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交
icon
搜索文档
瓦努阿图部长驳斥外媒歪曲瓦中合作:两国友谊建立在互信和主权尊重基础上
环球时报· 2025-09-23 22:56
【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白晓】据瓦努阿图《每日邮报》23日报道,瓦努阿图内政部部长纳珀特透露,中国将向该国捐赠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警务 装备。这一消息引发澳大利亚媒体关注,澳大利亚政府正推进与瓦努阿图签署一份协议,而此前有澳媒宣称该协议的签署因为中国受阻。纳珀特驳斥称,瓦 澳协议与瓦中合作无关,一些媒体进行了"夸大和歪曲"。 《每日邮报》报道称,纳珀特近日出席了在中国连云港举行的第四次中国-太平洋岛国执法能力与警务合作部级对话。纳珀特代表瓦努阿图政府和瓦努阿图 警察部队,对中国这些年对瓦努阿图提供的援助与捐赠表示感谢。 纳珀特还说,两国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显示了中国与瓦努阿图对两国合作与友谊的重视。这是一种建立在互信和对彼此主权尊重基础上的友谊。 报道称,中国在安全领域,特别是在警务领域,不断证明自己是瓦努阿图的重要发展伙伴。报道称,中国在过去几年向瓦努阿图提供了多项支持,包括派遣 警务专家培训当地警察部队,提供巡逻艇、车辆、摩托车和酒精测试仪等警务装备。 瓦努阿图政府发言人不久前也撰文称这种说法是"荒谬的",是对瓦努阿图领导人集体智慧的"侮辱"。 澳媒称,纳珀特表示,作为不结盟运动的成员,瓦努 ...
中美刚打完电话,特朗普就逼30国对华加税,马斯克:美国病入膏肓
搜狐财经· 2025-09-14 06:36
中美高层对话与沟通渠道 - 中美防长进行90分钟视频通话 外交部长与美国新任国务卿深入交流 双方认为对话及时必要且富有成效[3] - 双方同意通过元首外交引领双边关系发展 尽管存在分歧但展现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3] - 中方明确阐述台湾和南海问题核心立场 美方强调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 双方努力避免战略误判[3]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动向 - 特朗普推动对华加征新一轮关税 并向欧盟27国施压要求对中国和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产品征收100%惩罚性关税[3] - 特朗普团队与全球30多个国家秘密磋商 企图将针对俄罗斯的制裁网络扩大至中国和印度实施经济围堵[3] - 该行动反映交易型外交思维 将对话视为施压手段 试图通过经济孤立迫使中国在贸易科技领域让步[5] 欧盟内部对关税政策的反应 - 欧盟内部存在严重分歧 法国比利时等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国家明确反对二级制裁方案[5] - 欧盟高级官员警告方案将招致中国强力反制 布鲁塞尔智库统计若实施将导致欧盟企业直接损失至少120亿欧元[5] - 该方案可能重创欧洲经济 且美欧在俄乌问题上的同盟关系面临挑战[5] 美国企业对关税政策的立场 -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调查显示49%在华美国企业强烈要求取消所有对华加征关税[5] - 企业主抱怨制造业回流未实现 反而导致运营成本增加30%以上[5] - 国内反对声浪高涨 反映关税政策实际对企业经营造成显著负面影响[5] 美国财政状况与债务危机 - 美国国债利息支出突破1万亿美元 远超五角大楼年度预算[7] - 马斯克警告若无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突破 美国财政体系将面临崩溃风险[7] - 美国巨额国债达33万亿美元 靠关税战无法化解债务危机[8] 美国政府运作与决策体系 - 马斯克用系统性失灵形容美国政府运作状态 源于其执掌政府效率部时改革遭遇官僚体系抵制[8] - 美国决策体系呈现分裂局面 高层对话管控分歧与特朗普升级对抗形成矛盾图景[8] - 将关税和制裁作为外交政策工具只会加速自身困境恶化 反映决策混乱与霸权幻象[8]
沉默只会让恶霸大胆,莫迪访华前,中国大使通告全球:力挺印度对美强硬,特朗普坐不住了
搜狐财经· 2025-08-28 05:29
地缘政治动态 - 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公开批评美国对印度加征50%关税的政策 称"沉默只会让霸凌者更大胆" 直接点燃中印美三角关系[1][3] - 中方旗帜鲜明支持印度反击美国贸易霸凌 印度媒体以"中国大使力挺印度"和"中印联手反击美国关税战"为主题进行头版报道[1][3] - 中国通过外交表态向印度提供"雪中送炭"式支持 给予印度国际舞台上的谈判底气[7][9] 中美印贸易关系 - 美国对印度实施50%关税大棒 涉及经济打击和地缘压制 导致印度陷入两难境地[3][4] - 印度长期在中美间摇摆 2020年中印边境摩擦后莫迪政府押宝美国 但未获得战略红利反而导致经济和安全环境恶化[4] - 美国取消原定月底的关税谈判 国务卿和财政部长强调"印度和中国不能相提并论" 并威胁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将付出代价[10] 中印关系回暖 - 王毅外长访印推动双方坦诚对话 莫迪亲口承认"印中是伙伴不是对手" 打破多年外交僵局[4] - 莫迪将亲自赴天津出席上合峰会 这是七年来印度总理首次访华 标志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6] - 中国对印度三大核心物资作出直接承诺:化肥保障农业产量 稀土供应高端制造业 隧道掘进机支持基建发展[6] 战略物资供应 - 中国承诺向印度提供化肥 稀土和隧道掘进机等关键物资 这些均为印度工业基础薄弱领域且完全依赖进口[6] - 稀土被定义为高端制造业的血液 隧道掘进机是基建狂魔的标配 这些物资对印度具有战略重要性[6] 反制策略与经验 - 中国在贸易战中通过反制措施将压力转化为改革动力 实现关键产业链逆势升级 为印度提供可借鉴经验[6] - 美国最担心对手团结和学会反制 特朗普的"分而治之"策略在遇到坚决反抗时会失效[7] - 中方表态既是对印度的拉拢也是对美国的警告 直接批评美国"利用关税敲诈勒索"和实行单边霸凌[7]
美国不待见欧盟?还未达成贸易协议,冯德莱恩:中俄坐收渔翁之利
搜狐财经· 2025-08-26 02:28
美欧贸易关系动态 - 美国对欧盟产品征收15%的基本关税 未给予特别照顾[1] - 欧盟需向美国开放市场并接受汽车标准 可能冲击欧盟汽车制造业[1] - 欧盟试图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以避免关税任意加征 但美国未采取行动[1][5] 俄乌冲突中的经济利益转移 - 欧盟向乌克兰提供与美国旗鼓相当的援助规模[3] - 乌克兰承诺购买美国近千亿美元武器 相关费用通过欧盟支付[3] - 美国成为俄乌冲突的赢家之一 通过武器销售获得经济利益[3] 欧盟对俄罗斯制裁影响 - 欧盟推动对俄罗斯第19轮制裁 试图迫使俄罗斯让步[7] - 欧洲企业纷纷离开俄罗斯市场 导致自身损失巨大[7][8] - 欧盟将自身损失归咎于俄罗斯 而非市场退出决策[8] 欧盟对华贸易政策动向 - 欧盟委员会推动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制裁[10] - 冯德莱恩在制裁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10] - 欧盟政客将中美欧贸易关系与中俄地缘政治利益相关联[5][10]
巴西正扩大在华外交存在,外交部回应
环球网· 2025-08-06 10:39
外交关系动态 - 巴西联邦税务局和联邦警察局将向中国派驻新专员 [1] - 巴西驻华陆军和海军武官职位将由将军级官员担任 [1] - 中巴两国在元首战略引领下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1] 双边合作成果 - 中巴互利友好合作惠及两国人民并助推各自国家现代化进程 [1] - 两国关系成为发展中大国携手共进与团结合作的典范 [1] - 中方愿与巴方持续深化各领域合作并丰富命运共同体战略内涵 [1]
印学者有点慌:不是真想对抗中国,演给美国看的
观察者网· 2025-07-17 07:23
中印关系动态 - 印度外长时隔5年再次访华 两国关系出现稳步改善契机[1] - 近期中印高层交流频繁 印度国防部长上月率团参加上合组织防长会议[7] - 印度外长在北京表示 两国关系正常化可产生"互惠互利结果"[7] 印度外交战略调整 - 印度政策界承认从未真正计划对抗中国 仅迎合美国相关幻想[4][5] - 特朗普第二任期带来不确定性 印度精英对其对华政策走向"摸不着头脑"[5] - 印度试图维持大国平衡立场 相比美正式盟友被认为有更大回旋余地[5] 美印关系变化 - 特朗普时期美国曾向印度提供中印边境冲突实时情报[5] - 拜登政府将印度捧为"全球最大民主国家" 默许其购买俄罗斯石油[5] - 特朗普近期警告与俄贸易国家 印度面临次级制裁风险[5] 经济领域影响 - 印度被视作中国制造替代 通过承接苹果等企业产能获益[6] - 中国召回数百名工程师 据称限制高端设备出口印度[7] - 印度商界对是否与中国"脱钩"仍存分歧[7] 地缘政治背景 - 印度长期以"亚洲对抗中国不可或缺力量"定位向美推销[3] - 中美意识形态与经济对抗被印度视为核心战略前提[3] - 特朗普处理印巴冲突方式引发印度精英阶层震动[3]
你敢降息,我就敢抛!中国抛售189亿美债,美国慌了:可以见面聊
搜狐财经· 2025-05-21 04:25
美债海外持有格局变化 - 中国持续减持美债 2022至2024年累计减持近2800亿美元 2025年前两月短暂增持但未改变整体趋势[1] - 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4万亿美元 债务与GDP比值超过120%[1] - 3月海外资金对美国证券整体流入2543亿美元 其中私人资金净流入2592亿美元 官方资金净流出49亿美元 呈现"官方避险 私人逐利"分化态势[3] 特朗普中东外交成果与矛盾 - 特朗普宣称与沙特 阿联酋 卡塔尔达成数千亿美元投资协议 试图巩固美国在中东影响力[3] - 沙特未获得正式安全协议 阿联酋未取得美国先进微芯片技术突破[6] - 特朗普外交主要目标包括获取军工能源合作承诺 巩固同盟关系 塑造海湾国家为危机调解人[6] 美国经济与外交战略矛盾 - 美联储货币政策在通胀与增长间反复横跳 增加美债安全性与收益性不确定性[1] - 特朗普外交承诺与加沙冲突持续升级形成鲜明反差 24小时内以色列空袭致上百人死亡[8] - 美国战略目标与实际能力存在矛盾 经济稳定与外交博弈的平衡将影响全球政治经济秩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