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对赌

搜索文档
一笔超70倍P/E的“跨界联姻”:冠中生态拟收购AI财税公司股权 业绩对赌能否锁定高成长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21:22
公司业绩与收购背景 - 冠中生态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250.86万元 同比下滑52.33% 归母净利润亏损318.61万元 同比由盈转亏且下降137.20% [2][3] - 公司业绩承压主因政府财政偏紧导致订单落地缓慢、回款困难及新订单获取难度增大 [3] - 公司拟以不超过5.6亿元整体估值现金收购杭州精算家51%股权 跨界进入AI财税领域 [2][4]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 - 杭州精算家2024年营业收入4796.63万元 净利润792.02万元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52.77万元 净利润506.74万元(均为未经审计) [4] - 以2024年净利润计算收购市盈率接近71倍 估值水平显著较高 [2][5] 交易结构与控制权变更 - 交易对方花舞科技实控人靳春平控制的深蓝财鲸拟通过协议转让取得冠中生态15.50%股份(2170.49万股)并获原实控方放弃33.74%表决权 成为新控股股东 [6][7] - 本次收购构成关联交易 且附带业绩承诺与补偿协议:标的公司需达成2026-2028年净利润目标 未达标时现金补偿 超额部分20%奖励核心团队 [6] 战略转型与整合挑战 - 公司从生态修复跨界至AI财税业务 旨在拓展新增长点并提升盈利水平 [3][4] - 两公司业务模式、技术体系及客户群体差异显著 投后整合与协同效应实现存在挑战 [4]
每周股票复盘:日播时尚(603196)并购茵地乐进展披露及财务影响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9-28 07:10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9月26日收盘价22.67元,较上周23.2元下跌2.28%,本周最高价23.71元(9月25日),最低价21.77元(9月23日)[1] - 当前总市值53.73亿元,在服装家纺板块市值排名19/59,两市A股排名3070/5157[1] 重大资产重组进展 - 公司于2025年8月1日收到上交所《审核问询函》,正组织回复并推进中介核查,最终能否通过审核及时间存在不确定性[3] - 拟收购四川茵地乐71%股权,现金对价59亿元,通过配套募资1.558亿元(实控人认购)及自有资金约1亿元支付[3]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可自由支配资金2.39亿元,叠加出售日播至胜所得1.385亿元及配套募资,可完全覆盖付款需求[3] 并购后财务表现预测 - 备考报表显示合并后2023年营收从10.27亿元增至15.30亿元(增长49%),归母净利润从0.17亿元增至1.38亿元(增长711%)[3] - 2024年营收从8.66亿元增至15.03亿元(增长74%),归母净利润从-1.59亿元改善至-0.21亿元[3] - 2025年1-5月营收从3.13亿元增至6.30亿元(增长101%),归母净利润从0.23亿元增至0.87亿元(增长278%)[3] 茵地乐业务优势 - 茵地乐在P负极粘结剂领域市占率约50%,与头部企业建立稳定合作,行业地位稳固[4] - GGII预计2024-2030年P粘结剂复合增速达28.0%,高于SBR粘结剂的13.4%,供需失衡可能性低[4] - 交易后形成"服装+锂电粘结剂"双主业格局,茵地乐作为控股子公司由原核心团队自主经营[4] 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 - 归母净利润3,828.76万元,扭亏主因出售上海日播至胜产生转让收益3,503.95万元[5] - 扣非归母净利润91.88万元,主业盈利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品牌升级及全渠道整合[5] - 存货下降95%,通过奥莱店铺拓展、线上折扣专场及采购计划优化实现[5] 现金流与资金管理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706.50万元,同比增长2,137.67%,主因库存管控加强及费用下降[5] - 货币资金下降43%系委托理财规模扩大,交易性金融资产达8,327.27万元[5] 行业趋势与战略 - 固态电池中半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显著,全固态电池因材料与成本问题短期难替代液态电池[4] - SNE Research预测2030年液态锂离子电池占全球市场95%以上,全固态电池渗透率约4%[4] - 公司坚持全渠道、轻资产、数智能、精运维模式,提升全域流量与复购率[7]
唯之能源所持股份全部被拍卖过户 亿晶光电变更为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02:18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唯之能源持有1.5亿股无限售流通股被司法拍卖并完成过户 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1] - 公司由唯之能源控股变更为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状态 董事会无多数席位控制方 [1] - 股权结构分散化 董事背景多元含地方政府投资平台背景成员 [1] 历史股权变动 - 创始人荀建华因业绩对赌失败于2019年将控制权转让予勤诚达投资(唯之能源前身) [2] - 勤诚达投资2022年质押2亿股股份予建信理财 最终导致司法拍卖失去控股权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4.78亿元同比下降57.07% 归母净利润亏损20.90亿元同比下滑3192.48% [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81亿元同比下降46.05% 亏损收窄至1.53亿元(同期亏损4.7亿元) [3] 业务概况 - 主营光伏电池及组件业务 2011年借壳海通集团上市 被称为A股光伏第一股 [1] - 公司表示将通过生产制造 供应链 销售 融资 技术研发等多端推进降本增效 [3]
溢价186%收购亏损IT公司股权,对赌其3年收入超3亿元!A股公司股价大涨,年内已涨近5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04:07
收购交易概述 - 新致软件全资子公司深圳新致软件有限公司拟以4823.56万元收购深圳市前海恒道智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49%股权 交易完成后新致软件将持有深圳恒道100%股权实现全资控股 [1][3] - 交易金额为4823.56万元 采用现金分期支付方式 资金来源为上市公司自有资金 [3][4] - 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 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3] 战略动机 - 收购旨在增强公司华南地区竞争能力 完善华南地区战略布局 [1] - 通过全资控股全面整合深圳恒道区域客户资源与业务交付能力 提升对华南地区中小银行市场拓展及交付能力 [4][5] - 深圳恒道为IT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 已获评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与广州农商银行、佛山农商银行、东莞农商银行等华南金融机构有长期稳固合作 [4] 财务条款 - 交易定价基于收益法评估 深圳恒道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9850万元 较账面净资产增值6410.06万元 增值率达186.34% [6] - 交易双方设定三年业绩对赌条款:深圳恒道2025年需实现收入1.185亿元及净利润958万元 2026年收入1.335亿元及净利润1096.7万元 2027年收入1.535亿元及净利润1261.21万元 三年累计净利润需超3000万元 [6] - 若业绩未达标 出售方需进行现金补偿或回购股权 [7]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深圳恒道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5966.53万元 净利润645.62万元 [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21.70万元 净利润-280.89万元 出现亏损 [6] 交易影响与市场反应 - 收购将推高新致软件商誉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商誉账面价值7839.73万元 其中原收购深圳恒道51%股权产生商誉1230.41万元 本次收购将进一步增加商誉 [7] - 新致软件股价于交易披露次日(9月25日)大涨超5% 年内累计涨幅近50% [1] - 股价数据显示 9月25日成交额2.25亿元 成交量9.47万手 换手率3.60% 总市值62.94亿元 市盈率(TTM)365.98 [2]
新致软件溢价186%收购深圳恒道剩余股权,对赌标的公司3年收入超3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13:50
收购交易概述 - 新致软件全资子公司深圳新致软件有限公司拟以4823.56万元收购深圳恒道智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49%股权 [1] - 交易完成后新致软件对深圳恒道持股比例由51%增至100%实现全资控股 [2] - 交易资金来源于上市公司自有资金采用分期支付方式 [3] 战略布局动机 - 收购旨在增强公司华南地区金融领域竞争能力完善区域战略布局 [1][3] - 深圳恒道为专注IT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已获评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 - 标的公司在华南区域与广州农商银行佛山农商银行东莞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 财务评估与对赌条款 - 标的公司评估基准日2025年5月31日股东权益价值9850万元较账面净资产增值6410.06万元增值率186.34% [4] - 深圳恒道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5966.53万元净利润645.62万元但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21.70万元净利润亏损280.89万元 [4] - 业绩承诺要求2025-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1.185亿元1.335亿元1.535亿元净利润分别达到958万元1096.7万元1261.21万元 [5] 商誉与潜在影响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新致软件合并商誉账面价值7839.73万元其中此前收购深圳恒道产生商誉1230.41万元 [5] - 本次收购将进一步增加公司商誉规模 [5]
业绩三连降,25亿元商誉高悬:东诚药业分拆“烧钱核药”赴港续命|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9-18 12:1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连续三年同比下滑 降幅分别为8.41%、8.58%和12.42% [4] - 2023年和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31.75%和12.35% [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84亿元 同比下降2.60% 归母净利润8865.25万元 同比减少20.70% [4] 业务板块分析 - 原料药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7.02% 其中肝素原料药实现营业收入4.40亿元 同比下降8.90% [4] - 核药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5.03亿元 同比增长0.78% 但毛利率从72.95%降至67.27% [5] - 18F-FDG单品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2.12亿元 占核药业务总收入的42.15% [5] 分拆上市计划 - 拟分拆子公司蓝纳成赴港交所主板上市 [3] - 蓝纳成为放射性诊疗一体化药物创新研发公司 所有产品管线均处于研发阶段 [11]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始终为零 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0.99亿元和-1.8亿元 [11] 对赌协议情况 - 投资方签署业绩对赌协议 约定完成临床进度及取得IND批件等承诺业绩 [12] - 若累计未完成两项以上承诺业绩 投资方有权要求回购 [13] - 2025年6月底长期应付款-回购投资成本由期初8.85亿元增至11.12亿元 [13] 商誉风险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商誉余额24.99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55.7% [15] - 收购烟台大洋形成1.25亿元商誉已全额计提减值 [16] - 收购中泰生物形成2.83亿元商誉 2021年计提减值1.93亿元 [16] - 云克药业5.84亿元商誉2022年计提减值8010.46万元 [16]
江苏女富豪斥资22.18亿元,溢价超270%纯现金买下这家IPO失败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9-18 08:53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22.18亿元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 [1]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且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关联股东需回避表决 [5] - 交易未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5] 标的公司估值与业绩承诺 - 标的公司评估价值22.2亿元 较母公司账面价值增值16.21亿元 增值率270.46% [5] - 较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增值16.40亿元 增值率282.89% [5] - 业绩承诺方承诺2025-2027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不低于5.55亿元 [5] - 若实际净利润不足承诺值90% 业绩承诺方需支付最高11.08亿元补偿 [5] - 设立不超过4000万元的业绩超额奖励条款 [5] 标的公司业务背景 - 贝特电子专注于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研发 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光伏/储能领域 [8] - 客户包括美的/格力/比亚迪等头部企业 [8] - 曾于2023年6月申报创业板IPO 2024年8月主动撤回申请 [8] - 深交所曾问询其收购东莞博钺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业绩增长合理性等问题 [8] 战略协同效应 - 标的公司与公司现有过压保护产品同属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大类 [8] - 业务与公司功率器件产品形成功能互补 可共同提供电流电压处理服务 [8] - 收购符合公司未来战略发展方向 具有终端应用场景协同效应 [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55亿元 同比增长20.58% [11][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01亿元 同比增长41.55% [11][12] - 扣非归母净利润5.59亿元 同比增长32.33% [11][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57亿元 同比增长43.43% [11][12] - 截至报告期末货币资金余额45.66亿元 短期借款15.89亿元 [1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00年 2006年由贸易转型为生产制造企业 [9] - 已成为国内少数具备芯片设计/封装测试/销售服务的IDM厂商 [9] - 2014年1月在深交所上市 2022年营收54.04亿元/净利润10.6亿元 [9]
江苏女富豪斥资22.18亿,溢价超270%纯现金买下这家IPO失败企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22:32
收购交易概述 - 扬杰科技拟以现金22.18亿元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 交易完成后贝特电子成为全资子公司 [1] - 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构成关联交易 需股东大会审议且关联股东需回避表决 [5] - 交易评估基准日股东权益评估值22.2亿元 较母公司账面价值增值16.21亿元(增值率270.46%)较合并报表归属母公司权益增值16.40亿元(增值率282.89%) [5] 业绩承诺条款 - 业绩承诺方保证2025-2027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不低于5.55亿元 [5] - 若实际净利润不足承诺值90% 业绩承诺方需支付最高11.08亿元补偿 同时设置不超过4000万元超额奖励 [5] - 若未按时支付补偿 公司有权处置质押股票通过拍卖、变卖或减持方式追偿 [5] 战略协同与标的公司背景 - 贝特电子与公司过压保护产品同属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大类 与现有功率器件形成功能互补 具有终端应用场景协同效应 [8] - 贝特电子成立于2003年 专注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研发 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光伏、储能领域 客户包括美的、格力、比亚迪等头部企业 [8] - 贝特电子曾于2023年6月创业板IPO获受理 但2024年8月撤回申请 深交所问询焦点包括收购东莞博钺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业绩增长合理性等问题 [8] 收购历程与公司背景 - 扬杰科技最早成立于2000年 2006年从贸易转型制造 现为半导体分立器件IDM厂商 2014年深交所上市 [9] - 2022年公司营收54.04亿元 净利润10.6亿元 实控人梁勤2023年以135亿元身家成为扬州女首富 [9] - 公司2024年3月曾拟发行股份收购贝特电子 7月终止后改为现金收购方式 [8] 财务表现与资金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55亿元(同比增长20.58%) 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同比增长41.55%) 扣非净利润5.59亿元(同比增长32.33%) [11][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57亿元(同比增长43.43%) 基本每股收益1.12元(同比增长43.59%) [11][12] - 截至报告期末货币资金45.66亿元(同比增长1.77%) 短期借款15.89亿元(同比增长2.83%) 长期借款6.12亿元(同比增长0.27%) [12]
江苏女富豪斥资22.18亿元,溢价超270%纯现金买下这家IPO失败企业!后者承诺3年赚5.5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7:06
收购交易概述 - 扬杰科技拟以现金22.18亿元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 交易完成后贝特电子成为全资子公司 [1] - 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构成关联交易 需股东大会审议且关联股东需回避表决 [4] - 评估基准日标的公司股东权益评估值22.2亿元 较母公司账面价值增值16.21亿元(增值率270.46%) 较合并报表归母权益增值16.4亿元(增值率282.89%) [4] 业绩承诺条款 - 业绩承诺方保证2025-2027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不低于5.55亿元 [4] - 若实际净利润不足承诺值的90% 业绩承诺方需支付最高11.08亿元补偿 同时设置不超过4000万元的超额奖励机制 [4] - 若未按时支付补偿 公司有权处置质押股票并通过拍卖/变卖/减持等方式追偿 [4] 标的公司业务协同性 - 贝特电子专注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研发 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光伏/储能领域 客户含美的/格力/比亚迪等头部企业 [7] - 其过压保护产品与公司功率器件存在功能交叉 可协同为用电场景提供电流电压处理服务 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 [7] 标的资本运作背景 - 贝特电子2023年6月创业板IPO获受理 但2024年8月主动撤回申请 深交所曾问询其收购东莞博钺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业绩增长合理性等问题 [7] - 扬杰科技曾于2024年3月计划发行股份收购贝特电子 7月终止后转为现金收购方案 [7] 收购方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55亿元(同比增长20.58%) 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同比增长41.55%) 扣非净利润5.59亿元(同比增长32.33%) [10][1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57亿元(同比增长43.43%) 货币资金余额45.66亿元(同比增长1.77%) 短期借款15.89亿元(同比增长2.83%) [11] 公司发展历程 - 扬杰科技2000年成立 2006年由贸易转型制造 现已成为功率半导体IDM厂商 2014年深交所上市 [8] - 2022年营收54.04亿元/净利润10.6亿元 实控人梁勤2023年以135亿元身家成为扬州女首富 [8]
收购方出价3.16亿元,创始人却几乎“0”对价退出,这场收购背后有何谜团
第一财经· 2025-09-17 14:03
收购交易结构 - 晶晨股份以3.16亿元收购芯迈微100%股权 收购价与股东实缴资本总额持平[4] - 创始人孙滇直接持有21.8%股权和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持有6.05%股权的对价均为0元 仅通过珠海鑫腾翡持有的32.71%股权获得112万元对价[5] - 创投机构获得3.15亿元收购款 其中深圳君联深运所持9.13%股权对价8000万元 广州华芯盛景所持10.83%股权对价6500万元[5]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芯迈微2024年营业收入0元 净利润亏损9174万元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7.93万元 净利润亏损4007万元[3][8] - 截至收购时净资产5096.76万元 收购价溢价率超过500%[8] - 公司核心产品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 两年累计亏损超过1.3亿元[6][8] 交易估值与条款 - 收购以2024年9月A+轮融资4.3亿元估值为基础 折价26.5%至3.16亿元[4] - 交易未设置业绩对赌条款 无业绩承诺或补偿安排[3][8] - 创投机构可能享有清算优先权条款 优先收回本金及约定回报[6] 战略协同与风险 - 收购旨在布局无线通信领域 芯迈微在物联网、车联网领域已完成6款芯片流片 其中1款实现客户端收入[9] - 整合后将扩展蜂窝通信技术能力 增强Wi-Fi通信技术 形成泛AIoT解决方案[9] - 风险包括技术转化不及预期 研发团队流失导致投资减值 市场竞争加剧及原材料价格上涨[8][9] 收购方财务状况 - 晶晨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收33.30亿元 同比增长10.42% 净利润4.97亿元 同比增长37.12%[9] - 货币资金余额24.96亿元 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6.32亿元 同比下降201.6% 系预付原材料采购款增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