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友岸外包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交大胡捷:中国企业出海“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凤凰网财经· 2025-06-30 14:22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于6月28-29日在深圳举行 主题为"为开放的世界" 旨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之际为中国企业搭建思想碰撞 资源对接 规则对话的高端平台 [1] 全球化2.0与产业链重构 - 在关税战与全球化2.0推动下 产业链正从"制造在中国"向"中国+1"和"中国+N"转型 从"离岸外包"转向"友岸外包"和"近边外包" [3] - 国际格局变化使中国企业出海成为趋势 既是发展需要也是应对全球产业链格局重构之策 [3] 中国企业出海现状与挑战 - 中国企业出海优势是竞争力强("卷") 但这也成为劣势 表现为"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的竞争模式 [3] - 许多中国企业产能大但利润低 主要威胁来自同国竞争对手("第二个中国人") 导致行业恶性竞争 [4] 高质量出海路径 - 企业需从产品出海升级为企业出海 补全战略层面的系统性思考 [3] - 强化跨文化管理能力 需具备国际化定位 整合全球资源进行本地化运营 [3] - 需规避政治风险 关注所在国国际政治定位及政治演变 [3] - 需规避行业风险 特别是恶性竞争问题 [4] 品牌出海与软实力建设 - 品牌出海是企业高质量出海的落脚点 世界级品牌需依托世界级文明观和文化观 [4] - 软实力建设应以"爱"为核心 崇尚普世文明 理解尊重当地文化 塑造"可爱而强大"的品牌形象 [4]
印度真正的麻烦可能才刚刚开始
虎嗅APP· 2025-05-14 09:36
印巴冲突背景 - 印巴冲突呈现周期性特征 每次停火都是下一次冲突的开始[1] - 克什米尔地区存在结构性矛盾 印巴分治遗留问题导致领土争端持续[8] - 穆斯林反抗组织频繁袭击印度目标 最大规模袭击造成40名印度士兵死亡[12] 冲突战果争议 - 巴基斯坦公布6:0战损比 外界猜测有外部力量介入[2] - 印度否认战机被击落 称残骸为试飞遗留物[2] - 阵风战机被击落获广泛认可 但飞行员被俘消息存疑[3] 印度经济战略 - 莫迪政府效仿中国发展模式 推行"印度制造"政策[4] - 强制要求外资企业本地建厂 目前主流科技公司均在印设厂[4] - 承接"友岸外包"产业转移 苹果iPhone和特斯拉工厂正在选址[4] 冲突经济影响 - 军事冲突消耗财政资源 影响基础设施建设进度[7] - 地区不稳定导致外资撤离风险 印度承接产业转移进程受阻[7] - 2023年印度经济增长超预期 但远低于中国巅峰水平[6] 地缘政治格局 - 巴基斯坦拥有100余枚核弹 主要瞄准新德里[13] - 中国在喜马拉雅防线保持压力 分散印度军事资源[14] - 美国试图平衡印巴关系 但调解努力成效有限[15] 未来趋势研判 - 印巴边境或形成长期低强度冲突 类似十年轮战模式[18] - 冲突将加剧印度财政压力 北方重兵部署消耗资源[18] - 中国可能通过武器测试和基建项目深化与巴合作[19][20]
洛杉矶港的“闲与忙”:中外海运人士称一波航运高峰即将到来
环球时报· 2025-05-13 22:37
中美航运业动态 - 洛杉矶港出现一半以上集装箱船泊位空闲的罕见景象,上周抵达的集装箱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约1/3 [1][2] - 中美经贸会谈后,海运预定量增长35%,积压订单快速出现,预计未来四到六周内将出现货运激增 [1][6] - 4月1日当周从中国发往美国的集装箱预订量比前一周下降64%,中国到美西和美东的即期运价分别下跌56%和48% [6] 美国零售商与进口商 - 美国零售商因库存告急发愁,部分进口商已要求中国供应商停止发货以避免高额关税 [1][2] - 鞋类零售商因关税成本上涨40%,计划提高秋季商品售价,并提前在8月和9月发货以应对圣诞节需求 [5] - 化学品分销行业预计将迎来一波补充库存行动,涵盖洗涤剂、饮料和肥料等产品 [5] 中国出口企业应对策略 - 部分中企通过海外仓存货平稳度过关税影响,自有品牌企业议价能力较强,可消化税率上涨成本 [4][6] - 宁波新东方工贸有限公司因自有品牌在美国市场利润空间较大,能够应对当前税率上涨 [6] 海运市场与运价预测 - 承运企业将运力移出中美航线,转向其他航线,导致中美航线直靠服务减少 [8] - 中国到美国西海岸的海运价格短期内可能上涨20%,班轮公司可能出现舱位不足 [8] - 运费长期上涨动力不足,但短期内因零售商囤货需求可能暴涨 [8] 美国出口行业现状 - 美国大豆出口受关税影响严重,中国优先从南美采购,美国大豆出口量同比下降60%以上 [6][7] - 美国对中国的能源出口累积量同比下降14% [7] 行业长期趋势 - 若关税战持续,企业可能重构供应链,转向"近岸外包"或"友岸外包",降低供应链效率 [9] - 全球海运需求可能因供应链效率下降而增长,航运公司或分散运力至新兴市场如东盟 [9]
特朗普对华服软晚了一步,一架专机降落北京,来截胡美国订单?
搜狐财经· 2025-05-13 11:48
中美贸易谈判进展 - 美国取消91%已加征关税 中国对等撤销反制措施 [2] - 双方同意暂停另外24%对等关税90天 中国同步跟进 [2] - 谈判被描述为"坦诚 深入 具有建设性" 达成实质性进展 [1]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认可谈判进展 贸易代表期待新协议削减1.2万亿美元贸易逆差 [1] 美国调整关税政策原因 - 外部压力:与日本谈判未果 欧盟与中国达成共识 [7] - 内部压力:三位前总统及零售业巨头呼吁尽快与中国和解 [9] - 美国经济对中国市场和供应链依赖程度显现 [9] 巴西与中国合作动态 - 巴西总统卢拉率近200名商界代表访华 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11] - 中国三天内从巴西采购240万吨大豆 替代美国供应 [13] - 合作涵盖农产品 矿产 新能源等领域 包括锂矿和清洁能源项目 [13][15] - 计划在半导体 5G网络 智慧城市等高科技领域深化合作 [17]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 巴西推动本币结算 减少美元使用 挑战美国在拉美经济话语权 [19] - 巴西与中国科技合作可能削弱美国对华技术封锁效果 [20] - 加拿大 阿联酋等国家加速与中国签订大宗商品订单 [22] - 全球供应链重组面临挑战 关键矿产合作可能影响美国新能源产业链 [23] 行业影响 - 农产品贸易:巴西大豆出口量激增 美国市场份额受挤压 [13] - 新能源产业:中国车企计划扩大巴西投资 合作开发锂资源 [15] - 半导体行业:巴西寻求中国投资建厂 减少对美国技术依赖 [17] - 基建领域:中国企业可能参与巴西跨亚马孙铁路等重大项目 [17]
印度真正的麻烦可能才刚刚开始
虎嗅· 2025-05-13 05:44
印巴冲突背景 - 印巴冲突具有周期性特征 每次停火均为下一次冲突的铺垫[1] - 克什米尔领土争端源于1947年印巴分治时的宗教分歧 穆斯林人口占多数但上层选择归属印度[13][14] - 当地存在多支穆斯林反抗组织 近年最大规模袭击导致40名印度士兵死亡[15][19] 冲突战果争议 - 巴基斯坦宣称6:0战损比 外界推测有外部力量介入[3] - 印度否认战机被击落 称残骸为历史训练事故遗留 后改口承认损失但宣称击落巴方两架战机[3][4] - 被击落阵风战机采用分期付款 印度仍需继续偿还贷款[4] 印度经济战略 - 莫迪政府效仿中国发展模式 强制要求外资企业本地化建厂[6] - 受益于中美贸易战及"友岸外包"政策 吸引苹果 特斯拉 三星等企业转移产能[7] - 2023年经济增长超预期 但基础设施投资仍面临外汇短缺压力[9][11] 冲突对投资影响 - 军事冲突可能中断外资流入 企业担忧区域安全风险[11][12] - 印度财政压力加剧 军事开支挤占基建预算[11][31] - 长期边境对峙或形成"十年轮战"模式 持续恶化投资环境[30] 地缘政治格局 - 巴基斯坦依赖核威慑维持战略平衡 100余枚核弹瞄准新德里[21][22] - 中国通过武器测试和基建合作强化区域存在感[32][35] - 美国在传统盟友巴基斯坦与战略伙伴印度间保持中立[25] 军事技术对比 - 印度空军存在多国装备混编问题 训练事故频发[4][29] - 巴基斯坦空军在局部冲突中展现技术优势[29] - 中国武器装备通过实战测试获得性能验证机会[32]
美国芯片,难的还在后台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3 02:05
美国半导体产业振兴计划 - 拜登政府推出《芯片与科学法案》旨在通过370亿美元拨款和贷款支持32家公司48个项目以扭转美国先进芯片生产份额从37%降至10%的颓势 [1] - 该法案被定位为国家安全和制造业复兴的关键举措但仅能部分解决半导体供应链挑战 [1] 半导体供应链三大核心要素 - 制造基础设施、支撑技术和高技能劳动力构成完整供应链其中劳动力短缺问题最为突出 [1] - 国会专项拨款数亿美元用于劳动力发展涉及商务部晶圆厂及多个联邦部门的独立计划 [1] 劳动力发展困境 - 电子行业面临人才渠道匮乏问题企业被迫从技能有限群体中招聘并承担培训成本但存在被挖角风险 [2] - 制造业工人时薪中位数24美元显著低于机械师等工种若大幅提薪将削弱全球竞争力或需依赖补贴 [2] 晶圆厂建设与生产延迟案例 - 台积电凤凰城120亿美元晶圆厂因工人培训不足导致量产推迟至2024年底而日本同类项目同期已投产 [3] - 劳动力短缺问题可能持续影响新建半导体工厂的运营效率 [3] 制造业产能重建挑战 - 美国需重建萎缩数十年的制造业产能但产业链重构面临复杂性如汽车关税政策暴露的跨境生产脆弱性 [3] - 半导体需配套印刷电路板等组件若缺乏完整供应链国产芯片可能面临无法应用的困境 [3] 未来发展战略选择 - 美国面临两难选择:投入长期高成本重建本土电子制造能力或采用"友岸外包"模式结合设计优势与海外廉价劳动力 [4] - 端到端生产体系重建需应对国际制造体系颠覆若选择友岸外包则需重新定义全球化合作模式 [4]
日本为何敢于对美国说“不”?解析其在中美博弈中的战略权衡
搜狐财经· 2025-04-27 01:54
中日经贸关系 - 中国连续15年稳居日本最大贸易伙伴 2024年双方贸易总额达3700亿美元 占日本外贸总额的20% [2] - 日本对华出口集中在汽车 半导体设备 高端材料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中国供应日本60%稀土和40%电子零部件 [4] - 本田 丰田等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利润占全球总利润35-40% 脱离中国市场将导致日本汽车产业年损失超400亿美元 [4] - 中国掌握全球70%稀土加工能力 对日本电子信息 高端制造和国防工业至关重要 [6] 日本经济现实考量 - 日本政府债务达300万亿日元(约合人均250万人民币) 2024年GDP增速仅1.2% 对华贸易顺差320亿美元对稳定财政至关重要 [10] - 日本企业在华累计投资超1.3万亿美元 创造150万个就业岗位 丰田 索尼等企业施压政府确保中国市场准入稳定 [10] - 经济团体联合会等组织多次呼吁保持中日经贸关系稳定 形成对政策的强大制约 [10] 产业链深度整合 - 日本精密仪器和核心部件深度嵌入中国制造业供应链 形成紧密产业共生关系 [6] - 日本采取"差异化执行"策略 保留28纳米以上成熟制程芯片对华出口 避免过度依赖美国战略 [10] - 强行推行"脱钩"政策将导致双输局面 产业链跨国整合已达"牵一发而动全身"程度 [11] 行业竞争格局 - 中日两国在半导体 新能源等领域竞争可能对经贸关系带来新挑战 [11] - 中国在稀土加工和新能源市场规模上的领先优势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根本保障 [11]
中美贸易战目前谁占上风?
日经中文网· 2025-04-22 03:15
中美贸易战影响分析 - 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对中国商品依赖度高 中国产品占美国进口智能手机的81%(413亿美元) 笔记本电脑占66%(326亿美元) 锂离子电池占69%(162亿美元) [3][4] - 苹果产品中国生产比例极高 iPhone为100% Mac为90% iPad为80% 显示美国供应链对中国制造的深度依赖 [4] - 中国通过进口来源多元化削弱美国农产品优势 2023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400亿美元 是美国(200亿美元)的两倍 玉米/牛肉/猪肉进口也呈现相同趋势 [5] 中美股市表现对比 - 特朗普关税政策实施后3个月(1月17日-4月17日) 纽约道琼斯指数下跌10%(43487→39142点) 上证综指逆势上涨1%(3241→3280点) [3] - 中国"国家队"资金(如中央汇金投资)在中美对抗期间发挥股市托底作用 防止市场跌破关键点位 [6] 日本市场受波及情况 - 同期日经225指数下跌超10%(38451→34377点) 外资抛售日股导致跌幅与美国相当 [7] - 日本汽车业受美国关税政策冲击 2024年对美出口139万辆汽车面临25%关税 平均单价449万日元 [7] - 日元汇率预期变化显著 企业预测2025年度汇率为1美元兑147日元 但市场已出现突破140日元的趋势 [7] 全球供应链重构 - 美国"友岸外包"战略推动日美半导体/AI合作 丰田/Tokyo Electron等日企曾被视为供应链关键 [7] - 东盟国家对中国依赖度提升 中国领导人访问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 这些国家正承受美国高关税(柬埔寨49% 越南46% 马来西亚24%) [5]
日本经济为什么发展发展着就不行了?
虎嗅APP· 2025-03-03 10:08
日本经济现状与复苏迹象 - 日本经济经历"失落的三十年"后出现复苏迹象 东京塔楼房价2024年上涨近30% [3] - 日经225指数2021年突破30000点 2024年初创历史新高突破38915点 超越1989年泡沫时期高点 [3] - 家庭消费支出2024年底同比实际增长27% 显示内需逐步恢复 [27] 行业竞争力变化 - 日本科技行业从全球领先地位衰退 微软和苹果市值总和已超过日本所有上市公司 [7] - 手机市场从索尼等日系主导转变为美韩中企业占领 人形机器人领域中国占全球核心企业35家 日本被归入"亚太其他地区"统计口径 [9][10] - 企业保守化严重 领导层沿用80年代经营模式 导致技术创新滞后 [21] 房地产与劳动力市场特征 - 东京通过宽松开发限制维持房价合理性 住宅与商业用地混合开发模式抑制了房价泡沫 [13][14] - 劳动力市场面临三重困境:工作时间已达极限(社畜文化)、劳动力参与率仅63%、人口老龄化导致生育率全球最低 [11] - 技术移民吸引力不足 薪资水平停滞三十年 住房缺乏增值预期削弱人才流入意愿 [18] 经济结构转型机遇 - 日本正从"友岸外包"趋势中获益 制造业回流使其重获竞争力 [23] - 企业开始利用通胀环境调整定价策略 改变长期通缩导致的低价竞争模式 [22] -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持有五家日本商社股票市值达235亿美元 显示国际资本重新关注日本市场 [27] 对中国的启示 - 日本案例显示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可能引发"资产负债表衰退" 企业去杠杆与家庭消费萎缩形成恶性循环 [28] - 低限制住房政策维持居住成本可控的经验值得借鉴 但需避免工资长期停滞的副作用 [14][18] - 技术迭代滞后导致产业竞争力下降的教训 对中国产业升级具有警示意义 [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