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资产

搜索文档
帝国金融集团(08029)拟折让约19.17%配股 最高净筹约1760万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14:47
公司融资计划 - 公司拟配售最多4668万股 占配股后已发行股本约16.67% [1] - 配售价每股0.388港元 较9月17日收市价0.480港元折让19.17% [1] - 配售股份全部获认购后 所得款项总额约1810万港元 净额约1760万港元 [1] 资金用途分配 - 约700万港元将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1] - 约600万港元用于发展金融服务 包括提升加密资产交易及资产管理相关证监会牌照 [1] - 约460万港元用于Web3.0业务及项目的开发与投资 [1]
FF:启动Crypto飞轮分拆上市 新公司将独立融资运转
证券时报网· 2025-09-13 00:25
人民财讯9月13日电,9月13日,Faraday Future(FF)官微宣布,根据整体的战略规划,公司正筹划将其 Crypto&C10及加密相关资产和业务独立拆分并推动公开上市。据悉,C&C10公司将由"三驾马车"核心 业务驱动,其中包括C10Treasury。FF称,过去两周,C10Treasury已成功完成两轮总计约700万美元的加 密资产配置,C10主动配置的四个核心加密资产全部超越C10平均水平和跑赢大盘。 ...
港股上市公司“囤币潮”来袭:DAT模式能否复制上涨神话?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4:56
核心观点 - 港股上市公司正积极采用数字资产金库(DAT)策略 通过传统融资购买并持有加密货币作为储备资产 推动股价显著上涨并吸引市场关注 [1][3][5] - DAT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便捷性 合规性和流动性 为传统投资者提供间接投资加密货币的途径 同时通过主动管理形成价值溢价 [2][3][4] - 港股DAT发展仍落后于美股 主要受限于ATM融资机制效率 但市场参与者对前景保持乐观 预计更多公司将参与并拓展至业务层面 [7][11][12] DAT模式定义与特点 - 数字资产金库(DAT)指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筹集资金 购买并持有比特币 以太坊等加密货币作为公司储备资产 [1] - 市场以mNAV(公司持有加密货币实时总市值/流通总股数)评价DAT公司内在价值 部分公司可获得溢价 如mNAV为2.0x代表每股含虚拟币值的两倍 [3] - DAT模式相比加密货币ETF具有显著流动性优势 ETF申购赎回需1-2天且涉及多中介机构 而基于分布式账本的交易仅需数分钟 [4] 港股DAT案例与市场反应 - 云锋金融斥资4400万美元购入1万枚以太坊 消息公布后股价较9月2日收市价一度上涨超过40% 最高报5.95港元/股 [1] - 博雅互动自2023年8月首次购买加密货币后多次增加预算 股价从0.56港元/股涨至7.85港元/股(截至9月10日) 累计涨超13倍 [4][5] - 华检医疗启动8.8亿港元"以太坊金库"战略 与HashKey Group合作探索医疗创新药知识产权RWA代币化生态 [5][6] DAT模式的核心优势 - 投资者无需开设加密货币账户 通过购买股票即可配置数字资产 在传统金融框架内运作且监管相对清晰 [2] - DAT公司是主动管理型实体 管理层需决策资本配置 融资时机和资产购买策略 形成"股价上涨→增发融资→购买更多资产"的正向循环 [3] - 2025年上市公司和私营企业已通过DAT策略增发筹集超过150亿美元资金 而全球加密ETF管理资产规模达1683亿美元 DAT仍处初级阶段 [4] 港股与美股DAT发展对比 - 港股DAT发展相对缓慢的核心原因在于ATM机制效率差异 美股允许公司灵活发行股票降低发行折价 而港股周转效率远低 [7] - MicroStrategy通过ATM和发行可转债投入176.9亿美元(占总投资63.8%) 其中146.9亿美元来自ATM融资 并宣布新一轮210亿美元ATM计划 [7] - DAT模式核心在于持续融资能力 同时具备交易与资金管理等功能 [8] 市场参与者和机构观点 - 传统金融机构对DAT模式兴趣快速升温 包括区域性券商 资产管理人 大型家族办公室和跨国金融机构 [5] - 机构关注合规架构稳固性和资产流动性可控性 DAT模式提供易于理解且具备良好进入退出机制的途径 [5] - DAT模式可分为纯囤币模式(如MicroStrategy)和业务结合模式(如华检医疗的RWA业务结合) [5] 监管环境与挑战 - 纳斯达克将出台新规要求公司先获股东批准才能筹资购买加密货币 强化托管透明度 资产隔离和独立审计要求 [11] - 香港监管机构可能参考纳斯达克精神但不会照搬 或在VASP牌照基础上细化规则 强调机构级托管方案与独立审计 [12] - DAT模式本质是监管套利 为无法直接投资加密资产的传统机构提供合规间接渠道 若未来监管放开则存在价值疑问 [10] 未来展望 - 预计更多香港上市公司将参与DAT 初期优化自有资金配置结构 后期拓展至技术及业务层面 [11] - 香港对Web3创新持"审慎观望"态度 一方面鼓励创新吸引资金 另一方面防范风险抑制投机 [12] - 香港监管可能通过沙盒机制试点创新产品 逐步完善框架 并配合稳定币新规增加灵活性 [12]
港股上市公司"囤币潮"来袭:DAT模式能否复制上涨神话?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4:56
文章核心观点 - 港股上市公司正积极采用数字资产金库(DAT)策略 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筹集资金购买并持有加密货币作为公司储备资产 形成一种创新的金融模式[1][2][4] - DAT模式为传统投资者提供了便捷且合规的加密资产配置渠道 其核心优势在于流动性高、融资能力强 并可能通过主动管理获得溢价[2][3][6] - 尽管港股DAT发展迅速 但相比美国市场仍存在效率差距 主要受限于ATM融资机制 且该模式的可持续性及监管适应性仍面临考验[6][8][9] DAT模式定义与特点 - 数字资产金库(DAT)指上市公司通过传统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用于购买并持有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作为公司储备资产[1] - DAT模式的核心优势包括便捷性、合规性及高流动性 投资者无需直接持有加密资产 通过股票即可配置 且在传统金融框架内运作[2][3] - 市场以mNAV(净资产价值倍数)评估DAT公司价值 部分公司存在溢价 原因在于投资者买入的是未来管理能力而非现有资产[2] 港股市场案例表现 - 云锋金融斥资4400万美元购买1万枚以太坊 消息公布后股价较9月2日收市价一度上涨超过40% 最高报5.95港元/股[1] - 博雅互动自2023年8月启动加密货币购买计划 股价从0.56港元/股涨至7.85港元/股(截至9月10日) 累计涨幅超13倍[3][4] - 华检医疗启动8.8亿港元"以太坊金库"战略 并与HashKey Group合作探索医疗创新药知识产权RWA代币化生态[4][5] DAT与ETF模式对比 - DAT模式基于分布式账本交易 转换仅需数分钟 而ETF涉及多中介机构 交割需1至2天 流动性显著更高[3] - 2025年上市公司通过DAT策略增发筹资超150亿美元 而全球加密ETF管理资产规模达1683亿美元 DAT仍处于初级阶段[3] 市场参与与机构观点 - 传统金融机构对DAT兴趣升温 包括区域性券商、资产管理人及家族办公室 关注点集中于合规架构和资产流动性[4] - DAT模式分为两类:纯囤币模式(如MicroStrategy)和业务结合模式(如华检医疗的RWA业务结合)[4] 挑战与监管动态 - 港股DAT发展受限于ATM机制效率低 MicroStrategy通过ATM融资146.9亿美元(占2024年总投资的63.8%) 而港股缺乏类似高效融资渠道[6] - 纳斯达克拟出台新规 要求公司筹资购买加密货币前须获股东批准 并强化托管透明度、资产隔离及独立审计要求[10] - 香港监管可能参考纳斯达克精神 在VASP牌照基础上细化规则 但保留灵活性 并通过沙盒机制试点创新产品[11] 行业前景与风险关注 - 专家认为DAT的黄金时期可能较短 后来者最佳入场时机或已错过 且模式可持续性取决于长期波动中的战略维持能力[9] - DAT本质是监管套利 若未来监管放开直接投资加密资产 其存在价值将受质疑 同时需警惕托管风险及价格偏差风险[9][10]
美国SEC主席:链上资本市场和AI代理金融即将问世,将鼓励而非扼杀
华尔街见闻· 2025-09-11 08:09
监管立场转变 - SEC将告别强硬执法立场 转向为数字资产创新提供明确规则和支持[1] - 过往执法压制做法损害美国就业 创新和资本 迫使企业家将资金用于法律防御而非业务建设[3] - 新方向响应总统号召 目标是让美国成为世界加密之都[1] 加密项目计划 - 启动加密项目以实现证券法规现代化 支持市场向链上迁移[3] - 依据总统数字资产市场工作组制定的蓝图推行 核心目标是为创新者提供明确指引[3] - 信奉最低有效剂量监管理念 避免重复繁琐规则限制创新[4] 监管边界明确 - 明确大多数加密代币不是证券 将划分清晰界限[4] - 确保企业家可在链上融资而不必担心无休止法律风险[4] - 允许超级应用交易平台在单一监管框架下提供交易 借贷和质押等多种服务[4] 技术发展前景 - 预言链上资本市场和AI代理金融即将问世 AI代理将以人类无法企及的速度执行交易和管理风险[5] - 技术结合将带来更快市场 更低成本和更广泛策略获取 增强个人能力并加强市场竞争[5] - 美国政府责任是设置常识性护栏同时消除扼杀创新的监管障碍[5] 国际比较与定位 - 承认国际同行进展 特别赞扬欧盟MiCA是全面数字资产制度范例[6] - 明确表示决心确保美国在营造支持金融创新的经济环境方面领先[6]
美 SEC 主席:多数代币并不属于证券,为链上融资扫除法律不确定性
新浪财经· 2025-09-10 12:35
加密资产监管框架 - 明确界定多数加密资产不属于证券 为行业提供法律确定性 [1] - 允许超级应用在单一监管框架下整合交易、借贷和质押功能 [1] - 开放多元托管解决方案 赋予投资者与平台更多自主选择权 [1] 链上融资环境 - 为链上融资活动扫除法律不确定性 促进行业创新发展 [1]
Weekly Market Update: Week of September 5, 2025
ETF Trends· 2025-09-05 18:15
劳动力市场数据 - 8月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22,000人 远低于预期的75,000人[1] - 6月数据下修至负值区间 三个月平均就业增长降至29,000人 达疫情时期低点及2010年以来最弱水平[1] - 11个行业类别中仅4个出现增长 招聘几乎完全依赖教育、医疗和休闲行业[2] 美联储政策转向 - 市场基本确认美联储将进行25基点降息 因劳动力数据持续疲软[1] - 通胀压力从就业端缓解 工资增长预计降温至3% 为降息提供条件[2] - 交易员开始考虑50基点降息可能性 但基本预期为9月/10月/12月连续三次25基点降息[3] 加密货币市场影响 - 政策转向明确支持加密货币 低利率环境增强风险资产吸引力[3] - 比特币已开始反映这种动态 加密货币可能成为低利率主要受益资产[3][5] - 本周加密投资产品流入3.38亿美元 但资金流动呈现日内进出波动模式[4] 投资者行为特征 - 资金流动模式显示投资者保持谨慎态度 密切观察宏观背景变化[4] - 若美联储确认鸽派转向 将为投资者提供增加数字资产头寸的信心[4] - 数字资产与股票/债券/商品受相同宏观杠杆驱动 在投资组合中兼具风险资产和长期价值存储功能[5]
美股美债齐涨之际加密资产却集体大跌,与特朗普家族相关代币和公司跌幅最大
第一财经· 2025-09-05 09:42
美国ADP就业数据 - 8月美国私营就业人数增加5.4万人 低于市场预期的6.5万人 较上月修正后的10.6万明显放缓 [2] - 数据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趋于疲软 夯实美联储本月降息预期 推动美股美债齐涨 [3] 加密货币及相关公司市场表现 - 数字资产金库公司ALT5 Sigma股价周四大跌约12% 过去一周跌幅超50% [6] - 该公司持有的WLFI代币周四下跌25% 自周一上市以来累计跌约50% [6] - 特朗普家族支持的美国比特币公司周四下跌22% [6] - 其他DAT公司股价普跌:Sharplink Gaming跌9.7% DeFi Technologies跌4.6% [6] - 主流加密货币同步下跌:以太币跌3.3% Solana跌3.8% 比特币跌2%至10.98万美元 [6] - 比特币较8月14日历史高点12.5万美元下跌约12% [6] 纳斯达克监管政策影响 - 纳斯达克拟要求DAT公司发行新股购买加密货币前必须获得股东批准 [7] - 新规可能延迟DAT公司上市进程 为加密货币热潮带来不确定性 [7] - 不遵守规定的公司可能被退市或暂停交易 [7] - 已有184家上市公司宣布拟筹集超1320亿美元购买加密货币 [8] - 大量财务困境公司试图转型DAT公司投资代币 股价一度飙升 [8] WLF项目特性及风险 - WLFI代币不赋予持有者股权或分红 强调治理驱动和投票权 [9] - 每个钱包投票额度限制5% 禁止关联账户绕限 [9] - 早期仅20%代币流通 其余部分处于锁定或受社区治理约束 [9] - 代币价值高度依赖特朗普家族参与 流动性有限易引发剧烈波动 [10] - 投资者对WLFI流通供应量高于预期不满 选择获利了结 [9]
万字说透稳定币:新基建还是新风险?
36氪· 2025-09-02 02:17
稳定币市场概况与增长 - 全球稳定币总市值从2019年不足20亿美元飙升至2025年初超过25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1] - 2024年全球稳定币年交易额达数十万亿美元量级,链上交易量一度超过Visa和万事达卡总和 [1] - 法币抵押型稳定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市值占比高达97.4%,加密资产抵押型仅占2.2% [4][5] 稳定币类型与机制 - 法币抵押型稳定币(如USDT、USDC)通过1:1法币储备发行,依赖中心化机构透明度和合规运营 [4] - 加密资产抵押型稳定币(如DAI)采用超额抵押(≥150%)和智能合约自动清算机制,实现去中心化运作但资本效率较低 [4] - 算法型和商品抵押型稳定币因市场占有率低、合规前景不明,未成为主流 [3] 主要稳定币发行方与市场格局 - USDT市值超1670亿美元,占全球稳定币总市值60%,凭借网络效应和流动性优势主导市场 [8] - USDC市值约670亿美元,占比24%,以高度合规、透明储备管理(现金和短期美债)获得机构青睐 [8] - 美元稳定币占据全球市场90%以上份额,但锚定欧元、港元、离岸人民币等其他法币的稳定币正在兴起 [8] 盈利模式与商业逻辑 - 法币抵押型稳定币核心盈利来源于"储备利差",发行方将用户法币投资于高流动性低风险资产(如美债)并保留利息收入 [10] - Tether 2024年持有美债和回购协议总额超1000亿美元,月利息收入接近4亿美元,全年净利润达130亿美元 [10] - 盈利模式可持续性依赖外部利率环境,降息周期将收窄利差空间,需拓展跨境结算、企业支付等多元化模式 [11] 应用场景与价值创造 - 作为加密市场基础设施,稳定币广泛用于链上交易、借贷和衍生品市场,降低清算风险 [12] - 在跨境支付中实现低成本实时到账,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区交易量占比超40%,推动普惠金融 [12] - Visa、万事达卡试点USDC用于跨境清算,Shopify、Stripe、PayPal等平台接入稳定币支付, bridging Web2与Web3生态 [12] - 跨国企业利用稳定币实现全球子公司即时资金调拨,提升贸易融资和RWA代币化结算效率 [12] 监管环境与发展趋势 - 美国《天才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人持牌经营并保持100%高流动性储备,明确稳定币不属于证券或商品 [17][18] - 欧盟《加密资产市场条例》强制要求储备资产为高质量高流动性资产,并实行每日监控和定期独立审计 [17][18] - 香港《稳定币条例》被视为全球最严格监管体系,要求发行机构获金管局牌照,优先发展港元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 [17][18] - 中国内地暂未出台正面监管框架,重点推进数字人民币(e-CNY),但允许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试验场 [19][20][21] 企业布局机遇 - 稳定币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实现7×24小时实时结算,降低汇兑手续费和资金周转周期 [32] - 结合智能合约实现供应链自动化资金释放与分账,提升供应链金融效率 [32] - 金融机构可基于稳定币构建新服务体系,如品牌化稳定币用于客户转账、理财产品清算及物联网支付场景 [33] - 跨国企业可将合规稳定币作为数字化美元现金储备,灵活调用全球资金并获取链上借贷收益 [33] 竞争格局与区域发展 - 香港重点推进三类稳定币创新:港币稳定币、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如树图Conflux的CNHC项目)及与数字港元(e-HKD)互补发展 [27][29] - 渣打银行、Circle、蚂蚁集团、京东等40多家机构表达香港稳定币牌照申请意向,首批牌照预计2026年初发放 [27] - 中国内地与香港形成"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双轨模式:央行主导数字人民币,商业机构在香港探索稳定币创新 [29][30]
以太坊ETF单周吸金18.3亿美元 流入规模超比特币ETF近十倍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07:07
资金流入规模 - 过去五个交易日内现货以太坊ETF资金流入总额飙升至18.3亿美元 较同期现货比特币ETF的1.71亿美元高出十倍有余 [1] - 周三单日九只以太坊ETF合计净流入3.103亿美元 十一只比特币现货ETF同期净流入仅8110万美元 [1] - 贝莱德旗下以太坊ETF(ETHA)单日流入2.62亿美元 推动该基金总流入规模突破130亿美元 [1] - ETHA在8月27日单日净流入57,584枚以太坊(折合2.6574亿美元) 当日交易量达16亿美元 连续第五日实现资金净流入 累计流入总额达12亿美元 [1] - 自7月初以来现货以太坊ETF累计吸入资金接近100亿美元 自13个月前产品推出至今累计流入达136亿美元 其中超过七成资金集中于最近三个月涌入 [1] 投资者结构 - 投资顾问群体成为以太坊ETF最大持有者 第二季度投入超13亿美元购入53.9万枚以太坊的ETF份额 较上一季度增长68% [2] - 投资顾问对比特币和以太坊ETF接受度提升 加密货币正被定位为传统投资组合中的长期多元化工具 [2] 市场表现 - 本周以太币价格较周二低点反弹5% 同期比特币涨幅仅为2.8% [2] - 机构资金持续增持以太坊ETF 显示专业投资者对以太坊生态发展信心修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