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策略

搜索文档
宜家持续向低价“低头”|消费现场
虎嗅APP· 2025-09-07 09:00
品牌战略调整 - 公司推出新品牌定位"家,给生活更多",聚焦完整睡眠和厨房生活两大核心场景[2][22] - 2026财年计划投资1.6亿元人民币推出超150款低价产品、1600件新品、23个新品系列及50余种新美食[2][17] - 价格策略从广撒网转向精准打击,资源集中投放核心产品[17] 财务表现与价格策略 - 2024财年中国市场销售额从120.7亿元降至111.5亿元,同比减少近10亿元,较2019年157.7亿元缩水近30%[3] - 2023年对300余款产品降价,2024年初扩大降价范围,2025年将热狗从7.99元降至5元[2][10] - 低价策略使插座、收纳等产品销量实现同比70%以上增长[12] 渠道与门店转型 - 2024年8月入驻京东平台,完善全渠道生态系统[3][17][29] - 2025年4月启动中国首店徐汇商场二次改造,优化购物动线并增设咖啡厅[6] - 推出300平方米小型门店(如深圳罗湖店),提供一对一设计服务[14] 消费者趋势与产品策略 - 消费者更注重高性价比及家居情感价值,公司提炼出"陪伴、灵感、性价比"三大品牌竞争力关键词[21][24][26] - 产品设计转向解决现实问题,如小户型厨房效率提升、宠物与家具共处方案[12] - 2026年将延续完整睡眠解决方案,新增厨房生活重点方向[26][27] 投资与本土化举措 - 2025财年投资2.73亿元打造500款低价产品,2026财年聚焦1.6亿元投资150款核心低价产品[17][28] - 投资塑料循环企业睿莫环保,推动可持续发展[28] - 利用中国市场经验开发本土化产品(如床垫),并计划将成功产品推广至全球[31][32] 高层表态与市场信心 - 高管强调中国市场仍是全球战略重点,将持续投资实体门店与数字渠道[31][32] - 11月CEO变更不影响中国战略连续性,新任副首席执行官已有7年任职经验[32]
奥克斯上市首日破发:业绩增长背后的低价策略,红利和风险并存
36氪· 2025-09-02 23:26
公司上市表现 - 奥克斯于9月2日在港交所上市 首日开盘即破发 收盘报16.48港元/股 较发行价下跌5.40% 总市值约262亿港元 [1] - 公司曾于2016年在新三板短暂挂牌一年 后于2018年10月启动上交所上市辅导 2023年6月完成辅导但未进一步推进 最终于2025年1月转战港交所并递交申请 [2][3][4] 市场地位与业务构成 - 2024年按销量计 奥克斯是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 市场份额7.1% 中国第四大空调公司 市场份额7.3% 中国第一大空调公司市场份额31.5% [5]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5.28亿元、248.32亿元、297.59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23.4% 净利润分别为14.42亿元、24.87亿元、29.10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42.1% [5] - 家用空调收入占比近九成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72.84亿元、216.83亿元、259.04亿元 占比88.5%、87.3%、87.1% 中央空调收入分别为18.85亿元、27.50亿元、32.24亿元 占比9.7%、11.1%、10.8% [6] - 中国仍为主要销售市场 2022-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57.1%、58.1%、50.7% 海外市场高速发展 收入分别为83.86亿元、104.12亿元、146.81亿元 占比42.9%、41.9%、49.3% [5] 盈利能力分析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1.3%、21.8%、21.0% 其中中央空调毛利率分别为27.5%、28.9%、30.4% 家用空调毛利率分别为20%、20.5%、19.2% [7] - 毛利率水平低于同行 格力集团消费电器毛利率分别为32.46%、37.00%、34.91% 海尔智家空调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8.61%、29.37%、23.87% [7] - 低价策略是毛利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2002年公司发起价格战 但2023年以来国补政策使空调价格进一步下降 低价优势被抹平 [8][9][10] 海外业务模式 - 海外采取OBM和ODM并行模式 2022-2024年OBM收入分别为15.05亿元、19.09亿元、27.44亿元 占比7.7%、7.7%、9.2% ODM收入分别为68.81亿元、85.03亿元、119.37亿元 占比35.2%、34.2%、40.1% [11] - 2024年整体毛利率下降部分源于毛利率较低的ODM销售增加 ODM模式对海外品牌建设存在局限性 [11] 研发与知识产权 - 2022-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3.98亿元、5.67亿元、7.10亿元 占比2.0%、2.3%、2.4% [12] - 2024年格力电器研发费用69.04亿元 是奥克斯的9.72倍 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海尔智家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63%、3.97%、3.95% [12] - 曾卷入多宗知识产权诉讼 2015年被判赔偿格力230万元 2020年被判赔偿格力4000万元 [12] - 核心部件压缩机长期依赖外购 2023年与松下合作研发 2025年6月才开始投产 [12] 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 - 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奥克斯的投诉量达6564条 其中空调相关投诉2708条 主要问题包括空调漏水、制冷差、出水管风化等 [13][14] - 售后问题包括空调无人安装、安装人员乱加价、客服推诿等 尽管公司宣称24小时安装及维修响应率超过90% [14] - 国内经销网络庞大 截至2024年末有线上经销商153家 线下经销商7493家 经销商不当使用可能损害品牌声誉 [15]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截至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9.08亿元 短期计息银行借款6.58亿元 长期计息银行借款8.95亿元 [16]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净额呈下滑趋势 分别为40.04亿元、46.31亿元、25.18亿元 [16]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增长迅猛 2022-2024年分别为54.36亿元、64.36亿元、103.95亿元 年复合增速38.28% 是资产负债率持续超80%的主要原因 [16] - 2024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45.21亿元 大幅减少由派付股息导致 公司在递表前夕突击分红37.94亿元 超过当年29.10亿元净利润 [16] - 37.94亿元分红中约36.56亿元进入实际控制人郑坚江家族 控股股东奥克斯控股持有96.36%股权 [17]
宜家中国:低价策略带来访客量和销量增长 “国补”对业绩提升效果显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09:00
投资计划与战略方向 - 2026财年投资1.6亿元用于提供150余款更低价格产品 [2] - 资本开支将用于全渠道拓展、产品系列丰富、小型门店开设、数字化及可持续发展 [2] - 新财年将推出1600余款家具家居新品、23个限定系列和50余款美食 [2] 产品与市场策略 - 重点聚焦卧室睡眠及厨房生活场景 床垫和冰枕为去年畅销产品 [2] - 计划推出更多低价畅销产品 关注多元个性化炊具与餐具搭配 [2] - 低价策略带来访客量和销量增长 80%供应链本土化降低不确定性影响 [2] 财务表现与全球定位 - 2024财年英格卡集团全球营收418.64亿欧元同比下降5.5% 净利润8.06亿欧元同比下降46.5% [3] - 中国市场被定位为战略市场和创新先锋 全球领导层巡查首站选在中国 [3] - 将借助中国零售发展中心学习先进经验以提升全球竞争力 [3] 渠道创新与品牌转型 - 与京东合作是全渠道生态系统重要进展 将加大数字渠道投资 [3] - 对现有商场升级改造 在北上深等重点城市拓展小型门店 [3] - 品牌定位调整为"家给生活更多" 契合情感价值需求 [3]
蔚来要活下去,李斌要靠这两款新车翻盘? | 深网
金十数据· 2025-08-27 11:50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降价策略提升销量以实现四季度盈利目标 面临资不抵债和现金流压力 [2][3][6]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增长但亏损扩大 现金储备降至260亿元 [6][11] - 组织改革聚焦成本控制与研发效率提升 研发费用目标降至20-25亿元 [21][23] 财务表现 - 2025年Q1营收120.35亿元 同比增长21% 交付量42094台同比增长超40% [6] - Q1净亏损67.5亿元 亏损同比扩大30.2% 调整后净亏损62.8亿元 [6] - 整车毛利率10.2% 同比有所提升但环比下降 [6][7] - 现金储备260亿元 较2024年Q4减少159亿元 [11] - 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 股东权益为负 [3][11] 产品与定价策略 - 第三代ES8预售价41.68万元起 较旧款降价8.12万元 [2][3] - 乐道L90整车售价26.58-29.98万元 BaaS方案17.98-21.38万元 [26] - 乐道L90上市20天交付6400台 跻身大型SUV周交付榜TOP3 [27] 销量目标与现状 - 四季度目标月销5万台(蔚来品牌2.5万/乐道品牌2.5万) [4] - 7月总交付21017台 其中蔚来品牌12675台/乐道5976台/萤火虫2366台 [4] - ET9月销未破1000台 焕新版5566系列表现平平 [3][26] 成本结构分析 - Q1销售及管理费用44.01亿元 同比增长46.8% [7][22] - Q1研发费用31.8亿元 同比增长11.1% [9] - 2016-2021年累计亏损378.5亿元 研发投入195.75亿元 [16] - 2022-2024年累计亏损575.59亿元 研发投入373.04亿元 [18] 战略调整 - 削减低ROI研发项目 聚焦高产出领域 [21] - 压缩营销费用 推行全员工时填报制度提升人效 [23] - 获得合肥国资委等28亿元投资 [11] - 自研技术量产上车(神玑芯片/SkyOS系统/SkyRide底盘) [8]
上市后光环褪去,布鲁可业绩变脸
36氪· 2025-08-26 02:5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38亿元,同比增长27.9%,经调整净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较2024年同期(营收156%、净利润702%)及同行泡泡玛特(营收204%、净利润363%)显著放缓,未达市场预期 [1] - 业绩发布后股价单日下跌超10%,市值从年内高点近500亿港元回落至约250亿港元 [1] - 业绩失速主因低价策略导致增量不增收,叠加存货周转恶化、折旧摊销费用攀升及国内增长乏力,但海外业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2][3][4][5][6][7] 财务表现 - 营收13.38亿元(同比+27.9%),经调整净利润3.2亿元(同比+9.6%) [1] - 毛利率较2024年下滑超4个百分点,主因低价产品占比提升及折旧摊销费用增加 [3][5] - 折旧费用0.53亿元(同比+140%),模具相关折旧同比增200%;无形资产摊销0.33亿元(同比+120%),合计占营收比例达6.43%(2024年同期为3.54%) [4][5] 业务策略与风险 - 核心产品拼搭角色类玩具销量1.11亿件(同比+96.8%),但营收增速仅27.9%,因9.9元"星辰版"系列销量达0.49亿件 [2] - 剔除低价产品后,原有价格带产品销量增速约11% [2][7]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4年最低28天升至75天,反映经销商层面流转速度不及预期 [3] - SKU数量从2024年底682个增至2025年上半年新增273个,模具折旧压力加剧 [4][5] 海外业务 - 海外营收1.1亿元(同比+9倍),占比提升至8% [6] - 北美市场营收0.43亿元(同比+20倍),美国与印尼为前两大市场 [6] - 海外产品定位高端(80-300元区间),与国内低价策略形成互补 [6][7] 同业对比与估值 - 动态市盈率约35-40倍,与泡泡玛特估值水平相近 [8] - 泡泡玛特需验证增长可持续性,布鲁可需证明短期增速放缓不影响长期战略(全人群、全价位、全球化) [9] - 布鲁可2025年下半年业绩表现将直接影响估值修复空间 [9]
香港“平价超市”卖身,被街坊挤爆了
36氪· 2025-08-19 11:05
收购交易与市场进入 - 京东以约40亿港元收购香港佳宝食品超级市场 该超市拥有逾90家门店[1] - 收购后京东立即开启全场8折促销活动 引发消费者抢购热潮[1][2] - 佳宝创始人林晓毅留任京东创新零售佳宝业务负责人 确保团队稳定性[6] 价格策略与商品供应 - 生鲜产品折扣力度显著 阳光玫瑰葡萄8港元/磅(较市场价降超30%) 金枕榴莲16.8港元/磅[4] - 京东计划年底前引入近百款自有品牌商品 覆盖水果蔬菜肉禽海鲜等品类[4] - 京东系自有商品已导入佳宝门店 包括京鲜舫啤酒 七鲜果汁等 七鲜洗衣液较同类产品便宜近40%[7] 竞争格局与市场影响 - 香港超市市场由百佳(市占率37.4%)和惠康(31.4%)双寡头垄断 合计占近70%份额[8] - 百佳隶属李嘉诚家族屈臣氏集团 在港澳有约260家门店 惠康隶属怡和集团DFI零售 拥有近280家分店[8] - 惠康已于2024年5月与叮咚买菜达成直采合作 商品售价从5港元起 计划年底SKU达150个[9] 战略意图与供应链整合 - 京东依托供应链优势进军香港实体零售 通过直采模式削减中间环节成本[6][7] - 公司2023年已投入15亿港元用于香港市场补贴 2024年3月推出家电"买贵就赔"服务[7] - 此次收购被视为供应链优势与线下场景的深度融合 旨在以低价策略抢占消费者心智[7]
乐舒适再次递表港交所:靠低价策略抢占非洲市场,优势能否扛住竞争?
经济观察报· 2025-08-13 08:37
公司概况 - 乐舒适是一家专注于非洲、拉美、中亚等新兴市场的跨国卫生用品公司,主营婴儿纸尿裤、婴儿拉拉裤、卫生巾和湿巾等产品 [1] - 公司拥有超过15年的跨国经营经验,已成为非洲多国卫生用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及新兴市场重要参与者 [1] - 销售网络覆盖非洲、拉美和中亚30多个国家,截至2025年4月30日,在12个国家设立18个销售分支机构,合作超过2,800家批发商、经销商和零售商 [1] 市场地位与品牌策略 - 按2024年销量计,公司在非洲婴儿纸尿裤和卫生巾市场排名第一,销量分别达4,122.7百万片和1,634.3百万片 [2] - 婴儿纸尿裤及卫生巾销量自2022年起分别以17.3%和30.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2] - 拥有多品牌策略,核心品牌Softcare定位中高端,其他品牌包括Veesper、Maya、Cuettie及Clincleer,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2] - Softcare品牌产品贡献公司大部分收入,每片纸尿裤售价8.7美分,具有价格优势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财年及2025年首4月收入分别为3.2亿、4.11亿、4.54亿和1.61亿美元 [3] - 同期利润分别为1839万、6468万、9511.1万和3110.3万美元 [3] 竞争与挑战 - Softcare婴儿纸尿裤平均售价从2023年的9.27美分/片降至2025年的8.70美分/片,产品单价持续下降 [3] - 低价策略可能削弱品牌溢价能力并限制利润空间 [3] - 随着非洲市场吸引力增加,国际品牌本地化生产及本土企业崛起可能稀释公司的低价优势 [3]
营收吊打星巴克!瑞幸翻身了
格隆汇· 2025-08-03 10:02
瑞幸咖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123 59亿元 同比增长47 1% 为过去四个季度最高增速 [1] - 营业利润同比暴涨61 8% 达到17亿元 [1] - 股价从20年最低点算起已暴涨30倍 过去一年翻倍 [1] - GMV同比增长46%至142亿元 其中自营门店收入91 4亿元 同比增长45 6% 占总净收入74% [5] - 联营门店收入同比增长55%至28 7亿元 占总净收入23% [6] - 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3 4% [8] - 单季度净增长2109家门店 上半年新开近4000家 截至二季度门店总数达26206家 [8][9] 行业竞争格局 - 星巴克中国区2025财年第三季度净收入7 9亿美元(约56 8亿元) 仅为瑞幸同期一半 [10] - 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同比仅增长2% 同店交易量增长6%但平均店单价下降4% [10] - 瑞幸2023年全年营收首次超越星巴克中国 登顶中国咖啡市场 [19] - 2023年全国超4万家咖啡门店关闭 连锁化率从2019年12%提升至2023年28% [19] - 咖啡与茶饮行业边界模糊 瑞幸推出果咖 茶咖等产品 茶饮品牌加码咖啡市场 [20][21] 商业模式与成本 - 通过低价吸引客户 规模扩张摊薄成本 维持持续低价策略 [22] - 9 9元咖啡策略完成消费者初步培育 推动国内咖啡市场增长 [22] - 2024年店面租金等经营成本同比大涨65%至85 41亿元 增速超过门店扩张带来的营收增长 [23] - 外卖订单单杯实收价格高于自取订单 外卖单量占比提升对单杯价格产生正面推动 [8]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从增量扩张期转向存量竞争期 品牌开始注重形象焕新和差异化价值 [27][29] - 单纯依赖低价和规模驱动的增长模式边际效益急剧递减 [27] - 未来需平衡规模与效能 建立差异化品牌价值 优化成本结构 [29] - 外卖大战带来订单激增 帮助完成消费者培育 但需应对配送成本上升问题 [30]
瑞幸美国首店在纽约开业,美媒惊呼“反攻星巴克”
华尔街见闻· 2025-07-28 03:45
瑞幸咖啡进军美国市场 - 中国咖啡连锁巨头瑞幸咖啡正式登陆美国市场 在曼哈顿开设两家首店 其中一家门店距离星巴克不到200英尺 [1] - 瑞幸在中国市场已超越星巴克成为最大咖啡连锁品牌 正将其移动应用驱动 价格低廉的商业模式带入美国市场 [1] - 瑞幸目前在中国大陆 香港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拥有超过24000家门店 是星巴克中国门店数的三倍多 [4] 瑞幸的商业模式 - 瑞幸强制顾客通过App下单 并在App内发放大量优惠券 纽约新用户仅需支付1.99美元就能买到特惠饮品 [2] - 应用程序内置游戏化元素 提供取餐时间通知 最近的订单等待时间仅为3-5分钟 [2] - 冰拿铁价格仅售2美元 相比其他品牌约6美元的价格具有明显优势 [2] - 店铺规模比星巴克小 但提供更大幅度的折扣 [4] - 菜单包括冰生椰拿铁 菠萝冷萃等特色饮品 允许顾客定制饮品但选项相对较少 [5] 星巴克的现状与应对 - 星巴克陷入连续五个季度同店销售下滑的困境 [1] - 仅有超过30%的取餐订单通过数字渠道完成 约一半店内订单等待时间超过四分钟 [3] - 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从2017年的超40%下滑至2024年的14% [5] - 在中国市场下调20多类饮料价格 平均每杯大杯饮品降价0.70美元 [6] - 推出新饮品款式如无糖选项 扩大客户群并增加销售额 [6] - 2024财年录得362亿美元收入 公司市值约为1060亿美元 [7] 瑞幸的发展历程 - 2017年由神州租车创始人陆正耀等人创立 成为中国科技融资热潮中的一员 [4] - 2020年因会计丑闻从纳斯达克退市 支付1.8亿美元和解金 [4] - 在郭谨一接任CEO后重整旗鼓 在大钲资本支持下修复声誉 [4] - 2023年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咖啡连锁品牌 [4] - 目前公司市值约为100亿美元 2024年收入47亿美元 [7] 市场前景分析 - 分析师认为如果销售量增加且折扣逐渐减少 瑞幸将能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实现美国店铺层面的盈利能力 [5] - 第二家美国门店编号为00002 被视为瑞幸在美国有更大野心的暗示 [5]
蔚来盈利,还得靠低价爆款?
美股研究社· 2025-07-21 12:33
核心观点 - 蔚来汽车面临严峻的财务和销量压力,乐道L90被视为扭转局面的关键产品 [3][5][6] - 公司上半年累计交付11.4万辆,仅完成全年44万辆目标的25.9%,远落后于竞争对手 [5][24] - 乐道L90采取低价策略,整车预售价27.99万元起,电池租用版19.39万元起,较竞品理想L8便宜3万元 [8][22] - 资本市场反应积极,发布会后港股股价累计涨幅一度超过27% [11] - 公司计划通过乐道L90实现月销2.8万辆,目标四季度盈利 [31] 产品策略 - 乐道L90定位大型家庭SUV,主打"座座都是VIP"的空间体验和家庭出行需求 [18] - 产品设计更接地气,包括240L前备箱、可调第三排座椅、静音电吸门等配置 [21] - 采取"发布即交付"策略,打破蔚来传统"期货交付"模式 [18] - 乐道与蔚来品牌在研发、服务、营销领域进一步整合,实现资源复用 [18] 市场竞争 -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小米、理想、零跑、小鹏月销量稳定在2.5-4万辆,蔚来仅1-2万辆 [14] - 低价策略成为行业趋势,零跑采取"对标优衣库"的成本定价策略,小鹏通过"智驾平权"降维打击 [25][26] - 乐道L60因定价不够亲民、渠道建设滞后、交付瓶颈等问题未能成为爆款 [13][14] - 理想汽车面临乐道和零跑等对手冲击,家庭定位优势被削弱 [34][35] 内部改革 - 公司推进"基本经营单元CBU"组织变革,优化协同效率并降低成本 [17] - CEO李斌亲自参与供应链采购和核心零部件价格谈判 [17] - 重构销售与交付体系,乐道区域销售融入蔚来主品牌架构 [18] - 目标将毛利率提升至15%左右,销售管理费用率控制在10%,研发费用率6%-7% [31][32] 财务目标 - 2025年一季度收入120.35亿元,同比增长21.5%,净亏损67.5亿元,同比扩大30.2% [29] - 累计亏损已达千亿元,投资者对持续亏损态度谨慎 [31] - 计划通过乐道L90实现月销2.8万辆,贡献下半年50%销量目标 [31] - 公司称四季度盈利是必须实现的目标,否则意义将完全不同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