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

搜索文档
以改革强发展 津沽大地涌新潮 厚植绿色底色 燕赵大地谱新篇
央视网· 2025-09-13 12:37
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 - 天津围绕深化区域一体化、港产城联动发展等10方面制定改革创新举措并明确329项改革任务 [3] - 天津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牵引与北京河北开展产业协同体制机制创新并着力打造天开高教科创园成果转化平台 [5] - 天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均突破1.2万家 [5] - 雄安新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三大产业构建未来产业体系 [16] -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以人工智能、数字科技为主导产业已引进超200家科技型企业 [16] - 中国星网落户雄安新区带动60余家空天信息企业加速集聚 [16] 港口经济与对外开放 - 天津港"十四五"期间新增17条集装箱航线 [7] - 天津海洋经济规模突破4000亿元 [7] 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 河北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和数字化改造加速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4] - 河北钢铁、焦化、水泥等7个重点行业环保绩效A级企业达147家 [14] - 河北某钢铁企业生产线融合230余项前沿技术和130余项绿色工艺实现生产效率与环保双重提升 [14] 生态环境建设 - 河北"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营造林3046万亩 [12] - 河北"十四五"期间完成防沙治沙959.7万亩 [12] 城市发展与文旅产业 - 天津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985个 [9] - 天津新建提升270个"口袋公园" [9] - 天津打造"海河之夜""桥边音乐汇"等文化品牌上半年吸引国内游客超1.3亿人次 [9]
推动绿色转型 2025“对话德国”活动在江苏常州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08:32
中德经贸合作现状 - 德国是常州在欧盟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外资来源地和投资目的地 目前269家德资企业在常州投资 包括7家世界500强德企[1] - 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已集聚超过70家德语区企业 常州金坛等地形成以德企为主的欧洲企业集群[1][2] - 活动现场集中签约9个合作项目 涵盖医疗器械、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2] 常州产业发展数据 - 常州形成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五个超千亿产业集群[2] - 2024年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 产业集聚度居全国第三 投资热度居全国第一[2] - "十四五"以来工业规模增长76% 单位GDP能耗下降27%[1] 绿色转型合作前景 - 德国被视为全球绿色转型先行者和引领者 常州定位为绿色发展坚定践行者[1] - 低碳经济和绿色转型成为中德深化合作的重要纽带 德国企业通过融入本地供应链提升产品质量与竞争力[1][2] - 德国工商大会代表指出德企普遍看好中国市场巨大潜力 合作可为全球市场服务[2]
卢旺达推出绿色分类数字平台,推动可持续金融
商务部网站· 2025-09-12 14:41
据卢旺达财政部发布,9月11日,卢旺达政府与 GIZ 等发展伙伴合作,推出了卢旺达绿色分类法 (RGT) 的全面实施路线图,同时推出了一个旨在加速其在关键领域应用的创新数字平台。 此次发布会介绍了卢旺达绿色分类导航器,它将使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私营部门参与者和其他用户能 够更清晰、更实际地了解卢旺达绿色分类法,使其更容易使用和应用于内部项目和计划。 卢旺达绿色分类法 (RGT) 是一个国家级框架,旨在定义可持续性标准,促进对绿色投资构成的共识和 信任。它是一种政策工具,旨在引导资金流向绿色、气候适应性和社会包容性投资,同时为市场参与者 提供清晰的指引,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漂绿"风险。 该路线图为实施RGT提供了清晰的分阶段计划,强化了卢旺达坚定不移的环境和气候承诺。它使金融部 门与"2050愿景"、"国家转型战略"(NST2)、"绿色增长与气候韧性战略"(GGCRS)以及更新的国家 自主贡献(NDC)中提出的绿色转型和气候行动目标直接对接。 ...
向新、向绿、向智!中国服务贸易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新华社· 2025-09-12 13:20
服务贸易智能化发展 - 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医疗影像设备性能 GE医疗搭载AI的PET/CT机器使显像剂剂量减少约50% 全身成像速度提高至约3倍 并能检测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迹象[4] - 机器人及AI应用覆盖多场景 包括咖啡店员机器人 视频大模型实时文本转影像 全息数字人在文博金融领域提供咨询服务[4] - 北京市计划到2026年底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成员至1000家 构建应用创新生态[5] 绿色技术突破与国际合作 - 高温热储能技术可积累过剩电能 用于供暖制冷发电 捷克企业贝斯塔尔以中国为国际化起点[6] - 环境服务专题展汇聚84家企业(含11家国际企业) 展示零碳园区全流程解决方案 覆盖双碳认证 环境治理 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6] - 服贸会设置约6600平方米绿色展区 推动跨区域合作网络建设 并举办多场气象经济 双碳战略主题论坛[6] 传统行业数智化升级 - 顺丰百川数智化供应链平台助力鞋服行业商家实现人力节省60% 时效提升500%[8] - 顺丰展出智能规划调度平台"顺丰超脑" 及具备自发式气调保鲜功能的"丰调箱"[8] -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前7个月进出口达17756亿元 同比增长6.8%[8] 金融服务与新兴领域创新 - 金融服务专题展推出数字人民币多场景应用 中国银行"幂方卡"集成支付通信交通功能 便利境外来华人士[10] - 文化体育教育领域涌现创新方案 包括XR游戏 匹克球体验 智能数据分析工具支持的"未来教室"[10] - 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出口竞争力持续提升 推动结构优化与包容性增长[10]
深度*公司*中国海油(600938):价值创造能力凸显 长期发展持续向好
格隆汇· 2025-09-12 12:0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76.08亿元同比下降8.45% 归母净利润695.33亿元同比下降12.79%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007.54亿元同比下降12.62%环比下降5.71% 归母净利润329.70亿元同比下降17.60%环比下降9.83% [1] - 布伦特原油均价同比下跌15.1% 销售毛利率53.5%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净资产收益率8.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1] 现金流与资本结构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1091.8亿元同比下降7.9%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737.8亿元同比减少6.4% [1] - 融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224.5亿元同比减少26.0% 资本负债率8.4%较去年末下降2.5个百分点 [1] 油气生产成果 - 油气净产量384.6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6.1%创历史新高 其中国内产量266.5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7.6% [2] - 海外产量118.1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2.8% 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2.0%受深海一号二期投产带动 [2] - 石油液体和天然气产量占比分别为77.0%和23.0% 储量替代率保持在130%以上 [2] 项目开发进展 - 渤中26-6一期 文昌9-7 东方29-1气田及巴西Buzios7 Mero4等重点项目顺利投产 [2] - 获得5个新发现并成功评价18个含油气构造 新签伊拉克Block7和哈萨克斯坦Zhylyoi区块合同 [2] - 圭亚那深水立体勘探持续增储 储量寿命维持在10年水平 [2] 成本控制技术 - 中国海上油田自然递减率降至9.5%创历史最好水平 桶油主要成本降至26.94美元/桶油当量 [2] - 通过精细注水 稳油控水和智能分注等技术手段巩固成本竞争优势 [2] 绿色转型进展 - 消纳绿电5亿千瓦时 完成1万方/天以上火炬气回收 实现节电约1800万千瓦时 [3] - 海油观澜号浮式风电累计发电4700万千瓦时 文昌9-7油田余热发电装置预计年发电4000万千瓦时 [3] - 恩平15-1平台建成中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 优质钻完井建设示范项目效率提升26% [3] 股东回报政策 - 派发中期股息0.73港元/股(含税) 股息支付率45.5% 派息总额约316.02亿元 [3] - 在油价下行周期保持分红水平稳定 彰显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3]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1.51亿元 1387.52亿元和1422.47亿元 [3] - 对应EPS分别为2.91元 2.92元和2.99元 市盈率分别为8.9倍 8.9倍和8.7倍 [3] - 油气与新能源双轮驱动格局逐步形成 长期投资价值提升 [3]
新时代国有煤化工企业群团建设的路径优化与实践研究
齐鲁晚报· 2025-09-12 10:40
将群团建设纳入企业党建工作体系,建立"党委领导—工会牵头—团委协同"机制:党委定期研究群团工作, 明确"服务生产、凝聚职工"目标;工会牵头制定年度计划,团委聚焦青年职工开展"技术拜师""创新攻 坚"活动,如组织青年技术骨干成立"环保技改突击队",攻克煤化工安全生产难题。 2.2需求导向,提升服务精准度 通过职工问卷、座谈会精准摸排需求:针对一线操作工,开展"安全技能培训""职业健康讲座",配置倒班宿 舍休闲设施;针对技术人员,搭建"创新成果交流平台",设立技术创新奖励基金;针对女职工,提供"母婴 关爱室""女性健康体检"等专属服务,实现"按需服务、精准滴灌"。 新时代国有煤化工企业群团建设难以适配企业发展与职工需求:一是活动形式固化,多以文体活动为主,如 节日联欢、运动会,与职工技能提升、职业发展需求脱节,参与率不高;二是服务精准度低,未针对一线操 作工、技术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分类服务,如忽视倒班职工的休息保障需求;三是与生产融合弱,群团活 动未紧扣安全生产、环保技改等核心任务,无法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支撑,如未开展针对性的节能降耗创 新竞赛[1]。 二、群团建设的路径优化策略 2.1党建引领,锚定群团建设方向 ...
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IAA Mobility专场)在德成功召开
半导体芯闻· 2025-09-12 10:12
大会背景与意义 - 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IAA Mobility专场)于9月10日在慕尼黑会展中心召开 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与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联合举办 [1] - 大会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交流合作与绿色智能转型的关键平台 致力于实现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50%的目标(NEV50@2035) [8] 中德产业合作动态 - 中德汽车产业通过深度协作应对全球挑战 116家中国企业参展本届IAA MOBILITY展会 体现两国合作深度与广度 [4] - 德国汽车工业全球化布局与中国创新活力形成互补 双方在电动化、自动驾驶及人工智能领域建立实质性合作 [4] - 产业链深度嵌合与互利共生关系凸显 去年启动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 深化自动网联驾驶及数据跨境流动合作 [4]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与清洁能源加速重塑全球汽车产业 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深度融合成为核心发展方向 [5] - 需把握技术趋势与路线选择 整合跨领域创新资源以构建竞争力 中德合作聚焦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议题 [5][6] 企业参与与活动安排 - 大众、奔驰、宝马、博世、长安汽车、理想汽车等14家企业高管发表专题演讲 涵盖产业链供应链跨国协同议题 [6] - 第七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将于9月27-29日在海南海口举办 包含3场主论坛、15场专题论坛及多场同期会议 聚焦多元路径、前瞻科技与自贸港机遇 [9][10]
2025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9-12 09:25
今天分享的是:2025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 报告共计:13页 2025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总结 2025年初,商道咨询发布《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系统梳理了中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方向,为企业实践提供关键指引。 自然议题热度攀升,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协同治理形成广泛共识,2025年自然议题将成焦点,逐步追赶气候议题热度。企业需先识别评估自身对生物多样性的 影响,再制定可行策略目标,加快相关信息披露并开展生态保护项目。在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创新驱动成为重要趋势,数字技术与人工智 能为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加速产品与产业创新。 出海成为中国企业重要发展方向,2025年企业将突破发展困境全力出海,ESG则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通用语言。企业出海需遵守当地规范标准,做好信息披 露,保障社会运营许可,践行包容性发展理念。供应链方面,受多重因素影响,供应链面临重构,构建基于ESG原则、灵活复杂的供应链网络以增强韧性是 关键,链主企业需发挥引领作用,中小企业也要提升ESG意识与能力,共同应对合规挑战。 ESG信息披露领域,2024年披露工作全面推进,2025年新 ...
大连电瓷副董事长、总经理应莹庭:从一座工厂,看百年绝缘子企业突围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08:20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通过资本与产业深度绑定推动低碳化、数智化、全球化三大战略落地[3] - 江西工厂作为产能延伸和能源变革前沿阵地 一期工程2023年投产 2024年实现产能爬坡和盈亏平衡 二期工程2025年第三季度建成投产[3][21] - 目标从"产品出海"迈向"品牌+能力出海" 构建全球运营体系 成为全球绝缘子领域主流供应商[21] 绿色低碳转型 - 江西工厂建成6.98兆瓦光伏板 配套充电桩和储能系统 构建智慧微电网体系[7][10] - 实现清洁能源"自发自用、余电存储"高效循环利用模式 获"江西省绿色工厂"称号[10] - 通过光储一体化建设形成绿色转型-吸引长期资金-提升市值稳定性正向循环体系[11] - 计划将碳排放成本纳入投资决策 为主要生产基地全面部署"光储一体"+智慧微电网[12] - 目标从低碳工厂迈向零碳标杆 成为绝缘子行业零碳工厂示范企业[11] 数智化升级 - 智能制造车间采用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 智能传感器覆盖全生产流程[15] - 数智化管理平台集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物流仓储等环节[18] - 在线检测设备实时上传数据 支持质量追溯与工艺精进[19] - 数智化核心目标是聚焦主业降本提效 实现精准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显著提升[18] - 规划从数字化制造迈向智能化生态 构建研发-生产-供应链-客户服务全链条智能体系[19] 全球化布局 - 拥有超过70年出口经验 产品覆盖中东、东南亚、欧洲等快速增长的国际市场[21] - 绿色认证助力符合海外高端市场环保准入标准 数智化转型提升产品品质[21] - 通过开拓海外市场打造多元化增长空间 平滑国内建设周期波动[21] - 十四五期间资本投入围绕提升绝缘子主业全球竞争力展开[22]
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乘风破浪再续辉煌—— 福建晋江质量强市工作纪实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2 05:51
核心观点 - 晋江市通过系统化质量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典范 2023年5月获国务院督查激励[1][9] 质量战略演进 - 1996年率先提出"质量立市"战略 开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5] - 1998年升级为"品牌立市" 引导企业从做产品转向创品牌[6] - 2002年提出打造"品牌之都" 推动晋江制造走向国际[6] - 2009年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并实施技术标准战略[7] - 2016年成立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7] - 2024年优化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双主官"高位推动机制[7] 产业体系构建 - 形成"4341"现代产业体系:四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制鞋、建材陶瓷、食品饮料) 三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 四大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数字创意) 一批未来产业[8] - 拥有1个年产值超3000亿元鞋服产业集群 1个年产值超1000亿元纺织产业集群 多个百亿元产业集群[9] - 获16项"国字号"区域产业品牌包括"中国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国家体育产业基地"[9] - 县域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实力居全国第三 连续30年领跑福建省县域经济[9] 品牌建设成果 - 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6件 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突破20万件居全国县域榜首[12] - 两家企业跻身"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2] - 2025年1-7月鞋服产业增长7.9% 安踏、三六一度等主品牌销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12] 标准制定成就 - 企业参与制修订12项国际标准 491项国家标准 357项行业标准[13] - 设立13个国家级、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13] - 27家企业获国家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13] - 安踏主导制定《可持续性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鞋类》团体标准填补国内空白[13] 知识产权发展 -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119件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4.48件远超全国平均水平[14] - 16个专利项目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4] - 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外观设计专利加快预审数量居全国前列[14] - "知创晋江"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2.0推动专利技术转化[14] 创新平台建设 - 引进"四大高校"和11家国家级、省级高水平研发与检测平台[16] - 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暨"质量之光"展厅 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平台服务"[16] - 线上"闽质通"晋江模块同步运行[16] 企业服务措施 - 实施"民营企业质量合作伙伴计划" 提供8个服务项目46项具体内容[17] - 累计培育首席质量官320人次[17] - 开展"扶龙行动"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质量诊断与帮扶[17] - 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提升案例入选全国优良辅导案例[17] 金融支持创新 - 推出"质量贷"金融产品 将质量信用、品牌价值、标准话语权、专利数量纳入银行授信评估[18] - 累计为93家企业提供265亿元授信额度 实际发放贷款54.37亿元[18] - 2024年推动30家企业完成专利质押融资2.5亿元[18] 产业链协同 - 实施"链长+链主+链辅"协同工作机制[23] - 建立12条由"链主"企业牵头的示范产业链[23] - 安踏将质量管理体系延伸至3000余家核心供应商[25] - 为供应商提供培训超万人次[25] - 建立QMPP持续供应链量化评价体系和SPAR自主质量管控体系[25] 技术攻关突破 - 安踏牵头10家供应商攻克羽绒服"钻绒"行业难题[26] - 通过优化设备参数与工艺 建立"设计开发标准库" 完善测试方法与评价标准[26] - 大幅降低"钻绒"率并提升生产稳定性[26] 绿色转型进展 - 列为全国4个纺织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区域之一[27] - 构建"标准引领+技术支撑+产业协同"碳标识认证体系[27] - 首批21家重点企业参与试点 安踏等15家龙头企业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与管理体系[27] - 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际绿色贸易壁垒[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