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转型

搜索文档
湘财证券晨会纪要-20250801
湘财证券· 2025-08-01 06:41
行业公司分析 京能电力 - 煤电装机为主,新能源转型加速:截至2024年末,公司控股发电装机2344 49万千瓦,同比+16 03%,其中煤电装机2139万千瓦,占64 14%,新能源装机205 49万千瓦,较2023年末增长382 94% [2][3] - 新能源建设指标累计超700万千瓦,在建项目包括岱海10万千瓦、察右后旗81 8万千瓦风电、查干40万千瓦风电等,有望驱动装机高增 [4] - 2024年收入354 28亿元(同比+6 54%),归母净利润17 23亿元(同比+95 52%),毛利率13 31%(同比+3 53pct),上网电量909 5亿千瓦时(同比+6 04%) [5] - 2025Q1归母净利润10 63亿元(同比+129 84%),新能源上网电量12 17亿千瓦时(同比+654 66%),但火电上网电量204 44亿千瓦时(同比-8 93%) [6] 电价与成本分析 - 电价支撑性强:电量主要送往蒙西、京津冀等高耗能或经济发达地区,2024年内蒙古高耗能用户交易电量占比38 54%,2025Q1山东、山西、蒙西等地电网代购电价同比上涨 [6] - 成本端持续优化:2024年长协煤占比94%,入厂标煤单价同比-3 9%,京唐港动力煤均价同比-11 6%,2025年1-5月煤价降幅达16%-28%,预计2025-2026年成本仍有改善空间 [7]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 54/40 05/45 54亿元,同比增速117 87%/6 67%/13 73%,毛利率19 77%/20 51%/21 95% [8] - 当前股价对应PE为8 02/7 52/6 6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
华能国际(600011):成本改善释放煤电盈利,风光装机增长支撑业务持续扩张
光大证券· 2025-08-01 05:4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新能源转型趋势确定及煤电度电盈利持续改善 [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120.32亿元同比-5.7% 归母净利润92.62亿元同比+24.3% [1] - Q2单季营收516.97亿元同比-3.26% 归母净利润42.89亿元同比+50% 主要受益燃料成本下降及新能源规模扩增 [1] - 上调2025E-2027E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22.93/130.82/139.13亿元 对应PE为10/9/9倍 [4][5] 业务分项表现 电力业务 - 上半年境内上网电量2056.83亿千瓦时同比-2.37% 其中煤电1583.64亿千瓦时同比-7.06% 风电/光伏分别同比+11.39%/+49.33% [2] - Q2煤电上网电量754.26亿千瓦时同比-3.46% 较Q1同比-10.11%降幅收窄 [2][3] - 煤电利润总额73.10亿元同比+84% 度电盈利0.046元/千瓦时同比提升0.023元 [2][3] 新能源业务 - 上半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1.9/4.3GW Q2新增提速至1.0/2.8GW [3] - 新能源利润总额57.33亿元同比+4.58亿元 其中风电39.10亿元光伏18.23亿元 [2][3] 成本与盈利改善 - 上半年入炉标煤单价917.05元/吨同比-9.23% 推动煤电度电盈利Q1/Q2分别同比提升0.017/0.029元 [3] - 毛利率预测从2023年12.1%提升至2027E 19.0% ROE从6.4%升至8.6% [13][14]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7.62元 对应2025E PB 1.8倍 股息率4.3% [6][14] - EV/EBITDA从2023年9.2倍降至2027E 7.9倍 显示估值吸引力提升 [14]
被苹果选中的电池公司赴港IPO,动力电池出货量进入全球前十
36氪· 2025-08-01 01:12
车东西7月31日消息,日前,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欣旺达")递交了港股上市申请书。 欣旺达港股递表 欣旺达创立于1997年,主要从事锂电池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以消费类电池业务起步,逐步拓展到动力类电池、储能系统及其他相关领域, 形成了从电池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到检测以及回收的一体化业务布局。 从整体业绩来看,欣旺达整体表现亮眼,2024年其总营收达到560.21亿元,相较前一年涨超80亿元,净利润增长近4亿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其 2024年净利率不足1%。 深挖其背后原因,一直以来,消费类电池是欣旺达第一大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但最近三年其营收占比逐年下滑,从61.4%降为54.3%。目前消 费电子行业存在需求疲软,全球智能手机、PC市场增速放缓,智能硬件产能过剩风险显现的现象。 对此,欣旺达也持续加大动力类电池、储能电池投入。 2024年,欣旺达动力类电池总出货量同比翻番,达到25.29GWh,进入全球动力类电池厂商出货量前十。其车企客户包含理想、小鹏、零跑、广 汽、上汽、雷诺及日产等。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向全球新能源车厂商销量前十名中的八家客户供应动力类电池。 | 我們的市場領先地位 | | ...
别人降价我涨价!解放董事长李胜:我们只卷价值,不卷价格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7-31 07:48
商用车行业现状与公司表现 - 2025年商用车行业处于存量竞争加剧、新能源转型加速的复杂环境 [6] - 公司国内中重卡、牵引车、载货车、NG车、新能源牵引车等市场终端份额行业第一,15个省份中重卡份额第一,新能源中重卡市场份额增速第一,品牌价值1450.29亿元连续14年行业第一 [6] - 行业普遍面临压力,但公司认为商用车赛道机会大于危机 [7] 质量战略与价格策略 - 公司将质量置于销量之上,进行为期三年的质量攻坚,单车索赔频次降30%,3mis指标降26.6% [9] - 坚持“卷价值不卷价格”,一季度所有车型涨价(行业唯一),二季度坚决不降价,虽短期影响市场份额约七八千辆,但提升二手车保值率 [9] - 质量成为交流会高频词(提及80余次),客户因质量优势接受涨价 [12] 新能源转型成果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中重卡份额增速行业第一,新能源牵引车、充电重卡细分市场份额增速分别提升7.67和7.89个百分点 [14] - 公司宣布新能源转型成功,主动“上量”,通过产品、产能、模式三方面布局实现高质量转型 [16][17] - 产品覆盖14个细分场景,电驱桥、电池PACK、电机生产线逐步落地,五大生产基地就近交付降低发运成本,与国家电网、宁德时代等合作解决盈利与规模问题 [19] 海外市场拓展 - 投资4.98亿元在乌兹别克斯坦等8国设立子公司,推进“SPRINT 2030”国际化战略 [20] - 上半年海外市场(除俄罗斯)增长60%,出口第七代、第六代高端产品,替代日欧美新车型 [23][24] - 南非市场出口量第一,抽调50名营销人员及研发团队适配各国细分需求,预计五年内海外销量有望追平国内 [24] 未来产品规划 - 下半年将推出多款燃油、NG和新能源整车新品,强调质量优先 [26]
每天解读一家上市企业:全球水电龙头—中国电建
搜狐财经· 2025-07-31 06:00
公司介绍 -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建,601669 SH)前身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1月30日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和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共同发起设立 [2] - 201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1669) [2] - 中国电建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子公司,后者是经国务院批准于2011年9月重组成立的特大型中央企业,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2] 行业地位 -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四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前150名,并多次入选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榜首 [3] - 主导建设了三峡工程、白鹤滩水电站等超级工程,并参与波兰铁路修复项目、老挝水电站等国际合作 [3] - 2024年提出"世界一流绿色低碳能源供应商"战略目标,计划2025年实现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90% [3] 主营业务 - 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08位,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第1位 [5] - 国内水电工程市场占有率超90%,国际业务覆盖130多个国家 [5] - 控股装机容量2814万千瓦(2024年),风电、太阳能装机同比分别增长14%和1846% [5][11] 核心板块 - 工程承包与勘察设计:涵盖水利水电、基础设施、新能源等,国内市场份额超65%,代表项目包括白鹤滩水电站(世界第二大水电站)、安徽绩溪家朋抽水蓄能电站(2025年中标5439亿元) [6] - 电力投资与运营:战略新兴业务包括抽水蓄能(国内90%市场份额)、氢能、储能技术 [11] - 设备制造与租赁:提供施工装备及技术服务,如智能食堂系统、压缩空气储能专利技术 [11] 技术优势 - 拥有世界顶尖的坝工技术(如305米世界最高双曲拱坝)、智能温控系统 [11] - 专利与工法数量行业第一,研发费用2024年达243亿元,同比增长43% [11] 竞争分析 - 工程承包领域:全球承包商250强第6位,国内市场份额领先中建、中交、中铁 [11] - 电力运营领域:与长江电力、华能水电等差异化竞争,聚焦工程总包+新能源投资 [11] - 全产业链一体化:集成勘测设计、施工、运营全环节 [1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收:633685亿元,同比增长407% [11] - 2024年净利润:12015亿元 [11]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24546亿元,同比增长1034% [11] - 2024年合同存量:2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7% [11] - 2024年新签合同金额总计686699亿元,同比增长583%,其中能源电力新签项目2939个,业务新签合同金额431388亿元,同比增长1227% [11] 资本市场 - 股票代码:601669(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值约1200亿元(2025年7月30日) [11] - 股东结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持股5305%,中央汇金、国企结构调整基金等参与 [11] - 受雅下水电工程开工消息影响,中国电建连续3天一字涨停,总市值再次站上1000亿元大关 [7][9] - 7月22日,计划总投资12万亿的超级工程"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给资本市场带来的热度持续提升,中国电建明确表示公司为雅下水电参研参试参建单位 [7] - 工程建设领域的投入占雅下水电工程总投资的50%-60%,即6000亿-7200亿元 [8]
沃尔沃渠道变革背后的焦虑:降价带不动销量,Q2首现季度亏损,电动化转型乏力
证券之星· 2025-07-31 02:36
新能源浪潮与市场竞争下的沃尔沃调整 - 公司面临新能源浪潮冲击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正进行多维度调整,包括经销商管理流程改革和全球裁员等激进成本削减措施 [1] - 公司遭遇销量疲软、利润收缩、转型受阻三重考验,第二季度录得上市以来首次季度经营亏损 [1] - 公司2030年全面电动化战略已从"全面电动化"退守为"90%-100%电动化",反映出其在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的艰难处境 [1] 经销商管理流程改革 - 公司将在下半年对经销商售前、售后管理流程进行改革,考核重点从管理和销量转变为服务质量 [2] - 公司将推出"一口价"模式,全国经销商裸车售价一致,摒弃传统经销模式中的价格信息差 [2] - 售后方面采用"以零代批"方式实现消费者环检、下单等流程的线上化与透明化 [2] - 近年来新能源品牌崛起蚕食传统豪华品牌市场份额,公司不得不调整销售策略应对挑战 [2] - 汽车经销模式下4S店初期投入在几百万至数千万不等,但车企内卷叠加高额初期投入导致经销商经营承压 [2] 经销商经营困境 - 2024年广汇集团旗下多家沃尔沃4S店关闭,沈阳尊荣沃尔沃旗舰店突然"跑路" [3] - 经销商经营困境导致车主售后权益大幅缩水,激化品牌、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 [3] - 此前公司被爆出使用"假冒伪劣"音响充当品牌音响,豪华车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3] 全球裁员与成本削减 - 公司展开针对中国区员工的裁员,主要涉及上海技术研发中心的工程、研发、供应链管理等岗位 [4] - 此次裁员是公司全球裁员计划的一部分,全球共裁员3000名,其中1200个岗位位于瑞典本土 [4] - 裁员是公司180亿瑞典克朗成本与现金行动计划的核心部分,旨在优化成本结构和投资效率 [4] - 今年Q1公司营收缩水11.7%至829亿瑞典克朗,营业利润暴跌59.5%至19亿瑞典克朗 [4] - Q2收入同比下降8%至935亿瑞典克朗,息税前利润为亏损100亿瑞典克朗 [5] 财务表现与转型困境 - 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季度经营亏损,关键原因是高达114亿瑞典克朗的一次性非现金减值支出 [6] - 公司不再发布2025年和2026年的财务指引,反映出对近两年业绩不乐观 [6] - 为守住销量公司采取降价策略,2026款XC60上市两周降价13.8万元,S90终端价格跌破30万元 [7] - 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累计销量7.03万辆,同比下降10%,2024年在华销量15.64万辆,同比下滑8% [7] - 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滞后,新能源转型步伐迟滞,智能功能与国产新能源品牌存在较大差距 [7] 新能源转型表现 - 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同比下滑11%至15.5万辆,占总销量43.82% [8] - 中国市场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2%至7025辆,占比仅9.97%,纯电车型销量同比暴跌57% [8] - 2021年提出2030年全面电动化战略,但直到2023年底才发布首款原生纯电平台车型EM90 [8] - 今年上半年纯电车型在华销量940辆,插混销量6085辆,同比增长49% [8] - 公司推出超级混动架构SMA及首款车型XC70,从混动市场着手加速转型 [9] 战略调整 - 公司悄然下调全面电动化战略目标,最新目标是到2030年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90%-100% [10]
一汽解放股价微跌0.14% 上半年中重卡市场份额23.2%居首
金融界· 2025-07-30 17:23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30日15时股价报7.12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01元 跌幅0.14% [1] - 当日成交量11.78万手 成交额0.84亿元 振幅1.26%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32.87万元 占流通市值0.01% [2] 市场地位 - 国内中重卡市场终端份额达23.2% 继续排名行业第一 [1] - 南非等重点海外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 [1] - 商用车行业龙头企业 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领先 [1] 业务布局 - 主营业务涵盖重卡/中卡/轻卡等商用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 [1] - 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三年翻倍增长 [1] - 推进8个海外全资子公司建设 [1] 战略合作 - 与特来电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1] - 协同宁德时代/国家电网布局补能网络 [1]
积极破解“内卷”困局 打造民族汽车品牌——专访一汽解放董事长、党委书记李胜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30 09:19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半年国内中重卡市场份额达23.2%保持行业第一 通过质量攻坚 技术创新 新能源转型及生态协同应对行业竞争 坚持长期主义发展战略[1][2][5] 市场地位与行业环境 - 国内中重卡终端市场份额23.2%继续排名行业第一[1] - 商用车行业面临经营压力但吸引新进入者如长城 比亚迪等跨界布局[2] - 行业存在非理性价格竞争 公司拒绝低价内耗策略[3] 质量与技术提升 - 实施三年质量提升工程 单车外部质量损失同比下降30.3%[2] - 售后3个月千车索赔频次下降26%[2] - 推出GS280箱桥换油周期100万公里技术[2] - 强化发动机 变速箱 电驱动系统等核心动力总成自主研发[2] 新能源与国际化进展 - 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三年翻倍增长[2] - 建成广汉 柳州等生产基地形成区域交付能力[2] - 推进8个海外全资子公司建设 南非等重点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2] - 加速从出口贸易向属地化制造转型[2] 价值导向战略 - 一季度实施全系车型价格上调策略 维护品牌价值和二手车保值率[3] - 依托车联网大数据平台进行运营油耗优化[3] - 后市场原厂配件价格比装车件下降30%[3] - 建立代理商销售调剂补偿机制 回款准时率100%[3] 研发与产品布局 - 形成"四国九地"研发网络 强化海外本地化适应性开发[4] - 坚持"研发一代 生产一代 储备一代"产品战略[4] - 下半年投放新产品包括J7车型升级 鹰阵系列 L2++级智能整车及海外特殊环境车型[4] 生态协同与体系重构 - 营销体系重构为场景驱动 用户共创模式[5] - 成立一汽解放绿动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布局后市场循环经济[5] - 与特来电签署协议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开拓及充电网络建设[5] - 协同宁德时代 国家电网布局补能网络 通过"解放时代"租赁模式破解推广瓶颈[5]
韧性增长 解码一汽解放的“护城河”和竞争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30 07:55
公司业绩与市场地位 - 2025年上半年品牌价值达1450.29亿元 连续14年居商用车行业第一 [1] - 国内中重卡市场终端份额23.2% 牵引车份额24.6% 载货车份额28.3% NG车份额28.6% 新能源中重卡份额14.5% 新能源牵引车份额16.3% 均列行业第一 [1] - 在河北/山东/上海等15个省份中重卡终端份额位居行业第一 [1] 行业竞争战略 - 公司采取"卷价值不卷价格"策略 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提升竞争力 [6] - 一季度成为行业唯一全线涨价品牌 依托车联网大数据优化运营油耗 后市场配件价格比装车件下降30% [6] - 与特来电开发"充电即体检"功能 与宁德时代合作电池安全 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 [8] 核心技术优势 - 掌握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动力总成核心技术 7月13日发布4款智慧动力域产品覆盖油气及新能源领域 [5] - 强化动力总成技术护城河 推动产品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5] 质量管控体系 - 开启"三年质量攻坚战" 上半年质量问题收回频次与金额降低30% [8] - 单车外部质量损失同比下降30.3% 千车索赔频次3MIS下降26% [11] - 从设计/采购/制造到销售/服务全流程重构质量标准 [9] 新能源战略布局 - 2021年发布"15333"新能源战略 重点布局电/氢/混动三条技术路线 [12] - 上半年新能源中重卡份额增速行业第一 宣布新能源转型成功 [12][14] 海外市场拓展 - 加速布局东南亚/西亚/西北非等7个大区 下半年推动8个海外全资子公司落地 [12] - 从贸易模式转向属地化运营 "鹰途/鹰航/鹰腾/鹰驰"系列产品将于2026年成为海外主销车型 [12] 长期发展理念 - 坚持"长期主义" 聚焦价值/质量/产品/技术竞争而非价格战 [14] - 通过全生命周期服务提升用户出勤率 对供应商/代理商提供政策与财务支持 [6]
骆驼股份2025上半年净利超5亿 低压锂电业务持续放量业绩稳健增长
长江商报· 2025-07-29 23:39
公司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02亿元至5.65亿元,同比增长60%至80% [1][6]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51.89% [5] - 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55.92亿元,同比增长10.75%,归母净利润6.14亿元,同比增长7.26% [5] 业务发展 - 低压锂电池销量实现历史性突破,2024年低压锂电类产品营收同比增长376%,毛利率大幅提升 [5] - 汽车低压电池销量同比增加,尤其是低压锂电池销量大幅提升,带动2025年上半年业绩增长 [6] - 公司构建覆盖铅酸电池、锂电池及电池材料的全产业链体系,形成从研发到回收的闭环生态 [1] 财务与分红 - 自2011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约25.21亿元 [1][3] - 2024年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9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约3.4亿元,占净利润的55.41% [3] - 未来三年预计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当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的50% [3] 公司荣誉与治理 - 蝉联"2024年度中国轻工业二百强企业"第45位和"中国轻工业科技百强企业"第36位 [1] - 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共收到认购款2975万元,参与员工44人,预留83万股作为预留份额占19.53% [2] - 公司是亚洲最大的汽车用低压电池制造企业,成立于1980年,2011年在上交所上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