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当竞争

搜索文档
双焦月报:宏观情绪退潮,回归基本面博弈-20250902
红塔期货· 2025-09-02 06: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反内卷情绪减退,双焦定价重回基本面;焦煤供给修复,焦化高排产未缓解,终端按需采购;部分煤矿出煤节奏放缓但复产未受明显扰动;中游焦化控产放松,独立焦化厂产能利用率回落,供应收敛初现,需求有韧性但无明显增量,钢厂补库谨慎 [4][81] - 焦煤盘面加权反弹中回调,持仓增加价格回调,短期宽幅波动,运行区间1030 - 1300,关注区间边缘短线操作机会 [4][81] - 焦炭盘面加权反弹中回调,持仓减少价格回调,短期宽幅震荡,运行区间1450 - 1800,关注区间边缘短线操作机会 [4][81] 各目录总结 宏观解读 国内市场 - 多部门制定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引导产能优化与遏制无序竞争,扭转工业品价格下行趋势,修复企业盈利预期;磷酸铁锂迎来供给侧调控;《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及重点行业治理框架深化,叠加全球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企业盈利修复与资本市场反弹动能有望强化 [7] - 7月财政数据显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转正至 +0.1%,税收收入连续四个月增长;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收窄至 -0.7%,反映土地市场短期改善但受房地产销售疲软制约;支出端广义财政支出增速保持12.1%,民生领域优先发力,基建支出分化且科技支出锐减 [7] 国际市场 - 当地时间8月2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就业增长有下行风险,美联储对降息持开放态度,9月降息概率陡增 [8] 焦煤情况 产量 - 2025年1 - 7月原煤累计产量27.79亿吨,同比增加4.6%,增幅下降;截止9月1日,523家样本矿山原煤日均产量188.61万吨,环比下降;精煤日均产量75.32万吨,环比下降 [9] - 月初受山西、内蒙古煤矿超产检查及“阅兵窗口”安全监管强化影响,市场预期复产节奏放缓,盘面反弹;但产地保供推进,煤矿出货恢复、洗煤负荷高位,焦煤供给修复,终端补库偏弱,焦煤价格上涨动能趋弱,盘面升水转贴水 [9] 进出口 - 2025年1 - 7月炼焦煤累计进口量6250.42万吨,同比下降7.92%,环比小幅上升;蒙煤累计进口量2973.18万吨,环比小幅上升;澳煤累计进口量423.56万吨,环比小幅下降;俄煤累计进口量1825.98万吨,环比大幅上升;加拿大焦煤累计进口量606.68万吨,环比下降 [15] - 蒙俄主导性加强,总进口量占比达76.74%;蒙煤因上半年库存堆积后期降库,同比去年进口量下降14.01%;俄煤本月到港量加持同比上涨3.94%;加、澳同比去年呈增长模式,预计后期到港量稳增长 [15] 库存 - 截止2025年9月1日,523家精煤样本矿山库存283.62万吨,环比小幅上升;焦煤港口库存275.35万吨,环比小幅上升;焦煤独立焦企库存961.27万吨,环比小幅下降;247家焦煤联合钢企库存811.85万吨,环比小幅上升 [25] - 原煤向精煤传导顺畅,整体主动去库;焦化企业库存下降5.14万吨,排产恢复带动出货放量;港口库存环比回升13.86万吨,或与贸易节奏与集港结构调整有关,短期流转滞缓;钢厂库存小幅减少0.46万吨,终端采买刚需,无明显主动补库 [25] 焦炭情况 供应 - 2025年1 - 7月焦炭产量2.92亿吨,同比增加2.91%;截止9月1日,230家独立焦企焦炭日均产量51.28万吨,环比小幅下降,产能利用率环比小幅下降;247家联合钢厂焦炭日均产量46.09万吨,环比下降,产能利用率环比下降;吨焦平均利润45元 [34] - 25日主流焦企对焦炭价格提出第八轮涨价,湿熄焦上调50元/吨,干熄焦上调55元/吨,主流钢厂暂未回应;焦炭连续七轮涨价落地,焦企利润修复,部分焦企有提产计划,但受原料端焦煤前期涨幅影响,未大面积复产 [34] 进出口 - 2025年1 - 7月中国焦炭及半焦炭累计出口量439.86万吨,同比下降21.92%,出口总量收缩;中国焦炭产能占全球70%以上,出口量占国内总产量比例低,出口下滑对国内影响小 [43] - 印度低灰分焦炭进口限制政策、全球经济放缓、东南亚多国钢铁产量收缩及国际钢价竞争加剧,压制焦炭出口需求 [43] 库存 - 截止2025年9月1日,焦炭当周库存887.47万吨,环比下降;焦炭独立焦企当周库存65.31万吨,环比持平;247家焦炭钢企当周库存610.07万吨,环比持平;焦炭港口当周库存212.09万吨,环比小幅下降 [46] - 焦化企业库存环比增加0.94万吨,出货受限,累库压力抬升;港口库存下降2.53万吨,集港节奏稳定,但贸易商出货积极性弱,成交清淡 [46] 铁元素情况 需求 - 2025年9月1日,高炉吨钢利润33元,小幅回调;247家钢企铁水日均产量240.13万吨,环比高位持平;五大材消费量857.77万吨,处于近几年低位;五大材库存1467.88万吨,持续去库且处于历史低位 [56] - 钢厂库存小幅增加0.48万吨,补库节奏放缓,采购以刚需为主;铁水产量平稳,终端成材消费缺乏亮点,需求端支撑偏弱;第八轮提涨未获响应,焦钢博弈延续,现货价格上行动力不足 [56] 终端需求 - 2025年1 - 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8229亿元,同比增长1.6%;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2%,制造业投资增长6.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1 - 7月累计出口钢材6798.24万吨,同比增加11.41% [64] - 投资端动能走弱,民间投资增速降幅扩大0.9%至 -1.5%,对整体投资拖累加深;民营企业“不敢投、不愿投”现象加剧,受破除“内卷”、房地产市场走弱、出口下行及物价低迷预期等因素压制,政策需加大对薄弱环节支持力度 [64] 基差&期限结构 - 焦煤基差 -9元,从低位反弹,长期在 -85 - +138区间波动,关注基差反弹至高位正套离场机会;焦煤期限结构contango结构走陡,跨月套利可反套 [72] - 焦炭基差 -38元,低位反弹,长期在 -132 - +55区间波动,关注基差反弹至高位正套离场机会;焦炭期限结构contango结构走陡,跨月套利可月间反套 [72]
努力营造更有活力、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人民日报· 2025-08-25 07:36
市场准入与退出效率提升 - "十四五"以来企业净增1999.9万户 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1][6] - 全面实施经营主体简易注销登记 无债权债务主体最短21天可退出市场[1][6] - 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 开办餐饮店时间由37天缩减至15天[1][7] - 企业信息变更材料由23份精简至6份 电子营业执照下载量达3.7亿次累计使用超6亿次[1][7]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展 - 推动反垄断法颁布15年后首次大修 第三次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3] - 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审查全覆盖[3] - 审查重要政策措施4.22万件 对1.14万件提出修改意见[4] - 查处供水燃气建材等领域垄断案件 组织全国统一销毁行动货值达27.9亿元[3][4] 监管机制优化与执法成效 - 企业信用指数从2020年128.6升至2025年上半年161.61[4] - 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投诉举报8902.8万件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7.1亿元[4] - 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发布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防范"小过重罚"[7] - 将6种高风险产品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 15种产品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9]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 - 国家药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4%以上 年抽检药品20余万批次[8] - "十四五"批准创新药204个 创新医疗器械265个[8] - 粮食加工品肉制品奶制品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高位[8] - 对网络购物外卖点餐直播带货等新消费场景强化平台合规指导[8] 质量提升与产业支持 - 深入推进"提质强企"行动 累计帮扶企业37.6万家[9] - 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 在研创新药数目达全球30%左右[8] - 推动长三角区域电子证照共享 建设大湾区信用数据共享专区[4] - 依法增设最长5年出资期限 遏制天价出资超长出资等乱象[6]
市场监管总局答每经记者问:坚决纠治各种封闭“小市场”等行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4 14:27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措施 - 组织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 立案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 清理地方标准8000余项 [1] - 推动反垄断法实现颁布15年后首次大修 第三次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 将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上升为法律规定 [2] - 制定《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定》等12部配套规章 建立灵活完善的合规和执法指南指引体系 [2] 反垄断执法成效 - 持续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 查处医药领域垄断案件推动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3] - 查处供水燃气建材机动车检测等领域垄断案件 有效降低公众生活成本和经营主体生产负担 [3] - 加强平台经济自然垄断等重点领域经营者集中审查 共审结案件3400件 查处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145件 [3] 公平竞争审查机制 - 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机制 对各级政府拟出台文件严格把关 共审查重要政策措施4.22万件 对1.14万件提出审查修改意见 [3] - 加大对企业间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力度 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近5万件 其中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4296件 [3] 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 探索推动长三角等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在政务服务企业信用监管执法标准认证等方面实现"异地同标" [4] - 沪苏浙皖联合发布《电子证照共享应用规范》 三省一市17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实现跨省"一网通办" [4] - 建设大湾区信用数据共享专区和跨境信用综合服务平台 发布"湾区标准"244项 发放"湾区认证"证书155张 [4] 平台经济监管体系 - 出台《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网络交易执法协查暂行办法》《自然人网店管理规范》等规则 [6] - 推动出台《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 明确平台经济领域竞争规则 [6] - 成立全国平台经济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加快制定相关国家标准强化标准引领 [6] 网络市场监管行动 - 持续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 督促平台删除违法商品信息454.1万条 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网店5.8万个次 [7] - 查办涉网类案件10.5万件 突出强化直播电商乱象治理 查办"三只羊""东北雨姐"等重大案件 [7] - 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 解除"自动跟价""强制运费险"等不合理限制 提升收费合理性和透明度 [5][7] 平台经济服务措施 - 出台《关于推动网络交易平台企业落实合规管理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 引导平台完善合规管理机制 [7] - 围绕重大活动及"6·18""双11"等重要时段发布合规提示 试点向平台提供政务数据比对服务 [7] - 常态化开展与平台商户外卖骑手主播等各方主体沟通交流 帮助平台有效拦截及时清退违规主体 [7]
努力营造公平、活力、放心市场环境
经济日报· 2025-08-23 01:07
市场监管制度完善 - 《反垄断法》在2022年完成颁布15年后首次大修,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2] - 《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第三次修订,将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上升为法律规定 [2] - 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审查全覆盖,强化对行政干预市场的制度约束 [2] - 制定《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定》等12部配套规章,建立灵活完善的合规和执法指南体系 [2] - 配套出台《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和《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明确平台经济竞争规则 [3] 执法行动成效 - 市场监管总局共审查重要政策措施4.22万件,对1.14万件提出审查修改意见 [3] - 立案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清理地方标准8000余项 [3] - 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近5万件,其中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4296件 [3] 营商环境优化 - 新修订《公司法》增设最长5年出资期限,提升注册资本"含金量" [4] - 发布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行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 [4] - 企业开办时间大幅压缩,开办餐饮店时间由37天减少至15天 [4] - 企业信息变更材料由23份精简至6份 [4] - 电子营业执照下载量达3.7亿次,累计使用超6亿次 [4] - 实施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无债权债务主体最短21天可退出市场 [5] 市场主体增长 - "十四五"以来企业净增1999.9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 [5] 质量提升指标 - 企业信用指数从2020年度的128.6上升到2025年上半年的161.61 [1] -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高到85.86 [1] - 生活性服务质量满意度达81.33 [1] - 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81.62 [1] 食品安全监管 - "十四五"期间查办食品安全案件226.04万件 [6] - 依法吊销许可证3072件,实施从业限制23.8万人 [6] - 粮食加工品、肉制品、奶制品等大宗食品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高位 [6] - 强化平台企业合规指导,治理"幽灵外卖"、虚假声称等突出问题 [6] - 制定网络销售、平台外卖、直播电商等监管制度,明确各类主体食品安全责任 [6]
努力营造公平、活力、放心市场环境 “十四五”以来我国企业净增1999.9万户
经济日报· 2025-08-22 22:11
市场监管制度完善 - 企业信用指数从2020年度的128.6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61.61 [1] -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生活性服务及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分别达85.86、81.33、81.62 [1] - 《反垄断法》2022年完成首次大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次修订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 [2] - 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现四级政府审查全覆盖,制定12部配套规章完善合规执法体系 [2] - 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明确平台竞争规则 [3] 反垄断与公平竞争执法 - 审查重要政策措施4.22万件,对1.14万件提出修改意见以防范市场分割政策 [3] - 立案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清理地方标准8000余项破除地方保护 [3] - 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近5万件,其中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4296件 [3] 营商环境优化 - 新修订《公司法》增设5年出资期限限制,规范注册资本认缴行为 [4] - 推行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及登记事项规范化,设置"红绿灯"机制 [4] - 企业开办时间压缩,餐饮店开办周期由37天缩短至15天,信息变更材料由23份减至6份 [4] - 电子营业执照下载量达3.7亿次,累计使用超6亿次 [4] - 企业简易退出程序最短仅需21天,修订《企业注销指引》优化跨部门协同机制 [5][6] 经营主体增长 - "十四五"期间企业净增1999.9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 [6] 食品安全监管 - 查办食品安全案件226.04万件,吊销许可证3072件,实施从业限制23.8万人 [7] - 粮食加工品、肉制品、奶制品等大宗食品合格率持续保持高位 [7] - 强化平台经济监管,针对网络外卖、直播带货等新场景制定专项制度 [7]
“三只羊”“东北雨姐”等被点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发声
凤凰网财经· 2025-08-22 15:16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措施 - 立案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并清理地方标准8000余项以破除地方保护 [2][6] - 推动反垄断法首次大修及第三次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 [3] - 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审查政策措施4.22万件并对1.14万件提出修改意见 [6] 反垄断与公平竞争执法 - 查处医药领域垄断案件推动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并降低公众生活成本 [4] - 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3400件并查处违法实施案件145件 [4] - 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近5万件其中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4296件 [6] 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 推动长三角区域17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实现跨省一网通办 [6] - 发布大湾区标准244项并发放湾区认证证书155张 [6] - 实现政务服务、企业信用、监管执法和标准认证等领域异地同标 [6] 平台经济监管与治理 - 出台《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则明确平台经济竞争规则 [8] - 删除违法商品信息454.1万条并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网店5.8万个次 [9] - 督促平台取消仅退款等不合理限制并提升收费透明度 [9] 平台经济服务与支持 - 试点向平台提供政务数据比对服务拦截违规主体 [9] - 出台指导意见引导平台完善合规管理机制 [9] - 常态化与平台、商户、骑手等主体沟通指导 [9]
“三只羊”“东北雨姐”等被点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发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07:38
反垄断执法与公平竞争制度建设 - 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并清理地方标准8000余项以破除地方保护[1][5] - 修订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推动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现四级政府审查全覆盖[3] - 制定12部配套规章包括《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定》建立合规执法指南体系[3] 重点领域执法行动与案件查处 - 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3400件并查处违法实施集中案件145件[4] - 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近5万件其中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4296件[5] - 督促平台删除违法商品信息454.1万条责令停止服务网店5.8万个次查处涉网案件10.5万件[8] 平台经济监管与规范发展 - 出台《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则并发布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明确竞争规则[7] - 强化直播电商治理查办"三只羊""东北雨姐"等重大案件[8] - 督促平台取消"仅退款"等不合理限制并规范外卖平台促销行为[8] 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 推动长三角地区17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实现跨省"一网通办"[6] - 发布大湾区标准244项发放湾区认证证书155张[6] - 建立信用数据共享专区与跨境信用综合服务平台[6] 民生领域执法与成本优化 - 查处医药领域垄断案件推动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4] - 查处供水、燃气、建材等领域案件降低公众生活成本与企业负担[4] - 审查重要政策措施4.22万件对1.14万件提出修改意见防止妨碍统一市场政策出台[4]
“三只羊”“东北雨姐”等被点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督促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等不合理限制,立案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07:37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措施 - 组织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 立案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 清理地方标准8000余项 [2][6] - 推动反垄断法实现15年来首次大修 第三次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 将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上升为法律规定 [4] - 推动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审查全覆盖 对行政干预市场行为强化制度约束 [4] 反垄断执法成效 - 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3400件 查处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145件 [5] - 持续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 查处医药领域垄断案件推动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5] - 查处供水燃气建材机动车检测等领域垄断案件 有效降低公众生活成本和企业生产负担 [5] 公平竞争审查机制 - 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机制 审查重要政策措施4.22万件 对1.14万件提出修改意见 [6] - 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近5万件 其中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4296件 [6] - 推动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实现17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跨省"一网通办" [6] 平台经济监管措施 - 出台《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则 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明确竞争规则 [8] - 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 删除违法商品信息454.1万条 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网店5.8万个次 查处涉网类案件10.5万件 [9] - 督促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等不合理限制 规范外卖平台促销行为 [9] 平台经济服务举措 - 出台指导意见引导平台完善合规管理机制 在重大活动期间发布合规提示 [9] - 试点向平台提供政务数据比对服务 帮助拦截清退违规主体 [9] - 常态化与平台商户骑手主播等主体沟通交流 提升监管温度 [9]
低价承揽被举报!协会:将重点关注
券商中国· 2025-08-16 15:53
行业监管动态 - 河南省资产评估协会通报某机构在投标项目中报价低于最高限价45%,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实施意见》的低成本报价行为[2] - 该案例为《实施意见》发布后首例公开举报的低价承揽案例,监管已下发关注函并要求重点监控项目执业质量[2] - 《实施意见》旨在防止行业"内卷式"竞争,维护公共利益和评估机构权益,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2] 反不正当竞争措施 - 评估机构可通过投标报价(低于平均值50%或次低报价50%)、成本核算、历史收费等维度举证不正当竞争行为[3] - 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同步发布承销报价自律管理通知,禁止主承销商低于成本报价,要求成本测算覆盖全流程支出[4] - 自律规则明确承销成本计算需包含人力、差旅、系统建设等全链条支出,并基于上年度实际支出测算[4] 举报与监督机制 - 评估机构可向中评协、地方协会、招标机构等多方举报不正当竞争行为,需提供具体证据[3] - 交易商协会建立投诉渠道,对违规承销报价行为将采取自律措施[4]
理想i8测试风波:声明能止争议,法律边界仍需厘清
观察者网· 2025-08-07 08:24
事件背景与三方回应 - 理想汽车、中国汽研与东风柳汽发布联合声明回应理想i8碰撞测试争议 理想汽车对品牌关联风险预估不足致歉 中国汽研承认流程管控未规避信息不完整风险 东风柳汽呼吁抵制不正当竞争并坚守合规经营底线[1] 法律边界与侵权认定 - 理想发布会视频中东风柳汽乘龙品牌标识清晰可见 但律师认为单纯无意暴露商标可能不构成商标权侵犯[2] - 视频内容易引发消费者对乘龙卡车安全性的担忧 若不澄清可能损害东风柳汽名誉权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和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法人名誉权受法律保护[2] - 重型卡车安全性本应优于家用轿车 但测试中卡车的脆弱表现会导致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产生质疑[2] 不正当竞争与广告法规符合性 - 理想汽车与东风柳汽无直接竞争关系 理想主营乘用车且无进军货运车计划 因此不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3] - 碰撞测试视频涉及车辆安全性宣传 属于广义广告内容 若未公开测试车辆状态/碰撞角度/卡车配重等参数 可能违反《广告法》第四条真实性原则和第二十八条虚假广告规定[3] - 选择性展示有利画面(如卡车倾覆)而未说明载重/碰撞速度设定依据/测试车辆状态 可能构成引人误解的宣传[3] 潜在法律后果与风险化解 - 发布虚假广告可能被市场监管部门责令停止发布 要求消除影响并处以罚款 若误导消费者造成权益损害 广告主需承担民事责任[4] - 律师建议理想汽车公开完整测试参数及中国汽研报告 官网补充"测试结果仅针对特定场景"免责声明[5] - 中国汽研可出具书面说明 强调测试按委托方要求执行 技术细节以报告为准 避免卷入商业纠纷[5] - 东风柳汽可委托第三方对同款卡车进行标准碰撞测试并公布结果 通过舆论引导强调非标测试不代表实际安全性能[5] 行业警示与经验总结 -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 车企常采用直观刺激方式展示安全性 但涉及宣传的非标准测试仍属广告内容 不能脱离事实基础[6] - 企业应互相尊重 抵制不正当竞争 坚守合法合规经营底线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向强国迈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