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减值

搜索文档
龙佰集团净利三连降60亿商誉悬顶 背债263亿仍拟21.86亿分红回购
长江商报· 2025-06-10 23:27
公司财务与资本运作 - 公司拟以5-10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1] - 一季度拟派发现金红利11.86亿元 分红率达172.88%[1][5] - 2024年全年现金分红21.44亿元 分红率98.89%[6] - 截至一季度末货币资金87.26亿元 有息负债263亿元 资产负债率60.57%[2][7] - 回购价格上限24.82元/股较市价溢价50.15%[3] 经营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 分别为34.19亿/32.26亿/21.69亿元[12] - 2024年净利润下降主因铁精矿价格下跌及新能源材料盈利不及预期[2][12] - 2024年资产减值3.42亿元 含商誉减值8974万元[12] - 一季度营收70.60亿元(同比-3.21%) 归母净利润6.86亿元(同比-27.86%)[13] 行业地位与业务布局 - 钛白粉年产能151万吨 海绵钛8万吨 均居全球第一[10] - 中国唯一贯通钛全产业链企业 拥有优质矿产资源[10] - 主营产品包括钛白粉/海绵钛/锆制品/锂电正负极材料[10] - 2024年研发投入11.75亿元 累计持有专利1270项(发明专利410项)[11] 管理层变动与战略动向 - 实控人许刚2024年去世 90后二代许冉接班[3][14] - 近年通过收购龙蟒钛业(90亿元)等扩张 形成全产业链布局[9][10] - 子公司云南国钛股权收购耗资25.74亿元[9]
因赛集团6.42亿重组将增5.28亿商誉 标的溢价513%超五成收入依赖大客户
长江商报· 2025-06-09 23:36
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作价6.416亿元收购智者同行80%股权,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各占50%),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3.21亿元 [2][4] - 交易完成后智者同行将成为控股子公司,公司商誉将新增5.28亿元,占2024年末总资产46.84%、净资产71.75% [3][6] - 智者同行整体估值8.02亿元,较净资产账面价值增值513.62% [6] 战略协同与行业整合 - 本次为同行业并购,双方主营业务均涉及营销策划、活动执行,公司旨在补强公关传播能力并拓展汽车、科技消费品等新行业领域 [5] - 智者同行在汽车、TMT领域拥有上市公司未覆盖的战略客户资源,交易将加固现有客户壁垒并补充新行业资源 [5] 财务影响与业绩承诺 - 2024年公司营收8.83亿元(同比+64.68%),但归母净利润亏损4504.29万元(上市后首次亏损),主因子公司商誉减值7788.43万元 [7][8] - 交易对手承诺智者同行2025-2027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不低于2.16亿元(分年6300/7200/8100万元) [8] - 备考数据显示交易后公司2024年营收将增至15.77亿元(+78.53%),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657.6万元(改善85.4%) [9] 标的公司经营情况 - 智者同行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5亿元、6.9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290.62万元、5335.3万元 [8] - 存在大客户依赖风险: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89.81%,其中单一客户A公司贡献52.49%收入 [9] - 截至2024年末应收账款1.72亿元,占流动资产43.26%、总资产41.99% [9]
Novaturas Group Reports Audited Results for 2024
Globenewswire· 2025-06-09 18:35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旅游运营商Novaturas集团营收下滑且全年净亏损 但第四季度扭亏为盈 运营结果超预期 审计报告问题解决 还引入战略投资者 未来有新发展计划 同时在旅游趋势把握和运营效率提升上有一定成果 [1][2][7] 运营与财务情况 - 2024年营收2.01亿欧元 服务23.9万名旅客 较2023年营收下降3.6% 旅客数量减少8% 全年净亏损 [1] - 上半年市场供过于求 EBITDA为负160万欧元 第四季度调整后EBITDA为230万欧元 但仍未抵消全年亏损 [1] - 年中预测全年EBITDA为负410万欧元 净亏损510万欧元 实际未经审计EBITDA为负86.3万欧元 净亏损250万欧元 [2] - 审计后调整年度EBITDA为负44.9万欧元 运营净亏损190万欧元 最终审计净亏损760万欧元 因一次性570万欧元商誉减值 [3] - 2024 - 2022年财务指标显示 营收分别为2.00878亿、2.08331亿、1.96676亿欧元 净损益分别为亏损760.4万、盈利337.2万、亏损168.3万欧元 [15] 审计情况 - 2024年审计报告不再包含与国际供应商结算余额相关免责声明 公司已解决差异问题 [5] - 2024和2023年审计报告由UAB Ernst & Young Baltic审计 [6] 战略投资合作 - 2025年初 4名股东与战略投资者Neset Kockar签股份出售协议 4月完成第一阶段交易 Kockar获23.2%股份 秋季预计完成第二阶段 持股达33.19% [7] - Kockar为公司提供短期贷款 从100万欧元增至200万欧元 [8] 未来计划 - 近期计划包括审查公司战略 与新股东业务在热门旅游地开展合作 为波罗的海旅客推出新旅游产品 [9] - 公司正测试混合旅游包装解决方案 完成测试后将向旅行社推广 [10] 旅游趋势与运营效率 - 2024年公司利用广泛目的地组合 增加高运营效率路线旅客数量 并根据客户偏好调整业务量 [11] - 西班牙旅游人数增长149% 长途旅行销售增长8% 越南、普吉岛、桑给巴尔旅客数量分别增长367%、23%、21% [12] - 团体旅游中 体育和活动旅行受欢迎 滑雪度假意大利最受青睐 还组织创纪录的工作度假旅行 [13] - 第四季度公司减少最后一刻预订占比 飞机载客率从96.7%提升至98.9% [14] 公司简介 - Novaturas集团是旅游运营商 运营超25年 提供多种旅游服务 2024年在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营收2.01亿欧元 服务23.9万名旅客 [17]
力盛体育3.3亿元定增背后:连年亏损、频繁融资与并购暴雷
新浪证券· 2025-06-09 03:41
公司融资与项目进展 - 公司发布第四次修订的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3 3亿元用于建设海南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国际赛车场项目[1] - 自2017年上市以来三次募资:2017年IPO募资1 69亿元 2021年定增3 9亿元 2023年拟募6亿元后缩水至3 3亿元[1] - 募投项目屡现延期,如Xracing项目原定2022年底完工,因电动化改装推迟至2024年底[1] 财务表现与亏损情况 - 2021-2024年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0 09亿元 -0 76亿元 -1 96亿元 -0 6亿元,累计亏损达3 4亿元[1] - 上市8年未分红,未分配利润累计-1 59亿元[1] - 2023-2025年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超3亿元,商誉减值近1 5亿元[1] 并购暴雷与监管问询 - 2021年以1 77亿元收购悦动天下25%股权(增值率1523%),但标的2022-2023年净利润仅1500万元和-3114万元,未达业绩承诺[2] - 交易对手方杭州峻石成立仅4个月 参保人数为0 大股东关联企业已被列为被执行人[2] - 深交所两度问询定增必要性,要求说明新项目与现有赛车场的差异化及融资合理性[2] 股价表现与市场质疑 - 2023年定增预案发布时股价23 37元,至2025年6月跌至13 22元,跌幅达43%[3] - 市场质疑公司战略方向,需证明自身是赛道竞速者而非财务"漂移玩家"[4]
海王生物易主广东国资宣告终止 三年商誉减值损失18亿累亏39亿
长江商报· 2025-06-08 23:17
控制权变更终止 - 公司终止向广东丝纺集团转让控制权及14.88亿定增计划 原交易成本合计22.55亿元 涉及股份转让价格从3.13元/股降至2.43元/股 [1][3][4] - 控股股东海王集团持股46.23% 质押率高达99.83% 未解释终止原因但表示将继续寻求国资合作 [2][4] 财务困境分析 - 2022-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 净利润累计-39.1亿元 扣非净利润累计-40.77亿元 营业收入从378.35亿元降至303.17亿元 [6][7] - 商誉减值损失三年合计18.78亿元 截至2024年3月末商誉账面价值仍存3.79亿元减值风险 [7] - 2019年起连续六年未分红 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再现亏损-7474.36万元 [5][8] 历史扩张与业绩承诺 - 2015年起通过并购扩张 2017年商誉规模达35.49亿元 2018年增至39.18亿元 但2018年后业绩急转直下 [6] - 原控制权转让协议中包含业绩对赌条款 要求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7.5亿元 但2025年Q1净利润同比下滑44.38% [8] 行业背景影响 - 集中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政策压缩利润空间 叠加并购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形成双重压力 [7]
海王生物终止2024年度定增计划 聚焦核心业务发展
全景网· 2025-06-06 12:03
公司动态 - 海王生物终止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计划 经与战略投资者深圳海王集团 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友好协商后决定 同时解除与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及丝纺集团的股份认购协议 [1] - 终止定增不会对公司正常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 也不会损害股东利益 公司将继续深耕医药商业流通和医疗器械等核心业务 [1] - 此次终止定增是公司战略调整的重要一步 未来将重点发展医疗器械等高毛利业务板块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2] 业务发展 - 公司持续推进业务结构调整 重点布局医疗器械板块 有序剥离非核心资产和不良资产 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1] - 医疗器械业务已建立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的供应链网络 与西门子 迈瑞医疗等国际品牌保持长期稳定合作 [2] - 计划进一步扩大器械代理业务规模 深化与国内外优质供应商的战略合作 提升市场竞争力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03 17亿元 在复杂市场环境下保持稳健发展 [1] - 截至2024年底商誉账面价值约3 79亿元 已完成商誉减值计提工作 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1][2] - 年内成功完成多家子公司股权转让 有效盘活存量资产 优化资产结构 [2] 战略规划 -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1] - 借助政策红利改善应收账款管理 [2] - 随着商誉风险释放和核心业务强化 经营状况有望稳步改善 为投资者创造可持续价值回报 [2]
纳睿雷达拟3.7亿元收购MCU企业天津希格玛100%股权
巨潮资讯· 2025-06-04 15:11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计划以3.7亿元收购天津希格玛微电子100%股权,其中50%以股份支付(1.85亿元,每股42.93元,发行431万股),50%以现金支付 [1] - 标的公司评估值为3.71亿元,评估增值率达421.40% [1] - 交易市盈率14.23倍,显著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69.62倍(芯朋微、思特威-W等) [1] 交易双方业务协同性 - 公司是国内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领军企业,产品应用于气象探测、水利测雨等领域,并拓展至民用航空、海洋监测等新场景 [1] - 标的公司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专注光电传感器、MCU芯片等ASIC研发,拥有ADC/DAC技术知识产权矩阵 [2] - 收购旨在实现相控阵雷达产业链纵向整合,从"部件级集成"升级至"芯片级协同",提升雷达产品技术自主可控性 [2]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与对赌条款 - 2023-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2亿元、1.23亿元,净利润422万元、1238.8万元 [2] - 业绩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200万元、2500万元、3100万元,三年累计7800万元 [2] - 2025年承诺净利润同比2024年需增长约78% [2] 行业竞争与交易潜在风险 - 半导体行业竞争加剧,国内设计企业数量激增,业绩承诺兑现存在市场疑虑 [3] - 收购前标的公司多名股东退出,包括科大讯飞背景的讯飞海河基金 [3]
元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转让控股子公司硅密电子股权及业绩补偿进展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03 20:39
交易概述 - 公司因资金流动性问题未能按时支付硅密电子51%股权的转让进度款,导致YOYODYNE,INC提起诉讼并主张赔偿,同时硅密电子2024年业绩承诺可能无法完成 [2][6] - 公司决定向YOYODYNE,INC转让硅密电子51%股权,转让价格为评估价9,333万元,以降低投资风险并集中资源发展主营业务 [2][7] - 交易完成后,YOYODYNE,INC欠付的业绩补偿和减值测试补偿款项已结算冲抵,后续无需再支付 [2][8] 交易标的评估与定价 - 硅密电子股东全部权益评估值为18,300万元,较账面值4,364.57万元增值13,934.26万元,增值率319.17% [7][12] - 公司收购硅密电子时新增商誉8,325.45万元,占2024年审计净资产的9.83%,2024年底已计提商誉减值1,274.06万元 [13] - 转让价按评估价进行,硅密电子51%股权对应评估价值为9,333万元 [7][13] 交易协议主要内容 - 转让标的为硅密电子51%股权,转让价格为9,333万元,双方同意冲抵未付款项与应付款项,最终结算金额暂估为乙方退甲方236万元 [14][16] - 协议自各方签字盖章并发布公告后生效,附件与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7] 交易对公司的影响 - 转让完成后,硅密电子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预计减少利润总额约5,065.98万元 [5][20] - 交易有助于公司及时止损,降低管理风险和法律风险,集中资源发展主营业务 [8][21] 交易标的司法冻结情况 - 公司持有的硅密电子51%股权因借款合同纠纷被华夏银行杭州临平支行冻结,冻结期限为2025年1月20日至2028年1月19日 [3][12] - 因股权转让纠纷被YOYODYNE,INC冻结,冻结期限为2025年3月10日至2028年3月9日 [3][12] 交易审议情况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以9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审议通过本次股权转让议案 [9] - 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9][10]
华人健康并购狂飙:24倍溢价、9亿元商誉与股东撤退潮
华夏时报· 2025-05-30 09:07
公司并购策略 - 公司拟以3.27亿元现金收购福建、浙江三家医药连锁公司股权,其中一家标的资产评估增值率高达近24倍 [2] - 公司自2023年上市以来已完成6次较大股权收购,累计金额超10亿元 [3][5] - 公司门店规模从2022年993家扩张至2024年1,774家,覆盖区域从安徽延伸至浙江、福建市场 [3] - 公司变更原募投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部分募集资金1.31亿元用于本次收购 [5] 财务数据变化 - 公司商誉从2023年初1.90亿元飙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9.88亿元,占总资产20% [6][7]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32亿元,同比增长19.34%;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20.09% [9]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67亿元,同比增长14.71%;归母净利润6,122.23万元,同比增长28.15% [9] 股东减持情况 - 赛富投资2024年减持400万股(占总股本1%),2025年拟再减持598.3万股(1.5%) [9] - 华泰大健康通过两轮减持,持股比例从5.68%降至4.41%,退出主要股东行列 [10][11] - 阿里健康2024年12月-2025年3月减持1,004.89万股(2.51%),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 [12] 行业背景与专家观点 - 医药零售行业整体放缓扩张节奏,关店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5] - 专家指出行业政策收紧、集采常态化背景下,收购标的业绩承诺实现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8] - 机构股东减持可能反映对商誉暴增和整合风险的担忧 [13]
它今天退市!今年第12家!
国际金融报· 2025-05-29 13:56
公司退市决定 - 公司股票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 将于2025年5月29日被摘牌 [1] - 公司股票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被终止上市 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1] 退市流程回顾 - 2025年4月23日公司披露因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发深交所终止上市规则 [3] - 公司股票于2025年4月24日起停牌 [3] - 2025年5月26日公司收到深交所终止上市决定 [3] 公司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通化双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主营国防化工用白炭黑生产 [3] - 2014年通过收购金宝药业转型医药领域 形成"化工+医药"双主业模式 [3] - 2017年更名为吉药控股后开启激进并购 三年内收购十余家企业 [3] - 业务覆盖医药工业 商业 研发等八大板块 [3] 公司财务状况 - 2019年至2024年累计计提商誉减值超15亿元 [3] - 2019年起连续6年亏损 2019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超32亿元 [3] - 2024年营收下滑3.69% 亏损扩大至4.39亿元 [3] A股市场退市情况 - 2025年以来A股市场已有11家公司完成退市 [4] - 退市原因包括四家触及面值退市 三家触及市值退市 两家主动申请退市 一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一家被吸收合并退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