赋能机会大[20] - **IDC**:AI时代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要求提高,直流供电具有开放性、协同性和低成本优势,中恒电气将深化业务、推广技术、加强合作以推动行业发展[22][23][24] - **半导体**:行业处于弱复苏状态,随着全球降息通道带来的经济周期复苏,将加速半导体周期复苏,2025年有望进入经济周期修复过程[69] - **存储**:行业由AI驱动复苏,预计2025年Q2触底回升,AI驱动云端存储方向不变,端侧存储技术创新,需求增加,库存去化后价格有望反转[63] - **电子和端侧**:小模型赋能端侧,与云端大模型结合服务个人用户,2025年首次落地并进行商业化尝试,2026年产品提速,混合AI是重要趋势[68] - **化工材料**:AI技术发展对上游化工材料领域产生显著影响,GPU芯片上游覆铜板材料、先进封装及存储产业链中的高纯度材料、服务器散热的氟化液等受益[70] - **被动元件**:市场需求增长,中国国产被动元件迈向高端化,高端产品价格上涨,对上游材料如纳米镍粉提出更细粒径要求[81][82] - **C端应用**:目前除ChatGPT外应用未大规模增长,DeepMind可能带来变革,未来低成本、高效率和性能优越的新技术等因素可能推动C端AI应用发展[89][90] - **基础软件**:DeepThink推动AI平权,助力AI落地,带动C端设备和应用场景多样化,促进杀手级应用出现,发布后市场表现出色,能实现低成本高效训练[99][100][101] - **B端软件**:B端智能体在企业中应用具有优势,海外市场发展相对成熟,国内外OA与ERP领域AI子系统落地节奏较快,AI代理逻辑推动软件公司估值提升,中国与海外部署AI无显著差距[105][106][107][121][123] - **金融**:深度学习技术加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对营销、风控等业务环节影响显著,但金融机构应用时面临思维方式转变、本地化部署和人员担忧等挑战[132][133][134] - **广告及推荐系统**:AI显著提升广告及推荐系统效率,基于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模型优化带来精准投放,提升营销效果和公司业绩[129] 2. **AI商业化与算力需求** - **2025年AI商业化提速**:全球大模型发展进入推理阶段,带动算力需求快速增长,开源社区降低AI应用门槛,重估大模型商业生态[2][40][41] - **算力需求增长**:深度推理技术提高算力需求,未来AI芯片和平台更新频次加快,先进制程和封装技术将发挥关键作用[46][48][49] 3. **投资机会与建议** - **人形机器人相关**:关注汇川技术、埃斯顿等公司,以及提供自动化组装产线或核心零部件生产设备的企业[19] - **工程机械**:一季度乃至上半年工程机械行业行情不容错过[20] - **国产算力芯片**:关注华为升腾、寒武纪、海光信息等国产算力芯片及其相关产业链[60] - **存储行业**:2025年Q2开始触底回升,下半年价格反弹并业绩爆发,关注相关企业[63] - **设备板块**:2025年半导体设备厂商展望良好,关注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64] - **零部件及半导体材料**:关注本土供应能力提升的企业,以及切入和升级新型材料的国内厂商[66] - **AI硬件市场**:2025年保持高景气度,关注云端基础设施和端侧AI需求驱动的产品[67] - **C端AI应用**:未来几年可能涌现更多创新型应用,关注相关机会[90] - **B端软件公司**:关注拥有数据、客户及场景的软件公司,以及模型上云相关公司[115] - **港股市场**:预计2025年港股市场有较大概率走牛,聚焦算力及上游布局[128] - **大型科技公司**:关注Meta、谷歌、微软等在AI领域持续投入并取得进展的公司[127] - **中国AI市场**:2025年呈现百花齐放局面,关注逻辑最顺、具有龙头地位的标的[13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数据中心供电系统发展历程**:第一代采用变压器加UPS电源,第二代使用直流HVDC取代UPS,第三代RDP供电解决工程量问题[27] 2. **近零损耗、近零工程和近零故障**:近零损耗通过技术发展降低能源损耗;近零工程通过将机电设备产品化减少现场安装调试时间;近零故障通过直流HVDC拓扑结构和保障拓扑、产品、应用可靠性来确保业务连续运行[25][26][28][29][31] 3. **HVDC系统优势**:具有简单拓扑结构,协同能力高,能进行深度定义化开发以匹配具体业务需求[32] 4. **AI数据中心供电架构选择因素**:综合考虑产业应用、成本和技术成熟度,确保高可靠性,关注投资成本、高效利用空间和智能化运维等特点[39] 5. **AI加硬件发展趋势**:全品类、全人群、全价位覆盖,整合不同场景数据,服务于人,中国AI算力需求占全球约三分之一,高端芯片国产化进程将持续推进[56] 6. **中国AI产业挑战与机遇**:面临国际供应链限制挑战,国产供应链需突破,高端芯片将逐步放量建设,海光信息、寒武纪和华为升腾等企业将发挥重要作用[57][58] 7. **存储行业发展趋势**:AI驱动复苏,Q2触底回升,新型方案在云端和端侧落地,需求增加,库存去化后价格有望反转,关税变化可能产生短期扰动[63] 8. **设备板块发展前景**:2025年半导体设备厂商展望良好,先进制程、高端存储扩展确定性高,业绩确定性强,下游需求增长消化估值,期待平台型并购整合计划[64][65] 9. **零部件及半导体材料发展契机**:去年设备厂商进入实体形态后,今年零部件及上游原材料拉动效应显现,本土供应能力提升,新建厂房为新型材料提供切入契机,半导体材料复苏强劲[66] 10. **AI硬件市场趋势**:2025年保持高景气度,上半年Black Box硬件成焦点,下半年有望推出瑞昱和HBM等产品,大模型底层推理模型推动市场发展,2026年仍将维持高景气度[67] 11. **AI应用在电子和端侧领域趋势**:小模型赋能端侧,与云端大模型结合服务个人用户,2025年首次落地并商业化尝试,2026年产品提速,混合AI是重要趋势[68] 12. **半导体行业阶段与变化**:目前处于弱复苏状态,随着全球降息通道带来的经济周期复苏,将加速半导体周期复苏,2025年有望进入经济周期修复过程[69] 13. **AI技术对上游化工材料影响**:对GPU芯片上游覆铜板材料、先进封装及存储产业链中的高纯度材料、服务器散热的氟化液等产生显著影响[70] 14. **PCB用电子数据材料应用与指标**:在AI服务器中应用集中在覆铜板、树脂、铜箔等核心材料升级,关键指标是介电损耗系数[71] 15. **国产替代对PCB产业链影响**:对标海外企业,国内华为升腾、寒武纪等公司带来上游材料受益,国产替代逐步推进,但仍需克服挑战[71] 16. **PPU和FOPE产品发展情况**:PPU衍生出FOPE,FOPE未来用量可能大幅提升,定价和利润率高于EPL[72] 17. **PPI下游采购情况**:服务器引领下的互通版市场增长,PPI下游采购由台系厂商主导,国内主要厂商是商业科技[74] 18. **PPO市场需求及供给格局**:过去三年需求显著增长,今年预期达5000 - 6000吨以上,衍生出小品种产品,未来主流PPU可能达万吨级,小品种如OPO预计千吨级别,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占据主导地位,盛泉集团是国内有供货方向的企业之一[75] 19. **电子气体行业壁垒及国产化进展**:行业壁垒高,广钢气体等国产企业崛起,形成“一加三”格局[76][77] 20. **半导体材料领域增长前景**:存储结构变化带来工艺环节增加,对保护气、刻蚀气等需求呈指数级上升,HBM国产替代突破后将迎来长期高增长期,雅克科技等公司前驱体业务快速推广[78] 21. **液冷技术发展趋势**:从冷板式液冷向静默式和喷淋式迭代升级,液冷却液需求大幅提高,3M退出含氟聚合物生产为国内厂商提供机会[79] 22. **AI对被动电子元器件影响**:需求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设备中MLCC用量显著增加,相关公司具备长期投资价值[80] 23. **被动元件市场特点及趋势**:电容占比最大,中国国产被动元件迈向高端化,消费电子补贴和新能源车、AI终端落地推动需求增长,高端MRCC需求增加,价格上涨,对上游材料提出更细粒径要求[81][82] 24. **纳米镍粉在被动元件中应用及趋势**:粒径向更细方向演化,高端产品需求增长,相关企业将受益[83] 25. **电感市场变化**:小型化、大功率、高频率、低损耗及低发热成为新性能要求,高性能产品价格上涨,传统低性能产品萎缩[84] 26. **电感器行业格局与成功关键**:过去原材料供应商和电感制造商独立,做好电感器关键在于前端原材料选择和配方,掌握材料并实现一体化研发的新兴公司占据优势[85][86] 27. **AI服务器芯片市场对电感需求预测**:2025年需求达13.2亿元,2026年增长至27亿元,2027年预计达43亿元[87] 28. **AI芯片及相关领域突破公司**:荣旗科技、博迁新材、博云新材、东睦股份、华研精机等公司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88] 29. **AI技术对C端应用生态影响**:目前除ChatGPT外应用未大规模增长,DeepMind可能带来变革,未来有望迎来爆款应用[89] 30. **推动C端AI应用发展因素**:低成本、高效率、性能优越的新技术以及随机性因素可能推动发展,未来几年可能涌现更多创新型应用[90] 31. **2025年春节期间AI应用市场变化和趋势**:C端AI应用产品在一二线城市知识人群获一定认可,三四线城市普及性待提升,阿里云赞助春晚,DeepCode用户量快速增长[91][92] 32. **DeepCode快速增长对市场影响**:展示新模型能迅速吸引用户,各大科技公司接入聚合其功能,得到广泛认可[93] 33. **开发者视角看AI应用发展**:处于“安卓时刻”,中小开发者将推动AI应用百花齐放[94] 34. **春节期间美股表现**:美股表现亮眼,Meta股价突出,与AI相关公司股价保持良好态势[95] 35. **恒生科技指数公司竞争优势**:在技术平权背景下,通过用户和产品优势保持竞争力,投资优先考虑拥有大量用户且产品能力强的公司[96] 36. **投资建议**:将A股和港股中面向C端或兼具B端与C端逻辑的公司按用户量排序作为投资推荐顺序,关注核心用户侧有护城河的大公司和垂直领域有特色的小公司[97][98] 37. **DeepThink对基础软件行业影响**:推动AI平权,助力AI落地,带动C端设备和应用场景多样化,促进杀手级应用出现,发布后市场表现出色,能实现低成本高效训练[99][100][101] 38. **V3模型算力优化措施**:通过全新模型激活参数、低秩联合压缩动力校验的KV缓存映射、高效运行的流水线机制和FP8数据格式优化算力[102] 39. **模型开源与闭源对商业化影响**:开源和闭源将共存,对拥有完整闭源生态的厂商商业化影响不大[103][104] 40. **B端智能体在企业中应用优势**:利用垂直领域私域数据训练,打造专家级AI层级结构,简化交互方式,辅助业务开发,在财务BI审核、报销和人力资源招聘等环节落地较多[105] 41. **海外市场B端智能体发展情况**:相对成熟,SAP和Salesforce等公司通过相关平台实现企业核心业务集成和AI应用[106] 42. **国内外OA与ERP领域AI子系统落地情况**:落地节奏较快,国内在HR管理系统和OA领域有产品落地,国外如SAP实现企业核心业务集成[107] 43. **AI技术在政务及其他行业应用现状**:广泛应用于政务、医疗、金融、能源、法律、教育等行业,终端设备小模型推理能力增强带动新产品形态发展[108] 44. **未来几年终端设备中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持续发展并渗透市场,2025年主流手机厂商推出AI功能手机,自动任务完成功能升级,出货量增加,穿戴式设备发展带动销售量增长[109][110] 45. **终端侧产业链价值评估关注方面**:关注芯片及上游核心零部件厂商增长潜力、品牌联动性,优先选择有优势基础且能构建品牌价值的新一代计算平台,传统厂商借助技术优势打造新品牌效应,大厂降费或开源推动产业链价值提升[111] 46. **AI产业发展趋势**:国内多家公司降低模型调用价格,企业上云和算力需求增加,国产算力一体机价值凸显,芯片成本降低使营收增长加快;全球海外资本开支持续上行,今年预计同比增长20% - 30%,但生成式AI收入低于折旧成本,CSP压力增大[112][113] 47. **美股市场SaaS及AI应用领域动向**:2024年下半年软件行业跑赢半导体行业,软件企业处于弱复苏阶段,基本面企稳向上,现金流状况改善,但北美存在电网、芯片和能源等瓶颈问题,市场预期从资本开支转向收入增长,未来可能估值修复[114] 48. **B端软件公司投资建议**:关注拥有数据、客户及场景的软件公司,以及模型上云相关公司,特别是金融、政府能源等依赖定制较多的场景[115] 49. **微软取消服务器与云厂商股价驱动变化**:是云厂商股价驱动变化的一部分,美股云厂商股价驱动更多由估值和市场叙事推动,今年进入第三年,基数变大、折旧增加,现金流压力增大,涨势放缓[116] 50. **外资对阿里开发投资看法**:持积极态度,阿里开发投资逻辑与其他CSP厂商相似,股价回报高于运营支出,AI云收入增长和基本面恢复将提升估值[117][118] 51. **美国企业IT支出现状**:呈现挤出效应,AI占IT支出比例提高,企业通过压缩其他预算投向AI,整体预算改善幅度不大[119] 52. **AI在美国市场应用推广情况**:仍处于早期阶段,资本支出增加但实际应用端发展缓慢,多数咨询公司AI收入来自算力租赁,实际用例推广速度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