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

搜索文档
中信建投:两轮车新兴市场需求稳健增长 推荐春风动力(603129.SH)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9-02 03:33
行业核心观点 - 动力运动行业处于增长快车道 消费升级和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助推全地形车和中大排量摩托车产品渗透 [1] - 中国摩托车企业产品力提升且性价比优势明显 有望抢占海外市场份额 产品结构优化带动市占率与利润率持续提升 [1] - 两轮车领域新兴市场需求稳健增长 四轮车领域欧美需求承压但二线品牌表现亮眼 [1][2][3] 两轮车市场表现 - 2025Q2欧美市场增速边际改善 意大利同比+0.6% 西班牙同比+11.0% 德国同比-20.1% 法国同比-8.2% 英国同比-15.4% 土耳其同比-15.0% [2] - 印度和东南亚市场维持稳健 印度同比-6.2% 印尼同比-1.0% 越南同比+1.3% 泰国同比+1.7% [2] - 拉美市场保持高增长 巴西同比+10.9% 阿根廷同比+39.7% 智利同比+31.1% 秘鲁同比+18.5% [2] - 日印品牌受益于新兴市场需求增长和成熟市场份额抢占 实现销量和收入持续增长 [2] - 欧美高端市场需求承压且竞争加剧 当地品牌销售表现疲软 [2] 四轮车市场表现 - 欧美需求受通胀影响承压 头部品牌因库存高企采取促销策略清理渠道库存 [3] - 价格竞争和费用增加导致头部厂商利润率下滑 北极星2025Q2全地形车业务收入高个位数下滑且利润率下降 [3] - 庞巴迪2025Q1收入中个位数下滑且利润率大幅下降 雅马哈2025Q2收入双位数下滑且利润继续亏损 [3] - 二线品牌受益于产能释放和新品放量 川崎等品牌实现量额增长 [3] 中国企业表现 - 2025Q2中国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春风/隆鑫/涛涛收入利润创历史单季度新高 [4] - 春风动力/隆鑫通用/涛涛车业等企业实现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 [4] - 部分企业开始布局第二增长曲线 千里/涛涛/绿通涉足AI、机器人和半导体领域 [4] 行业展望 - 日本企业预测2025年摩托车量额继续增长 本田/铃木/川崎预期在新兴市场增长 雅马哈预期新兴和成熟市场同步增长 [5] - 全球两轮车市场竞争加剧延续 中国企业有望持续抢占份额 [5] - 四轮车头部品牌因需求走弱/库存高企/竞争加剧导致份额下降 但北美市场中长期仍将增长 [5] - 二线品牌积极布局 春风/川崎/涛涛有望跑赢行业并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5]
白电三巨头PK:美的狂奔 海尔稳健 格力再垫底
新浪科技· 2025-09-02 01:00
核心观点 - 白电三巨头2025年上半年业绩分化明显 美的集团在营收和净利润的规模及增速上均显著领先 基本具备"以一敌二"的实力 海尔智家增长稳健 格力电器则出现营收下滑和利润增长大幅放缓 [2][3][4][7][8][10][12][13][15] 美的集团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511.24亿元 同比增长15.58% 归母净利润260.13亿元 同比增长25.04% [2][7] - 营收规模接近海尔智家与格力电器总和2537.33亿元 仅差26.04亿元 利润总额也接近两家之和 [7][8] - 连续4年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同比递增趋势 智能家居业务营收1672亿元 同比增长13.31% [10][17] 海尔智家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564.94亿元 同比增长10.22% 归母净利润120.33亿元 同比增长15.59% [2][10] - 自2021年以来未出现同比下滑 净利增幅长期高于12% 空气能源解决方案收入329.78亿元 同比增长12.8% [10][12][17] 格力电器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73.2亿元 同比下滑2.46% 归母净利润144.32亿元 同比增长1.95% [2][13] - 自2021年以来半年报营收增速逐年放缓并正式转负 净利润增速同样一路下滑并逼近转负 [13][15] - 消费电器板块营收762.79亿元 同比下滑5.09% 该板块去年同期贡献超七成营收 [18][19] 空调业务表现 - 国内家用空调行业零售量3845万套 同比增长15.6% 零售规模1263亿元 同比增长12.4% [6] - 2025年1-7月美的和海尔空调线下市场份额分别上涨0.42%和0.99% 格力则出现2.21%同比下滑 [20] - 二季度家用空调线上2100元以下低端机销量占比首次超过50% 中高端需求承压 [21] - 上半年国内中央空调销售规模同比下滑5.5% 内销额同比下滑10.1% [21] 行业整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家电市场(不含3C)零售额4537亿元 同比增长9.2% [6] - 洗衣机市场零售额476亿元 同比增长11.5% 冰箱市场零售额672.8亿元 同比增长3.5% 厨卫大电市场零售额789亿元 同比增长3.9% [6] - 在国补发力、消费升级及价格激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 行业多品类市场一改去年下滑趋势取得不错增长 [6] 企业战略调整 - 美的集团上半年两次调整区域运营架构 进行运营中心合并和人员优化 加速出清冗余业务 [22] - 格力电器在全国范围内落地"董明珠健康家" 以家庭场景为中心串联多品类产品线 致力于摆脱空调标签 [22] - 海尔智家投资并购动作频频 先后入股汽车之家、新时达电气及匈牙利暖通渠道商KLIMA KFT [22] - 小米空调销量急剧提升并喊出"年内跻身行业前三"的口号 行业竞争加剧 [22]
白电「三巨头」PK:美的狂奔,海尔稳健,格力再垫底丨BUG
新浪科技· 2025-09-02 00:55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白电三巨头业绩分化明显 美的集团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及增速均领先 接近海尔智家与格力电器之和 格力电器营收出现下滑且增长乏力[2][4][6] - 空调市场竞争加剧 价格战升级及中高端需求承压对格力电器造成较大冲击 美的和海尔空调业务保持增长[14][16][17] - 家电行业整体呈现"内卷化"趋势 头部企业通过组织架构调整、业务多元化和资本运作应对市场变化[18][19] 财务表现 - 美的集团营收2511.24亿元同比增长15.58% 归母净利润260.13亿元同比增长25.04% 营收规模接近海尔与格力之和2537.33亿元[2][6] - 海尔智家营收1564.94亿元同比增长10.22% 归母净利润120.33亿元同比增长15.59% 保持稳健增长[2][9] - 格力电器营收973.2亿元同比下滑2.46% 归母净利润144.32亿元同比增长1.95% 增速明显放缓[2][11] 空调业务 - 海尔智家空气能源解决方案收入329.78亿元同比增长12.8%[14] - 美的智能家居业务营收1672亿元同比增长13.31% 暖通空调作为核心业务维持高增长[14] - 格力电器消费电器板块营收762.79亿元同比下滑5.09% 未单独披露空调业务数据[15][16] - 2025年1-7月美的海尔空调线下份额分别增长0.42%和0.99% 格力下滑2.21%[16] 行业环境 - 2025年上半年家电市场零售额4537亿元同比增长9.2% 空调零售量3845万套增长15.6%[6] - 二季度空调线上市场2100元以下低端机销量占比首次超50% 中央空调销售规模同比下滑5.5%[17] - 小米空调销量急剧提升并喊出"年内跻身行业前三"目标[18] 企业战略 - 美的集团两次调整区域运营架构 进行业务出清和人员优化[18] - 格力电器推广"董明珠健康家"场景化销售 串联多品类产品线[18] - 海尔智家入股汽车之家、新时达电气等企业 通过资本运作扩张版图[18]
白电“三巨头”PK:美的狂奔,海尔稳健,格力再垫底丨BUG
新浪财经· 2025-09-02 00:53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白电三巨头业绩分化明显 美的集团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及增速均领先 基本具备与海尔智家和格力电器总和相当的实力 格力电器出现营收下滑和增长放缓 [2][4][5][7][9][1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家电市场不含3C产品零售额4537亿元 同比增长9.2% [4] - 空调零售量3845万套同比增长15.6% 零售规模1263亿元同比增长12.4% 洗衣机零售额476亿元同比增长11.5% 冰箱零售额672.8亿元同比增长3.5% 厨卫大电零售额789亿元同比增长3.9% [4] - 行业在国补发力 消费升级及价格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 多品类市场扭转去年下滑趋势实现增长 [4] 美的集团业绩 - 营收2511.24亿元同比增长15.58% 归母净利润260.13亿元同比增长25.04% [2][5] - 营收规模接近海尔智家与格力电器总和2537.33亿元 仅差26.04亿元 [5] - 连续4年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同比递增 [7] - 智能家居业务营收1672亿元同比增长13.31% [12][13] - 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营收645.39亿元同比增长20.79% [13] 海尔智家业绩 - 营收1564.94亿元同比增长10.22% 归母净利润120.33亿元同比增长15.59% [2][7] - 空气能源解决方案收入329.78亿元同比增长12.8% [12] - 连续多年未出现同比下滑 净利增幅长期高于12% [9] 格力电器业绩 - 营收973.25亿元同比下滑2.46% 归母净利润144.32亿元同比增长1.95% [2][9] - 消费电器板块营收762.79亿元同比下滑5.09% [13][14] - 空调业务未单独披露 但去年同期贡献78.14%营收 [14] - 2025年1-7月空调线下市场份额同比下滑2.21% 线上微降0.02% [14] 市场竞争与策略 - 空调行业价格战加剧 二季度线上2100元以下低端机销量占比首次超50% [15] - 中央空调销售规模同比下滑5.5% 内销额同比下滑10.1% [15] - 美的两次调整区域运营架构并进行人员优化 [16] - 格力推动"董明珠健康家"场景化销售 强化多元化 [16] - 海尔智家入股汽车之家 新时达电气及匈牙利渠道商KLIMA KFT [16] - 小米空调销量急剧提升并喊出"年内跻身行业前三"口号 [16]
地方经济增长动力从何而来?
上海证券报· 2025-09-01 18:54
新时期经济增长目标设定 - 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平稳增长期 各地需科学分析十五五期间发展环境和增长条件 合理制定增长目标 [1][2] - 经济增长模式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型 [2] - 不唯GDP论英雄但需合理设定增长目标 确保财政能力民生保障就业稳定 [4]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 服务业占GDP比重从十一五末期45.1%升至十四五末期56.7% 上升11.6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 [7] - 工业增加值占比从十一五末期39.3%降至2024年30% 下降9.3个百分点 其中制造业占比降至25% [7] - 高端制造业资产和营收占比分别上升至37%和39.1% 传统消费品行业营收占比降至33.1% [9] 区域发展差异格局 - 中部地区服务业5年营收增长率73% 工业仅22% 差距达51个百分点 [11] - 东部西部东北地区服务业与工业营收增速差值分别为41/33/16个百分点 [11] - 西部地区R&D经费外部支出增速达118% 贵州陕西宁夏等地增速超250% [22] 消费结构变化特征 -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 高于商品零售额增速3个百分点 服务性消费支出对人均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 [15] - 货物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48% 但存在地域分离问题 服务消费具有更强本地带动效应 [14][15] - 银发经济形成3亿中老年人消费市场 从补充型向主力型加速跃升 [17] 企业创新区域分布 - 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全国64.9% 5年增速56.5% [21] - 中部地区R&D经费占比20.9% 5年增速77.5%排名全国第一 安徽湖南江西增速超80% [21] - 东北地区R&D经费占比仅2.9% 内外支出增速均偏低 [22] 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 专业服务业占GDP比重从8.4%升至10.1% 社会服务业占比达7% 功能型服务业回落至28.5% [10] - 建议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 加速传统能源工业绿色转型 提升消费品工业特色竞争力 [9] - 推动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双轮驱动 传统企业与新兴企业创新双向发力 [19][20]
拥抱C端 推低度产品 半年报后白酒亮出破局大招
北京商报· 2025-09-01 14:20
行业整体态势 - 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持续 呈现分化态势 部分头部企业凭借品牌力和渠道优势实现营收净利润稳步增长 而不少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需求变化的压力 [1] - 行业处于消费升级与消费多元化并行阶段 企业开启"拥抱C端"之路 从渠道驱动向消费者驱动转型 [1] 企业业绩表现 - 贵州茅台 五粮液 山西汾酒 古井贡酒 老白干酒 金徽酒6家企业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长 其他企业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4] - 白酒产业上半年产量完成191.59万千升同比下降5.8% 销售收入3304.2亿元同比微增0.19% 利润实现876.87亿元同比下降10.93% [7] - 规上白酒企业数量为887家 同比减少100多家 行业正在瘦身 实力较弱企业逐渐被淘汰 [8] 价格带分化 - 800-1500元价格带倒挂最严重 100-300元价格带为动销主力 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900天同比增长10% 60%企业产品价格出现倒挂 [4] - 50-200元价格带中低端光瓶酒销量相对稳定 天猫平台汾酒官方旗舰店热销产品黄盖玻汾475ml×6瓶售价273.87元销量10万+ 红星二锅头旗舰店热销产品500ml售价20.522元销量1万+ [4] - 500-800元价格带产品生存艰难 次高端白酒价格倒挂严重 53度500ml金沙摘要酒珍品版部分终端售价558元/瓶 天猫超市售价540.82元/瓶 [5] 消费需求变化 - 消费者更倾向理性消费 100-300元价格带口粮酒契合日常饮用刚需 中高端市场受礼品商务消费收缩影响 [5] - 购买力不足导致消费者对高端白酒购买意向和欲望明显降低 [8] - 线上渠道补贴优惠力度较大 消费者更多选择线上购买 经销商开始通过直播进行销售 [9] 企业战略转型 - 茅台集团明确提出从商品时代向商品与服务并重转变 从渠道为王向消费者为王转变 [9] - 五粮液推出29度"五粮液·一见倾心"500ml定价375元 舍得推出29度"舍得·自在"指导价329元 [9] - 贵州茅台 山西汾酒 水井坊等企业纷纷打造低度酒产品抢占年轻消费群体份额 [9] - 低度化赛道布局成为企业拓展市场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的重要选择 能帮助企业突破传统高度酒消费圈层限制契合健康饮酒趋势 [10]
迪卡侬的十字路口:中产看不上,穷鬼穿不起
虎嗅APP· 2025-09-01 13:53
核心观点 - 迪卡侬通过全面涨价实施高端化转型 但未能建立品牌溢价和情感价值 导致利润暴跌和消费者流失 陷入"穷鬼买不起 中产看不上"的困境 [6][25][27] 价格变化趋势 - 2022-2024年间商品销售均价从128.81元上涨至196.32元 涨幅达52% [6] - 具体单品涨幅显著:20升背包从49.9元涨至89.9元 白色棉质短袖从19.9元涨到39.9元 登山裙从99.9元涨到129.9元 抓绒外套从249元飙升至499元 [7] - 专业公路自行车从三四万元上涨到7万元 [7] 行业背景 - 户外运动行业普遍涨价 淘宝天猫平台TOP30品牌中近半数商品均价上涨 [14] - 国产品牌骆驼 伯希和 凯乐石 探路者均价均在400元以上 近一年均价同比上涨25%至65% 凯乐石均价上涨63.3%至963元 [14] - 冲锋衣裤商品均价为505.5元 同比上涨20.6% 1000~3000元商品销量增幅大于500元以下平价商品 3000元以上高端商品销量同比增长142% [15] 转型策略与结果 - 2022年任命首位女性CEO 2023年进行全球品牌焕新并更换logo [23] - 将品牌细分为九大运动品类 设立四大专业品牌(公路自行车 跑步 攀岩 狩猎) [25] - 2024年营收162亿欧元但利润7.9亿欧元同比暴跌15.5% 创近十年最大跌幅 [25] - 计划出售中国子公司约30%股权 价值约100亿元人民币 [26] 消费者反应 - 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因涨价流失 高端消费者因缺乏社交价值不愿买单 [26][32] - 社交媒体出现大量负面评价:"高端线起球""万元自行车不如国产平替""高价还不好看" [25] - 中低端市场出现众多平替品牌 2023年天猫平台运动户外行业新品牌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倍 [20] 品牌价值困境 - 缺乏设计美学和品牌故事 难以激发情感共鸣 [32][34] - 子品牌战略导致认知混乱(如Kalenji KIPSTA Simond Quechua) 消费者无法直接关联主品牌 [36] - 未能建立"生活方式"价值认同 与lululemon 始祖鸟等品牌形成鲜明对比 [32][34] 意外成功案例 - 与小红书合作的限量户外主题尿素袋(免费赠送)意外走红 带来显著关注度和口碑 [42][43][47] - 尿素袋体现反消费主义理念 具有情感价值 符号价值和环保价值 [47]
国泰海通 · 晨报0902|纺织服装:25H1运营挑战重重,个股表现仍具亮点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01 13:18
行业需求层面 - 7月中国服装鞋帽针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8%,环比6月1.9%放缓 [3] - 1-7月中国穿类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7%,环比1-6月1.4%提速 [3] - 7月美国服装及服装配饰店零售额同比增长5.0%,环比6月4.7%加速,连续两个月环比增长 [3] 行业出口层面 - 7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下滑0.30%,其中纺织品出口增长0.52%,成衣出口下滑0.61% [3] - 7月越南纺织品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6.74%,鞋履出口增长4.50%,均较6月提速(纺织品6月增16.03%,鞋履6月降3.34%) [3] 品牌服饰业绩表现 - 25H1 A股服饰收入Q2降幅收窄至2.6%(Q1为-3.7%),主要得益于电商和直营渠道逆势扩张(Q2增速约4-5%) [4] - A股服饰净利Q2大幅承压(-37%),仅九牧王(+41%)、歌力思(+39%)、海澜之家(+1%)实现扣非净利正增长 [4] - 25Q2多数品牌存货周转天数同比上升,歌力思减少较多,水星和罗莱生活存货周转天数低于18H1水平 [4] 纺织制造业绩表现 - Q2成衣制造企业申洲、晶苑保持双位数收入增长 [5] - 纱线企业百隆、天虹净利率和毛利率均创近2年新高 [5] - Q2纺织制造收入增速多放缓或下滑,利润端承压更明显 [5] 行业未来展望 - 短期关税承担影响预计年末结束,订单景气度成为核心变量 [5] - 品牌未来2-3年下单周期或进一步缩短,订单能见度降低可能影响OEM行业估值 [5] - 具备成熟海外产能的中游OEM企业(面料、纱线)订单集中度和产能优势将凸显 [5] 投资建议 - 品牌端关注运动赛道韧性、轻奢结构性需求、低估值红利标的及新业态拓宽逻辑 [5] - 制造端聚焦多元产能+新客拓宽+高股东回报的优质龙头企业 [5]
迪卡侬的十字路口:中产看不上,穷鬼穿不起
虎嗅· 2025-09-01 12:15
公司历史与商业模式 - 公司创立于上世纪70年代 凭借低价不低质口碑在全球快速扩张 2019年中国门店超300家 年营收突破150亿欧元[2] - 公司性价比得益于重资产运营模式 从研发设计到渠道营销全链条掌控 拥有更大定价权[3] 价格变动趋势 - 2022年至2024年间商品销售均价从128.81元上涨至196.32元 涨幅达52%[4] - 具体单品涨幅显著:20升背包从49.9元涨至89.9元 白色棉质短袖从19.9元涨至39.9元 登山裙从99.9元涨至129.9元 抓绒外套从249元涨至499元 专业公路自行车从三四万元涨至7万元[7] - 价格体系全面重构 消费者需重新评估购买力[6][10] 行业竞争环境 - 淘宝天猫平台2024年户外运动行业TOP30品牌中近半数商品均价上涨 国产品牌骆驼/伯希和/凯乐石/探路者均价超400元 同比涨幅25%-65%[16] - 凯乐石均价上涨63.3%至963元 接近国际一线品牌价格[16] - 冲锋衣裤品类均价505.5元 同比上涨20.6% 1000-3000元商品销量增长显著 3000元以上高端商品销量同比增长142%[17] 品牌转型战略 - 2022年任命首位女性CEO 启动品牌重塑战略 2023年全球焕新品牌logo 48年来第4次更新[25] - 业务收缩重组 产品归为九大运动品类 设立四大专业品牌(公路自行车/跑步/攀岩/狩猎)[28] - 战略定位转向多领域专业运动品牌 而非传统零售商[27] 财务表现与市场反应 - 2024年营收162亿欧元 但利润7.9亿欧元同比暴跌15.5% 创近十年最大跌幅[29] - 计划出售中国子公司约30%股权 价值约100亿元人民币[31] - 社交媒体出现大量负面评价 涉及产品质量/设计/性价比等问题[30] 消费者行为变化 - 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因涨价流失 高端消费者因缺乏品牌社交价值不愿买单[32] - 中高端户外商品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消费者愿为专业产品支付溢价[17][18] - 天猫平台运动户外行业新品牌数量同比增长1倍 400元以下商品供给饱和[21] 品牌价值困境 - 缺乏设计美学与品牌故事 难以提供情绪附加值[41] - 子品牌识别度低(如Kalenji/KIPSTA/Simond/Quechua) 消费者无法关联主品牌[48] - 转型导致定位割裂:门店同时陈列59.9元促销品与69999元高端产品[34] 创新营销案例 - 与小红书合作推出免费尿素袋周边 通过反消费主义创意获得高关注度与口碑[56][57] - 尿素袋体现环保价值与情感价值 形成品牌本真价值观的回归[58][62]
晚上九点,记者暴走3万步,只为了
金融时报· 2025-09-01 08:41
夜间经济发展模式 - 扬州通过古今融合方式盘活文化资源 将夜间经济从单纯延长营业时间升级为拉动消费的重要载体[1][2] - 场景创新激发新需求 大运扬州游船演艺通过文化科技融合实现历史与声光投影结合 8月以来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65%[2] - 古运河夜游项目1至8月营收达3000万元 暑期重点文旅场所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0.25% 环比增长27.9%[2][5] 消费场景创新 - 皮市街通过古意与创意交融催生可观夜间客流 工作日达1-2万人次 节假日超5万人次[3] - 个园打造园林夜游新范式 4月推出后累计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 融合非遗技艺与沉浸式互动[3] - 体育赛事带动消费联动 苏超前六轮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 同比增长42.7% 扬州主场当日过夜游客增长12.5%[7] 业态融合拓展 - 突破传统餐饮零售思维 实现与体育音乐购物等领域深度联动 满足多元夜间消费需求[6] - 明月湖商圈打造国家级夜间消费集聚区 引进盒马鲜生等首店项目 形成老城与新区互补格局[8][9] - 音乐节两日吸引6万名乐迷 省外观众占比58.5% 综合经济效益超1亿元[8] 基础设施升级 - 改造长春路等景区道路 建立步行观光道解决人车混行问题 显著改善东关街等区域拥堵[11][13] - 创新"白加黑"店铺共享模式 由店铺提供晚间经营场地 摊贩支付租金实现三方共赢[13] - 推进古运河水上游览航线 串联文化遗产与景点 构建食住行游购娱全业态布局[13] 金融服务支持 - 政银企合作达成600亿元消费领域专项授信 7月以来投放约200亿元 其中超40亿元用于文旅项目改造[18] - 金融机构为瘦西湖集团提供超30亿元融资 为个园等办理16亿元门票收费权质押贷款[18] - "金民链"大数据平台接入12部门200余项数据 开发线上信用贷款产品 暑期新增授信2275户金额3.51亿元[19] 支付便利化建设 - 设计六类支付便利化旅游路线 打造非遗馆等支付宣传点 布放100余台智能终端缩短60%排队时间[14][15] - 推进"扬城惠消费"满减活动 银行机构投入3000万元带动消费超7亿元[15] - 通过POS机扫码等多类型支付终端 服务门票餐饮文创等全消费场景[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