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利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首份红利主题基金中报出炉,十大重仓股已无银行股踪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07:51
基金表现 - 中欧红利精选混合发起A类和C类过去三个月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16%和2.01% [1] - 从基金合同生效日(2024年7月16日)至2025年7月15日,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5.74%和15.08% [1] - 截至6月30日,基金份额总额为1.09亿份,其中A类4739.61万份,C类6185.85万份 [2] 基金经理与投资策略 - 基金由刘勇和张学明共同管理,分别具备9年和8年证券从业经验 [2] - 2025年一季度重点配置银行股,包括华夏银行、江阴银行、沪农商行等 [3] - 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已无银行股,替换为郑煤机、中谷物流、美的集团等 [3] - 替换原因是银行股价涨幅过大导致股息率吸引力下降,同时市场化红利股票分红可观 [4] - 红利策略作为底座型策略,与景气策略互补,可通过轮动增强收益 [4] 银行股市场表现 - 申万银行指数2025年累计涨幅超17%,厦门银行以40.66%领涨 [4] - 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兴业银行等涨幅均超30% [4][5] - 银行股表现突出因其满足永续增长股利假设,商业模式稳定且未分配利润充足 [6] 行业分析观点 - 国海证券认为银行股估值趋势核心变量是中长期坏账周期演变,坏账率见顶回落往往开启上涨行情 [5] - 中邮证券指出社会投资回报率走低使红利股高股息成为资金重要回报来源,银行在跨资产比较中性价比突出 [6]
回调是上车机会?红利低波ETF(512890)近5个交易日吸金10亿元
新浪基金· 2025-07-15 07:49
红利低波ETF市场表现 - 7月15日红利低波ETF(512890)收跌0.90%,成交额7.30亿元,换手率3.50% [1] - 近5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10.3亿元,近20个交易日净流入24.60亿元 [1] - 截至7月14日基金规模达210.14亿元创历史新高,较2023年末137.50亿元增长52.83% [1] - 当前IOPV净值1.2255元,二级市场价格1.216元呈现-0.78%折价 [2] 金融数据与政策环境 - 6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4.2万亿元同比多增9008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8.9%较上月提升0.2pct [2] - 新增人民币贷款2.24万亿元同比多增1100亿元,企业短贷为主力,居民短贷边际改善 [2] - 政府债券持续托底社融,华创证券认为政策与资金端共振将提升银行仓位 [2] 基金持仓结构 - 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25.19%,包括成都银行(2.81%)、雅戈尔(2.54%)、兴业银行(2.53%)等 [3][4] - 持仓变动显示大秦铁路获增持20.37%,成都银行持仓市值增长16.17% [4] - 银行股占比突出,涵盖国有大行、股份行及优质城商行(成都银行、沪农商行等) [3][4] 产品特征与投资工具 - 跟踪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基金经理柳军管理 [3] - 提供联接基金(A类007466/C类007467等)供场外投资者参与 [4] - 最小申赎单位100万份,现金替代比例上限50% [2]
银行业6月金融数据点评:低基数+季末冲量,信贷扭转走弱态势
华创证券· 2025-07-15 04: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预期未来 3 - 6 个月内该行业指数涨幅超过基准指数 5%以上 [3][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低基数下社融同比提速至 8.9%,季末月信贷冲量同比多增,政府债延续支撑;信贷扭转二季度走弱态势,主要靠企业短贷支撑,居民短贷好转;6 月 M1 增速超预期走高,M2 增速上升至 8.3%;建议重视银行板块配置机会,银行整体仓位有望提升 [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金融数据情况 - 2025 年 6 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 4.2 万亿元,同比多增 9008 亿元,社融存量增速 8.9%,较年初上升 0.9pct,社融增速继续创新高 [2][6] - 6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2.24 万亿元,同比多增 1100 亿元,主要是短期贷款走强,尤其是企业短贷 [6] - 6 月 M1 增速环比上升 2.3pct 至 4.6%,M2 增速上升至 8.3%,M2 - M1 剪刀差收窄至 3.7pct,表明资金的活化程度提升 [6] 各融资方式表现 - 直接融资中政府债高增支撑,新增 1.35 万亿元,同比多增 5032 亿元;企业债同比多增 322 亿元;股票融资新增 203 亿元,同比多增 49 亿元 [6] - 社融口径人民币信贷 6 月新增 2.36 万亿元,同比多增 1673 亿元,有金融机构季末冲量的贡献 [6] - 表外融资需求不旺,减少 1483 亿元,同比多减 183 亿元,主要是委托贷款同比多减 397 亿元 [6] 企业与居民端贷款情况 - 企业端 6 月企业贷款新增 1.77 万亿,同比多增 1400 亿,企业短贷新增 1.16 万亿,同比多增 4900 亿元,企业中长贷新增 1.01 万亿元,同比多增 400 亿 [6] - 居民端 6 月居民贷款新增 5976 亿元,同比多增 267 亿元,居民短贷新增 2621 亿元,同比多增 150 亿元,居民中长贷新增 3353 亿元,同比多增 151 亿元,6 月 30 日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 - 8.4%,商品房销售未见好转 [6] 投资建议 - 重视银行板块配置机会,银行整体仓位有望提升,建议一揽子配置:红利策略下关注国有大行(A + H)、稳健股份行如招商银行(A + H)、中信银行(A + H)、兴业银行、区域优质且有较高拨备覆盖率的中小行如江苏银行、成都银行、沪农商行、渝农商行,以及低估值股份行浦发银行;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关注招商银行、宁波银行、中信银行、重庆银行、常熟银行、瑞丰银行、平安银行 [6]
最近红利策略燃爆了,高调背后是声东击西!
搜狐财经· 2025-07-14 14:46
最近金融市场最热闹的莫过于银行板块的异军突起。中证银行指数年内涨幅高达16.54%,创下近十年新高。四大国有银行的股价更是集体创下历史纪录, 成都银行这样的城商行更是实现了近100%的惊人涨幅。看着这些数字,相信不少投资者都在懊恼:为什么我又错过了? 而现在应该注意的,就是不看冷热。 二、不看冷热看什么? 让我们来看一个活生生的例子。2024年初,「紫天科技」在8个交易日内暴涨20%,很多投资者都以为抓住了一只大牛股。但谁能想到,从2月23日开始,该 股竟然一路下跌,最终让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 有人觉得,红利策略拥抱赚钱效应,这行情必然是牛的。但这绝对是健忘,2023下半年到2024年上半年,就是高息股的天下,但结果呢,9.24之前行情是鬼 哭狼嚎。原因就是,就几家高息股上涨,其他都跌成狗了。 所以,策略是虚的,机构敢做才是实打实的利好。市场高唱红利策略的慢牛合理性时,不用被在意他们说什么,而多注意机构态度就行了。 一、一个核心三个不看 一个核心就是:在牛市中,「适时换股」永远比「盲目持股」更重要。前者能让你海阔天空,后者则无异于一场赌博。就像2024年初那波500点行情,虽然 指数气势如虹,但很多个股在8连 ...
银行股燃爆红利基金!增配逻辑猛抬头,公募低配或渐成历史
券商中国· 2025-07-14 04:36
银行股成为公募基金热门配置对象 - 中证银行指数年内涨幅达16.54%,创十年新高,银行股估值修复行情显著[1] - 公募、社保与保险等长期资金加速入市,银行股资产重估行情引爆市场情绪[1] - 银行股在公募整体仓位中仍属低配,公募在银行板块配置比例约3.49%,较沪深300指数权重低配9.99个百分点[4] 红利策略基金密集推出与赚钱效应 - 工农中建四大行股价创历史新高,红利基金展现强劲赚钱效应[2] - 年内公募行业加速上新红利主题基金,易方达、华宝等多家公募上报中证A500红利低波ETF[2] - 成都银行年内涨幅达98%,对基金业绩贡献超过部分科技股,工银核心优势等基金对其顶格重仓近10%[3] 低估值银行股吸引力与配置需求 - 银行股低估值不意味低弹性,工银金融地产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达35.99%[3] - 公募修订运作管理办法对银行股增量配置形成预期,6月末基金密集调研沪农商行、杭州银行等低配银行股[4][6] - 富国天惠成长基金连续20个季度重仓宁波银行,显示头部公募对低估值红利资产认可[5] 险资与长期资金加速配置红利资产 - 保险机构大幅增持银行股,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增加银行股配置比例[8] - 银行板块市净率0.72倍低于全球水平,股息率远高于国债收益率[8] - 新"国九条"强化红利策略偏好,险资因资产荒压力加大配置低波红利类资产[9] 居民储蓄迁移与资金面驱动 - 存款搬家效应下,部分资金通过配置银行股进入权益市场,银行股兼具高股息与资本利得优势[8] - 国有大型险企每年新增保费30%需投资A股,预计每年新增数千亿元长期资金[9]
红利也往香江去
远川投资评论· 2025-07-14 02:37
险资举牌趋势 - 2025年上半年险资举牌上市公司19次,接近去年全年水平,显示资金配置需求迫切[1] - 被举牌公司集中于银行、环保、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低估值高分红行业,并多次南下举牌港股[2] - 保险资金面临资产端收益缩水困境,形成"甜蜜的负担",促使其转向权益市场寻求解决方案[2] 红利策略逻辑 - 高股息企业多分布于产业发展中后期行业,因业务增长空间有限而选择高比例分红[5] - 经济增速换挡背景下,市场偏好转向确定性高的分红资产,高股息股票重回主流视野[7] - 长端利率下行使高股息股票相对国债形成显著息差优势,吸引险资等长期资金[7] 中证红利指数特征 - 指数筛选连续三年分红且股息率最高的100只A股,当前整体股息率达5.5%,显著高于10年期国债1.67%的收益率[9][10] - 成分股集中于银行(24%)、煤炭(18%)、交运(16%)、钢铁(10%)等成熟行业,盈利和现金分红稳定性强[10] - 指数第一大权重股中远海控2021年至今累计分红超1500亿元,并承诺未来三年分红比例不低于50%[12][13] 红利策略局限性 - 单因子策略导致行业集中度高,易受周期性行业波动影响[13] - 成分股筛选存在滞后性,部分公司高分红不可持续导致股价下跌(如某中药公司年内跌超20%)[13] - 新型指数尝试引入低波动、质量、自由现金流等因子进行优化,提供差异化选择[13] 港股央企红利优势 - 险资举牌标的多为港股上市央企,因港股长期折价使其股息率更具吸引力[16][17][18] - 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高达7.94%,扣除20%分红税后仍显著优于A股同类资产[21] - 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持仓均为高股息央企,上半年涨幅近13%,前十大持仓平均股息率7.5%[22][29] 央企投资价值 - 央国企在经济稳定期优势凸显,行业门槛高、竞争压力小且易获政策支持[25] - 2025年一季度国资央企机构投资者比例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26] - "中特估"政策推动下,57家央企已发布市值管理制度,154家正在制定相关计划[27][28] 国际对标案例 - 巴菲特长期持有日本五大商社,看重其高分红和国家经济命脉地位,与国内央企具有相似性[31][32] - 险资举牌央企的行为逻辑与伯克希尔类似,均源于利率下行环境下的资产配置需求[33]
A股上市银行密集分红,银行ETF指数(512730)涨势不断,周线斩获十连阳
新浪财经· 2025-07-14 02:34
指数表现 - 中证银行指数上涨0.46% 成分股民生银行上涨2.25% 贵阳银行上涨2.19% 青农商行上涨1.59% 邮储银行上涨1.41% 浙商银行上涨1.36% [1] - 银行ETF指数上涨0.33% 报1.83元 二季度累计上涨12.20% [1] 分红情况 -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35家完成2024年度分红 涵盖5家国有大行 7家股份制银行及23家城商行和农商行 [1] 政策预期 - 稳地产 促消费 民生保障等扩张性政策有望加速落地 银行板块受益于政策催化 顺周期个股或有超额收益 [1] - 经济修复需时间 降息仍有空间 红利策略或持续有效 [1] 指数构成 - 银行ETF指数紧密跟踪中证银行指数 采用中证行业四级分类体系编制 [2] - 中证银行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5.64% 包括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工商银行等头部银行 [2]
高胜率+低估值凸显配置价值,富国中证800自由现金流ETF联接今日发行
全景网· 2025-07-14 01:47
产品发行 - 富国基金发行富国中证800自由现金流ETF联接基金 A类024761 C类024762 通过场外配置优质现金流资产 [1] 自由现金流定义与优势 - 自由现金流是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扣除资本性支出的差额 反映可自由分配现金能力 [1] - 自由现金流越多的企业具有较高盈利质量和较强抗风险能力 是分红持续性的重要支撑 [1] - 现金流策略聚焦企业分红底层能力 被视为红利策略的升级版 [1] 指数历史表现 - 自2013年12月31日以来 沪深300自由现金流 中证500自由现金流 中证800自由现金流指数收益均优于中证红利指数 [2] - 800现金流全收益指数在11个完整年度中仅2018年下跌 历史年度胜率超90% [3] - 自2019年来连续6个自然年度取得正收益 [3] 指数构成特点 - 800现金流指数成分股为剔除金融地产行业后自由现金流率充足的50家企业 [2] - 市值分布显示千亿以上公司占比超60% 500亿以上公司占比超70% [2] - 行业聚焦顺周期板块 前五大行业为交通运输 有色金属 食品饮料 石油石化 家用电器 合计权重超60% [2] -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中国海油 中远海控 五粮液 格力电器 牧原股份等 合计权重约60% [2] - 成分股中央国企占比接近60% [2] 当前配置价值 - 800现金流指数市盈率TTM为10.31倍 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3] - 与各主要宽基和自由现金流指数横向比较估值相对较低 具备较厚安全边际 [3] - 顺周期板块将持续受益于财政加力扩内需政策落地和经济基本面预期改善 [3]
跌破面值也坚持分红!公募行业频现闪电派现,月月分红成常态
券商中国· 2025-07-13 23:25
公募基金分红竞争加剧 - 基金闪电分红、月月分红成为行业常态,部分产品在合同允许不分红的情况下仍实施闪电分红 [2] - 有基金在可分配收益仅约20万元时仍坚持派现数万元,另有产品在跌破面值、亏损数千万背景下多次分红 [2] - 分红被用作吸引投资者的营销策略,并刺激基金经理更新选股理念,推动资金转向低估值红利资产 [3] 闪电分红案例 - 南方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成立仅两个月(4月23日成立)即宣布分红,每10份派0.05元,突破合同规定的"生效不满3个月可不分配"条款 [4] - 广发中证红利ETF成立4个月后启动月月分红,7月以来已实施第六次分红(每10份派0.021元) [5] - 西部利得央企优选年内分红达9次,其中3月分红两次、5月三次、6月两次 [5] - 7月超百只基金实施分红,包括建信红利精选、万家中证红利等产品 [5] 非常规分红现象 - 某港股通ETF在跌破面值且基准日亏损4500万元的情况下,仍依据合同条款(累计报酬率超指数)实施第三次分红(每10份派0.1元) [6] - 某QDII基金基准日可供分配利润仅20万元,按合同比例应分配不足6万元仍坚持分红 [7] - 高频分红成为存量市场竞争下的营销手段,虽部分属"强行"分红,但推动行业更关注持有人体验和稳定收益 [7] 分红对投资策略的影响 - 高频分红倒逼基金经理升级选股理念,资金加速覆盖稳定收益类品种,低估值红利资产吸引力提升 [8] - 红利策略要求企业具备可持续现金流、良好治理及低估值特征,重仓主线聚焦商业模式可靠的公司 [8] - 银行股因高股息率(过去一月涨幅显著)和防御属性受青睐,平安基金认为其业绩稳定支撑长期表现 [9] - 南方基金指出红利策略本质是价值型策略,核心在于企业自由现金流能力和逆人性特征,长期有效性较高 [9]
银行股再度刷屏 基金增配逻辑持续演绎
证券时报· 2025-07-13 17:29
红利策略与银行股投资热度 - 银行股成为公募基金选股热门对象,红利主题基金密集申报和入市推动关注度提升 [1] - 工农中建四大行股价一度创历史新高,低估值高股息策略赚钱效应显著 [2] - 易方达、华宝等多家公募上报中证A500红利低波ETF,反映产品端对红利策略需求旺盛 [2] 银行股超额收益案例 - 成都银行自2024年1月至2025年7月11日累计涨幅达98%,超越部分科技股对基金业绩贡献 [2] - 工银核心优势基金、鹏华盛世创新基金对成都银行持仓比例接近10%配置上限 [2] - 富国天惠成长混合基金连续20个季度重仓宁波银行,显示长期配置价值 [3] 公募基金配置与调仓动态 - 公募一季度末银行板块配置比例仅3.49%,较沪深300指数权重低配9.99个百分点 [3] - 南方、博时、华安等基金6月末密集调研沪农商行、杭州银行等城商行,或预示仓位切换 [3] - 部分沪港深主题基金降低整体股票仓位但反向增配银行股,尤其优质城商行 [4] 险资与长期资金入场影响 - 保险机构因"资产荒"增持银行股,持股比例普遍提升,社保及养老金同步加码配置 [5] - 银行板块市净率0.72倍低于全球水平,股息率显著高于国债收益率,吸引大资金 [6] - 新"国九条"政策强化红利策略偏好,险资在低利率环境下加速配置低波红利资产 [6] 行业估值与政策驱动 - 公募高质量发展推动金融板块再平衡,红利资产在股息和估值方面具备中长期优势 [6] - 会计准则变动及政策引导双重因素,促使险资将稳定股息率资产作为核心配置方向 [6]