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虚假宣传
icon
搜索文档
西贝贾国龙多个社交账号内容被清空,抖音仅留一条视频作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07:02
9月28日,西贝餐饮集团创始人贾国龙多个社交媒体账号的内容被发现已清空。其小红书账号、视频 号"西贝老贾爱请客"均无作品展示,抖音账号仅保留一条2024年9月30日发布的专访视频,内容涉西贝 餐饮成长历程。 相关事件进一步加深公众对西贝虚假营销、刻意炒作的质疑。9月26日,西贝的九年老顾客、律师郭乘 希以 "侵权责任纠纷" 为由,将上海西贝周昕餐饮文峰分公司、上海西贝周昕餐饮公司、内蒙古西贝餐 饮集团诉至崇川区人民法院,指出西贝涉嫌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并称"诉讼的目的不是针对 西贝,而是为了能够促进我国的食品安全立法更加规范化,这样能够促进经营者规范化经营,保护广大 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在"汤换房"视频中,西贝北京六里桥旗舰店前店长刘某霞称,2002年至2004年她服务一位顾客,对方竟 要赠其北京一室一厅住房。有网友推算,按刘某霞所述她2004年才17岁,那么2002年她15岁就在西贝门 店工作了。9月26日,西贝客服回复称"真人真事",并不清楚刘某霞是否15岁就在西贝上班。 西贝曾试图通过温情内容挽回形象,如发布视频称一名宝妈分享孩子快1岁时不肯吃饭,后来在西贝学 会吃饭的故事,贾国龙称自己听后 ...
西贝别想蒙上消费者的眼睛
搜狐财经· 2025-09-28 05:58
西贝近期宣传《7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引发全网吐槽,里面称孩子2岁开始吃西贝,7岁时母亲看新闻后不让吃西贝,于是 大哭大闹,见到店长还抱着腿哭,活脱脱的苦情戏。另外,西贝官方号还曾发文称,一名宝妈分享孩子快1岁时不肯吃饭,后来在西贝学会吃饭的故 事,令西贝董事长贾国龙深受鼓励并落泪。 西贝的离奇温情公关文让人难以置信,他们又如此谜之自信,让人不得其解。里面都是一副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的样子。这些文案似乎都想 表明自己的饭菜好吃到能发生奇迹。在罗永浩质疑西贝难吃且使用预制菜后,西贝还在使用老套路让人疑惑。如果说案例是真实的,那只是徒增笑 料,令人反感。如果是虚假的,那是不是违法违规了,需要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9月27日,"西贝回应一碗汤换顾客北京一套房"冲上热搜。据报道,有网友扒出一则西贝官方发布的视频《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要送我北京一套 房》,引发许多人吐槽。(据9月27日极目新闻报道) 这则视频是网友"考古"挖出来的,事件已经过去20多年了。视频中,西贝北京六里桥旗舰店店长刘某霞讲述,有一次一位来自内蒙古的顾客提出要一 碗羊肉汤、一碗凉汤,但只付 ...
贾国龙清空多平台账号内容,此前西贝公关文再引争议,9年老客户起诉其欺诈、虚假广告
搜狐财经· 2025-09-28 04:18
公司动态 - 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的小红书及视频号账号内容已清空 仅抖音账号保留一条发布于2024年9月30日的公开视频作品[1][4] - 西贝官方号"西贝品味早读"发布宝妈分享孩子在西贝学会吃饭的视频 该视频目前已不可见[9] - "西贝品味早读"视频号已设置为私密账号 需经对方同意关注后方可查看内容[11] 经营数据 - 西贝餐饮年营收达62亿元人民币 被称作西北菜领域佼佼者[4] 法律纠纷 - 西贝九年老客户郭乘希律师于9月25日向法院提起诉讼 指控公司涉嫌欺诈和虚假宣传[11] - 诉讼基于8600余元消费记录证据 指控西贝使用"有机""现点现烤"宣传但实际多为冷冻半成品复热 且使用转基因大豆油未标示[11] - 原告要求西贝承担三倍消费赔偿25917.12元 赔偿1万元精神抚慰金 并在多平台致歉一周[11] 舆论争议 - 西贝官方发布的《7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文章及《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要送我北京一套房》视频引发网友吐槽[11] - 公司表示部分视频或文章删除是因为顾客和员工遭受网暴[9]
宣称“安全无毒”“永久修复”,网售树脂补牙产品风险有多大?
新京报· 2025-09-28 02:12
近日有媒体报道,天津一名男子网购5元补牙材料在家自行补牙,却导致牙齿被材料包裹难以清除。一项颇具技术 含量的治疗行为,在商家的宣传中却成为"轻轻松松在家补牙"。新京报记者近期在多个购物平台和社交平台发 现,这类网售DIY补牙产品多为树脂材料,商家宣称可以补牙洞、修复缺牙,安全无毒,"专为蛀牙牙洞研发""告 别蛀牙""一秒修补""省钱""即补即用"等表述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买单。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树脂补牙产品标注为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号,但无法查到备案号;部分没有医疗器械相关证 号;还有一些所谓的"进口"产品,只是用英文进行包装,实则在国内生产。 "补牙是非常高风险的医疗行为,强烈不建议患者自行购买和使用补牙材料进行补牙操作,其危害远大于可能带来 的便利和节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李智指出,网购的"树脂"材料和牙医使用的"树脂"材料虽然 在化学成分上可能属于同一大类,但在材料生物安全性、强度、粘接系统以及最重要的"配套技术"上有着天壤之 别。口腔科使用的补牙树脂,由于需要在口腔内长期存留,对其生物安全性要求更高,按照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管 理。自行补牙也暗藏多重健康风险。 法学专家认为,商家在临时补牙材料的 ...
携程、去哪儿等平台回应“抢票加速包是噱头”
新浪财经· 2025-09-27 06:39
第三方抢票平台加速包服务调查 - 第三方平台(携程、去哪儿、飞猪等)售卖"加速包"服务 价格区间为48元至60元 包装为"全能抢票"或"放心抢票"套餐 [1][5] - 平台声称加速包可提高抢票成功率或速度 但实际体验中12306系统最先出票 加速包效果未获验证 [1][3] 平台客服回应与服务描述 - 携程客服称助力包通过专属服务器提高抢票速度但无法保证成功 [1][7] - 去哪儿客服表示加速包可提高概率但无法预测具体效果 [1][7] - 同程和飞猪客服称系统协助抢票但不保证100%成功 失败可退款 [7] 12306官方立场与系统机制 - 12306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 未分配票额或进行数据连接 [3] - 12306候补订单按提交顺序配票 第三方平台无优先权或特殊渠道 [1][3] - 第三方平台通过注册多个个人账号在12306购票 无法被直接阻止 [1] 加速包实际效果与历史测试 - 12306测试显示第三方平台加钱与不加钱效果相同 加速包仅为噱头 [3] - 平台通过界面设计引导消费(如高亮显示付费按钮) 设置多级加速等级(低速至VIP)价格随等级上涨 [3] 消费者行为与心理因素 - 超三成消费者对加速包效果存疑 但仍因焦虑心理购买 [8] - 消费者因候补机制焦虑(如开售即候补压力)而尝试加速服务 [9] 法律风险与合规问题 - 若加速包名不副实且夸大宣传 涉嫌虚假宣传或欺诈 消费者可要求解除合同并退款 [2][11] - 第三方平台技术手段可能导致普通消费者抢票成功率降低 涉嫌不正当竞争 [11] - 未获铁路方授权的加速服务即使有效也可能涉嫌非法经营或行政违法 [11]
携程、去哪儿等平台回应“抢票加速包是噱头”
新浪财经· 2025-09-27 06:35
第三方平台抢票加速服务调查 - 第三方平台如携程、去哪儿、飞猪等将加速服务包装为"全能抢票"或"放心抢票"套餐售卖 价格在48元至60元之间 [2][7] - 平台客服回应称加速服务通过专属服务器或系统提升抢票速度或概率 但均无法保证100%成功 失败则全额退款 [3][9] 12306官方购票机制 - 12306官方明确表示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提供加速抢票服务 候补订单严格按提交顺序配票 [4][6] - 第三方平台所有购票请求最终均需进入12306系统排队 无优先权或特殊渠道 加钱与不加钱效果相同 [4][6] 加速服务实际效果与消费者行为 - 铁路12306中心测试证实第三方平台加速服务无实际效果 仅为噱头 建议消费者直接通过12306候补购票 [6] - 超三成消费者对加速包效果存疑 但仍因购票焦虑心理购买 部分消费者反映候补机制设计加剧焦虑感 [11] 法律合规风险 - 若加速服务名不副实且故意夸大宣传 涉嫌虚假宣传及欺诈 消费者可要求解除合同并退款 [13] - 第三方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抢票成功率可能降低普通消费者购票机会 违背公平原则 涉嫌不正当竞争 [13] - 即使加速服务有效 因未获铁路方授权 也可能涉嫌非法经营及行政或刑事违法 [14]
守护阳澄湖大闸蟹金招牌
苏州日报· 2025-09-26 00:37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分析总结: 行业监管动态 - 苏州市场监管部门近期组织分级分类监测和专项执法检查以规范阳澄湖大闸蟹营销活动并优化营商环境[1] - 监管行动聚焦电商平台、线下经营户和农家乐等重点场所[1] - 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查办去年蟹季期间相关案件27件 罚没款达95.52万元[6] - 对失联或实际经营地不在苏州的经营主体采取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督促变更登记及移送平台处置等措施[6] 市场销售问题 - 虚假宣传成为突出问题 有公司宣称养殖面积900余亩但实际仅70亩并被处罚款10000元[2] - 存在未获地理标志授权却使用“阳澄湖大闸蟹”宣传的混淆行为 所售大闸蟹实际为外地蟹[3] - 蟹卡提货困难问题显著 有商家操纵营销平台预约数量人为设置提货障碍[4] - 短斤缺两、以次充好、冒用标志和仿制蟹扣等是往年投诉和查处的热点问题[5] 线上销售监管 - 8月起对抖音、快手、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和小红书等平台实施线上分级分类监测[7] - 监测覆盖主体准入、直播带货宣传、商品信息表述及价格表述等关键场景[7] - 累计监测相关主体1184家次和商品4411个次 督促平台整改下架违规线索785条[7] - 发送属地线下查处线索3条以有效防范线上违法风险[7]
榴莲月饼没榴莲”不是“老婆饼里没老婆
新京报· 2025-09-24 07:50
"榴莲冰皮月饼"里真有榴莲吗?还真没有。近日,新京报的一则调查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据记者核查20款"榴莲冰皮月饼"发现,6款售自直播间、电商平台的低价榴莲冰皮月饼,并未添加所宣 称的"榴莲肉",取而代之的是"榴莲味食品馅料"或"榴莲味西点酱"等复合调味料,榴莲成分实际占比不 足3%,且产品中添加了多种食品添加剂。 也就是说,消费者在一些直播间、电商平台上低价购买的榴莲冰皮月饼,所谓的榴莲成分很可能只存在 调味料里。但在商家的宣传中,在主播的描述或暗示里,都在表明有真实榴莲果肉添加,没有"科技与 狠活"。 部分商家如此做生意,不仅暴露其诚信缺失,更已涉嫌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因为,所谓榴莲月饼, 核心卖点就在于"榴莲"。消费者愿意为此类产品买单,也是基于对其真实原料和独特风味的期待。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 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商家如此以"名不副实"的噱头收割流量与利 润,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公然漠视。 值得警惕的是,从以往案例看,此类现象已非个例。此前就曾爆出蟹黄汤包没蟹黄,牛肉干里没牛肉等 一些销售伪劣 ...
“榴莲冰皮月饼”里真有榴莲吗?我们核查了20款产品
贝壳财经· 2025-09-24 01:31
中秋临近,"榴莲冰皮月饼"成为今年各电商平台力推的消费热点。 与线下动辄198元一盒、均价20元一枚的"高价"相比,部分直播间推介的"比比赞""美狮"等品牌的榴莲冰皮月饼,售价低至"29.9元买一盒送一盒",折合每枚 单价不足3元。据主播描述或暗示,这些榴莲饼皮月饼虽然售价低廉,但其中有真实榴莲果肉添加,没有"科技与狠活"。 近日,新京报记者核查20款"榴莲冰皮月饼"发现,6款售自直播间、电商平台的低价榴莲冰皮月饼并未添加所宣称的"榴莲肉",取而代之的是"榴莲味食品馅 料"或"榴莲味西点酱"等复合调味料,榴莲成分实际占比不足3%,且产品中添加了多种食品添加剂。在批发平台,这类"调味"类的榴莲冰皮月饼,单枚售价 可低至0.6元。 对于部分高比例添加榴莲果肉的冰皮月饼,质量、售价也存在明显差异。据业内人士介绍,榴莲果肉品质是决定榴莲冰皮月饼成本与价格的关键因素。我国 目前对榴莲没有分级标准,业内普遍根据榴莲甜度、生果率来对冷冻榴莲果肉进行品质分级。"猫山王"无核榴莲售价可达到300多元/公斤,而榴莲碎肉等边 角料的售价可低至60元/公斤。然而,无论是高品质的榴莲果肉,还是纤维含量高、品质相对较差的榴莲碎肉或榴莲泥 ...
中新报道有反馈|市野医生等涉事产品被下架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13:42
中新报道有反馈|市野医生等涉事产品被下架 中新网北京9月22日电 中国新闻网《民生调查局》日前刊发《接断骨效果堪比"502",起底"洋膏药"变身术》报道。截至20日,报道提及的"市野医生""藏老 祖""苗阿姐"等品牌店铺在电商渠道已检索不到,涉事产品已全部下架。9月22日,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已关注此事,目前 已对涉事企业依法依规作出了行政处罚。 中新网记者此前调查发现,一款名为"市野医生"的筋骨疼痛贴,因宣称"2分钟接骨""东京医学研究院研发""日本专利"在电商平台走红,销量突破百万单。 然而,其宣传中提到的"东京医学研究院"实为2024年4月在香港注册成立的"东京医学研究院株市会社有限公司",所谓"日本专利产品"实为亿佰人(郑州)科技 有限公司委托安徽某厂家生产、成本仅2元一盒的普通贴剂。同时,"市野医生"背后经销商还运营了"苗阿姐""藏老祖"等多个品牌,均采用相同模式,打 着"祖传""械字号认证"等旗号收割流量与信任。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